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执业口腔内科学讲义.docx
- 文档编号:934577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321.36KB
医师执业口腔内科学讲义.docx
《医师执业口腔内科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师执业口腔内科学讲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师执业口腔内科学讲义
第一单元概述
牙周疾病的病因学
1、始动因子——牙菌斑
2、局部和全身促进因素
3、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
牙周疾病的检查
1、牙周组织检查
2、(牙合)及咬合功能的检查
3、影像学等其他检查
牙周病:
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
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而牙周炎则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牙周疾病的病因学
牙周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
(一)牙菌斑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生物膜:
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菌斑生物膜的意义
黏附生长,不易清除,抵抗宿主外界的杀灭,长期生存。
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1、实验性龈炎的观察
2、流行病学调查
3、机械清除菌斑或抗菌治疗效果
4、动物实验研究
5、宿主免疫反应
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龈缘为界
1、龈上菌斑以及白垢
2、龈下菌斑
附着性
非附着性
龈上菌斑
分布:
近龈1/3,不易清洁
菌种:
G+兼性菌
致病:
龋、龈上牙石
电镜:
谷穗状、玉米棒状
白垢--附着松散
肉眼可见,易于清除
致病:
口腔异味,影响美观
菌斑与白垢不严格区分
附着性龈下菌斑
分布:
根面
健康少,炎症多
菌种:
增多,G+球菌及杆菌、丝状菌
致病:
龈下石、根面龋、根吸收及牙周炎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直接与袋内上皮接触
菌种:
G-厌氧菌、能动菌
致病:
牙周炎快速进展牙槽骨快速破坏
各种牙菌斑的主要特性
菌斑分类
接触组织
优势菌
致病性
龈上菌斑
釉质或龈缘处
G+需氧菌和兼性菌
龋病、牙龈炎、龈上牙石
附着性龈下菌斑
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
G+兼性菌和厌氧菌
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龈下牙石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
G-厌氧菌和能动菌
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
重要的牙周致病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师 执业 口腔 内科学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