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挑选斗牛的标准要求.docx
- 文档编号:9375236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17.70KB
黔东南苗族挑选斗牛的标准要求.docx
《黔东南苗族挑选斗牛的标准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东南苗族挑选斗牛的标准要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黔东南苗族挑选斗牛的标准要求
黔东南苗族挑选斗牛的标准要求(总6页)
∙黔东南苗族挑选斗牛的标准要求是十分讲究的,他们要从牛的全身、前身、后身、四膊、四脚、蹄爪、皮毛、牛旋、头、眼、角、耳、鼻、嘴、舌、牙、腮、颈、肩、腰、肚、脐、粪门、尾巴等几十个部位去看,去分个一清二楚,苗族认为,牛的习性,从各个部位上都可以看出是否能斗善斗,牛强人吉的。
这本身也是一种苗族牛文化习俗。
苗家人挑选的斗牛首先要求是身体壮大结实,胸宽头大角大,前肢高后肢低,身长挺胸收腹;体毛乌黑粗硬。
此外牛头两角宽实则劲斗,两角节轮呈两窄一宽相对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圆浑凶恶,鼻孔大耐打。
舌尖带黑斑点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长,尾巴下毛内尾尖又碰又斗;中蹄是整齐半圆,前薄后实便于打斗时用力;小蹄内靠善打等等。
此外还讲究牛旋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和相互照应的特征等等。
哪个能选到一头理想的斗牛,他将感到极大的荣幸。
要好斗牛,首先要有好斗、善斗、能斗的斗牛。
但如何挑选选什么样的牯牛去饲养才成好斗、善斗、能斗的斗牛至于挑选斗牛的文化习俗,本身就是宝贵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5.2侗族斗牛文化习俗
∙
∙侗族斗牛与苗族斗牛基本一致,但在一些方面有他自己的特点。
侗族却是牛与牛斗,斗牛都在秋收之后至次年春耕之前,每月的亥日是侗乡斗牛的日子,一个月有两个亥日,就要进行两场斗牛。
在哪个场地斗牛,这要由各寨的寨老协商决定。
一般山区平地很少,斗牛场大都选择在峡谷间秋后收割了的稻田里,作为天然的斗牛场。
四周的梯田,也就成为天然的看台。
∙
∙牛出阵前,由一人拿着一块称为“码牌”的方形木牌,上面写着给牛取的美名,诸如铁牛将军、百胜王、黔大王等等,其名为赞美的对联,如“头碰南山猛虎,角打北海蛟龙”等。
然后才由几个身强力壮的人牵着牛进场,由两人或四人,用两根竹子顶住牛鼻,不使牛狂跑。
场边则不断有人带头振臂高呼“欧欧”之声,并欢呼跳跃。
另一队也如前队一样入场。
双方在相距10至20米的地方,再把牛放开。
两牛相见,斗性勃发,猛冲过去,用牛角顶撞;双方斗牛队伍都在旁呐喊助威。
有的一斗就见分晓,有的势均力敌,或顶住相持,或一来一往,不分胜负。
在这个时候,为了不使牛死伤,牛主派出十来个胆大机智的壮汉,敏捷地用粗绳套住牛后腿,往后拉,有时是双方同时往后拉,不让再斗。
平局不伤牛,双方皆大欢喜。
偶尔斗死了,多是由于远距离奔跑,冲力大,撞跌牛头而亡。
∙
∙在侗族地区的斗牛场上,一牛出征、代表全村,众乡亲友摇旗呐喊,为身插彩旗、头戴红花的出征牛,尾随助威,兴高采烈。
斗牛场上,飞沙走石、碰撞雷鸣、斗牛倒地、滚地拼搏,更为壮观。
牛斗胜了,牛主即狂呼高叫,他那一方的人马上吹芦笛,鸣铁铳,放鞭炮,敲锣打鼓,有的甚至给牛披红,胜方全寨男女老少到败方寨上大吃三天。
败者,败方把牛杀了,不够吃还要杀鸡宰鸭、热烈款待。
这种习俗数年举行一次。
∙
∙在黎平、榕江、从江县一带,称为侗族斗牛,除节日外,还固定的斗牛节。
在榕江的乐里周边地区,斗牛时两头相斗的牛都在牛角上戴上铁制的“牛角”。
一是为了好看,美观。
二是他们那斗牛的传统,是祖祖辈辈就留下来的,可以更好的利于两头牛的搏斗,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措施。
出征前为斗牛戴上红花或红布条和插上白色鸡毛,还有的在牛背上捆绑彩旗,显示斗牛的风采和本村的实力所在,也是为了美观好看和图个吉利。
除过节有斗牛活动外,还有固定的斗牛节。
从古代至今天,在“七十二寨”还分“对手”,也即是两个村寨互为对手,在休闲时期举行斗牛比赛,赢的一方可以到输的一方大吃大喝几天,而输的一方则得热情款待。
如果一方在约定斗牛时间没有斗牛参斗时,没有牛的一方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斗牛的一方可以任意到没有斗牛的一方拿东西,包括鸡、鸭、猪、狗等,先从富人家开始,如果想要避免,除非能拿一只白色毛的鸡给对方,否则不管家境好与否,照拿照吃不误,而且得热情伺候。
这样的规则到现在都还一直保存着,对手村寨从古至今一直都未变。
一般斗牛打斗3分钟左右未分胜负就拉脚。
而他们喂养的斗牛,自古以来都是从雷山、凯里和台江买去的,因为他们说那里地势高,有利于斗牛的成长,而且身体素质很好。
买回去后,加以精心喂养,半年以上的时间就可以喂养得体形壮实膘大,经过培养训练,斗牛有一定的影响价值后,又开始转手,从而获取丰厚的利润。
一般买近一头斗牛要一万五千元左右,而经过两三年卖出去,可以卖到3、4万元,因此,在一些侗族村寨,他们大多都有喂养斗牛和斗牛及买卖斗牛的习俗。
∙
∙在南侗地区,斗牛活动还增加一些浪漫色彩。
一方败下阵来后,胜方的姑娘们跑去将败方的旌旗夺走。
趁机将败方的小伙子们戏谑取笑一番。
几天后,姑娘们送回败方旌旗,受到败方村寨后生们的盛情款待,并陪同姑娘们唱歌通宵达旦,然后赠礼赎旗,吹奏芦笙欢送。
∙6黔东南斗牛文化特征
∙6.1斗牛文化特征
∙
∙东方斗牛与西方斗牛不同。
西方斗牛是牛与人斗,而东方斗牛是在牛主的指挥下,牛与牛斗,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
∙
∙中国的民族斗牛,集中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
全州有3万多平方公里,1个市,15个县,总人口434万多人,其中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有348万人,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70%,苗族侗族比例为全国30个自治州之最。
这里的苗族侗族人民都有喂养斗牛的习惯。
斗牛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独具特色。
具有传统性,自发性、群众性。
黔东南自治州各地,凡逢年过节,当地老百姓都有自发组织斗牛活动的习惯。
最近几年来,这种斗牛活动已成为原生态旅游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形成雷打不动的历史习惯。
全州的斗牛场地有上千个,所喂养的斗牛(水牯牛)上万头。
∙
∙这种斗牛习惯,苗族地区与侗族地区有所不同。
就苗族地区而言,大体上以表演赛和牛王争霸赛两种形式进行。
表演赛比较简单,只要牛主双方协商同意,就放出来对打给大家看,可以分输赢,但不计名次,不给奖励,纯粹是自娱自乐,自我锻炼。
而牛王争霸赛则不同。
牛王争霸赛有严格的竞赛规则和操作程序,必须按规则和程序办事,认真严肃,热烈隆重。
牛王争霸赛分为定时和不定时两种。
所谓定时,就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打,一般为每场5—8分钟,到时拉脚,把两头牛分开,不分胜负,同时转入下一轮竞斗。
不定时,就是放开打,不拉脚,一直打到分出胜败为止。
目前为了保护斗牛不受伤害,一般采用定时对打为多。
定时对打或不定时对打,都要实行淘汰制,首先把参赛的牛按规定的条件分为大牛、中牛、小牛三等,然后大牛与大牛斗,中牛与中牛斗,小牛与小牛斗。
第一轮通通见面,输家淘汰,赢家转入第二轮竞斗,输家又淘汰,赢家又转入第三轮竞斗……,照此类推,最后得出第一、二、三、四、五……等名次。
而后按原先规定的奖金奖品由主办单位颁发兑现。
∙
∙牛王争霸赛,一般都要经过3—4天连续竞斗才能结束。
竞斗十分激烈,多姿多彩。
有斗碰的,抵碰的,扣翻的,拉脚的,逃跑的,追斗的……观众大饱眼福。
当地看斗牛都有连续观看的习惯和欲望。
大家都认为,只有连续观看才能了解本次斗牛大赛的全过程,知道谁胜谁负,得到完美的满足。
天晚了,大家不能回家,就相互邀约到附近村寨亲戚家歇。
而这些亲戚们,早已就备好了米酒和饭菜热情款待。
∙
∙这种斗牛活动,娱乐性、竞争性、刺激性相当强。
如果轮到某地举办斗牛比赛时,附近村寨,几乎是关门闭户,背儿带崽,扶老携幼,前往观看,一直看到散场了才回家。
当人们在看到某对碰牛所对碰的惊骇场面时或激烈搏斗时,都自然而然地发出粗犷的呼声、吼声、赞叹声,震撼山谷。
∙综合黔东南民族斗牛文化现象,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
∙
∙一是文明文化特征。
东方斗牛与西方斗牛不同。
西方斗牛是牛与人斗,凶恶残忍;东方斗牛是牛与牛斗,高尚文明。
主人在喂养斗牛时,起早贪黑,割草垫圈,防潮防冻,用盐水煮豆渣、稻草、包谷杆给牛吃,热天为牛洗澡、擦背、清除粪便、驱蝇灭蚊,关怀备至。
于是牛对主人毕恭毕敬,温顺服帖,教它犁田它就乖乖犁田,放它出去打架,它就拼命的为主人效劳、展劲。
这种人与牛的情缘关系,也反应了苗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文明生态。
∙
∙二是吉祥文化特征。
苗族人素来百水牯牛当成祖宗一样敬仰。
杀过祭祖的牛,牛角则长期挂在门坊上或屋梁上,以作纪念。
一般有劳动力的家庭,都要喂一头水牯牛,养牛为乐,以牛为伴。
把牛视为传家宝,护身符,吉祥物。
牛喂得膘壮肥胖,视为家庭兴旺吉祥的象征,精神上得以宽慰和满足,放牛出去打架时,把牛身上擦得光亮,背插彩旗,头戴红花,兴高采烈,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战场。
牛打架获胜,视为光宗耀祖,全家欢乐,欢呼跳跃,自豪感,凝聚力大大增强。
∙
∙三是向上文化特征。
苗族历史是一个灾难深重民族,迁徙和农耕民族,受压抑的民族,然而又是一百折不扰积极向上的民族,苗族人喂牛,除了耕牛,就是打架。
专门选择那些体壮结实、胸突头大、身长挺胸、毛黑粗硬、舌尖邪眼、角宽角厚能打能碰的斗牛来精心喂养,越打越凶,一显示自家的威力和力量。
有人说,苗族人具有的壮硕、威武、雄悍的气质和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个性是养牛铸成的,不无道理。
∙
∙四是自娱文化特征。
在迁徙、动荡、灾难、封闭的历史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斗牛文化,必然是一种自娱文化。
具有排他性。
直至现在的广大农村,若是遇到举办牛打架活动时,几乎是家家锁门,背儿抱崽,扶老携幼,前往观看。
一直看到散场才回家。
2007年“七月半”,凯里经济开发区举办牛王争霸赛时,一位苗族老人看后感到地说:
“这种斗牛解放以前年年有,但解放后少了。
这次看得很过瘾,人老了,怕死,我是死不怕,就怕看不到牛打架。
”可见,斗牛文化的吸引力达到程度。
当你见到,人们在看到某对碰牛,所对碰时的惊险场面和激烈搏斗时的激烈场景而发出粗犷的呼唤声,喝彩声,你也会被这种动人情景所感到的。
举办牛打架活动,所选择的天气并不都是好天气,但无论是天寒地冻、烈日酷暑或临近天黑,只要不散场,成千上万的观众,没有一个人舍得离去,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散场了,人们在回归途中或进入米酒干杯的夜饭中,还在侃侃而谈和回味今天的斗牛场景。
这种自娱文化特性是任何外来文化所不可比的。
∙
∙五是刺激文化特征。
无论任何事物,都必须要有刺激性,有刺激性才有吸引力、感召力、创新力、超越力、竞争力……斗牛是最有刺激性的一种,所以它久胜不衰,生命力强。
这次你比我强,下次我比你更强。
那些斗牛爱好者没有一个愿意停留在原有基础上,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跑到省外、国外去买好牛来喂,取得了好效果。
凯里市舟溪镇苗岭村斗牛专业户杨光荣,2004年花16000元从缅甸边境买来一头宽角斗牛来喂,在舟溪、农场、三棵树等牛王争霸赛中,场场碰,场场赢,屡夺冠军,共获得奖金6万多元,是本钱的4倍。
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现在牛虽老了,但因战绩卓着,声誉高,影响大,现在喂养着,供人观赏。
∙6.2斗牛喂养
∙
∙斗牛基本上实行圈养,为确保斗牛的健康与安全,牛主对之无不精心饲养,周密安排。
先说牛圈。
牛圈一般建在离住户不远的地方,用上好杉木制成,厚实牢固,不留窗、不留孔,让斗牛与世隔绝,使之养成独自生活习性。
一旦放出圈门,见到广阔天地,使之格外好奇,格外兴奋,格外眼红。
尤其放出打架,见到对手,便如虎出山,直射而去,拼斗不止。
其次是饲料。
为保证斗牛膘肥体健,主人除了平常备配充足草料外,还辅以糊米茶、鸡蛋、糯米团、“补药”等。
尤其到临战前的一到二月内,专门喂以配有中草药的“补药”。
其“补药”配方很神秘,保密程度很高,一般不外传。
这些“补药”是苗侗盛产的中草药,牛吃了健脾、和胃、消遣、化气、长力等,使斗牛更加膘肥体壮,精力充沛,更加能斗。
∙
∙牛圈建造:
无论苗族斗牛或侗族斗牛都以圈养为主。
一牛一圈。
牛圈一般用木料建造,也有用石和砖建造的。
牢固、封闭、阴森、宽敞。
牛在圈内的生活,吃、喝、拉、睡都在圈内。
牛主每天割草或以储存的干稻草垫圈,保持圈内干燥。
牛在圈内拉屎拉尿,就是一种积肥,一两个月清除一次,就是几千斤圈肥,等于一个小小的有机肥料厂。
∙
∙喂养:
喂斗牛都以草料为主,很好喂养。
但为了使牛健壮,还要掺上包谷、大米、黄豆之类的精饲料,喂谷糠米糠最经济。
出征前,还要喂点糯米壮心,喂几碗米酒壮胆提神。
喂养斗牛,一般都是一家喂养一头,也有两三家喂养一头的,在侗族地区,除户养外,还有村养、族养。
即一个自然村寨或一个家族体喂养一头斗牛,分户轮流,是专门喂来打架的。
每头牛都要为其树碑立传。
如某牛生于某年某月某日,买自何处,擅长抠翻对碰,曾在某斗牛场上与某寨牛王对碰获胜等等,都一一刻在门栏上,谁到牛栏一看,对该牛的状况便一目了然。
∙6.3斗牛识别
∙
∙开展斗牛活动,首先要有好斗、善斗、能斗的斗牛。
古有相马的“伯乐”,在苗乡侗寨也有相牛的“伯乐”。
据行家总结,要有几十个特性符号,都反映在牛的口、鼻、舌、牙、毛、腮、颈、肩、脚、角等各个部位上。
经搜集整理,如下介绍。
∙
∙一要看牛的体态。
好的斗牛,体紧身促,头小腹壮,颈短身短,角刀眼圆,骨骼平密,云头丰隆,脚蹄圆顿,旋毛周正,四足齐立,身躯直长,硬邦、矮登;胸部宽大,搏斗时,肚脐眼部拖大拖长。
这种牛抵打善战,出门即打,不惧远样场。
∙
∙二看牛的角。
牛角是最讲究的,许多斗牛的标志、特征都反映在牛角上。
因为角是牛的“打门捶”,是牛的门面,更是拼斗的武器。
两牛拼斗,犹如两军作战,武器装备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依据牛角的长短和形态可划分为窄角、宽角、长角、短角及朝天角、阴阳角、龙门角等。
看角首先要看角丘,角丘要表浅,中间要夹梁,角丘要有18丘以上,两角间距要超过52公分以上,角的颜色要黑稍带黄色。
这样的牛角才坚硬,抵打抵碰。
有好多的角都预示着善斗、能都,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
∙三是看斗牛的皮毛。
对于牛的皮毛,讲究的是“薄”与“软”。
俗话说:
“薄如老鼠皮,软似缎子布,必是上等牛。
”这种牛,不易生病,不怕冷,不怕热,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什么样的气候环境都能适应。
对于牛毛,要求其毛稀而立,健而匀,光滑发亮。
有顺口溜道:
“前密后稀,怕热兮兮,前稀后密,性子不急”,如毛尖有岔,色带板栗,便是好牛。
∙
∙四看牛的“旋”。
牛旋可谓窥视牛体结构的窗口。
根据牛旋的不同可分为竖毛旋、丧门旋、锁喉旋、砍头旋等。
不管是什么旋,要求要生得圆美,部位要恰到好处,颗数分明,不能似是非是。
以四腿四旋为最标志,若有晒骨旋,即为佳品。
若有“飞空旋”,该牛必死打硬拼,武艺俱全,出战必胜的斗牛。
∙
∙五看牛的头。
好斗牛的头,要筋骨暴露,不要多肉,头的两角之间要窄。
∙
∙六看奶牛的眼。
牛眼要大、要圆、要黑,且黑白分明,闪闪发亮,寒光逼人,眼皮要厚、眼水要浓,要显现出蛤蟆形的形状为最好,还有,牛眼的位置距离要靠牛脚稍近,便是凶狠的牛。
∙
∙七看牛的耳。
耳要大、要薄,根要细,毛要稀。
∙
∙八要看牛的蹄爪、毛色。
前两只脚要短,蹄子要大,要厚、要宽,蹄爪要并紧,走路时两小蹄巴地。
蹄毛的颜色一青色为上,俗话说:
“蹄毛带黄色,行走不满百”。
∙
∙九看牛的尾。
上等斗牛,尾根要紧,尾尖要细;骨节要步步尖小,且要实心,尾毛要硬、要软,软到可以圈起来的那种最好,尾秒要长。
∙
∙十看牛的鼻梁。
鼻梁要长、直、宽,鼻孔要大,口的下巴要长有胡子,证明肺活量好。
∙
∙
∙十一要看牛的舌和鼻沟有没有痣。
舌条和鼻沟长得有痣的牛必是碰牛,是难得的上等牛。
∙
∙十二看牛的牙齿和鼻梁。
牙齿要长得稀,要有牙缝,中间两颗牙长得高,一般碰牛的门牙都有松动现象。
鼻梁要长、直、宽,鼻孔要大,口的下巴要长有胡子,证明肺活量好。
∙
∙十三看牛的心态。
牛被牵出圈外或在斗牛场外围处,牛跟着牛主不时地低头转圈,偶尔发出哼哼声,不惊慌、不惧场,不东张西望,遇轰动场合时,反而兴奋激情,这种牛便是沉着应战的斗牛。
∙
∙此外,还要综合看牛的口、腮、颈、肩、脊肩、腰、肚、粪门等。
在现实中,十全十美的牛是很难找到的,能有一两处优点,没有明显缺陷,就可算好牛了,若三五处优点以上,那可算奇牛,牛中之牛。
这种牛在斗牛场上叱咤风云,名声显赫,人们亦当作保家牛来看护,异常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南 苗族 挑选 斗牛 标准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