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936664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54.16KB
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
B.高尔基体是合成并加工肽链的场所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高尔基体是加工肽链的场所,核糖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B错误;线粒体将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C错误;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对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A.都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B.三类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C.都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D.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受机体控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全过程;细胞衰老是受基因控制的,衰老是细胞都要经历的过程,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细胞癌变是细胞一般不经历的阶段,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不死性”,不受机体控制。
因此,只有细胞癌变才会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概念和特点。
意在考查考生能通过比较弄清知识的要点,
3.下列是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激素调节的存在,并发现了促胰液素
B.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19世纪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D.摩尔根通过假说一演绎法,证实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只有少数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因此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结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B
【解析】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因基因突变、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而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5.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C.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层次上
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来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方式是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B正确;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层次上,C正确;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个体,群落,生态系统3个层次稳态的调节。
6.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答案】C
【点睛】本题以生命现象的模型为背景,综合考查动物、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种群密度的变化及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为黑藻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A—D表示反应过程,①—⑥代表物质。
下表为将该黑藻培养液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保持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时,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溶解氧的变化记录(注意:
操作Ⅰ、操作Ⅱ和操作Ⅲ为连续操作)。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进入叶绿体穿过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D表示__________过程,⑤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给于光照时,瞬间④的变化为_________;在填充CO2时,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变化为_________。
(3)在操作Ⅲ中,2分钟黑藻光合作用产生02是__________微摩尔。
(4)分析操作Ⅱ中溶解氧先增加、后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2).暗反应(3).ATP(4).增加(5).增加(6).40(7).溶解氧先增加是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溶解氧不再增加而稳定是由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解析】试题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
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水在光下分解,ATP的合成;在暗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
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可见,图中A表示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B水在光下分解,C表示ATP的合成,D表示暗反应,进而明辨:
①代表H2O,②代表O2,③代表CO2,④代表[H],⑤代表ATP,⑥代表糖类。
分析表格信息,黑暗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因此[(220-200)÷4]微摩尔/分钟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同时进行,因此操作Ⅲ中,2分钟溶氧量增加的30微摩尔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则净光合速率为15微摩尔/分钟。
在此基础上,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1)①表示H2O,进入叶绿体需依次穿过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每层膜包含2层磷脂分子,因此共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
D表示暗反应过程,⑤代表ATP。
(2)④表示[H]。
给于光照时,光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H]和ATP增多,因此瞬间④的变化为增加。
在填充CO2时,短时间内暗反应速率加快,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的固定过程加快,C3化合物的还原速率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变化为增加。
(3)黑暗4分钟溶解氧由220微摩尔连续降为200微摩尔,是黑藻的细胞呼吸消耗所致,此时呼吸速率=(220-200)/4=5微摩尔/分钟。
光照时溶解氧的增加量(净光合速率)=黑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真光合速率)-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呼吸速率)。
在操作Ⅲ中,溶解氧2分钟连续增加30微摩尔,细胞呼吸消耗的溶解氧为10微摩尔,因此,2分钟黑藻光合作用产生02量=30微摩尔+10微摩尔=40微摩尔。
(4)操作Ⅱ中,给予光照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使溶解氧先增加;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密闭容器内CO2浓度逐渐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减弱,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溶解氧不再增加而保持稳定。
8.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食物网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图甲中C→D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
(2)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_______个营养级,猫头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査该生态系统中鼠种群数室,某研究小组捕获了50只鼠,经标记后放回。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鼠50只,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
在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呈大约为____________只。
【答案】
(1).AC
(2).有机物(或含碳有机物)(3).三(4).捕食和竞争(5).500
【解析】试题分析:
⑴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B),生物成分包括A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C→D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或含碳有机物),是C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粪便等被D分解者分解的过程。
⑵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参与的食物链有3条,①草
鼠
猫头鹰,②草
鼠
蛇
猫头鹰,③草
食草昆虫
蟾蜍
蛇
猫头鹰,分别占有第三,四,第五营养级,所以是占有3个营养级,猫头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鼠是它们共同的食物)
⑶鼠的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
鼠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量(50)X二次捕获量(50)/重捕带标记个体量(5)=500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意在考查考生能进行生态系统的成分判断,食物链上营养级,种间关系等。
9.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
据图回答问题:
(1)婴儿排尿反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内,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_内。
(2)兴奋传到D某一处时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个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__________于D处。
(4)婴儿排尿无意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
(2).甲(3).外负内正(4).5(5).慢(6).大脑发育不完善(7).兴奋或抑制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分析图示可知:
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方框乙内的神经中枢代表(婴儿)脊髓中的排尿反射神经中枢;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其中含有的神经中枢是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
(2)兴奋传到D(传出神经)某一处时,其兴奋部位膜内外的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
............
(4)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因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婴儿排尿无意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需借助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中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可见,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兴奋或抑制。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①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如图中的“
”)判断: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效应器与感受器判断:
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神经。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10.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
研究发现,眼色基因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0);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
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的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XRXr的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部分基因型为XRXr的次级卵母细胞,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期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子代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
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②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③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答案】
(1).交叉互换
(2).2(3).用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对后代表现型及雌雄比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雌性全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或雄性既有红眼也有白眼),而且雌性∶雄性=1∶1。
(5).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是白眼,而且雌性∶雄性=1∶1。
(6).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而且雌性∶雄性=2∶1。
【解析】试题分析:
联系减数分裂过程推知基因型为XRXr的雌果蝇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进而推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部分基因型为XRXr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原因及其含有的染色体组数。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组合,因此亲本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交配产生的1只白眼雌果蝇,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而应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或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可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通过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雌雄比例来探究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实验结果预测和得出结论时,可从上述三方面分别加以讨论。
(1)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XRXr的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包括XR和Xr在内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XRXR或XrXr;若出现部分基因型为XRXr的次级卵母细胞,则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XR和Xr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交换,此时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与体细胞相同。
(2)理论上,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的杂交,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RXr),若出现了1只白眼雌果蝇,则该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为:
①是由环境条件改变而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②是基因突变所致;③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
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该子代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对子代表现型及雌雄比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①若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1∶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或雄性既有红眼也有白眼),而且雌性∶雄性=1∶1。
②若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Y=1∶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是白眼,而且雌性∶雄性=1∶1。
③若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rX0,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X0∶XrY∶X0Y(死亡)=1∶1∶1∶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而且雌性∶雄性=2∶1。
11.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如臭豆腐、酱豆腐等。
该食品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
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流程图中未写出的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水量为___________左右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
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___________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传统制作腐乳,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___________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5)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两项)。
【答案】
(1).加卤汤装瓶
(2).70%(3).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生长。
(4).蛋白酶(5).脂肪酶(6).空气中的毛霉孢子(7).无菌(8).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
【解析】试题分析:
熟记并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
(1)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为:
①豆腐上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
可见,流程图中未写出的程序是加卤汤装瓶。
(2)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
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传统制作腐乳,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5)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发酵的温度和发酵时间及豆腐的含水量等都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
12.利用转基因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人的生长激素,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标记基因等。
(2)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__处理,对于牛的精子常采用___________。
(3)图中①过程常采用___________,图中②过程的培养液成分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___________、氨基酸、核苷酸等成分,以及___________等物质。
(4)早期胚胎发育到___________才进行移植。
【答案】
(1).启动子
(2).终止子(3).获能(4).化学诱导法(或化学法)(5).显微注射法(6).激素(7).血清(8).桑椹胚或囊胚
【解析】试题分析: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2)在体外受精前,精子必需进行成熟和获能处理,才能与卵细胞结合受精。
对于牛的精子常采用化学诱导法(或化学法)
(3)图中①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体细胞(受精卵)常用显微注射法;图中②过程是早期胚胎培养,培养液成分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4)牛的胚胎移植时间是:
早期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才进行移植,不同动物时间上也有差异。
考点: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级联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届高三 第一次 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