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935100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26
- 大小:1.62MB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学设计.docx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学设计.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学设计
第1课认识机器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第一部分“机器人”中的第1课,也是起始课。
本课从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内容安排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本课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建立对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为主,帮助学生在没有接触过机器人的前提下,形成一定的认知。
教材突出机器人的历史、来源、分类、发展4个方向,并借助实物图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机器人没有任何概念的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教材出发,在领会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适应生源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材料。
例如找寻一定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或者从网上收集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结合配套光盘里提供的素材,由老师集中演示,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尝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弥补资源的不足。
【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并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通过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促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难点: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展示与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变形金刚》吗?
(播放《变形金刚》片段)
(学生观看)
师:
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金刚啊?
其实这些能变形的金刚就是以生活中的机器人为原型的,别以为它们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板书:
第1课认识机器人)
复习上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
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激发求知欲。
二、新授一:
初识机器人
(首先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师:
介绍机器人的特点:
1.大脑:
自动控制的程序。
2.身体:
一定的结构形态。
3.动作:
有能力完成一定的动作。
生:
观察机器人的图片,听教师介绍。
师:
看教材的相应内容,归纳机器人的历史、特征和起源。
从对比实物入手,配合一定的注解和图片,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三、新授二:
机器人的发展
师: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打开图片)
第一代机器人
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学生观察图片)
第二代机器人
感觉机器人——有一定的知觉能力。
(学生观看相应图片)
第三代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最聪明的机器人
(学生看图,并举例)
师:
讨论,你的身边有哪些机器人在工作呢?
生:
展开思考和讨论。
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步骤地深入,直到领会到本课的难点内容。
四、新授三:
机器人分类
师: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的机器人,可是我有点糊涂了,他们都是一家人吗?
没有任何的区别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播放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索)
师:
按照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给机器人来分类,让我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
通过对比人和机器人的差别,从而引起知识迁移。
适应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的具体运用。
五、巩固与思考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机器人的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去深入研究。
师:
请同学们为机器人做一份知识普及的小报吧!
再次归纳机器人的若干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2课机器人传动
【教材分析】
传动是机器人运动的方式。
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皮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此处的机械结构的问题在教材中初次被提及,教师应列举实例,让学生体验到传动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背景,能够辨别出采用的是哪一种动力传动系统,采用该种传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学情分析】
1.在传动的讲解中,注重不同类型的传动的区别,帮助学生在实例中区分不同传动的优势和应用场合,让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体验。
例如:
在讲解到链传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都熟悉的自行车运动来进行讲授,让学习者可以亲身感受传动的乐趣。
2.本课设计小实验:
用橡皮筋带动两个瓶盖进行传动实验。
教师在进行本课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以小组为实验单位,共同完成这个传动过程。
实验小组以3~4人为宜,可以进行必要的分工。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学习皮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法,掌握传动在机器人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皮带传动的学习,加强对机器人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的理解,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情况判断传动的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传动的基本原理、传动的概念认知及常见传动方式。
难点:
传动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原理以及不同类别的传动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小木块、瓶盖若干、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一、展示与引入、提出问题。
播放《缝纫机工作原理》动画。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机器吗?
生:
回答问题。
师:
你们知道这个机器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猜想缝纫机的作用。
师:
其实我们身上的衣服、裤子就是通过缝纫机一针一线缝成的,缝纫机的运动方式就叫作“传动”。
你能看出动画中的缝纫机是如何实现传动的吗?
生观察回答。
师:
不仅仅是缝纫机上用到传动,在机器人的运动中,采用的也是传动的方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机器人传动”。
(板书课题)
面对机械结构的知识,学习者难免产生陌生的心理,观看动画过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从感性经验的角度理解什么是传动。
二、小组协作、合作探究“认识皮带传动”。
师:
在缝纫机中,脚踏为哪个轮子提供动力,带动哪个轮子呢?
师:
皮带传动是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配合,并通过皮带进行动力的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的基本原理:
生:
通过观察课件,领会主动轮和
生通过观察动画,领会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方式。
师: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皮带传动的例子,它们悄悄地在为我们服务。
师展示例子,生补充。
认识皮带传动的概念。
三、皮带小实验
设置一组小实验,感受皮带传动的过程。
(动手试一试,利用两个瓶盖和一根牛皮筋,自制一组皮带传动的实验,并和小组同伴分别找到不同过程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做好实验记录)
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有一个盖子在动?
2.如果希望两个盖子朝着不同方向动,可以实现吗?
3.在传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其中一个盖子变小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生分享实验成果。
生通过动手实践对皮带传动进行初步了解。
四、认识链传动
师:
了解了皮带传动的过程,我们再来认识在皮带传动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链传动,展示一辆儿童小自行车,演示链条传动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在链传动的过程中,哪个是主动轮,哪个是从动轮)
(集体讨论)
师:
在你身边,还有哪些机械是利用链传动的方式运行的?
它们在工作中主要应用在哪些地方?
生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分享。
通过在皮带传动基础之上的链传动,让学习者产生知识迁移。
五、认识齿轮传动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果是在像钟表这种内部比较小的范围内,使用链传动不能达到传动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传动呢?
生思考。
(需要更加节省空间的方法,需要更加精密的传动过程……)
师:
我们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让传动过程变得更加可靠。
介绍齿轮传动的概念。
了解齿轮传动的方式,重点理解相对于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区别。
总六、小结
师:
传动是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在机器人的身体里面,有很多传动装置,它们共同运动,让机器人自由地穿梭在运动场上。
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将会继续领略它们的风采!
学生总结。
后续学习提供动力,触发知识迁移。
【教学反思】
本课我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
通过展示引入——探究——归纳——应用——评价几个环节,根据学生喜欢操作的特点,以实验代替讲授、促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知识。
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皮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课堂上我运用了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动手操作、掌握技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第3课机器人平台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机器人模块中从理论概述到实践操作的过渡性环节,学生在本课中将尝试自主完成平台的操作,进而学习机器人运动的实践过程。
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能把握这一突出的特点,以帮助学生适应平台软件的使用为核心来完成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
当教学进行到实践环节,教师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惑:
如何最大程度地演示机器人的运动过程,给以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
在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过程:
在机器人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以分组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即采用教师给小组组长演示,小组组长给各组员演示,这样层次递进的关系来进行;当机器人资源比较匮乏的时候,可以采用教师大屏幕演示,学生分小组观摩的情况进行教学。
这两种方式给以学生更多的自由,以供教师选择。
【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认识机器人平台软件的界面,能够掌握平台的一般使用方法,了解图标的意义。
通过观察流程图明白编程的过程,通过简单编程了解平台的使用流程,掌握一般运动的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软件编程,促进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生机器人平台的使用方法。
难点:
用图标来标的运动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法、主题引领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控制软件、机器人平台。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展示与引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全班同学帮助讨论解决问题)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多同学已经掌握了机器人的一些基本特性。
今天,我们就来亲密接触下机器人,让它按照我们的要求运动吧!
师:
请你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什么是“机器人”?
2.机器人和计算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机器人技术有哪些应用?
4.生活中有机器人吗?
请举例说明。
5.各小组讨论,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第3课机器人平台)
从巩固学习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从而引出既定的学习。
二、新授一:
认识平台
(观看电影《终结者》中编程部分)
师:
要能够让机器人明白你的要求,就要给它编写程序,也就要利用我们的机器人平台。
过程: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请做以下几步操作:
(1)观察界面。
(2)认识图标。
(3)思考:
和以前学过的哪个软件类似呢?
2.新建程序。
(1)新建图标。
(2)新建以后原来图标的变化。
3.系统设置。
(教师演示)参考教材中的过程,演示机器人鸣叫2声的全部程序和实验过程。
(学生观看)
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复杂的程序的编写,这里让学生初步接触机器人的平台使用。
三、练习一:
接触平台
请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实践软件操作分小组,上机操作,新建一个文件。
观察:
(1)新建图标。
(2)任务进行中的变化。
(3)学生演示。
(学生观察实物)
(教师引导)
这是一个实践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们能够初步熟悉平台的界面。
第4课机器人行走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机器人具体实践操作阶段的实验课,主要安排的是机器人行走的程序编写和运行,具体包括前进、转弯、后退、停止等运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器人是可以用程序来控制的,体现学生机器人的智能性,与一般的电子玩具有所区别。
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机器人具体活动的操作,通过设置“直流电机”控件的不同参数,理解机器人行走的过程。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尝试用程序控制学生机器人进行较为复杂的运动,因此,本课是后面章节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课中,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机器人知识,再进一步引入到怎样让学生机器人运动,指挥学生机器人完成指定的动作。
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机器人比赛的视频,再引入到本课的具体授课内容中。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直流电机的参数设置是影响学生机器人运动的重要数值。
它的参数选择直接决定了机器人是如何运动的。
在本课的演示环节中,教师要细致地将全部过程呈现给学生,特别是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上,并调试程序的过程。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自我探索学习。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学生机器人中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能够掌握机器人前进、后退、停止的程序。
掌握机器人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调试程序的一般步骤,并且能够下载程序并运行机器人。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团队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生机器人行走的程序。
难点:
“延时”控件与直流电机的配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与导入
(观看机器人活动视频)
师:
在刚才的视频中,机器人做了哪些动作啊?
生:
前进、停止。
师: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机器人行走”。
(板书:
第4课机器人行走)
从巩固学习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从而引出既定的学习。
二、新授:
前进、停止
(观看视频中前进部分)
师:
机器人要往前进,是哪些组件帮助它完成这个动作的呢?
生:
两个轮子。
师:
这两个轮子就是由两个直流电机控制的。
(出示直流电机,让学生观察)
过程:
1.机器人前进。
请做以下几步操作:
(1)新建一个流程图。
(2)设置:
“直流电机1”“直流电机2”均为“0—正转”,速度为10。
(3)思考:
参数意味着什么意思?
(4)加入“延时”控件。
2.停止。
(1)思考:
为什么机器人一直不停地往前冲?
(2)设置停止的程序:
“直流电机1”“直流电机2”均为“1—停止”。
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复杂的程序的编写,这里让学生初步接触机器人的平台使用。
三、练习:
机器人在行动
根据演示情况,各小组实践机器人前进和停止的实验:
思考:
1.“延时”控件如何使用的?
2.任务进行中的变化如何?
3.为什么有时候机器人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
(学生实验)
(教师引导)
这是一个实践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们能够初步熟悉平台的界面。
第5课机器人传感器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前面部分的学习,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深入到具体操作中。
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传感器测光值这一具体操作,让学生领会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和具体作用。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能够在实践层面理解知识,并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是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核心课,本课的设计也具有综合性,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应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形式。
【学情分析】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动手实践,可用分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动手,避免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总是占有了学习资料。
分层教学的运用在本课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老师细心、耐心引导。
【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光线传感器测光值的过程,理解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培养学生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
传感器是如何在机器人上发挥作用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法、主题活动。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控制软件、学生机器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展示与引入
(机器人小组汇报上节课成果)
(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师:
在很多酒店的大门口,都有可以自动开关的门,当同学们走近它的时候,它就会开启,让你进去了。
可是当你走进门以后,它就自动关闭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
生猜测、探索。
师:
这就是神奇的传感器在起作用呢。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种奇妙的工具。
(板书:
传感器)
利用旧知、引入新知,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知识铺垫,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一(认识传感器)
(观看电影《终结者》中编程部分)
师: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机器人的器官,和人类的器官的功能相似,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受外界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展示常见的传感器图片。
分类:
1.光感——灰度、红外
2.触碰——障碍物
3.温度——感温
4.声音——麦克
(演示实物)
构建传感器的背景知识,并利用人类器官的类比关系,引起知识迁移。
三、新授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师:
人的感觉器官分很多类别,有的管理我们的触觉,有的管理我们的嗅觉,有的管理我们的听觉,有的管理我们的视觉。
机器人的传感器也有很多种工作方式,我们来看看其中最重要的几种:
1.灰度传感器
2.红外线传感器
3.触碰传感器
(学生观察实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外形的不同)
生以机器人小组为单位,分部参观实物,并探索其中的工作原理。
通过和人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概念。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新授三(测光值)
我们以测光值为例,来实践下传感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吧!
1.“系统设置”——“传感受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0为“灰度传感器”。
2.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
(1)添加一个“灰度传感器”控件:
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
(2)添加“液晶显示”控件,选择“属性”,“第一行设置”的“显示变量”设置为“灰度传感器(0通道)”
(3)保存程序。
3.下载程序。
(1)“编译”。
(2)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主板接口连接。
(3)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
4.启动机器人。
运行学生机器人。
(教师演示一遍)
(分各个学习小组,由小组组长演示第二遍)
(自我练习实践)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感受机器人中的传感器的重要作用。
以实例来印证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的工作流程。
五、巩固与思考
师生讨论:
1.通过传感器测光值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希望让机器人做哪些动作?
2.你能画出机器人要能够运动的一般流程图,并给它一定的说明吗?
3.如果请你设计,你会给机器人哪些传感器呢?
它们各有哪些作用呢?
通过机器人小组的合作,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6课机器人循光
【教材分析】
在“学生机器人”中,红外传感器是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学习对它的参数进行设置也为“机器人沿线”等活动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属于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
在知识结构上介于简单程序和较为复杂的程序(如条件循环语句等)之间,需要教师细化教学内容,并帮助部分学生理解这个程序的流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会如何让机器人执行基本的命令了。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遇到的各种情况理解分支结构的意义,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体验。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体验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能够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依据过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
培养规范的机器人运动编程步骤,激发学生的多选择性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单分支语句的理解与程序设置。
难点:
多种情况下机器人的不同应对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主题器材、学习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视频:
《机器人清洁工》
猜一猜,为什么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地面,并将地面清扫干净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引导机器人前行的一种策略——循光。
板书:
《机器人循光》
1.制定游戏的规则。
2.思考:
如何才能自动?
讨论机器人的判断过程。
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建立学生与机器人间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机器人智能化的意识。
二、过程一:
原理认知
1.机器人演示:
机器人遇到强光时发出鸣叫。
2.探索:
机器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叫?
它怎么知道前方有情况呢?
3.认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传感器就像蝙蝠一样,从它的红外发光管中发出红外线,并用接收管来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图1
4.绘制程序流程图。
(同步填写学习单)
1.学生组内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红外传感器
判断条件:
是否有障碍。
执行动作:
有障碍时,鸣叫。
3.学习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理解流程图。
1.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小组作用,通过讨论激起头脑风暴。
2.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编程思路,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流程图的设计过程。
三、过程二:
语言理解
1.认识单分支结构。
单分支是代表一种情况下,机器人如何活动……
2.教师示范如何按照流程图来编写机器人遇障碍后的程序。
3.发言学生尝试实践操作。
4.教师指导并组织交流。
如果选择“是”,机器人会如何运动?
如果选择“否”,会有什么情况呢?
图2
1.单分支语句的概念。
2.学习程序的编写。
3.学生分小组实践操作。
活动方式:
在课桌上用手实验。
从实例出发,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入手,理解单分支结构,并能够举一反三。
四、任务一:
机器人循光
任务1:
机器人IO6遇到强光时红灯亮,没光时灯灭。
1.小组讨论分析流程,填写学习单。
2.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在“执行模块”中,
能够实现判断功能。
右击
图标,在“属性”选项中选择
。
IO6就是指机器人前方的红外传感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
分为三种情况进行活动实践。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来检验程序,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不断调整,直至成功。
让学生在反复尝试的过程式中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情况一:
完成任务的小组演示。
没完成任务的小组修改方案。
情况二:
对于编程有错误的小组,其他小组帮助共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已完成任务的小组帮助解决问题。
情况三:
不同的编程方法。
学有余力的小组深入探索。
五、任务二:
机器人追光
任务2:
机器人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版 苏教版 小学 年级 信息技术 全套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