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韩语专业剖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934954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78.93KB
应用韩语专业剖析报告.docx
《应用韩语专业剖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韩语专业剖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韩语专业剖析报告
应用韩语专业剖析报告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历史沿革
我院应用韩语专业开设于2005年,并于同年首次招生。
目前已有5届毕业生。
应用韩语专业靠基于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专业定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基础较扎实、实际应用技能较为突出的毕业生。
本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从而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应用韩语专业必备的韩语语言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培养具有良好的韩语实用基本技能,能在涉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韩语翻译、经贸业务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熟练的韩语交际能力,即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能以韩语为工作语言,能够用韩语处理外贸业务;
2)掌握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的专业知识;
3)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韩国的地理历史、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广度上能满足专业学习和业务拓展的需要;
5)熟悉我国的外经外贸政策法规,对国际贸易、国际商法、进出口报等涉外工作相关的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从事外贸业务及翻译工作的能力;
6)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基础知识并能熟练掌握韩语输入法。
(2)职业素质要求
1)爱岗敬业,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具备从事应用韩语工作所具有的基本业务素质;
3)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4)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
5)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7)具有严谨认真处理相关业务操作的态度;
8)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有较强的效率观念、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3)核心能力要求
本专业的核心能力为用韩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韩语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韩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尤其是韩语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商务业务能力-能够用韩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具体结构如下:
1)具有良好的韩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2)具有熟练地应用韩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与公关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4)具有一般进出口业务谈判和接待用语以及一般经贸资料的中韩文翻译能力;
5)具有较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
表1应用韩语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证书名称
职业资格(名称、等级、颁发单位)
1
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2
全国外贸跟单员证书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3
国际商务单证员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4
韩语导游证
韩语导游证,国家旅游局颁发
(三)专业建设背景
1.区域产业、行业经济背景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作为中国沿海经济、文化大省的山东的威海、烟台、青岛、潍坊距离韩国最近,也是感受韩流最近的地方。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集中于中国的东北和渤海湾一带。
山东是韩国企业家投资中国内地最多的省份。
从2000年开始,韩国资本对山东半岛各城市的渗透力悄然增强。
2001年、2002年,韩资的数额迅猛增大,其增幅远远大于欧美地区的投资。
2002年底,韩国已成为山东第一投资国,仅青岛一个市累计利用韩资就占了韩国在华投资的1/4。
2006年在山东注册的韩资企业已达8586家,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24.2%。
2005年韩国与山东的贸易额达96.4亿美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贸易伙伴。
截至2005年底,韩国在山东的投资达102亿美元。
大约有7万韩国人长期在山东生活工作。
近年来,鲁韩两地经贸发展日益升温,目前韩国在山东的投资额已达82亿美元,占韩国对华投资的23%,是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最多的省份,有5800余家韩国企业在山东发展。
2.人才需求情况
通过到企业实地考察、与行业专家座谈、毕业生回访、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到环渤海经济圈每年对懂韩语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万人以上。
据国家商务部预测,未来十年仅环渤海经济圈韩资企业对掌握韩语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增长30倍以上。
随着韩资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对韩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3.省内外该专业建设发展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已有90多所职业技术学院已设立应用韩语专业。
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没有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课程结构,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高职应用韩语专业的建设还很不完善,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等问题。
二、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一)专业定位与建设目标
1.专业定位
随着韩资企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产业结构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电子产业向服装产业、服务产业等多元化产业的转变,凸显出韩企对既懂韩语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急切需求。
本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根据对企业的调研、走访,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
面向韩企(中韩)职员、韩语导游、旅游接待等岗位,能在韩资企业、旅游企业、涉外部门领域从事与韩语有关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建设目标
根据社会对韩语人才的实际需求,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切实提升学生的韩语水平和职业技能。
继续深化专业特色,开展多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提高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与提出依据
通过对以韩语为工作语言在韩资企业、涉外行业等工作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分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实施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
“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学期)是韩语学习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零起点韩语的入门学习,培养学生的初级韩语听力、会话、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形成,学习环境主要在学校进行。
第二阶段(3-4学期)是韩语学习的提升阶段,韩语学习进入中级阶段,学生生开始进行专业的学习。
第3学期学习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第4学期进行语言+专业的学习,语言课程开设韩语泛读、韩语语法课程,专业课程开设外贸单证实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在第4学期结束时,达到韩语能力等级考试中级水平。
第三阶段(5-6学期)为应用阶段,开设的韩语翻译、商务韩语听说等语言课程,进一步提高韩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在应用职业领域的有效转化,通过把课堂拓展到企业进行,提高学生的韩语应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学生在第6学期进入顶岗实习,到韩资企业、涉外酒店和韩国人经营的社会餐饮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图1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并以专业职业引导与就业指导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铺设绿色通道。
(三)师资队伍
教师团队中共有专职教师4人,外教2人。
其中中级职称2人,知识结构合理。
主讲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深厚的中、韩文功底,具备广泛的多学科知识,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科学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了“语言+专业”的开放式课程体系。
韩语与“专业”结合的开放式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学生在韩资企业、旅游企业、涉外部门等以韩语为工作语言从事职业实践活动,打破学科体系下语言学习的孤立性束缚。
2.尊重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校企合作适时切入。
应用韩语专业面向招生对象是零起点的高中毕业生,韩语学习从入门开始,所以从语音语调、词汇、课文、写作基础学习循序渐进,因此校企合作要适时切入,韩语专业在第3学期进行专业方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到第4学期进行专业与语言的融合,在校内进行实训,在第5学期继续学习专业语言的基础上,提升专业与语言的进一步融合,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3.专业方向课程通过工作岗位任务转化学习任务,并融入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选取。
专业方向的课程以岗位群为分析对象,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使用工具、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归纳出职业行动能力,为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提供依据。
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由单项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实现专业与语言由并行到交融。
本专业结合职业岗位(群)的需求领域与语言规律的要求,构建了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四类课程。
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高专的授课内容。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专业课教学内容。
通识教育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辩证法与人生智慧、管理学原理、应用文写作、经济数学、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普通话、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专业基础能力课:
韩语精读、韩语听力、商务韩语听说、韩语翻译。
专业核心能力课:
国际贸易实务、文秘韩语、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经贸韩语、韩语写作、旅游韩语。
专业拓展课:
国际商务谈判、英语、进出口业务操作、韩语泛读、韩语语法、韩国概况、基础会计。
图2应用韩语专业课程体系
2.教学资源建设
(1)韩语精读是应用韩语专业的基础能力课程之一。
并已开发为网络课程。
根据新的高职高专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网站框架结构和网上资源。
目前该门课程的第一册和第二册电子教案、在线习题测试部分并已上传至网站。
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
(2)制定了科学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涵盖了15门专业课程。
(五)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条件
(1)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语音室3、4,为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应用韩语专业现有潍坊市银河假期旅行社有限公司、潍坊市银河假期大酒店有限公司2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体系的应用,体现素质教育的特色。
以学生就业为目的,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
(1)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主要安排在第2、3、4、5学期整周进行。
第2学期为韩语听说实训,进行情景模拟实训;第3学期为国际贸易流程实训,在模拟实训室进行进出口合同、货运、报关、报检、保险、结汇等的实训;第4学期为文秘韩语实训,模拟真实办公环境,进行商务礼仪、商务信函写作实训等。
第5学期为韩语翻译、写作实训,强化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尤其面临毕业,加强商务应用文写作、贸易术语翻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整周的模拟实训,学生能够掌握韩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能力;看懂、熟悉有关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外贸单证、外贸函电等外贸业务文书。
(2)毕业论文
通过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一个重新组织、重新消化的过程,课堂知识成为自己的能力结构的一部分,能够熟练的运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
(3)毕业实习
专业全面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全面实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融合,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践教学管理与制度
(1)组织管理
由学院教务处及实验实训中心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由系部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2)运行管理
制定了独立、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并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课程标准,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对实践性教学抓好4个环节:
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
(3)制度管理
学院制定了《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学生校内实训管理办法》《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守则》《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表2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周数
内容
学期
场所
1
国际贸易流程实训
1
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和签约、合同的履行、业务善后
3
实训室
2
韩语听说实训
1
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以及用韩语进行日常商务交际的能力,主要包括电话交谈、接待来宾、商务宴会、商务会议、商务旅行、求职交际等几个模块的集中训练。
2
数字化语音室
3
文秘韩语实训
1
各类商务信函的写作,如:
建立贸易关系函、询盘函、发盘还盘函、订购确认函、信用证修改与展期函、包装方式函、装运事项函、保险事项函、索赔与理赔函等。
4
数字化语音室
4
韩语翻译写作实训
1
以国际商务的实际业务为背景,以韩语应用活动为主线,在模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韩语教学活动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亲身体验商务韩语的应用技巧,掌握常用商务场景下的韩语交流。
实训的主要内容涉及国际商务中函电、交易磋商、商务接待、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催证改证、包装发运、出口报关以及议付货款中的韩语应用等。
5
数字化语音室
(六)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设计与企业岗位相关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法展现工作岗位内容,使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能应用到实践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融合。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将能力培养放在中心位置,打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以情景模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
如在韩语口语、韩语听力、韩语翻译、旅游韩语课程教学中采用提出情景模拟训练任务,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写出情景对话或文章,再到课堂上交流或课下交流的方法,教师再针对学生所作的对话和文章进行分析,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再检查和评分,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实际对话中找到学习的兴奋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有效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学资源限于纸质的教科书、参考资料等。
不能适应情景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学生在情景模拟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方便的参考网络课程中的各项资源。
比如电子教案、动画视频、考核标准及在线答疑等资源。
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中的各项资源和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手段改革
充分利用现有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方便、使用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也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使教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素质教育
专业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主要是学生在课外的一些活动,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和锻炼其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
第二课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活动。
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可以再玩中学,在学中玩。
学校通常会建立的第二课堂包括韩语知识竞赛、韩语写作比赛、外教举办的韩语角。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创新等其他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力地配合并推动第一课堂的实践教育工作。
(七)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大检查、督导力度。
定期对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确保专业建设质量和教学水平。
(八)社会服务
1.社会培训
最大限度地利用本专业优势和资源与企业合作。
根据本专业的基本条件以及相对应的行业、区域特点,围绕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科研服务
打造应用韩语专业科研创新团队,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市场调研;继续为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等提供志愿服务。
(九)专业特色
1.国际合作办学实力雄厚
应用韩语专业积极开展同韩国院校的合作交流。
现已与韩国关东大学、湖原大学、大田保健学院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自2005年以来,现已有4届毕业生赴韩国留学深造,我院毕业生进入韩国关东大学就读本科学费减半,本科毕业后可免费就读该校硕士。
2.以跨国校企合作为契机,提升应用韩语专业实力
截至目前,我院已与韩国大田保健大学、韩国乐天集团三方建立合作,为韩国乐天集团订单培养人才。
应用韩语专业学生也可留学到韩国关东大学、湖原大学深造,攻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
三、专业建设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专业建设起步较晚,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各种配套资源都不太完善,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力量方面都需要加强建设。
1.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体现不明显,从而限制了专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2.现有的课程设置范围较广,现有课程的多以语言为基础,缺乏与具体行业之间的衔接。
造成学生真正到了工作岗位上,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脱节现象。
3.专家型师资缺乏是制约本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理论的实践理解不足。
四、专业改革思路及主要措施
(一)专业改革目标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特色求发展,结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强化经贸知识技能和韩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规范建设,拓宽专业方向,突出教学特色,逐年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培养优质学生。
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改革思路与措施
改革思路:
根据应用韩语专业调研的情况,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后在征求学院领导和其他同事意见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向,从这一方向出发,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能够和社会韩语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的原则课程结构优化。
改革措施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加强与韩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
今后将继续发挥国际合作的优势,积极与更多国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与韩国高校达成互认、互换学分和互派留学生协议,合作探索“2+2”“2+3”等多种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确定本专业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必须的职业能力。
以工作任务要求为出发点,以必备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
在实践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加强进行韩企工作场景模拟训练,紧扣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强化“了解任务、分析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修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检查、结果展示与评价”的意识,培养学生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责任心。
3.教学方法改革
为满足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需求,本专业已着手开发韩语商务应用文写作、韩语能力考试实战训练、情景韩语、韩国礼仪文化等网络课程,计划到2015年,构建起较完整的网络课程体系。
学生可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练习题、模拟题库等,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积极探索适合韩语课程要求和岗位特点的教学法。
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在大力倡导使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同时,探索适合本专业教学的“任务教学法”。
最后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
使用多媒体教室,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韩语听力、韩语听说等课程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其他课程可根据课程需要,自行申请。
在普及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同时,也在积极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4.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培养骨干教师,采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帮带青年教师的方式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及高职教育中的韩语教育进行研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院《兼职教师聘任使用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下,进行兼职教师的管理,通过岗前培训、专兼职教师结对指导、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其教学能力。
不断优化兼职教师构成。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对校内专任教师,建立适合应用韩语专业特点的科研制度,鼓励、支持教师从事科研。
着力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一是是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担任专任教师;二是是通过送教师外出培训、到企业实践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改革项目、举办教学技能比赛、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韩语 专业 剖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