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docx
- 文档编号:938479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14KB
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docx
《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
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篇一《大学生道德偏差及其成因分析》【内容提要】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充满理想、敢于担当,值得信赖,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各种社会负面现象也必然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偏差及其成因入手,探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偏差;成因分析【作者简介】江广华,上海电力学院直属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丽华,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充满理想、敢于担当,是值得信赖的一代,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对于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将尚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甄别、选择与历练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产生也会受到重大影响,近年来大学生道德修养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偏差,诸如诚信缺失;友情淡化,感情不转;知行脱节,缺乏自律;公德意识缺乏,审美情趣错位等。
如何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偏差,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具有时代感的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偏差及其成因入手,探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偏差的成因分析1.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是市场经的功利主义倾向影响,市场经济意识的渗透,也激励了大学生竞争进取、完善自我的紧迫感,然而,以追求利益为最大目的的利益化经济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使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重功利、重实用的倾向。
二是市场经济容易使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出现拜金主义倾向,由于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有力地冲击着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等级和门第-,商品社会中存在着“泛化的倾向,渗透到政治、精神、文化领域以及人的发展和人的关系之中。
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出现市场化、商品化倾向,为了入党、评优、出国,不顾廉耻、不要良心、不惜丧失人格,“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万能、道德无用等错误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场。
2.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对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关系密切,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强,外界各种事件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价值刺激会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困惑和道德规范选择的艰难,使他们的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行为出现异常。
社会变革既带来新生的进步的东西,也使腐朽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一些贪污腐败、不择手段、功利思想、腐朽之风、享乐主义、贫富差距等不良思想也在不断冲击年轻大学生们的头脑,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传统美德中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和传统美德被少数大学生摒弃。
3.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道德人格形成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对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奠基性、启蒙性、潜移默化性等独特特点。
中国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重智轻德倾向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调发展孩子智力,高度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
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以便顺利地考上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家长可以不惜一切人力和物力,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
这种重智力培养、轻品德教育的观念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准低下。
二是家长自身素质的影响,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言谈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家长的道德人格影响力具有影响早、影响深、时效长的特点,在青年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其子女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狭隘,集体意识淡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的家庭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采用不正当手段,其子女就会效仿,运用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1.以人为本,实现道德修养的自觉。
由于长期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教育者对人的价值和地位重视不够,导致道德教育论事不论人,或者说是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独立性和内在心理需求,教育者往往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教育内容脱离现实,教育方法刻板,教育形式单一。
高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人格的提升为目标。
2.指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互动。
课堂教育要引入讨论策略,也就是作为德育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道德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
教师作为道德教育的主导者,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冲突性、不确定性、分歧性。
在创新的教育方法指导下,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构建的基础上,自觉进取,从而不断向自己提出优良品德的任务,实现自觉的思想转变和行为控制。
3.尊重主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职能作用。
由于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经历、文化、修养、觉悟、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来到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学生的思想反应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及时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
笔者认为,道德教育要引入指导和个别指导,对于具有普遍性或共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团体指导,如主题鲜明的班会、团会,主题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实践,相互影响,相互启发。
而对于个性特色明显的问题,教师要在了解个体背景、问题成因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态、理解的心态、换位思考的角度,对问题学生多一些安抚,少一些责备,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帮助问题学生走出误区,构建正确的道德观。
4.强化道德教育过程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德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类课程主要还是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且大道理多,说教多,学生参与性不强,入脑入心的效果还不十分理想。
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要多样化,过程要有参与体验性,内容要具生动性。
大学生思想德育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应该联动,创立一些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平台与载体,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如通过开展“沙龙、“论坛“大学生道德教育体验课堂等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主动思考一些社会上及校园中的道德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去体会分析一些道德案例的是与非。
又如通过文艺创作,把一些真实的道德案例,改编成话剧小品等形式的文艺作品,由学生演绎,通过生动活泼多元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增强对道德标准的感受性和判断道德是非的能力和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源于其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其中既有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既有学校道德教育缺位的影响,也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者们要深入反思,才能为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为塑造大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共同努力。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根同源,认真吸纳国学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位列序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国学;传统文化;道德价值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构成,是出生于80、90年代的青年,这一群体曾经被社会疑虑为“不负责任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可是,当雨雪冰冻、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袭击国人的危难时刻,我们却看到了这群“同样生长在红旗下的新生代勇敢、坚强、不屈的身影。
当国内外敌对势力阻扰奥运火炬四海传递等危急时刻,许许多多的当代青年坚定不移地把热爱祖国的口号闪亮地书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大旗上。
在北京奥运会上,正是这些80、90后中国青年,把中华民族的风采骄傲地、集中地展示给了全世界,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交口称赞,被世界媒体誉为“鸟巢一代,光荣地成为当代中国的世界公众形象。
其实,中国当代青年在不同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偶然,正反两方面的行为都符合青年道德发育、发展和道德力发挥的客观规律,是“青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道德表现方式①,即:
隐性和显性两种表现形式,这与他们长期耳濡目染、感同身受的文化、教育以及生存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正如刘延东同志于2005年9月27日在中华文化论坛上所作的演讲《伟大的民族创造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中指出的:
“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
作为中华儿女,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同的身份,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
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义务、有责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烛照中华数千年的人文之光薪火相传、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因此,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在青年大学生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吸纳国学精髓,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让他们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大力提升大学生道德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使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正常地、充分地显性表达,使当代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高校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理性解读当代青年,剖析其道德养成心路当代大学生所置身的教育模式,许多仍然是建国以来所形成的,从苏联和西方搬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能力教育模式。
这一教育模式实用且功利,孩子在成长中所受的心理暗示是:
应试第一,竞争第一。
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情怀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民思想却难以树立。
他们有幸出生在中国历史上意识形态最活跃、思想观念最解放的时代,但他们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被西方文明的强势文化冲击着。
他们生长在世界文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里,轻松、无羁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他们比上几代人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
从未遭受过抑制和扭曲的身心,使他们蔑视权威、崇尚创新,更加显得“以我为中心,或者“过于自信。
来自父辈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与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猛烈地碰撞着青年们的心灵和视野,以至于让他们困惑、迷茫、矛盾。
所以,在平淡、舒适的生活里,对社会和周边世界更多地表现出漠然、冷淡、消极、被动,甚至自私、狂妄、对抗等等负面性,给社会留下“不负责的印象,使人们忽略其积极、振奋、有担当的正面形象。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道德养成的发展心路,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德育培养体系,充分地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当代青年大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将自身的道德在个人的核心价值序列中居于最高,从而指导其人生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合格成员,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命题。
吸纳国学精髓,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统称。
章太炎先生说: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他把国学之兴废与国家之存亡联系了起来,指出国学亡则国家无以立。
邓实说:
“国学者何?
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
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也。
②日本、韩国和中国同属东亚国家,不仅地缘位置邻近,而且同处于东亚儒家文化圈,有着久远的儒家文化渊源。
儒学汉学在韩国、日本受到极力推崇,儒家的“中庸、“人和、“孝悌、“守礼等孔子道德的核心与出发点,与本土固有文化相糅合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与道德内涵,对日韩青少年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
“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现代新文化的根基和重要来源,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断言“中国把自己富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成功,将是这个悠久文明复兴的先声。
③中国几千年的实践证明,遵循规律的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育经验,对于解决当前青年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有专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作为一种理想、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格教育。
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道,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良好道德品格养成开始,直到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和积极有为的报国情怀以及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从而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融入经典国学,提升大学生道德价值位列序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者和参与者是全社会的广大成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不仅引领着当前社会,还影响着未来社会。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大学生道德在核心价值中的位列序次,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实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和思想建设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经典国学文化中所表达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千百年以来始终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伟大理想和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更是在中国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基础上提炼而成。
因此,在青年大学生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对民族文化所孕育的胸怀天下、报效人民的爱国情怀;扶正扬善、恪守诚信的社会美德;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自强精神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培育起忠信、明礼、仁爱、守纪的道德品格,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且自发地提升个人道德在核心价值中的位列序次。
,高校除了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课程的教育以外,应该把国学经典引入课堂并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大学文化中,与高校德育教育内容相融相谐、相辅相承,使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贴合中国国情和传统,以更加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更加有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认同、继承本民族文化,积极应对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坚定对祖国传统文化、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性和自豪感。
在具体的教育实施中,应树立国学即大国学、大语文的理念。
要建立有实效、可操作性强的途径和手段,可通过进入课堂教学、纳入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专门讲坛、组织学生社团、融入日常生活,大力营造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并与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教材的选择、活动形式的设计、教育成果的检测等多方面予以配套和完善,使之与高校已经形成的德育体系相得益彰,使中国经世流传的国学经典在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更加灼灼生辉,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学马列的同时,真正吸取国学文化的丰富养分,使个人的道德、品格符合中华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大学生的道德在个人核心价值序列中位次始终居于最高。
(作者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注释①徐贵权:
“当代青年道德表现方式探秘,《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6期。
②郭齐勇:
“国学就是儒学汉学吗?
《精神文明导刊》,2010年第6期。
③卢太平,刘余莉:
“文化自信心与中华优秀伦理道德教育,《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④冯伟: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融入高校德育中,《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21期。
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相关文章:
1.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2.有关大学生道德论文1500字3.大学生有关道德的论文范文3000字以上4.1500字思修社会公德反思论文5.大学生有关道德的论文范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道德 探讨 论文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