试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 文档编号:939262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29KB
试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试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指出现代化的教育是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组成的系统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一生的成长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
家庭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儿童的健体、求知、求美,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一切首先是在家庭中学习的。
但是,笔者在社会调查中也发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
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断施压,导致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有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却使许多孩子丧失了独立能力等。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解决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使之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家庭教育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广大家长特别是新入学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更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并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化为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的实际努力,以期望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但是,笔者在社会调查中却发现,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期望值过高,盲目教育,不断给孩子施压
长期以来,小学中很多家长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和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考虑为儿童发展的初级阶段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而一味地从成长的各种愿望需要出发,把家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孩子将来“有出息”上,进行功利性教育。
因此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值过高,或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不少人基于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把改变家庭社会地位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父母宁愿做出个人牺牲,也要换来子女“成龙成凤”。
他们为子女设计一个条理想的成长之路。
在这种错误观点的指导下,家长常常无视孩子其他方面优势,一部分孩子也因此找不到自己的特长,以此带上学习的枷锁,只能一心希望考个好分数,不注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旦不良素质从小形成,将会形成儿童发展的障碍,个别人甚至走向歧途,损害其终身的发展。
当前许多专家认为学什么都要趁早,这样才学得快,因此许多父母盲目逼着孩子学这学那。
曾经有一个小学生父母要他学钢琴、奥数、作文辅导班、书法……大家试想一想,正值孩童的他本应是自由快乐地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却被父母交给他的一个个任务变得没有属于自己的周末、暑假、寒假了。
原本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开始厌倦了学习。
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父母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而盲目的教育,不断给幼小的孩子施压,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家长自己以前学习不好,没能圆上大学的梦,所以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总认为现在自己有了钱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辅导;还有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受到家长批评、指责后跳楼自杀等等。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许多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态度,甚至对学习应付了事。
(二)教育内容单一,农村家长普遍存在重育智育体,轻育心育德
瑞士著名心理家皮亚杰曾提出一种“建构论”,即认为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人、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慢慢建构起来的。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发展方面和发展可能性,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家庭教育的功能在于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和紧密配合学校已入学的儿童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观念不转变,势必无法奠定素质发展的良好基础,而且将会阻挠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这无可厚非,但许多父母不顾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热衷于高学历,高社会地位,成名成家,因而大搞早期定向培养。
只重知识技能和传授,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良好个性品行的培养,希望孩子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而缺少平凡人的心态。
由于受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的一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
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
少数孩子在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去规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三)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调查,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
85%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有的家长甚至说:
“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
”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更有一部分家长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
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记得我在一届新接的四年级中做了调查,对于回家作业,至少有40%的家长只是问孩子是否完成就在联系本上签名,个别家长从来不问,更谈不上检查了。
而且,自认为是看了作业后才签名的家长中,也有一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给他检查的作业是否为当天的作业,正确率更是无从谈起,他们不知道老师给孩子当天布置什么作业的情况下,没有打电话咨询老师的习惯,好像很在乎那2毛钱的电话费,经常是老师主动打电话过去问家长孩子在家有没有认真做作业,复习情况如何,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学习,有时也了解孩子在家的其他表现。
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存在明显不足,也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询问孩子学校里的事了。
(四)过分溺爱,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经商或务工,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
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
他们过分溺爱,听之任之,孩子要钱就给他钱,孩子的作业也没有督促完成。
而这些学生他们自恃家里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
如厌学、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也有的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
(五)呵护过度,培养无法独立、自私的人
当前许多家庭教育方式不够科学,陷入了过分溺爱和过分管制相交织的误区。
生活上“包办代替”,包揽孩子的衣、食、住、行,却忽视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几乎不可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致使孩子懒惰、散慢,当他们独立生活时就表现极端的无能和明显的依赖性。
如: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能自已独立吃饭还要父母喂;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会叠被子,还要妈妈梳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房间……中高年级的学生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劳,更不要说帮忙大人做家务了,家长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这些事都是家长理所当然要做的,孩子不会主动为父母做事。
使孩子不能独立而又变得自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少年儿童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培育新一代是全体人民的重大责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做好。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庆龄对少年儿童的期望,也是将来社会所要承担的历史的重任。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所以,家庭教育不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二、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
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悟地因以仿效。
所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这种教育又被称之为“生命的教育”,无数杰出的人才都是在这种教育下迈出了成才的第一步。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发育,都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综合作用的结果。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家庭教育对学生具有启蒙作用。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其中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
在儿童阶段,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知未有所主”,有很强的可塑性。
他们兴趣广泛,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兴趣,善于模仿,有很强的感受能力,有惊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由于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性,在家庭中,在父母身边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几乎天天都在强化。
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
家长的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成为孩子道德评价的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习惯、气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三、解决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
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
最初的感受情是受父母感染的,是父母手拉手教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指导下进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
孩子小时候,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间,良好习惯的形成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起着打基础的作用。
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说早期形成的习惯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稳固。
如何解决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需要学校、家长的密切配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社会要组织家长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事,社区学院、成人教育部、妇联都可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关部门还可制定相关的法规,如各年龄阶段的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必须接受有关的家教知识,必要时还可通过考试形式检查。
正像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说得那样,做家长也需要“执照”,不能再无证经营了。
我想,家长懂得一些家教知识,相对来说,总会减少或避免错误的教育方法。
毕竟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了孩子,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响应者,这样,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也将为期不远。
还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发动全社会来监督,真正实现“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家长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渐渐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孩子的心理会一代比一代健康,孩子的发展会一代比一代全面。
(二)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目前上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虽然有不少受过高等教育,但很少人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
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
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
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只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才能避免“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5+2=0”现象。
要知道有时学校辛辛苦苦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只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教育,才能打破形成了的特色的“5+2=0”现象。
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
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
孩子们最易从模仿的角度来把握事物,这是家长们一定要记住的。
所以家长们都亲自做到关心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我们的社会,那么这种爱一定会通过蕴含其中的行动渗透进孩子的心中,培养起孩子爱国家、爱朋友、助人为乐的感情。
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中国一句老话:
身教重于言教,用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是十分贴切的。
指导家长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注意塑造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的无形财产,而幼年时期产生的道德品质将影响人的终生,它的持久性是人生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所要求的道德品质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这里面包含关心集体的品质、遵守纪律的品质、团结友爱的品质、勤劳节俭的品质。
培养孩子关心集体的品质,首先要从孩子关心父母、家人、朋友开始。
让孩子们懂得家庭的价值,懂得尊敬长辈,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这些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孩子日后就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集体。
对于孩子的纪律教育,一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意志力。
二是培养他们尊重人的习惯。
三是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文明礼貌知识的教育,让他们懂得遵守公共秩序,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
家长们对孩子的纪律教育要耐心,同时也不能纵容。
团结友爱品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关键是孩子性情的培养。
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同时要学会谦逊忍让。
家长们应积极开发孩子们的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由于独生子女渐多而易产生的性情孤僻和不合群的趋向。
同时要教育孩子们学会宽容他人,这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融洽的根本,这样才会广交朋友,易于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立足、生存。
勤劳节俭的品质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做起,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果实才是最甜蜜的。
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财物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
当今社会是推崇科学、民主的社会。
父母只有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充满自信。
要改变家庭的模式,从封闭变为开放。
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孩子多与小朋友接触,让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他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利用社会生活进行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来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
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五)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献给母亲的礼物”、“我为老人送温暖”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懂得礼貌待人、感受母爱、关爱他人、关爱老人,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家庭教育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广大家长特别是新入学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更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并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化为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的实际努力,以期望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国际拓展官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家庭教育 存在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