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36868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3.83KB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一:
观察植物的身体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
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
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
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
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
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
归纳: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
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实验二:
观察植物的根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
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
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
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认识直根和须根)。
实验三:
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
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
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实验四:
茎的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
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
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
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
(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三、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实验五:
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
科学知识: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
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下。
教学过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3、课件补充:
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
(见书第7页倒数第二段)
5,讨论: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
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
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
并解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
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四.布置作业:
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
实验六:
观察兔子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兔子的外形,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并代表动物认识动物一般的外形特征。
(2)通过研究兔子对外界条件的反应及饲养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3)在为动物建立档案过程中,了解其他动物与小白兔的区别,通过交流了解认识更多的动物。
(4)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有关兔子生活情况的录像,有条件可购买一只兔子供观察。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兔子的外形。
1、任务驱动:
小白兔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小动物,你能说说知道小白兔的什么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小白兔,把小白兔画下来,并试一试将它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标出来。
4、学生观察,画小白兔,标出各部分名称。
5、师:
比一比,谁画的小白兔最像。
6、生汇报交流,并上台展示作品。
7、小结:
小白兔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二)认识兔子。
1、师:
兔子还有没有别的特点呢?
一起来说一说,比如兔是怎样运动的,兔子的身长、体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们人的比较,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有目的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
3、学生汇报,师板书。
4、小结。
(三)小白兔爱吃什么?
1、师:
图中的食物小白兔都爱吃吗?
请你说说。
2、板书学生的猜想。
3、师:
小白兔是否真的喜爱吃这些食物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4、生汇报,师板书。
5、小结:
大部分学生已对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有所认知,知道小的兔的生活习性。
实验七:
分辨声音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
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
科学知识:
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
?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
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高低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
(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实验八:
研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
(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思考: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指南车信箱:
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
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
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
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自制小乐器。
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
按所做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实验九:
研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
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
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
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2)水或液体:
第一个过程:
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
第二个过程:
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空气:
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实验十:
控制声音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
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1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办法:
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
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
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2:
控制噪声
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实验十一:
写密信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写密信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
(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
)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
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
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1写密信。
1、过渡:
教师提问:
假若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要,要防止泄露,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写密信(课件出示古人写密信的过程)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5、活动基本完成时,教师问:
我们的活动有趣吗,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小结:
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
四、搜集资料
1、过渡:
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实验十二:
霜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测量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冰点)0℃。
2、能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取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2、认识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教学重点:
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大烧杯、试管、水、温度计、金属筒、碎冰块、食盐、湿毛巾。
课件:
冰、雪、霜、雾淞的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冰、雪、霜、淞的图像资料。
提问:
你能对这几种结冰现象进行描述吗?
2、我们还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结冰现象?
3、学生交流。
二、拓展活动:
探究霜的成因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
这是怎样形成的?
1、猜测:
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的。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4、实验结论:
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地球上的冰雪世界—南极与北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实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