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下.docx
- 文档编号:9392266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85KB
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下.docx
《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下
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下)
三、国家非传统安全现状
在非传统安全范畴中,包含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及民生安全,由于核能属于能源问题因此将其放在资源安全中。
(一)经济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化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难度不小。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情况下,经济安全居于总体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
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情况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带来风险隐患。
当前,发达国家实施超常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不断积累,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稳定都面临着不确定性。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各种高风险的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稳定的冲击增大。
作为成功的房地产商人,特朗普对我国实施的贸易战、金融战已经开始,而且作为一介成功的房地产商,他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二是国际经济秩序变革带来深层次挑战。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主动权之争日趋激烈。
有关国家积极谋求为全球经济设立新的规制标准。
国际经济秩序变革事关各国在国际经济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
三是金融风险积聚埋下隐患。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领域是竞争最激烈因而风险程度也最高的领域。
近年来我国社会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
a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逐步显现,金融机构信用和流动性风险上升,部分影子银行业务扩张过快,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增大,金融风险日趋加大。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风险跨境传染的可能性增大。
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剧烈异常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是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安全和社会保险面临风险。
财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压力可能加大。
部分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超出财力,城市政府债务负担过重(有些政府甚至是负债运行),财政和金融风险不断积累。
社会保险存在隐患,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还需完善,长期收支平衡存在压力。
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待进一步整合。
五是产业安全面临内外部多重因素和多种风险威胁。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吸引本国制造业回流,东南亚、南亚国家大力吸引低端产业和订单转移,我国产业面临提升竞争力和避免空心化的双重挑战。
从关键产业看,装备制造、互联网信息等产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专利、关键设备、基础软件和零部件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引进先进技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
装备制造业、互联网等关键和新兴产业还受到外资并购等方面威胁。
六是粮食安全存在风险隐患。
受耕地、水资源、自然灾害、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口粮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抵御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能力不强。
加上粮食育种日益依赖外资品牌,粮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在中国一直存在着通过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的思路,有的甚至还上升为政策,从而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大豆之殇即是典型。
(二)文化安全
冷战结束后人们意识到一国的安危不仅仅依靠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还离不开文化这一“软实力”。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维护文化安全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社会矛盾开始凸显,思想领域杂音噪音有所增加,各种错误观点时有泛滥,一些腐朽落后文化沉渣泛起。
同时西方反华势力加紧通过思想意识的渗透,使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涌现,纷繁复杂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广泛普及,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的生产传播方式,造就了新文化业态和文化样式,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但也产生了一些“雾霾”。
其中淫色低俗信息便是一例。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搜狐社区的调查显示有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
三是世界范围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开放环境下维护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某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对党史、国史、民族史等进行恶意解构甚至颠覆,在青少年中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传播消极颓废的消费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较量更为激烈。
境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大量进入国内,对我国维护文化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四是文化发展建设中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对维护文化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一些地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一些文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存在趋利媚俗现象,一些地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薄弱,对维护文化安全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三)社会安全
目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安全稳定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暴力恐怖活动多发,严重影响社会安全。
近些年来受境外渗透加剧、境内宗教极端活动升温等影响,暴力恐怖活动在我国处于多发期、活跃期。
暴恐分子作案方式多样,暴力程度增强,手段极其残忍,如2013年新疆喀什发生的“4?
23”暴恐事件、2014年云南昆明发生的“3?
01”暴恐事件等,后果极其严重。
二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影响百姓的安全感。
我国仍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违法犯罪活动日趋暴力化、组织化、职业化,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突出,高新技术犯罪、网络犯罪增多,对传统公共安全工作提出挑战。
传统的治安“顽症”依然多发,一些地方黄赌毒问题严重,不仅直接带来各种治安问题,而且毒化社会风气,影响非常恶劣。
三是社会矛盾积聚,加大社会安全风险。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加速转型,积聚了诸如生产责任事故高发、劳资冲突不断、社会道德失范、信任危机加深之类的社会风险因素,出现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风险因素交织叠加的特征。
一般社会问题和深层次社会问题、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与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交织叠加,境外因素引发境内问题,经济问题引发社会问题,一地矛盾引发其他地方矛盾,一些单纯利益冲突事件引发非直接利益群体参与等特点日趋明显。
由此容易引发规模大、难处理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四是网络公共安全问题凸显,给社会安全带来挑战。
传统违法犯罪加速向网上发展蔓延,网络黄赌毒、金融诈骗、贩枪、传授制爆技术等违法犯罪明显增多,电信诈骗、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等新型网络犯罪不断滋生,网上造谣、恶意炒作等乱象屡禁不止,网络有组织违法犯罪突出,网络社会安全问题明显增多。
(四)科技安全
进入21世纪,全球化高科技浪潮正在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动与调整,致使科技系统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如今我国科技安全还不能有效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科技安全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我国未来生存和发展带来新挑战。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突破的先兆,网络、太空、深海、极地成为大国拓展生存空间和国家利益的战略竞争之地。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重大动向,我国就有可能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发生严重战略误判并错失良机。
针对我国前沿基础研究依然薄弱的问题,2018年2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基础研究布局、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等若干意见,强调对一些前沿、新兴、交叉等学科的建设,包括量子计算机、脑科学、类脑研究等。
二是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威胁我国产业安全。
2013年科技部对2303名行业专家作了问卷调查,专家们对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地球观测与导航、能源、环境、农业、海洋、交通、公共安全10个领域70个子领域的1149项关键技术给出了明确判断,我国处于领先、并行和跟踪阶段的技术分别占19.4%、30.8%和50.2%。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处于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且跟踪为主的状态。
三是军民科技相互融合转化不畅,制约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我国军民科技发展尚未建立顺畅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军民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
军民技术双向流动不畅,“围墙”式封闭创新依然普遍,军民技术标准壁垒提高了转化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四是科技安全管理薄弱,潜在危害大。
在科技领域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普遍存在。
科技安全管理受到体制、文化、安全意识、人才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同时我国科技安全预警、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识别、防控和应对科技安全问题能力还十分薄弱。
必须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控和及时应对,保证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安全不受威胁。
(五)信息安全
大数据环境在给我们带来各项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危机,特别是网络空间的安全危机。
一是外部势力通过互联网进行侵犯,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上渗透与反渗透、破坏与反破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尖锐复杂。
当前有些外部势力通过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扬所推崇的价值理念,鼓噪“网络自由”,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
事实上,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网络自由”战略对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诋毁、渗透的反映。
美国宣扬网络空间没有疆域,信息流动没有边界,并以此为立论起点,在互联网领域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网络自由”,反对他国运用“网络主权”控制信息自由流动。
二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到攻击破坏,将严重威胁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
相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还不强,基础信息技术水平较为薄弱,特别是在用的核心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大部分是舶来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信息产品的“后门”、漏洞一旦被用于网络攻击可能产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导致金融紊乱、供电中断、交通瘫痪,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此外网络违法犯罪对公共利益带来重大危害,如计算机病毒、木马等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网络欺诈、黑客攻击、侵犯知识产权、滥用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大量存在,一些组织肆意窃取用户信息、交易数据、位置信息以及企业商业秘密,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网络空间军事竞争异常激烈,网军力量争夺或将掀起新高潮。
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竞赛的高潮期,核武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全球力量平衡。
如今这个角色开始越来越多地由网络武器来扮演。
然而相对不高的成本和给敌人造成损失的有效性令拥有现代化网络攻击工具的国家骤增,随时可能导致全球动荡。
实施密集网络攻击的不仅是犯罪集团,还有许多为了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的国家。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在或多或少地研究计算机间谍工具、黑客攻击和监视手段。
30个国家拥有专门应对信息安全威胁的网?
j部队。
美国、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网军部队越来越多地参加信息战。
2018年各国网络军事力量建设将进入强体系、扩规模、提能力的新阶段。
(六)生态安全
我国生态基础状况较为脆弱,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仅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陆地国土空间的55%。
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不均衡,布局性、结构性矛盾突出。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逐渐出现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已在我国集中显现出来,全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一是自然生态空间过度挤压。
我国森林覆盖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约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存在退化问题,草原超载过牧现象十分严重。
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开垦、淤积、污染、缺水等问题突出,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
近海生态恶化,自然岸线保有率仅为37.6%,红树林和珊瑚礁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70%以上,近海赤潮、绿潮频发,生物资源衰退程度加剧,主要鱼类产卵场大幅萎缩。
二是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视。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耕地土层变薄、酸化、次生盐渍化加重、有机质流失等问题加剧。
三是水资源严重短缺。
近年来,我国年均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海河、黄河和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和76%,西北内陆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
全国年均超采地下水215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平原已形成12万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挤占生态用水问题也较为突出,京津冀地区永定河、大清河等主要河道发生断流,西北内陆河等河湖下游尾间面临生态消亡,区域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四是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中国生物的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但不幸的是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原始森林长期滥砍滥伐、草原超载放牧,生态系统无一例外地出现退化现象,就连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也不能幸免。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另外部分珍稀或特有种质资源状况堪忧,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繁发生,对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本土物种基因构成严重威胁。
五是城乡人居环境恶化。
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恶化最严重的是大气污染。
近年来以PM2.5为主的雾霾天气发生频繁,范围涉及广大中东部地区。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也十分严重,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局部地区呈现从轻度污染向中、重度污染,从单一污染向复合污染,从土壤污染向食物链污染转移的趋势。
六是气候变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受气候变化影响,近百年来我国陆域平均增温0.9―1.5摄氏度,洪涝、台风和季节性干旱更趋严重,低温冰雪和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成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受到影响。
(七)资源(核)安全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资源消费国,资源安全问题与中国发展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由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衡或危机状态。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8%,且时空分布严重失衡,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用水方式粗放增加了供水压力,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华北、西北等一些地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足。
二是土地资源形势严峻。
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土壤侵蚀、沙化、污染情况严重。
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粗放利用,导致植被破坏、地面沉陷、水土流失,优质耕地、生态用地被大量占用,出现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和土壤污染,资源环境难以承受。
三是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能源和矿产资源供给能力严重短缺的问题。
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少、质量不高,一些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普遍偏低。
2014年,我国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石油达到59%,铁、铜超过60%。
预计未来5―10年,我国资源净进口品种还将增加,铜、镍、铬等多数矿种对外依存度还将扩大,铁矿石、铝等少数矿种尽管需求总量将趋于稳定,但对外依存度将长期维持高位。
锆、钴、铂族、钽、铌等战略性小品种矿产储量较为短缺,对外依存度也将加深。
由于国内资源严重短缺,资源对外依存度呈上升趋势且居高不下。
四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从国内的资源生产来讲,由于过去十余年的高强度开发,主要矿种产量占全球比重远高于储量占全球比重,开发强度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超过10倍以上。
特别是优势资源大量出口发达国家,产量普遍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90%。
由于我国矿产冶炼加工产能扩张过快,甚至出现了钨、锑等优势资源也需要大量进口矿石的情况。
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特别是非法开采、超指标开采、采富弃贫等问题屡禁不止。
矿产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五是核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核能的发现不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
随之而来的核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首先,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使得核安全的任务剧增。
当今世界核技术在能源、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所造成的重大灾难,警醒世界各国必须确保利用核能的安全。
其次,核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凸显,核材料与核技术流失现象严重,一旦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或核材料并发动核恐怖袭击,将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再有,周边国家核扩散形势严峻,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有核武器,朝鲜坚持发展核武器,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核打击能力。
(八)民生安全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民生问题还是关系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局性问题,是关系国富民强的基础性问题,是关系坚持党的宗旨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性问题。
一是五座大山压在底层老百姓身上。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是中国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民生领域盲目“与国际接轨”,导致今天中国在教育、收入、医疗、住房、养老五个领域形成了压在中国底层老百姓身上的新“五座大山”,使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的“五难”问题。
特别是看病难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之痛。
二是贫富不均严重地影响着民生安全。
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贫富悬殊世所少见,远远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所有大国当中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第一是中国,第二是美国。
中国1%的人掌握40%的财富,美国5%的人掌握60%的财富。
然而中美两国则所不同者,美国是能者致富居多,中国富豪90%多都是官家权门背景。
三是社会公平缺失是民生安全最大的隐患。
社会不公平会使政府公信力缺失,人人自危,会使社会倒退,社会不稳定,矛盾激化加剧,甚至撕裂社会。
具体的说就是让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甚至仇恨政府、仇恨社会。
四是社会公共领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盗窃、抢劫等侵财犯罪多发,假冒伪劣商品泛滥、食品?
品安全犯罪、农资建材领域犯罪、环境污染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社会公共场所重大爆炸事件时有发生。
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发生有危险品仓库爆炸案,造成165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住院治疗,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
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66亿人民币。
可以说爆炸现场和人员损失惨不忍睹。
总之,如今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我们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李大光,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
韩刚,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化 背景 总体 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