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光学原理.docx
- 文档编号:939047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5.18KB
基本光学原理.docx
《基本光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光学原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本光学原理
基本光学原理
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几何光学的含义与其范畴,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的光学.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几个基本定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性对于光的实际行为只有近似的意义,所以,以它作为基础的几何光学,就只能应用于有限的范围和给出近似的结果.但这些对于了解与摄影有关的光学系统而言,已是足够的了.
一、光线
在几何光学中可用一条表示光传播的方向的几何线来代表光,并称这条线为光线.
二、光的传播定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当光线由一均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线在两个介质的分界面上被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两条光线的进行方向,可分别由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来表述.
反射定律:
反射线在入射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在反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定律:
折射线在入射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的比,对于给定的两种媒质来说,是一个常数,叫做第二媒质对于第一种媒质的折射率,在这里我们用n21来表示.
前面所讲的n21是第二种媒质对于第一种媒质的折射率,叫做这两种媒质的相对折射率,即某种媒质对于真空的折射率叫做这种媒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媒质的折射率,用n表示.
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差很小,所以通常用媒质对空气的折射率代替媒质的折射率.n=1.
光在任何媒质中传播的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所以,任何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由此可以推论,光在一种媒质中传播的速度越小,这种媒质的折射率越大.两种媒质相比较如第一种媒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种媒质的折射率,则光在第一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第二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而言第一种媒质称为光密媒质,第二种媒质称为光疏媒质.当光线从光疏媒质射进光密媒质时
∴Sini>Sinri>r
这时,r<i说明光线近法线折射.
当光从光密媒质射进光疏媒质时
∴i<r
这时r>i说明光线远法线折射.
在折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
光路的可逆性是几何光学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律.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线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时,入射光线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返回原媒质产生反射;一部分进入第二媒质产生折射.反射光的强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光的强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在这部分里我们主要以平面镜和球面镜这两种和摄影直接相关的事物来分析光的反射现象.1.平面镜成象
〔1〕象的概念和意义.由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媒质界面的反射,反射光线如能交于一点,相交之点叫做物体上这一点的实象.如反射光线是发散的,不能相交,而反射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交于一点,直接观察光线好像是从这一点发出的,这相交点就叫做物体上这一点的虚象.
一个物体是由很多个点组成的,这些点的象组成物体的象.实象可以直接用眼观察,也可以映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虚象只能直接用眼观察而不能映在屏幕上.
〔2〕平面镜成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得出发光点或物体在平面镜里的象.
取物体的端点A发出的任意两条光线,反射后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端点A的象,如图1—3所示.同样,物体的任何一点,通过做图都可以得出它所对应的象.平面镜成的是直立的虚象,物体和象分别在镜面的两侧,并以镜面为对称,象和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2.球面镜成象
〔1〕球面镜的概念.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时,叫做球面镜.
凹面镜:
用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用球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顶点:
镜面的中心点.
曲率半径:
球面镜所属球面的半径.
曲率中心:
球面镜所属球面的中心.
主轴:
通过顶点和曲率中心的直线.
近轴光线:
一般使用的球面镜,都是它所属球面的很小的一部分即图1—4中的θ角所对应的那部分球面,而镜前的物体又都放在主轴附近,这样射到镜面上的光线叫近轴光线.
〔2〕球面镜的
焦点和焦距.凹面镜:
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射到凹面镜上,反射线相交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面镜的焦点,用F来表示,F是实焦点.凹面镜有实焦点说明它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如图1—5〕.焦点F到顶点0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凹面镜的焦距到底有多大,用直接测量的办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误差很大,但是,球面镜的曲率半径却是很容易得知的,用简单的几何方法很容易计算出一个球面镜的曲半径.根据圆弧上任意三点可确定圆心的方法求出圆心所在的坐标,圆心到圆的外缘任意一点就是这个圆的半径,而凹面镜的焦距等于它的曲率半径的一半,因此很方便的就可得知凹面镜的焦距.
分析图1—6,光AB平行于主轴,作B点的法线B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CBD=∠ABC作反射线BD,BD交主轴于F.
∵∠FBC=∠CBA,∠BCF=∠CBA〔平行线内错角相等〕∴∠FBC=∠BCFBF=CF〔等腰三角形〕
又∵AB是近轴光线,BO之间相距很近
∴BF=OFOF=CF
凸面镜:
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光线向外散开,这一现象说明凸面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主轴的一点F〔如图1—7所示〕.这一点也叫焦点,是虚焦点.OF是它的焦距,用f表示.
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
Sini<Sinrr>i
所以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当入射角增加到某一值时,折射角增加到90°.入射角再增加,就没有折射现象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到原媒质.这就是全反射现象.使全反射现象发生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字母A表示.
SinA=Sin90·n21
SinA=n21
由此可见,临界角是由两种媒质决定的.
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是摄影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和利用的情况,只要我们对这一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在实践中避免它或利用它.
四、透镜
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一个平面〕的透明体,叫透镜.
1.透镜的种类
〔1〕凸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能发散光线,也叫发散透镜.2.关于透镜的一些基础概念
薄透镜如果一片透镜的厚度,比该透镜两折射面所属球面半径小得很多,这片透镜叫做薄透镜.我们一般见到和使用的透镜都是薄透镜.以下所介绍的也只限于薄透镜.
主光轴两个折射面球心的连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叫光心,射入透镜的光线通过光心,光进行的方向不改变,即射出透镜的光线和射入透镜的光线保持平行.
副光轴:
通过光心的其它直线叫副光轴.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跟凸透镜主轴平行的平行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F,叫凸透镜的主焦点,主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平行光可以从凸透镜的两方入射,所以在它的两方各有一个主焦点F1和F2,因此有相对应的两个焦距f1和f2.只要透镜两边是相同的媒质,f1=f2=f〔如图1—8〕.
跟主轴成一定角度与某一副轴平行的平行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副轴上的一点,叫副焦点.很明显副焦点有很多.对于近轴光线,副焦点都在通过主焦点与主轴垂直的平面内,这个平面叫做焦平面〔如图1—8〕.每个凸透镜都有两个焦平面.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和凸透镜相似,也有主焦点、副焦点和焦平面.所不同的是凹透镜发散光线,平行光束经过它的折射散开的光线不能交于一点,而在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交于一点F,这一点也叫焦点,是虚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如图1—9〕.一般为区别焦点的实虚,凸透镜的焦距取正值,凹透镜的焦距取负值.
3.透镜成象规律〔1〕凸透镜成象.凸透镜成象可运用几条特殊光线来描述:
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轴.
求一发光点S的象S’.
求一物体AB的象A’B’.
u和f是正值,如果v是正值,象就是实象,v是负值,象就是虚象.
凸透镜成象公式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得出的.同理也可得出放大率公式.
放大率公式:
结合上图可知式中:
U=OB叫物距,
V=OB’叫象距,
f=OF是焦距.
当K>1时,说明象比物长;
当K<1时,说明象比物短.
〔2〕凹透镜成象.凹透镜成象可用以下几条特殊光线来描述:
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折射后,它的反方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
通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轴.
凹透镜成象作图法如图1—13、1—14.
〔因透镜有两个焦点,作图时必须注意什么情况要用哪一侧的焦点,所以凹透镜应特别注意〕
求一发光点S的象S’;
求一物体AB的象A’B’.
凹透镜成象公式:
式中u是正值,v和f是负值放大率公式:
凸透镜的成象公式和凹透镜的成象公式以与放大率公式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这两个公式只要在不同的情况下u、v、f取不同的符号即能适应两种透镜各种情况.
一般将实物放在镜前,因此u取正值.
f的正负,决定于焦点的实虚.
凸透镜:
f>0;
凹透镜:
f<0.
V的正负,决定象的实虚.
V>0:
成实象.
V<0;成虚象.
〔3〕透镜象的各种情况
凸透镜:
凸透镜的成象情况可用表1—1说明:
表1-1
在第5种情况中,u=f,v=∞,可以说在无限远成象.u=f是凸透镜成实象和成虚象的分界点.
凹透镜:
实物放在凹透镜前无论什么地方都成正立缩小的虚象.
第二节色度学原理
色度学确切的讲它是研究人眼对颜色感觉规律的一门科学.
每个人的视觉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正常视觉的群体中间,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在色度学上为国际所引用的数据,是由在许多正常视党人群中观测得来的数据而得出的平均结果.就技术应用理论上来说,已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和可靠的准确性.
一、颜色的确切含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颜色归属于某一物体的本身,把它作为某一物体所具有的属于自身的基本性质.比如人们所常讲的那是一块红布,那是一张白纸等等.但在实际上,人们在眼中所看到的颜色,除了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特性之外,主要和照明条件所造成的现象有关.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不同波长的可视光波具有相同的反射特性,我们则称这个物体是白色的.而这物体是白色的结论是在全部可见光同时照射下得出的.同样是这个物体,如果只用单色光照射,那这个物体的颜色就不再是白色的了.同样的道理,一块红布如果是我们在白天日光下得出的结论,那同样是这块布在红光的照射下,在人们眼中反映出的颜色就不再是红色的而是白色的.
这些现象说明,在人们眼中所反映出的颜色,不单取决于物体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在人们眼中反映出的颜色是物体本身的自然属性与照明条件的综合效果.我们用色度学来评价的结论就是这种综合效果.
二、色彩三要素
任何色彩的显示,实际上都是色光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而产生感觉,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之为色觉.
色别、明度和饱合度是色彩的三个特征,也是色觉的三个属性,通常将色别、色彩明度和色饱合度称为"色彩三要素".
1.色别
色彩所具有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色别,也称色相.它是指各种颜色之间的差别.从表面现象来讲,例如一束平行的白光透过一个三棱镜时,这束白光因折射而被分散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形成这条光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就是不同的色别.从物理光学的角度上来讲,各种色别是由射入人眼中光线的光谱成分所决定的,色别即色相的形成取决于该光谱成分的波长.我们所讲的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波长范围大约为400~700毫微米,在这个范围内各种波长的光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在自然界中所呈现出的各种色彩大都是由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波混合在一起而显示出来的,有的则是某个单一波长的固有特性色彩.
总之,色别就是指不同颜色之间质的差别,它们是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视觉上的特有标志.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每一种颜色在不同强弱的照明光线下都会产生明暗差别,我们知道,物体的各种颜色,必须在光线的照射下,才能显示出来.这是因为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取决于物体表面对光线中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能.前面提到的红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只反射红光,吸收了红光之外的其余色光.白色的纸之所以呈现白光,是由于它将照射在它表面上的光的全部成分完全反射出来.如果物体表面将光线中各色光等量的吸收或全部吸收,物体的表现将呈现出灰色或黑色.同一物体由于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的能量不同,反射出的能量也不相同,因此就产生了同一颜色的物体在不同能量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明暗的差别.白颜料属于高反射率物质,无什么颜色掺入白颜料,可以提高自身的明度.黑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质,因此在各种颜色的同一颜色中〔黑除外〕掺黑越多明度越低.
在摄影中,正确处理色彩的明度很重要,如果只有色别而没有明度的变化,就没有纵深感和节奏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层次.
3.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构成颜色的纯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的比例.彩色比例越大,该色彩的饱和度越高,反之则饱和度越低.从实质上讲,饱和度的程度就是颜色与相同明度有消色的相差程度,所包含消色成分越多,颜色越不饱和.色彩饱和度与被摄物体的表面结构和光线照射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同一颜色的物体,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饱和度大;强光下比阴暗的光线下饱和度高.不同的色别在视觉上也有不同的饱和度,红色的饱和度最高,绿色的饱和度最低,其余的颜色饱和度适中.在照片中,高饱和度的色彩能使人产生强烈、艳丽亲切的感觉;饱和度低的色彩则易使人感到淡雅中包含着丰富.
三、三原色和三补色之间的关系
自然界中各种物体所表现出的不同色彩,都是由蓝色、绿色和红色光线按适当比例混合起来即作用不同的吸收或反射而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所以,蓝色、绿色和红色就是组成各种色彩的基本成分.因此我们把这三个感色单元称为三原色.
三原色的光谱波长如下:
435.8Nm波长约400~500毫微米的范围属蓝光范围;
546.1Nm波长约500~600毫微米的范围属绿光范围;
700Nm波长约600~700毫微米的范围属红光范围.
这三个原色的光波在可见光光谱中各占三分之一.三个原色中的一个与另外两个原色或其中一个原色等量相加,就可得到其它的色彩,其规律可用下式表示:
由此可见,三原色的构成和叠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自然界的色彩是由三原色为基本色构成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可以合成出自然界中的任何颜色.
2.蓝、绿、红这三种原色是互相独立的,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颜都不能用另外两种颜色混合得到.
3.三种原色的混合比例决定色别.
4.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各原色光的亮度和.
根据上述色光叠加的规律,我们分别将〔1〕〔2〕〔3〕式代入到〔4〕式中.可得
由R+G=Y
得R=Y-G〔5〕
〔5〕代入〔4〕得
Y-G+G+B=W
Y+B=W黄光+蓝光=白光
由R+B=M
得R=M-B〔6〕
〔6〕代入〔4〕得
M-B+G=B=W
M+G=W品红光+绿光=白光
由G+B=C得
G=C-B〔7〕
〔7〕代入〔4〕得
R+C-B+B=W
R+C=W红光+青光=白光
两种色光相加后如果得到白光,则该两色光互为补色.与蓝光、绿光和红光互为补色的三色光分别为黄色、品红光和青光.我们通常称这三色光为"三补色".这三个补色,在可见光谱中,各约占三分之二.
第三节亮度与照度
摄影离不开光线,光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以光源发射出的能被人眼看到的辐射能.摄影镜头实际上是一个收集光能并把景物清晰的成象在感光胶片上的工具.而真正需要在光能量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感光胶片,照相机只不过是一台控制光通量的阀门.怎样才能控制好这台起阀门作用的机器,使得感光胶片上所得到的光能恰到好处的使感光乳剂发生变化呢?
光讲要正确的曝光,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模糊的.要科学的解答这个问题,就应从光的本质和表示光能强度等方面有一个了解.
通过对色度学原理的介绍,我们知道光的本质是在整个电磁频谱中的一小部分,波长范围约为400~700毫微米.我们知道电磁波是同热能、电能一样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光具有光能也是不容置疑的了.有一个小实验可以证明光是具有能量的.将一片硅光电池的两极接上一只电流表,当没有光照在硅光电池上时,电流表指针指示为零;当把一束光照在硅光电池上时,电流表的指针偏移.根据实验和能量守恒规律可以说明,当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时,说明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这个电流从哪里来,无疑是从光电转化元件硅光电池中来,硅光电池中的电流从何产生,那就是光能使硅电池内部的电子发生了流动.所以说光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方式.光既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就必然有度量它强弱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所要讲的亮度和照度以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亮度与照度的概念
在讲亮度与照度前,我们先引进几个相关的物理量.
1.光通量:
光通量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量,用符号Ω表示.在光度学中它是按强弱来度量的一种辐射能,以"流明"为单位.
2.立体角:
立体角是球面上任一面积相对球心所张的角度,用符号Ω表示.
S:
球面上任一球面积
R:
球的半径
单位:
立弧〔立体弧度〕
3.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是光源发出的光能量在观察方向上的强弱程度,用单位立体角范围内发出的光通量来度量,用符号I表示.
发光强度的单位称为"烛光".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什么叫亮度,什么叫照度以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8〕.
亮度是发光物体表面或被照射物体的反光表面,在人眼观察方向所看到的亮暗程度.用符号B表示.
在这里S表示发光表面的面积,α代表观察方向与发光表面垂线的夹角.
面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来度量.用符号E表示.
S:
表示被照明面积的大小照度的单位称为"勒克斯"〔流明/米2〕LX.
二、常见物体照度和亮度表
三、常见的光源亮度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 光学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