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阶段总结初中教育精选.docx
- 文档编号:933766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80KB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阶段总结初中教育精选.docx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阶段总结初中教育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阶段总结初中教育精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阶段总结初中教育精选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
如今,对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被日益关注起来。
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资源共享。
但在实施小组合作中,我们不能留于形式,要处理好各环节,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的更多知识,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下面汇报在这一阶段我们所做的工作:
一.首先通过“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方式。
查找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对60个学生几个星期以来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情况有了具体深入的了解。
经调查发现,合作学习受到了96.7%的学生的喜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尽管有很多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差异过大。
由于合作小组构成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能力差异过大,造成合作学习时少数学生在交流,多数学生当配角的现象。
2.时间投入与效益不相符。
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容易跑题,甚至因为与课堂毫不相干的内容,而争得面红耳赤。
有时讨论次数过多,整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脱离的课堂的教学目标,毫无实效性。
3.依赖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看成一种形式。
有的小组长为了给自己的小组加分,通常小组长直接将想法及答案告诉组内同学,学生为回答问题死记硬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真谛。
4.在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不求助于教师。
当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98%的学生选择求助于组长,只有2%的学友选择自己单独解决,而没有学生选择求助于教师。
二、组内成员坚持上公开课,通过公开课查找上面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学期,我们课题组的5位成员坚持每月每人主讲一节公开课。
为了使以上的问题能尽快解决,每次公开课我们特意邀请数学组老师参加,并且及时的评课。
老师们共同的分析课堂中,学生合作时候出现的问题。
然后课题组老师根据评课时村镇的问题,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三、因为组内老师的不懈努力,在“小组合作”的牵引下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的做法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认同。
这学期的课题成绩虽然不显眼,但找到并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着对我们课题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
我相信在这个良好的开端下,我们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
阶段性小结刘宇霞
2015年12月16日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在这学期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完全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下面我主要汇报在这一阶段我们所做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该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践研究和行为研究,具体研究步骤,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1.9—10月份听课、反思、梳理、归纳。
我们在积极认真听取课题组所有成员课的同时还广泛听取了其他学科的改革课,认真观察课堂上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老师的具体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将听课得来的一些经验方法与我们自己的做法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同班级认真反思,在反思的同时认真梳理,在反思后认真归纳,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合我们数学学科特点的一系列操作方法。
2.10—12月底,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反复实践、验证那些操作方法,同时不断优化。
作为以实践研究为主的课题,我们本阶段用时三个月,着重解决了3个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分组?
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什么问题。
实践研究、行为研究,都必须重视具体的实践性,即一切假设都需靠实践来检验、证实,一切结论都必须从实践中得出。
我们在这两个月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学习者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困惑,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话、认真观察、对比分析成绩等有效途径精心分析各种假设与操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尽管两个月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课题的研究来讲确实是仓促一些,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或者说是做法,对于我们今后把握、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讲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二.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历时一年的时间,我们在各个方面共取得了3项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是预期的。
1.首先我们用时半个多月的时间解决了学生的分组问题。
①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
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
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
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
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
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2.学生“什么时候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大量听课、反复调查、反复实践,发现很多老师对“合作探究式学习”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比如有的老师就认为所谓合作就是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一切放手交给学生去操作等,而并未真正理解“合作探究”的精髓,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也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那种事先就在导学案中设计好的所谓合作探究大多是大而空的,从学习者认知水平与能力角度审视,要么过难,要么根本就不具备合作探究价值,要么即使合作探究了学生也不会有所收获,仅仅是浪费时间。
再有就是,很多老师按照导学案所设计的环节与步骤进行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完全落实就急于进行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结果导致在探究的过程收获甚微或者根本就没有收获。
还有就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探究,我们老师就主观地阻止,从而使探究的深刻性、广泛性大打了折扣,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此外,还有的老师不是如上所述,而是随机地安排一些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因为缺乏周密的思考与精心设计,这类探究往往半途而废,或者限于偏、难、怪的误区。
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尝试了自行探究却未能解决问题时进行合作;因为好奇心理,学习者渴望更多地了解时组织探究;学科内综合性知识与能力要求较强而学习者个人难于解决时进行合作;需要有效激发学习者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时进行探究。
3.“什么问题应该合作探究”,通过认真比较、反复实践,总结出如下问题应该是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最值得探究的:
①基于文本又高出文本的问题,应该合作探究。
这类问题往往是各类考试命题的关注点,因为它既是所学又是对所学的升华,尤其侧重对所学的灵活运用。
②能够开启学习者思维的问题,应该合作探究。
所谓开启思维,就是通过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灵感,能够真正激活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而进行深入学习。
③有利于真正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问题,应该合作探究。
能够提升学习能力的问题,不是简单知识的重现,也不是简单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学科内主干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探究这类问题既能真正夯实学科内的重要知识,又能有效地运用学科内的主干知识,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④能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应该合作探究。
这里的生成不是教师强行加给学习者的,而是通过真正的合作探究学习者自行生成的,而且它能够利于所学的深化和细化。
⑤能够充分暴露所学缺陷与不足的问题,应该合作探究。
尽管对这类问题的探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探究这类问题能够帮助师生认识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而起到警醒作用。
但是,探究这类问题时,教师必须充分设计,力争充分把握学情,能够充分驾驭,从而保证探究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⑥跨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应该合作探究。
这类问题往往涉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涉及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问题,也是数学学科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
探究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习者的热情,从而实现学科的人文教育目的。
⑦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特别是备受新课改命题关注的问题,应该合作探究。
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讲,都是比较开放的,分析、理解、解决的角度都是比较多元的。
探究这样的问题,尤其能够真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促进、彼此借鉴、共同提高。
另外,这类探究问题还能够充分利用学习的“场”效应,即使学习者在那样的情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渐染。
三.存在的问题
1.该课题研究时间较短,所取得的效果也仅限于我们学校范围内,所以其真正价值尚需要大量事实来佐证。
2.关于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应该怎么做?
我们还正在研究阶段。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问题,我们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结论。
这里既有需要时间检验的问题,也有我们认识上的问题,还有考试与评价的导向问题。
总之,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来历练。
3.该课题所取得的效果,科学地说,应该是我们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角度或认识方法,还需要更为准确的理论加以规范。
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推广。
4.备课组老师用于实践研究的时间比较充分,用于科学总结、提炼的时间微乎其微。
在强化了老师们的实际研究水平与能力同时,我们淡化了对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致使很多时候我们总感到困难重重。
我们力争用一年的时间进一步检验所得,同时力争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以回报学校对我们的关怀与支持。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阶段性小结
王利祥
2016年2月26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了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我们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
在这学期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完全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下面我主要汇报在这一阶段我们所做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该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践研究和行为研究,具体研究步骤,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1.3-6月份听课、反思、梳理、归纳。
我们在积极认真听取课题组所有成员课的同时还广泛听取了其他学科的改革课,认真观察课堂上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老师的具体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将听课得来的一些经验方法与我们自己的做法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同班级认真反思,在反思的同时认真梳理,在反思后认真归纳,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合我们数学学科特点的一系列操作方法。
2.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反复实践、验证那些操作方法,同时不断优化。
作为以实践研究为主的课题,我们本阶段用时三个月,着重解决了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探讨;(3)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的探讨;(4)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实践研究、行为研究,都必须重视具体的实践性,即一切假设都需靠实践来检验、证实,一切结论都必须从实践中得出。
我们在这两个月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学习者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困惑,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话、认真观察、对比分析成绩等有效途径精心分析各种假设与操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尽管四个月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课题的研究来讲确实是仓促一些,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或者说是做法,对于我们今后把握、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讲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二.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历时一年的时间,我们在各个方面共取得了4项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是预期的。
首先,我们讨论了“合作学习”是不是就是“分组讨论”的问题。
开始我们个别老师认为两者没有区别,但经过我们的反复论证发现,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但部分老师只是用讨论来达到合作的目的。
所以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有些被动。
其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但又为了显示自主学习的样子。
就安排合作的任务,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却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没有学生合作后的汇报和组际间的交流,没有学生的成果展示,而是教师先入为主、依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
试想按这样的教学,先前的合作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与其这样不如不合作。
很明显,这样的合作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有“追星”之嫌,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表面合作,是一种没有任何价值的形式合作。
目前,数学课堂上像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存在依旧,要么是假合作走走过场,一会儿就盲目、草率收兵,要么合作学习之后不进行组际交流、似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关系不大,有脱节现象。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一种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习惯。
第三,我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未来社会,是科技社会,是大科学社会。
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群体合作。
而我国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机会,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
这样的人才怎能适应未来的大科学社会。
因此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互相协作的精神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教学中实施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任务。
第四,我们对“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
我们经过分析,发现:
(1)选择探索规律性的问题。
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多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念。
(2)选择开放性问题。
由于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进行交流探讨。
(3)选择实验性问题。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得到验证,而有些实验不是一个人所有能顺利地完成,而是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
例如在概率中“抛掷硬币”实验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必须提高做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就需要其他成员一同参与实验,并做好分工,使学生能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4)选择有挑战性问题。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合作探索的愿望。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时,我一上课就交给每个学生一个纸剪的等腰三角形,要求每个小组动手操作,看那个小组能又快又好的说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事实表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增进了合作精神。
第五,我们也研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经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实践,最后得到如下结论:
1.课前协作
课前协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比如为了学习概率,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中讨论
课中讨论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
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
如:
可分为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总结报告员等。
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向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
课后研讨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如:
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后,学习小组成员到室外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通过实际操作、研讨,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尝试了自行探究却未能解决问题时进行合作;因为好奇心理,学习者渴望更多地了解时组织探究;学科内综合性知识与能力要求较强而学习者个人难于解决时进行合作;需要有效激发学习者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时进行探究。
三.存在的问题:
1.该课题研究时间较短,所取得的效果也仅限于我们学校范围内,所以其真正价值尚需要大量事实来佐证。
2.关于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应该怎么做?
我们还正在研究阶段。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问题,我们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结论。
这里既有需要时间检验的问题,也有我们认识上的问题,还有考试与评价的导向问题。
总之,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来历练。
3.该课题所取得的效果,科学地说,应该是我们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角度或认识方法,还需要更为准确的理论加以规范。
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推广。
4.备课组老师用于实践研究的时间比较充分,用于科学总结、提炼的时间微乎其微。
在强化了老师们的实际研究水平与能力同时,我们淡化了对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致使很多时候我们总感到困难重重。
我们力争用一年的时间进一步检验所得,同时力争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以回报学校对我们的关怀与支持。
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阶段性小结
2013年12月
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从立项到现在已有两年,现将两年中课题研究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已做的工作
(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实施方案,使之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召开课题组协作成员会议
本课题为双学年课题,通过召开课题组协作成员(数学教研组其他教师)会议,明确开展此项课题的意义,及时明确研究思路。
由于多次集中有困难,因此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办法。
经常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
1、2012年6月12日召开课题组相关成员会议,进行了课题的动员与培训,明确了此项课题开展的意义和思路,要求各成员制定负责项目实施方案;
2、2012年11月7日召开课题组相关成员会议,交流、讨论课题实施方案;
3、2013年11月22日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制定了下一段的活动计划。
(三)围绕概念教学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查找资料,借鉴他人在此方面取得的成果,为我所用。
(四)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
深入课堂开展课例研讨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分析相关领域概念教学,把课例研讨与培训活动相结合。
1、七年级
9月21日组织了“制作无盖长方体纸盒”的课例研讨活动。
2、八年级
9月25日组织了“利用对称图形设计徽标”的课例研讨活动。
3、九年级
9月28日组织了“高度的测量”的课例研讨活动。
(五)制定了问卷调查表: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六)课题负责人陈洪琴老师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指导教学,梳理课题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搜集、整理了一些典型案例。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课题组各成员对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活动的认识逐渐深刻,课题研究思路逐渐清晰,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逐渐提高。
二、一点调整
原计划各年级所有课题学习都进行研讨,但在实际上受时间、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全部进行,所以只能选择一些典型课例进行研讨。
三、后期研究计划
1、继续开展课例研讨活动;
2、完成问卷调查表,并由课题组负责人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
3、课题负责人陈洪琴老师继续深入各年级实施单位进行指导、培训;
4、通过多种形式收集优秀课例,进行学习,为我所用;
5、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课例研讨活动;
6、针对课题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研究问题的策略;
7、及时召集课题成员会议,明确任务,互相交流,提高认识,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深入思考的过程,而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研究。
我们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入思考、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完善,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8、收集资料,准备结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探究 初中 数学 合作 学习 策略 探究 阶段 总结 教育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