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全.docx
- 文档编号:935463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1.83KB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全.docx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全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_1917_年__3__月
2、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
推翻了__沙皇的专制统治_政府,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两个政权分别是__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实际政权)___和__工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时间:
__1917_年__11__月
2、领导者:
列宁
3、地点:
彼得格勒
4、策略: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力争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过渡。
5、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___
6、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7、特征: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8、革命的经过
1、爆发: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胜利:
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经过激烈战斗,攻占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9、结果:
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诞生
10、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诞生
①、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进行中,全俄第二次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召开;
②内容:
(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成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列宁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2)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呼吁各交战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土地法令》规定无偿没收地主土地,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给农民使用。
11、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十月革命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3)它不仅使俄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也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4)它在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
12.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是何意?
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相同?
为什么?
及给你的启示?
答:
⑴“走俄国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
俄国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
⑵原因:
由于两国国情的不同(3)启示:
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列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17——1924年)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原因是新生政权苏维埃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疯狂进攻)
(1)目的:
为了度过难关,赢得战争,巩固政权;
(2)内容:
①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实行粮食和工业品定量配给制;
(3)影响:
(1)积极影响:
为苏维埃政府集中全国物力、人力战胜敌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消极影响:
它的成功使一些激进的革命者误以为苏俄可以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内战结束后反而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内战争结束,苏俄人民,特别是农民不再拥护这项政策发生了农民骚动.
2、新经济政策——列宁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功探索
(1)背景:
农民不在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提出时间:
___1921年__年
(3)会议:
俄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4)目的:
处理好工农关系,为进入社会主义打下基础;
(5)内容:
①农业:
实物税(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农民可以自由处理余粮;②工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鼓励手工业的发展;③商业:
恢复自由贸易,实行商品买卖,废除实物配给制;
(6)结果:
到1927年,国民经济基础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7)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控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引导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它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
(8)思考:
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⑴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⑵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⑶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事实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的我们借鉴的。
3、苏联成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⑴苏联成立的时间:
1922年12月
⑵苏俄、乌克兰等15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二、斯大林领导时期的建设道路的探索(1925——1937年)(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1925年,制定_工业化的_方针,优先发展_重工业__;
2、1928—1937年实施_两个五年计划__结果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
(二)大工业大国。
3、在农村,苏联加快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农业集体化方针,1937年,农业集体化运动完成,消灭了农村的剥削制度,为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粮食和资金。
4、1936年,《新宪法》_的颁布,标志着____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种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计划经济=苏联模式)
5、_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政治上:
权利高度集中,民主法制建设被忽视,容易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
(2)经济上:
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经济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缺乏持续动力
6、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苏联先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我国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迪?
答:
历史启迪:
⑴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⑵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3)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4)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
(5)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6)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要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比较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19.1—1919.6年(地点:
法国巴黎)
1921---1922年(地点:
美国:
华盛顿)
主宰
法、英、美
美、英、日
目的
惩罚德国等一战战败国
协调美日关系
条约
《_凡尔赛和约___》
《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_九国公约__》
危害中国内容
把德国在_山东_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租借地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九国公约》,宣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_门户开放_”和“_机会均等__”的原则(公约中最大的受惠国是美国)
形成体系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作用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_、西亚_、__非洲__的统治新秩序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_远东_和太平洋____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__分赃_会议
评价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彻底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⑴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⑵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区。
⑶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⑷原属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
⑸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⑹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战争赔款,其数额由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
3、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相反,却播下了仇恨和战争的种子。
4、《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在外交上没有任何权力,任人宰割。
(启示:
属于强权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提高综合国力等。
)
5、《九国公约》的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九国公约》的影响:
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7、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任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只是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五、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
2、首先爆发国家:
__美国__(之后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国家)
3、特点:
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
4、经济危机的本质:
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5、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国家的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激增。
(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6、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目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六、罗斯福新政及历史意义
1、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2、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中心措施:
_国家对工业的调整__
4、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①工业: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以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②同时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如规定了每周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的工资额,工人有权组织工会等。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6、罗斯福新政历史作用意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积极作用:
⑴国内:
①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使美国经济得以缓慢恢复起来;②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新政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⑵国外:
①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②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2、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7、罗斯福的精神:
学习他在面对危机与困难时表现出的学识、胆略与才干,学习他身残志坚的伟人风范。
爱国救民,不屈不饶,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的精神。
8、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启示:
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需高度重视以增加农民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需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⑵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⑶制度要符合国情不断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七、德、日、意法西斯专政(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
一、意大利法西斯
1、意大利法西斯:
意大利受一战的影响,经济萧条,出现经济危机。
(现代法西斯专政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2、1921年,以墨索里尼为领袖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在罗马正式成立,次年,进攻罗马。
3、1929年经济危机中,墨索里尼率先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德国法西斯
1、建立过程:
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议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上台,被任命为总理,德国法西斯上台,
2、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兼总理,希特勒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标志着法西斯独裁政体在德国正式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希特勒上台后的法西斯暴行:
(1)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如,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季米特洛夫,德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台尔曼先后被捕。
(2)大肆迫害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二战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4、美德两国摆脱经济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
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
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三、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虽然失败,但军部势力进一步加强,不久广田弘毅内阁上台,标志着以日本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制基本形成。
(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影响: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至此,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四、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三国轴心: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国逐步勾结形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2、1937年11月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的侵略轴心(轴心国)
八、慕尼黑阴谋:
1、背景:
希特勒上台后,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对法西斯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德国的侵略要求。
2、慕尼黑会议:
①召开的时间:
1938年9月,
②参加的国家及首脑:
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法(达拉第)、英(张伯伦)
③英法的目的:
希望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的太平。
④慕尼黑会议上定了《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的内容:
将苏台德地区及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日内交出上述地区。
协定附件还规定:
英、法将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略.(这一内容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⑤慕尼黑会议的影响:
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⑥绥靖政策的实质:
牺牲欧洲一些中小国家来满足德国的侵略野心,以求与希特勒达成妥协,从而将希特勒的侵略矛头最终引向苏联,达到削弱和灭亡苏联的目的。
⑦绥靖政策后果:
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助长了它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⑨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1、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绥靖政策推行起到加速作用)
2、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3、主要事件:
(1)9月末,波兰覆亡
(2)之后,先后侵占丹麦、挪威、法国、南斯拉夫、希腊等14个欧洲国家;(3)丘吉尔上台,主张对德强硬政策,1940年英国遭到德国猛烈空袭击轰炸(不列颠之战),最终英国粉碎了希特勒的进攻;
4、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大:
为了加快对外侵略的步伐,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此后,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相继加入三国同盟,成为法西斯帮凶。
5、苏德战争的爆发 ------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化.
①时间:
1941年6月22日
②爆发标志:
德军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③初期战争情况:
由于苏联对德国缺乏足够的准备,苏联丧失大片国土,到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演说,发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紧急动员令。
④苏德战争的重大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军民誓死保卫莫斯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国法西斯军队在二战中的第一次惨败。
⑤苏德战争的影响:
苏德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扩大化,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坚定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6、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
①背景: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占领中国、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以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夺取丰富的战略资源,控制主要交通线。
而美国是它最大的障碍。
②目的:
为了削弱美国的军事实力
③时间:
1941年12月7日凌晨
④标志:
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即珍珠港事件
⑤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影响: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标志: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联合国家宣言》内容:
保证使用自己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共同反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③影响: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战斗力加强,逐渐扭转了战局;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
8、二战的伟大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①时间:
(1942年7月——1943年2月)1942年7月,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拉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1942年11月,苏军开始反攻,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②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这次战役中,德国的精锐部队基本上消耗殆尽,从此,德国法西斯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和退却,苏联军队开始取得主动权。
9、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①背景:
苏联在对德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有效的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时间:
1944年6月6日。
③经过:
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统帅下,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④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1、开辟了对德作战的欧洲第二战场,对德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溃败;2、有力支援了苏德战场及亚洲战场的战斗。
10、雅尔塔会议
①时间:
1945年2月;
②与会国:
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③目的:
讨论关于击败德国后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苏联对日作战及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④雅尔塔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⑤《雅尔塔协定》的内容:
①打败德国后对其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有条件的参加对日作战;③战后成立联合国;
⑥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协调了盟国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计划,对联合国的成立也起了积极作用;签订了一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条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二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11、联合国的建立:
①背景:
二战进入尾声,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②时间:
1945年4——6月地点:
旧金山
③标志: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的时间),《联合国宪章》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④影响:
联合国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及国际合作方面做了突出贡献。
12、法西斯覆灭:
①柏林战役:
1945年,苏联军队经过浴血奋战,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②日本无条件投降:
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文告,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溃败而告终.
1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第二次世界性质:
这是一场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一战: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深重的灾难。
2、积极影响:
(1)战争教育了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在客观上促进了战后科技的发展,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使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
15、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答:
(1)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根本原因]
(2)战争的正义性,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给我们的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悲剧决不能重演。
(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3)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的争端.(4)各国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17、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1)法西斯主义倒行逆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请你谈谈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1、当今各国要力争采取非武力、非军事的平和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
2、当今世界,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独立与平等,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3、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避免战争。
十、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苏冷战——雅尔塔会议之后形成)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活动。
2、“冷战”政策的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3、1947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号召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5、美苏冷战的表现:
(1)政治上,推行“__杜鲁门主义,_”(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国会演说,公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维护自由”"遏制"共产主义的责任,其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历史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