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老师复习课.docx
- 文档编号:938677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9.16KB
公共政策老师复习课.docx
《公共政策老师复习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老师复习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老师复习课
一、选择
1、克劳塞维茨对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
)
2、德洛尔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其中超政策是(制定策略的方法)
9、在代议制民主的历史条件下,公民常常是作为(B)出现的。
A、政策体制B、政策对象C、政策公众D、政策咨询
10、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很多,其中(B)是分析方法之一,它通常可以分为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步骤。
A、边界分析法B、类别分析法C、层次分析法D、类比分析法
11、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以把政策目标分为(A)
A、元目标和次目标B、公益性目标和特殊性目标
C、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D、全国性目标和地方性目标
12、政策合法化是指(D)
A、政策内容和决策过程的合法化B、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D、A、C都有
14执行保护是指执行机构和人员在法律通则的范围内执行政策,其机构人员和工作的权力依法受到保护,执行保护是(B)
A、政策执行的保护B、政策执行的资源
C、政策执行的手段D、政策保护的基础
15、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执行者的认知缺陷、执行者的利益驱动、执行结构的管理缺陷和(C)
A、政策质量低劣B、政策环境变化
C、执行准备不充分D、政策资源不足
16、政策评估中最重要的阶段是(D)
A、制定评估方案B、确定评估对象
C、评估总结阶段D、评估实施阶段
17、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投射--实施后”对比法是(B)
A、前--后对比法B、过程对比法
C、始--中对比分析D、“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18、政策调整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对政策问题的调整是(B)
A、目标调整B、客体调整
C、关系调整D、方案调整
19、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是(B)
A、政策人员的优化B、政策组织的优化
C、政策方案的优化D、政策目标的优化
20、反复性政策周期的存在从客观上是由于(C)的周期性变化
A、主体B、客体
C、主体或客体D、政策主体的认识规律
2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在价值上是(B)
A、着眼未来B、科学诉求
C、多元化D、文本化
22、头脑风暴法是(D)首先提出来的
A、贝特郎菲B、纳什
C、德洛尔D、奥斯本
23、政策执行偏差存在许多形式,其中“土政策”往往是(C)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A、象征性政策执行B、替代式政策执行
C、附加式政策执行D、观望式政策执行
24、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式有动员模型、(A)和()
A、外在创始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B、过程模型和结果模型
C、公众模型和政府模型D、过程模型和系统模型
25、以同一政策体系为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涵盖于衍生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分为(C)
A、战略策略和战术B、政治策略、经济策略、社会策略
C、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D、确定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政策
1、从方法论角度,政策科学包括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和政策评估和政策科学的发展五个基本范畴,说这句话的是(C)
A、拉斯韦尔B、林德布洛姆
C、叶海卡。
德洛尔D、邓恩
2、联系公共政策的研究者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之间的桥梁是(A)
A、政策咨询B、政策分析
C、政策评估D、政策监控
3、决策者综合运用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考察范围越广、深入和具体,决策就越有效,这是(B)模型的观点
A、规范最佳B、混合扫描
C、政治系统D、集团主义、
4、政策过程在本质上是(D)
A、政策形成过程B、政策执行过程
C、政策评估过程D、公共决策过程
7、决策主体制定政策定向因素和精神支柱是(D)
A、政治心理B、政治理论
C、意识形态D、政治信仰
8、阿尔蒙德和鲍威尔从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论出发,提出功能三分论:
系统功能、过程功能和(A)
A、政策功能B、提取功能
C、限制功能D、分配功能
9、公共政策的运行可以分为3阶段,其中政策决定阶段包括(B)、政策决定和政策宣示。
A、政策分析B、政策选择
c、政策议程D、政策要求
10、公共政策问题最重要最直接的提出主体是(D)
A、政党B、政治领袖
C、利益集团D、政府部门本身
11、国外学者根据(D)将政策议程分为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
A、政策问题产生过程B、政策问题的性质
C、政策问题提出的主体D、政策问题的重要性
12、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看,政策规划的特征是(D).
A、多元化B、政府主导
C、政策的不确定和政策抉择D、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13、首次提出分心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执行理论模型的是(A).
A、T.B.史密斯B、M.麦克拉夫林
C、雷恩D、霍恩
14、政策分解的原则有激励性、适应性、全面性和(D).
A、时效性原则B、信息原则
C、民主原则D、一致性原则
15、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是(A)
A、法律手段B、执行手段
C、经济手段D、思想引导手段
16、检验政策效的基本途径是(C).
A、政策预测B、方案规划
C、政策效益D、政策价值
17、政策持续的消极作用是(D).
A、目标具有长期性B、利益着利益均衡
C、公共政策趋向的问题没有解决D、政策僵化
18、在政策终结的对象中,(D)的终结最容易达成。
A、功能B、组织C、政策D、计划
19、最早提出阶段性周期的是(D).
A、安德森B、邓恩C、戴伊D、琼斯
20、公共政策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是(D).
A、双重领导体制B、委员会制
C、理事会制D、理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21、提出政策分析汇总最常见的形式是规范性形式和描述性形式的是(A).
A、麦考尔和韦伯B、邓恩
C、沃尔夫D、林德布洛姆
22、克朗在《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中将定量分析方法为(D).
A、确定型和不确定型B 、系统分析和统计分析
C、统计分析和随机分析技术 D、确定型和随机技术分析
23、政策方案的分析通道分为(A)和()两个阶段。
A、轮廓勾画和细节设计 B、政策咨询和政策决策
C、政策实行和政策评估 D、政策预测和政策规划
24、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包括(D)
A、问题形成、政策议程和政策评估
B、政策问题、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
C、政策议程、政策宣示和政策修正
D、政策问题形成、政策决定和政策实施
1、美国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在1951年创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B
A、政策分析B、政策科学
C、政策学D、公共政策学
2、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学的哲学基础是(C).
A、行为主义B、规范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D、科学管理主义
3、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分为3个政策,即具体的个别政策、(D)和政策一般。
A、政策群B、政策链
C、政策活动D、政策群和政策链
4、作为政治统治的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起支配作用,使人愿意服从和不得不服从,指得是公共政策的(D).
A、政治性B、舒缓性
C、普通性D、权威性
5、既是一种关系到大多数热的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能够政策主体所感受和察觉,有必要可以解决的状况是(B)
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D、政治问题
6、对公共政策更重要更直接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作用的是(B).
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
C、国内环境D、国际环境
7、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是(C).
A、国家能力B、政府能力
C、政策资源D、政策环境
8、政策问题形成的主观条件是(C)。
A、政策问题的明确表达B、政策问题引起制定者的重视
C、政策问题的公共性D、政策问题的严重性
9、公共政策问题具有关联性、历史性、动态性和(A)
A、主观性和变迁性B、客观性和人为性
C、主观性和人为性D、客观性和变迁性
10、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可以分为(B).
A、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B、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C、政府议程和正式议程D、公众议程和象征议程
11、任何公共政策目标都会涉及自由、民主、安全、公平、效率等,因此确定公共政策目标必须遵循(D)原则。
A、实事求是B、面向未来
C、确定目标D、伦理考察
12、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B).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D、政策监控
13、政策执行再决策根据(C)可以分为实践性再决策和追踪性再决策。
A、再决策发生在执行过程的阶段B、解决的问题是
C、再决策产生的后果是与原决策保持一致。
D、再决策产生的后果
14、政策执行的一种特殊重要资源是(D)
A、经费B、人力
C、信息D、权威
15、政策评估是一种功能性活动,发生在(A).
A、整个决策过程中B、政策的最后阶段
C、政策制定阶段D、政策执行阶段
16、政策评估的世纪标准有政策分析、政策效能、政策效益和(A)等。
A、执行力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公正D、社会健康发展
17、一项公共政策具有(C),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均衡状态。
A、科学性B、合法性
C、持续性D、稳定性
18、在政策终结的对象中,(A)的终结最容易完成。
A、功能B、组织
C、政策D、计划
19、在政策周期类型中,最常见的是(A).
A、阶段性政策周期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D、循环性政策周期
20、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是(B).
A、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B、改进政策制定,实现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C、为据的侧者拟人制,评估各过程
D、构件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
21、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分析模式(C)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分析公共政策分析过程。
A、麦克尔-韦伯分析模式B、沃尔夫模式
C、邓恩分析模式D、史密斯模式
22、理性或者合理话的概念是(D)最先提出来的。
A、卡尔。
马克思B、马克思。
韦伯
C、安德森D、拉斯韦尔
23、政策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和(C).
A、政策环境和政策结果B、政策资源和政策评估
C、政策环境和政策资源D、政策评估和政策监控
25、政策的(B)终结方式,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等措施达到最终政策中止的目的。
A、替代B、合并
C、分解D、缩减
1、政策分析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D)提出来的。
A、戴伊B、可图亚特。
S那格尔
C、邓恩D、林德布洛姆
2、阿尔蒙德大力提倡公共政策趋向的政治学,他将共哦能够政策的功能概括为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制性功能和(C).
A、规范性功能B、法理性功能
C、象征性功能D、分析性功能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括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B).
A、研究理论B、研究方法
C、研究结果D、研究过程
4、美国学者洛维将公共政策分为分配性政策、(A)和再分配性政策
A、限制性政策B、调节性政策
C、鼓励性政策D、积极性政策
5、公共政策的主导功能有四种,引导、调控、分配和(A).
A、管制B、管理C、统治D、服务
6、公共政策的系统中枢优化系统是(C).
A、信息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
7、决定公共政策性质核心的是(B)的归属和分配以及使用情况。
A、社会价值B、政策资源
C、决策权力D、公共利益
8、我们把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者决策感到需要采取行动,(或不行动)的问题和要求称为(B).
A、政策问题B、政策议程C、政策决定D、政策选择
9、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是(A).
A、边界分析法B、类别分析法C、层次分析法D、类比分析法
10、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提出一种构建模型,其中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的是(C).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D、公众议程模型
11、在政策方案的预测性评估方案中,极为常见的是(C).
A、可行性分析方法B、德尔菲法
C、投入—产出分析D、时间序列分析
12、政策执行的(B)模型表明,成功的政策是有利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执行有利于成功的互动调整过程。
A、过程B、互动理论C、循环D、系统
13、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A).
A、经费、人力B、权威、信息
C、经费、权威D、人力、信息
14、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和执行政策表现一致事实上最高的内容,这是(替代式)政策执行。
15、政策评估主要依据的前提是(A)。
A、政策目标B、政策影响
C、政策资源D、政策信息
16、政策变动有两种类型,即(C).
A、政策持续和政策终结B、政策评估和政策监控
C、断裂型政策变动和调整型政策变动D、政策持续和政策周期
17、替代、合并、分解和缩减是(B).
A、政策终的对象B、政策终结的方式
C、政策调整的对象D、政策调整的方式
18、在政策周期内,最关键的是(B)阶段。
A、政策制度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D、政策终结
19、公共政策组织最明显最直接的作用(A).
A、向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B、提高新的思想和观念
C、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D、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
20、在《政策科学在职业化发展》一书中,(D)提出将政策分析方法分为数字最优化、计量经济学、准试验、行为过程和多元标准五种方法。
A、克朗B、安德森C、克朗和安德森D那格尔和米尔斯
21、政策咨询的类型有(D)和().
A、决策咨询和政策信息咨询B、政策制定咨询和政策执行咨询
C、政策方案咨询和政策执行咨询D、政策决策咨询和执行咨询
22、政策咨询机构的主要职责在于“谋”与“断”更不能代替、决策者决策,这反映了政策咨询具有(D).
A、综合性B、公共性
C、时效性D、相对独立性
二、名词解释:
1、元政策:
或者叫总政策(以及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体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题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为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政策执行力
3、政策监督:
是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之一,它是指政策监控主体以一定的制度、法规为依据,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等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4、政策周期:
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互动完成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
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者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5、零和博弈:
究竟出现哪种结果,对全体博弈方构成的总体利益来讲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我们称之为零和博弈。
6、外在原始模型:
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
7、公共政策的抉择:
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8、回应的充分性:
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于机会的有效程度。
9、趋势外推法:
属于定量预测方法,它是一种根据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政策预测的方法。
以实际资料和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为依据,把过去和仙子啊的发展趋势延伸到未来,并根据各种外推结果进行政策预测。
10、公共政策监控:
是政策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和功能性活动,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环节中,由于政策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素质,加上信息资源的不充分、意外事故等,直接影响到政策本身的质量及其执行结果。
11、公共政策问题:
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和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地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12、政策的法律化
13、政策执行偏差:
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14、政策僵化:
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
15、政策缩减
16、公共政策主体:
在特定政策环境中,能够把政策要求和政策支持综合、加工、改造、转化为政策产品的系统。
17、政策议程:
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8、公共政策执行:
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成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9、政策评估:
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对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20、公共政策咨询:
是指咨询人员根据政策主体或对象的需要,以其专门的姿势,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和评估,客观地、孤立地提供最佳的或几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为咨询者提供服务的活动。
三、简答:
1、什么是公共政策评估。
最主要用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最主要用途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评估效果的基本途径;
二、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
三、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四、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5、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2、公共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确定评估对象,制订评估方案,准备评估条件。
3、简述政策监控机制中,监控主体的活动内容与方式的主要表现。
答:
一、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二、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政党对政策的监控;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4、简述政策监督的主要步骤。
P349
答:
政策监督有三个步骤:
首先,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监督职责。
其次,监督政策系统的运行情况。
再次,对违背、践踏现行政策的行为予以惩处,纠正政策偏差。
5、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
答:
第一阶段,政策问题的形成,第二阶段,政策决定;第三阶段,政策实施。
6、简述政策持续及其具体原因。
P355
答:
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具体原因是:
一、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未解决,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三,目标具有长期性;四,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7、简述我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答:
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二,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三,“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四、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五、“不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影响,六,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8、简述拉斯韦尔对政策学科特点的看法。
答:
一、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二、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三、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四、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五、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六、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9、简述行政决策的的含义及我国的行政决策形式。
10、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P355
答:
一、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二,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三,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四,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11、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P171
答:
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这七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巨系统。
12、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类型P147
答:
塔形结构,链形结构,圈层结构,网状结构,矩阵结构,群落结构。
13、政策执行再决策及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P291P292
答:
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
主要依据:
一、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二、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差生;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14、简述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P236
答:
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其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
15、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有哪些?
P245
答: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16、简述政策方案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P255
答:
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分析、试验式证实。
17、简述政策执行的原则。
P277
答:
计划周密、执行准确、灵活创新、全局与局部兼顾。
18、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19、政策质量的衡量因素有哪些?
P308
答:
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
一、政策的可行性程度;二、政策的合理性程度;三、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20、什么是公共政策对象,其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结合实际分析政策执行时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变通时需注意的点。
P278-P279
答:
政策执行时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一、计划周密,公共政策的执行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空间上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这就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执行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二、执行准确,公共政策执行是一种目的性恒强的活动,如果偏离了目标,执行便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灵活创新,政府机关和基层组织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因时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法,将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四、全局与局部兼顾。
政策执行既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善于驾驭全局,又要做到特别关注那些影响全局的个别环节。
政策变通时需注意的点:
一、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政策的基本精神是衡量政策变通合理与否的标准与尺度。
二、摸清实际情况。
深入掉查研究。
对实际情况做到胸中有数,这是合理政策变通的实践基础。
三、上情、下情有机结合。
把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政策合理变通的关键所在。
2、从具体的政策情境分析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及可能的消极后果。
P357
答:
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1、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
公共政策是用来解决公共问题的,一项政策的寿命原则上应该与所面临的问题相始终。
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
既得利益者指那些因政策而受惠的个人和组织,这些人大多数是该项政策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他们从政策中获取利益并满足于这种状态。
三、目标具有长期性。
有些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远大,实现目标的时间也较长,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四、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一项政策的持续与否往往还与执政者的地位是否稳固密切相关。
政策持续,它的一个消极后果是可能导致政策僵化。
所谓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老师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