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docx
- 文档编号:938264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20KB
《需求分析》.docx
《《需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结课论文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班级:
软件工程四班
姓名:
马政
学号:
201115060134
摘要:
1
引言1
主要内容2
一、需求获取的目的2
二、需求获取的信息内容2
三、需求获取面临的挑战2
四、需求获取信息的来源2
五、需求获取的方法2
六、需求分析的根本任务3
七、需求分析的目的3
八、需求分析的方法3
九、需求分析阶段中常用的模型4
十、需求获取和分析的若干法则4
十一、为什么要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5
十二、实例—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获取和分析5
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获取5
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5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如何进行需求的获取和分析
摘要:
本次“《软件需求分析》结课论文”主要介如何在产品设计之前进行必要的需求的获取和分析,需求的获取一般主要包括:
收集背景资料、定义项目前景和范围、选择信息的来源、选取获取方法,执行获取、记录获取结果;而需求的分析一般主要包括:
背景分析、确定系统边界需求建模、需求细化、确定优先级、需求协商;最后制定成需求规格说明文档来达到指导项目开发的目的。
如果在产品设计之前不进行必要的需求的获取和分析的话,就很可能会因为一个地方的失误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那么我们的所有努力就都将要灰飞烟灭了,所以,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需求获取和分析,并且需求的获取和分析一定要做到位。
引言
需求获取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需求收集的一个过程或者活动,它从人员,资料和环境中得到系统开发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传统上,不管是结构化或者是面向对象的开发都不太重视需求获取,主要还是将需求分析放在首位,当前的实践表明,需求阶段的主要活动除了需求分析外,其前应有需求获取,其后至少要包括需求验证。
原因在于由于系统规模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需求获取的信息逐渐庞杂,需求分析人员在需求获取的过程中要面对的困难不断增加。
由于需求获取不够充分、全面所造成的项目变更工作不断升级,并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展下去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而需求分析则是软件需求中最核心的工作,需求建模是需求分析的主要手段,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这个问题。
需求分析的任务还不是确定系统怎样完成它的工作,而仅仅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主要内容
一、需求获取的目的
1.清楚地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
2.完整地获取用户需求。
二、需求获取的信息内容
需求工程需要获取的内容主要有三种:
1.需求;
2.问题域描述;
3.环境与约束。
三、需求获取面临的挑战
1.问题空间理解;
2.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3.需求的不断变化。
四、需求获取信息的来源
1.涉众;
2.硬数据;
3.相关产品;
4.重要文档;
5.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
五、需求获取的方法
1.模型驱动法:
模型是对对象系统的形式化的特征抽象、概括性或近似地表示;
2.认知方法;
3.基于上下文的方法;
4.原型;
5.集体获取方法;
6.传统方法:
问卷调查、面谈、文档分析、文档检查、需求剥离。
需求获取方法很多。
大量的实践证明,每种方法各自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需求获取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利于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需求获取工作。
六、需求分析的根本任务
1.建立分析模型达成开发者与用户对需求信息的共同理解;
2.依据共同理解,发挥创造性,创建软件系统解决方案。
七、需求分析的目的
准确地定义未来系统的目标,确定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必须做什么。
用<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的形式准确地表达用户的需求。
八、需求分析的方法
1.传统分析:
没有方法依赖个体才智,依据个人习惯,缺乏结构、不可重复、不可测量,冗长、混乱、偏颇、无结构。
2.结构化分析:
传统结构化分析,现代结构化分析,以数据流动为中心,以DFD为核心技术,辅助ERD等。
3.信息工程:
以数据知识结构为基础,ERD为核心技术,辅助DFD。
4.面向对象分析:
以对象为中心,以UML(类图)为核心技术,以全面思想革新为理想,以承继结构化技术为现实。
5.建模方法:
将经过系统分析后抽象出来的概念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后,在visio等工具建立数据库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关。
九、需求分析阶段中常用的模型
1.数据流图(DFD);
2.实体―联系图(ERD);
3.类图;
4.用例图;
5.状态图;
6.时序图;
7.协作图;
8.事件列表;
9.数据流定义;
10.数据元素定义。
十、需求获取和分析的若干法则
1.需求获取和分析人员要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需求讨论集中于业务需求和任务,因此要使用术语。
客户应将有关术语(例如:
采价、印花商品等采购术语)教给需求获取和分析人员,而客户不一定要懂得计算机行业的术语。
2.需求获取和分析人员要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只有需求获取和分析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的业务,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需要。
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设计出真正满足客户需要并达到期望的优秀软件。
为帮助开发和分析人员,客户可以考虑邀请他们观察自己的工作流程。
如果是切换新系统,那么开发和分析人员应使用一下目前的旧系统,有利于他们明白目前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流程情况以及可供改进之处。
3.需求获取和分析人员必须编写软件需求报告,需求获取和分析人员应将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以区分业务需求及规范、功能需求、质量目标、解决方法和其他信息。
通过这些分析,客户就能得到一份“需求分析报告”,此份报告使开发人员和客户之间针对要开发的产品内容达成协议。
报告应以一种客户认为易于翻阅和理解的方式组织编写。
客户要评审此报告,以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其需求。
一份高质量的“需求分析报告”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真正需要的产品。
4.对于需求获取和分析人员来说准确而详细地说明需求,编写一份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是很困难的。
由于处理细节问题不但烦人而且耗时,因此很容易留下模糊不清的需求。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这种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客户恰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最佳人选,否则,就只好靠开发人员去正确猜测了。
十一、为什么要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
需求获取和分析就是获取和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比如,用户需要一个linux平台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了一个windows平台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可就是欲哭无泪了,功夫也白费了,所以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需求获取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并且需求的获取和分析一定要做到位。
十二、实例—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获取和分析
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获取
1.首先我们可以从涉众着手,考试管理系统的涉众主要是:
教师、学生、管理员,我们可以对这些涉众人员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
2.硬数据,从以前的考试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信息;
3.相关产品,参考原有的类似系统获取相关数据信息。
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考试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考试的出题一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考试用的考卷,需要大量人工和打印机来印制试卷,而对与计算机上机考试传统的考试根本行不通,无纸化考试必将是以后考试的主要形式。
基于以上这几点,为了解决考试试题的多样性、随机性和上述一些问题,编写一套考试管理系统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通过对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获取信息来看,我们要满足的考试管理系统基本功能主要包涵有:
1.题库管理:
用于单个试题的增、删、改、查等基本维护,还可以对题库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还原。
2.试卷管理:
可进行三种组卷方式的维护:
随机组卷、人工组卷、综合组卷,还可以对考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3.考试管理:
对考试分配试卷,并对考试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相当于人工安排考试的过程
4.评卷管理:
对试卷的客观题分配评卷人,并对评卷人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5.成绩管理:
对每次考试的学生成绩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并进行学生成绩的管理。
6.用户管理:
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基本信息进行维护,管理者多数为:
系统管理员、老师、教务处人员、其他。
7.权限管理:
对系统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并负责对用户可进行权限的分配。
8.题型维护:
对试题的题型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在操作之后会自动刷新主页,以使信息更新。
9.范围维护:
对试题的应用范围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在操作之后会自动刷新主页,以使信息更新。
10.科目维护:
对试题的科目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在操作之后会自动刷新主页,以使信息更新。
11.试题维护:
对试题的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在操作之后会自动刷新主页,以使信息更新。
12.其他维护:
对试题信息的批量查询,并可进行数据导出、数据备份、数据恢复。
13.随机组卷:
用户只需对试卷题型进行设置就可组卷的方式。
14.人工组卷:
可使用户选择试卷的题型中的试题的组卷方式。
15.综合组卷:
是随机组卷与人工组卷的混合组卷方式,即用户对某一类型的试题可进行选择,也可对试题不进行选择。
16.试卷其他维护:
对试卷信息的批量查询,对试题的数据备份与还原。
17.考试信息维护:
对考试的时间、地点、监考人、考试用的试卷、试卷总分数及答卷总时间等考试的基本要素进行设置。
18.考生信息维护:
对考试的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在操作之后会自动刷新主页,以使信息更新。
19.分配评卷人:
对考试所用试卷的客观题分配评卷人,并对评卷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20.评卷人评卷:
对分配试卷的评卷人可以在此进行评卷。
21.考生成绩维护:
对考试的考生成绩信息进行统计与汇总,对有权限的人可进行成绩的增、删、改、查操作。
22.成绩其他维护:
对考生成绩信息的批量查询,并可进行数据导出、数据备份、数据恢复。
23.用户基本信息维护:
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进行维护,而用户的权限由权限管理进行维护,并分配给用户,使用户只能访问自己拥有的权限内。
24.权限信息维护:
对基本的权限进行维护,用户可自定义维护权限。
25.用户分配权限:
对未分配权限的用户进行权限的分配,即对分配权限的增、删、改、查操作。
26.信息基本维护:
我们的信息除了有关考试的信息外,还有公告、新闻、留言信息需要我们维护,其中公告、新闻都后台有权限的人进行增、删、改、查操作,而留言是由前台用户(学生)或游客录入的,我们要防止垃圾数据显示,即对留言有权更改操作。
结束语:
通过本次“《软件需求分析》结课论文”的理论实践,使我认识到了《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这门课的精妙之处,认识到了这门课的实际作用,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了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基本原理,同时,我也体会到,软件工程是一门学习与应用相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比较苍白无力,因此要重视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积累,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软件工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经验,所以学习与应用的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我想说的是:
在学习期间我们的刘辛老师精心细致为我们讲解每一节课,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性的指点以及耐心的辅导,在此深表敬意和感谢!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1]彭万波等编著:
《网页设计精彩实例》[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齐治昌、谭庆平、宁洪编著《软件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3]王珊、萨师煊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张海藩(作者)《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9.7);
[5]骆斌、丁二玉编著《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65—28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需求分析 需求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