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马灯》等师锡山区中考一模卷.docx
- 文档编号:934621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69KB
小说《马灯》等师锡山区中考一模卷.docx
《小说《马灯》等师锡山区中考一模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马灯》等师锡山区中考一模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说《马灯》等师锡山区中考一模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18分)
马灯
严阵
①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
虽然它的玻璃罩上已染满了岁月的风尘,虽然它用铁丝制成的提手和三道铁制的护栏已经锈蚀,虽然它底部的油箱早已干涸,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却一直在发着它的光。
②一位爱好古瓷的朋友说过,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能够听到摆在他房间里的古瓷瓶发出的轻微但却清晰的声音,那些声音组成的旋律,如幽秘的编钟的碎韵,我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我知道,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它的是非曲直,往往决定于人们恪守心底的那种不灭的理念。
真的,看到那盏马灯,有时我会听到有人叫我,声音永远是低低的,急促的,其中交织着木头轮子敲击着已经冰封的河底的声音。
于是,我会看到那盏已经干涸多年的马灯依旧亮着,它那混浊的如古铜一般色调的光,会一直延伸到我的书桌。
③有一个雪夜,我半夜醒来,忽然被我书房里的一种光所吸引,那分明是雪的映照,可是我却仿佛看到一种光正在我面前延伸。
在大别山千回百折的山道上,身着灰色军装的队伍正在夜色中行进,一个手提马灯的少妇站在路口,默默地,一直送最后一个战士从她身边走过,消失于崇山峻岭的那团浓黑之中。
那是油菜花开得一片粉黄的江南,西江月正在云中浮沉,一个老渔夫背着一个负伤的战士,在油菜花的掩护下,爬到江边他的小屋。
在长江深夜的涛声中,他就是在一盏马灯的光下,为战士裹起流血的伤口。
④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
多少漫漫的长夜,多少曲折的道路,井冈山的下弦月下,遵义的会议桌上,延安窑洞的鸡鸣声中,它照亮过在中国历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那些人物,照亮过他们将天下置于掌中谈笑风生的那些音容笑貌,照亮过多少伟大胜利的蓝图,见证过多少伟大诗篇的诞生。
⑤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
白山黑水,黄土红崖,两湘三晋,五岳三江,那些慈母用泪线缝补的衣衫,那些妻子用挂牵绣制的鞋底,那些独轮车在雪上留下的辙印,那些战士用鲜血书写的决心,有多少是在那盏马灯的微弱的不断闪动的光芒之下留下的丰碑、留下的史诗。
⑥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
我们望着沉入火海的乡园哭泣过,我们扶着硝烟迷漫的壕墙沉思过,当我们在雪里掩埋过自己的战友,当我们重新打起那面弹痕累累的旗帜,深深的夜色里,唯有它永不背叛地与我们相依相伴,在最黑暗的时刻,追随于我们的左右。
⑦当月明星稀之夜,当杏花春雨之夜,当梧桐叶落之夜,都曾有一盏马灯的光,在其间忽明忽暗,或隐或现地穿行于整个的北国,映照过整个的江南,它以它永远默默无言但却永远执着、永远无比温柔又永远如铁石一般坚定的光,那种浓浓的、黄黄的、有时甚至模糊但却无比忠贞的光,照亮我们伟大的历史。
灯光里,轻轻的一句话,默默的一张纸,心的跳动,血的奔腾,和对朝阳的呼唤与对明天的向往交结在一起。
⑧现在有多少美丽的灯啊,那一片一片的辉煌,曾使多少人心醉身迷,可是你知道那楼头每一盏室灯的光里,都有我们当年的那盏马灯的光吗?
深深地看一眼我们面前的许许多多的普普通通的灯火吧,希望你永远能从中看到我们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我们那盏曾经照亮过一代人的道路的普普通通的马灯。
⑨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
它的光已经融入今天所有的灯光里,所有的灯火里。
它像当年一样默默地跟随着你,守护着你。
只要我们不丢掉这盏马灯,不丢掉马灯精神,我们便能通过所有的黑夜,走向新的黎明。
(选自《严阵散文选》,文字有删改)
19.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它的是非曲直,往往决定于人们恪守心底的那种不灭的理念。
(2分)
(2)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
(2分)
20.第③段中少妇提马灯送战士和老渔夫马灯下救伤员的具体材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21.④~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分)
22.结合全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马灯精神”的理解。
(6分)
试题答案:
六、(18分)
19.(4分)⑴世间所有人和事的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往往要靠人们在心底坚守的价值观来作出评判。
(2分)⑵马灯虽然灯体锈蚀、油箱干涸,但其对人的精神激励作用依然存在,历久弥新。
(2分)
20.(4分)这两个关于马灯的具体材料,揭示了马灯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为后文写马灯的象征意义和马灯精神做铺垫;(2分)同时,也与后文写马灯的概括材料,形成点面结合,使“马灯”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具体,更具感染力。
(2分)
21.(4分)⑴反复(设问)。
“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
”三个段首设问句间隔反复,既层次清楚,总领全段内容,又层层递进,强化了作者对马灯的难忘深情。
(2分)
(2)排比。
大量运用排比,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语势,突出强调了马灯在整个革命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和对光辉历史岁月的见证,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马灯的一腔深情。
(2分)
22.(6分)⑴历史:
马灯精神是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是战胜困难、追求胜利的坚定信念,是无数群众对革命的倾心支持,是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是黑暗时刻永不背叛的忠贞情怀,是默默无言的无私奉献和精神激励。
(3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⑵现实:
马灯精神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珍惜,是对以往奋斗的怀念与感恩,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3分)
二、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
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
“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
“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
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
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
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
”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
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
生乃以它事yè谒弼,而因达览书。
弼大怒曰:
“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
”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
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
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
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
“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
”弼曰: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昔人刎颈,九死不恨。
”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注:
忝:
辱没、有愧于(又:
谦辞)
阅读题: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诏书疾恶党人
(2)乃豫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4)九死不恨
(5)生乃以它事谒弼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3)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
(4)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
(1);
(2)。
(2分)
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3分)
参考答案:
1.(4分)
(1)憎恨
(2)预先(3)打击(4)遗憾
2.(5分)
(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
(“所奏”、“连”各1分)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
(“谒”、“因”、“达”各1分)
3.(2分)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评分说明:
本题采用扣分的方式评分。
考生答案错1处扣1分(“/”标在“出”、“病”的后面不扣分),扣到0分为止。
4.(2分)
(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
评分说明:
答对1点给1分。
5.(3分)评分量表:
分值等级描述答案示例
3分准确概括主要品质。
(1)刚正不阿
(2)刚烈正直
2分概括主要品质,但不够准确。
(1)为人刚烈
(2)为人正直(3)刚烈忠诚
1分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品质,但非主要品质。
(1)体恤百姓
(2)宁死不折(3)嫉恶如仇
(4)不畏权势(5)对国忠诚(3)任人唯贤
0分未就此内容应答;或应答错误。
(1)刚愎自用
(2)疾恶党人(3)任劳任怨。
译文:
史弼传
史弼,字公谦,陈留郡考城县人。
出任平原相,。
这时朝廷下诏,检举与党人有关连的人。
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数百,只有史弼一人也没有检举。
从事坐在客舍责问史弼:
“诏书憎恨党人,青州六个郡,其中有五个郡有党人,有什么理由说唯独平原郡没有党人呢?
”史弼说:
“先王疆理天下,政区划分界线,水土不同,风俗各异。
它郡自有,平原自无,怎能相比?
如果按上司的意旨,诬陷好人,滥施刑罚,那平原郡的人,家家都是党人。
我平原相不过一死而已,决不能这样做。
”他救活了一千多人。
史弼升河东太守,奉诏当为朝廷选拔孝廉。
史弼知道不少权贵会托关系找人,于是预先下令与权贵断绝书信来往。
中常侍侯览果然派一个儒生带着他的信请他办事,但好多日子不被接待。
那个儒生于是谎称有别的事情拜见史弼,于是趁机把侯览的信送给了他。
史弼大怒说:
“太守我有幸身担重任,应当选士报国,你是什么人,这样欺诈无体统!
”命令左右的人把他带出去,打了几百大板。
府丞、掾史十余人都到朝廷请谏,弼均不作答复,随后交给安邑监狱,当天就拷打死了。
侯览大为怨恨,就假造紧急的诏书送到司隶校尉,诬告史弼诽谤,用囚车载送朝廷。
吏人没有一人敢于接近他的。
只有前孝廉裴瑜送到崤山渑池之间,大声向道旁的人说:
“明府摧折暴虐的臣子,选举有德的人才报效国家,如果这样犯了罪,可以垂名竹帛,希望你不要担忧不要害怕。
”史弼说“:
‘谁说茶味苦,它像荠一样甜呢。
’昔人割颈,九死无恨。
”及下廷尉诏狱,得以减死罪一等。
史弼刑满归里,托病闭门不外出。
多次被公卿推荐,出为彭城相,因病去世。
3、诗歌两首
(一)
小桥
彭炳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
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1、“落花如雪马蹄香”描写出落花怎样的特点?
(2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小题1:
洁白、芳香、繁多(2分,答对一个得1分,两个得全分)
小题1: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
别离的伤感。
(1分,答到伤心、伤感即得分)
小题1: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小题1从诗句中总结落花的特点。
小题1: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小题2手法赏析,感悟诗歌的主题。
(二)访城西友人别墅
【唐】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1、诗歌描绘了友人别墅的哪些特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变化?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4分)答案:
写出了友人别墅地处幽远、景色优美的乡村,格调质朴的特点。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景物特点的能力。
作答时需要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澧水”“桥”“小路”“村园”“门巷”“枳壳花”等,此外还要抓住题目中的“城西”“别墅”等关键词,概括出“幽远”“优美”“质朴”等特点。
9.(4分)答案:
全诗体现出作者四次心理变化:
先写作者见到城外的郊墅美景而产生的新奇之感,既而写到会友的急切心情,然后是面对极为相似的村舍庭院的焦急迷惘,最后是面对洁白素雅、芳香四溢的枳树花而产生的惊叹与陶醉之情。
4、议论文阅读理解:
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
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又是遥远的某天,一位农民望着自家果园里新长出的一种水果,鲜红润泽,形似苹果而非。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冒着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
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肴——西红柿。
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急切地想要探索天空之上的世界,于是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火箭炮”,想倚其“飞天”。
虽然最终他失败了,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无数的整合彰显着好奇心对人成长、成才的巨大作用。
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
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所以好奇心常与创造力挂钩。
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展、创造,最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的成才之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
”好奇心助人成才,不仅仅在于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
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才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数理世界的好奇,才有陈景润的数论明珠;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李四光的油田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
有研究表明,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
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了草原、原野上的强者。
同时,好奇心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泛滥,就是在任欲望泛滥。
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
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
另一方面要慎待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正确对待好奇,应笑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题目:
以“人才成长的规律”为材料得分亮点:
1.文章层次分明。
这是一篇层次分明的议论文。
作者以猿人从在树上居住转到在地面居住、西红柿被端上餐桌和万户失败的“飞天”计划三个事例引出论点“好奇心对人成长、成才的巨大作用”。
2.文化底蕴深厚。
文章还有一点也相当引人注目,那就是作者渊博的材料知识和对语言的优秀驾驭能力。
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以排比句形式博引道尔顿、陈景润、李四光的例子,用语简短有力,而且对爱因斯坦、曹雪芹的名言的引用也很.是恰当。
因此,此文堪称佳作。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巨大作用。
2、在第五段划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使之与前文句式协调,文意连贯。
李时珍《本草纲目》,瓦特“蒸汽机”
3、结合加粗字,解析下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比喻论证、双刃剑、作用
5、散文的阅读理解: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鲍吉尔.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
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
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
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
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
它几乎什么都不是。
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
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
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
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
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
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
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
是谁的尸体?
是河的尸体吗?
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
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
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
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
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
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
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
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
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
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
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
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
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
而河床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
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
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
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
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
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
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选自2015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释】河床:
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17.请根据文意填空。
(3分)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
开始,作者是与;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和;最后作者是和。
18.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答:
______
19.根据要求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分)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
(2)从表达情感的角度:
_______
20.体会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4分)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答:
______
21.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
(3分)答:
______
[参考答案]:
17.“惊讶”“不安”(1分,只要答对其中一种即可)“痛苦”“悲哀”(1分.只要答时其中一种即可)”愤怒”“无奈或歉疚”(1分,必须要答出“愤怒”方可得分)【解析】此题考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解答时要联系全文,根据文意,结合题干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在丰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乍见”就是“开始”,此时作者的感情是“惊讶”和“不安”;“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前者是借大自然之口说出的,后者是借河床说出的,这一阶段的感情是“痛苦”和“悲哀”;最后作者说“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教疚”,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愤怒”和“歉疚”之情。
18.承七启下;(1分,答“过渡”亦可)既具体概括了境内河床干涸现象的严重,(1分,意思对即可)又以“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一句引发对人类(或“人们”)行为的反思。
(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9.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若答“对比”亦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往昔河水的湍急(或汹涌)、喧闹,充满着生机活力。
(1分,意思对即可)
(2)强烈表现了河床对往昔河流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一般从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赏析。
从文中“站稳脚跟”“歇”“挤”等词可以看出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0.①对于河流的陨灭,我们人类负有主要责任,应该有表达歉意的行为(意思对即可);②在无奈之下,期待人们的良心发现(关键词是“期待”或“希望”,意思对即可);③呼吁人们行动起来,珍惜河流,保护河流(关键词为“呼吁”,意思对即可);④警示人们,如果继续麻木不仁,执迷不悟,必将后悔莫及(关键词为“警示”,意思对即可)。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联系全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作为文章的结束句,要从揭示文章主旨的角度去理解。
21.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河床、河流以生命,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情趣;②形象概括了河水断流的现象,揭示引发作者思绪的本源;③“开始回忆”表明河流已无回归的可能,河床不再期待,暗示人类尚未觉醒,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担忧之情。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赏析。
首先,从文字本身“河床开始回忆河流”进行分析,运用了拟人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了河水断流的现象;最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灯 小说 山区 中考 一模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