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0929新.docx
- 文档编号:9360954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7MB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0929新.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0929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0929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0929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二0一五年九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一、专业概况
2003年学校由中职升格为高职院校,升格后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学制三年。
自升格以来,计算机专业已经连续12年招生,现有10届毕业生,12年来毕业生总人数合计近800人。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为122人。
在专业办学过程中,成功实施了“工作室+企业订单”的育人模式,形成了以省级专业带头人为引领,双师型骨干教师为主体,教学设施先进,校企合作紧密,办学特色鲜明的骨干重点专业。
近三年,学生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学生就业率和称职率均达98%以上。
毕业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表现,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图1软件适用人才培训基地授牌图22015年省赛动漫制作一等奖
二、社会需求与专业定位
(一)社会需求
1、行业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版)》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软件业实现收入25022亿元,较上年增长28.5%。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201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高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103902亿元,同比增长10.3%;出口交货值52019亿元,同比增长6%。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步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
“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
2、专业人才需求
从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概况可知,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智能电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试点等项目,为信息行业发展注入了巨大推力,给IT市场带来了巨大机会。
3、岗位人才需求
我国企业数量庞大,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建设信息化平台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同时,新兴行业如生物、动漫、互联网金融等不断涌现的新兴行业对IT系统高度依赖,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引发了整个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给IT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专业定位
面向“海西”经济建设一线岗位,直接为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和海西经济建设的网站设计公司、计算机网络工程公司、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等各类企事业提供网络管理与施工、效果图设计与动画制作、软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等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基于“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实现“一专多能”培养目标,实现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相统一,为工学结合培养、个性化教育等构建一个良好的高职教育平台。
所谓“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即:
通过天麟软件工作室、天麟广告工作室等对外技术服务平台,将企业实际开发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企业订单)引入校园,进行归纳、整理、优化和整合,形成项目教学库和案例库;通过林业信息化软件工厂、网络技术实训中心、三维立体仿真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平台,组织项目教学与项目开发活动,实施产学结合技能训练;通过工作室协调相关企业,将学生带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图3“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基于职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及实施工学结合、个性化教育等培养方式的理念。
适应性教育要求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满足整个职业生涯因社会经济发展或转岗而需要;岗位针对性教育要求高职毕业生能较快适应岗位或岗位群工作的需要,“一专多能”教育是指学生在学习一个主要岗位的技术技能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若干辅助岗位,从而也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平台。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一)本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来源于职业岗位而高于职业岗位的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整体化职业资格研究以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在企业运营过程和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对工作进行整体化分析,构建基于“平台+岗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内容改革。
图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经过系统建设,本专业共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中1门课程达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7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其中2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这些课程的建设均有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所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时间
级别或达到标准
01
《三维效果图与动画制作》
2012
2012院级,2013年达省级标准
0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2012
院级
03
《平面动画制作》
2011
院级
04
《虚拟现实制作》
2013
院级
05
《动态网页制作及网站开发》
2008
省级
06
《Java语言程序设计》
2011
省级
07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2012
院级
08
《网络设计与施工》
2014
院级
09
《多媒体设计与创作》
2014
2012院级,达省级标准
10
《SQLSERVER数据库技术应用》
2007
2007省级,2012年达国家级标准
同时,在校企合作教材建设中,重视建设“人”、“机”、“网”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携手合作企业,以网络为软硬件平台,建成了含校企合作教材、课程标准、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教学录像、学生工作手册、教师指导手册、参考资料、职业资格标准、案例库、专业图库、试题库等初具规模的专业教学共享资源。
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校企合作课程
合作企业
完成时间
01
《网络设计与施工》
中国移动南平分公司
2012-08
02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中国移动南平分公司
2012-08
03
《SQLSERVER数据库技术应用》
南平市林业信息中心
2012-08
04
《动态网页制作及网站开发》
厦门大姆哥动漫公司
2011-12
05
《三维效果图与动画制作》
厦门大姆哥动漫公司
2010-12
06
《虚拟现实制作》
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11-12
07
《多媒体设计与创作》
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12-08
08
《平面动画制作》
厦门大姆哥动漫公司
2010-12
09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南平市信林业信息中心
2011-12
五、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环境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避免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
图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教学手段,以网络课程资源做基础,以用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平台,实现课内外学习过程的有效互动。
图6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二)考核方式改革
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后,目前实行的考核方式形式多样,包括:
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作品、以证代考等,考核形式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与综合素质。
图7学生提交3D作品图8学生组网技能考核
(三)教学管理
1、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学院和系部均设立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过程中负责督导全系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及管理。
2、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院系高度重视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先后制定了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考核与奖励、教学经费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3、重视教学文件管理,认真监督教学质量。
学院与系部在各个环节中都建立了完整的检查登记制度,对所有教学文件,检查结果,学生作业、设计文件、报告等进行详细整理存档。
为了保证理论教学的质量,对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讲授、辅导、答疑、考核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有一整套教学监控保证体系。
六、师资队伍建设
从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三方面入手制订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坚持“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原则,打造了一支满足项目课程教学改革需求的以省级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有专兼职教师人数22名。
在11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占45%,中级职称教师5人,占45%;双师素质教师9人,占81.8%;博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含在读)以上学位9人(占81.8%)。
40岁以上3名、30-40岁7名、30岁以下1名。
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中青骨干为主,职称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学团队。
同时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11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
1、专业带头人建设
培养了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同时聘请了2名在本行业技术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使专兼职专业带头人比例达到1:
1。
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起领军作用。
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课题4项,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10篇,编著本专业校企2部。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9企业专业带头人罗兴军图10企业专业带头人姚明辉
2、骨干教师建设
通过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参加重点高校、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企业教师工作站、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等,重点培养了8名骨干教师。
在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中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本专业有9位教师获取了至少一种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或有下企业锻炼经历,“双师”素质教师达9人,占81.8%。
近三年,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中,获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课题5项,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14篇,编著校企合作特色教材8部。
图11骨干教师师资培训
图12教师下企业锻炼图13教师指导技能大赛
3、兼职教学团队建设
从行业、企业长期聘请了20名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达专业课课时的50.2%,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
1;建立了40名由名企业项目经理、技术主管与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企业兼职教师库。
七、实训条件建设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本专业目前建设有信息化软件工厂、网络技术实训中心、三维立体仿真实训中心、计算机硬件实训中心等4个实训中心(含12个实训室),建设了集教学、培训、技术支持、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天麟软件工作室等对外服务平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及企业的无缝对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验设备900余套,全部采用企业真实设备组建,完全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实操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14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图15办公情境实训室
图16软件工厂实训室图17网络工程实训室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目前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29个,可一次性接纳10人以上顶岗实习的基地数达8个;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学生达350人月,同时,可接纳就业的学生。
利用企业先进设备、软件研发技术、兼职教师和企业文化等资源,在学生实习现场进行主要专业实践课教学,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平台。
图18厦门万策实训基地图19厦门大姆哥实训基地
图20福州星网锐捷实训基地
(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以学院董事会为依托,成立了由南平林业信息中心、中国移动南平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校内建设了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企业专家工作站1个;以教师为主体在合作企业建设了专业教师工作站3个;成立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创建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机制和“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共建机制。
八、社会服务能力
(一)职业培训与鉴定
本专业以“天麟软件工作室”、“天麟广告工作室”两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发挥专业设备、技术与人才优势,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紧缺工种培训和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武夷职业学院、福建三明林校、福建生态工程学校及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等高职师资培训达7508人日;面向企业及区域相关院校开展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1000余人次。
(二)技术服务
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应用与开发,承担数据库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开发项目12项,如与福州星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福建省空港快线运行有限公司网站群建设》、福建省林农及基层林业从业人员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建设、福建省古树名木数据库及网站建设、福建主要树木识别系统建设项目、南平广电集团《城市数字电视改造项目》技术服务等,技术服务总收入达160万元。
九、专业特色与成果
1、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新了专业办学的体制机制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就业导向,践行服务宗旨,按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对接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基地;对接岗位要求,实施专业教学;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四对接”思路,创新了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创新了“工作室+企业订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创新并实践了“工作室+企业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
3、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标准,重构“平台+岗位”课程体系
对福建省林业信息行业和海西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广泛调研,了解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确定专业工作岗位,针对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系列行动领域,并将其转换为具体的学习领域,最终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平台+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4、建成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省级教学团队
在师资建设过程中,按照“三依托三结合”的培养模式,从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三方面入手制订了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坚持“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原则,打造了一支满足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改革需求的省级教学团队。
十、不足与发展思路
(一)存在的不足
1、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的科研大多是为中小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被动性地“接受任务”,完成项目为主要形式,无法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2、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
随着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面对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项目的行业代表性不足,有进一步精选和必要。
2)有限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与课程改革扩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3)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效果和班级人数较多之间的矛盾。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
1、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科研能力
组织团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加大在专业领域和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研究力度,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在国内行业内有影响的竞赛,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团队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深化课程改革
针对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鼓励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利用创新型的方法,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训资源建设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 剖析 报告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