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重点.docx
- 文档编号:932460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74KB
生产与运作重点.docx
《生产与运作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与运作重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考点
1、生产与运作:
是人们创造产品或效劳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说,生产与运作是把投入的资源〔生产要素〕按照特定要求转换为产出〔产品和效劳〕的过程。
2、企业战略:
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谋求并开展其竞争优势,必然制定相应的根本方针,并对其重要资源配置做出谋划。
3、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物品的定置进展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协调与控制的全部过程的管理,是工作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4、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重新设计,其目的是在本钱、质量、效劳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改变〞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5、工序同期化,是指调整各工序时间定额,使之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倍关系的过程。
6、网络方案技术,是指在工程网络模型根底上,利用有关信息进展分析计算,通过对时间、费用、资源等要素的不断调整,寻求能实现工程目标的最优方案方法。
7、员工的心态变化经历的四个阶段:
〔1〕积极支持阶段
〔2〕抵触阶段
〔3〕抱怨和磨合阶段
〔4〕形成团队阶段
8、制定方案应遵循的主要原那么
(一)承诺原那么
(二)弹性原那么
(三)滚动原那么
以上三个原那么在生产与运作方案确实定和实施过程中,尤为明显和重要。
此外,统一性、持续性、灵活性与准确性,也都是一个好方案的一般特征。
9、实施流程再造应遵循的主要原那么
〔1〕始终着眼于企业流程。
〔2〕关键是改变现有流程,而不是固定和加强它。
〔3〕设计再造方案时,要系统地考虑与流程相关的各种因素。
〔4〕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和培育新的价值观念,并自上而下推行。
〔5〕协调好流程再造工程与企业其他经营改善工程之间的关系。
〔6〕重视流程再造工程的后续管理。
10、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对工业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一)以技术特性为标志划分
装配式生产:
指先分别通过固有的各种加工作业制造出图纸规定的零件,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它们组合起来,制造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的过程。
流程式生产:
指把一种乃至数种原料投入最初工序或接近于最初的工序中,通过它们共同连续地进展一系列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而制成成品的过程。
(二)以市场特性为标志划分
订货式生产:
就是按照每个顾客所要求的设计、质量、规格等,生产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的生产类型。
订货式生产的管理重点是交货期的保证。
存货式生产:
又称估需生产,是假定市场是由非特定顾客形成的,并根据生产者的预测,生产出一定设计标准、质量、规格的产品。
并用少品种大大量制造来满足市场需求的生产类型。
存货式生产的管理以生产及库存量的预测为重点。
(三)以连续程度为标志划分
连续式生产:
指长时期内一直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类型。
多采用专用生产线和装配线。
连续式生产:
指产品品种较多,但工艺流程又各不一样的生产类型。
多采用通用设备。
(四)以品种与数量关系为标志划分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或几件,但生产品种繁多的生产类型。
少品种大批量:
生产品种少但生产数量很大的生产类型。
(五)以管理上的特性为标志划分
单件生产:
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或几件,但生产品种繁多的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轮番更换品种,每种产品形成一定批量的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
生产品种少但生产数量很大的生产类型。
(六)以工艺特征为标志
合成型:
也叫集中型,是指假设干原料、材料,经过假设干道工序加工成或合成为一种产品的生产类型。
分解型:
也叫发散型,是指从一种原材料中生产出多种产品的生产类型,注重综合利用原材料。
调制型:
是指通过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而制成产品的生产类型。
提取型:
是指从地下、海洋中提取产品的生产类型。
11、现场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
〔2〕根底性。
〔3〕动态性。
〔4〕直观性。
〔5〕全员性。
12、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的:
〔1〕明确生产过程;〔2〕掌握三个根本职能的核心;
〔3〕充分理解管理者的职责和作用;〔4〕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
1、生产对象:
即生产与运作活动的作用目的物。
一般可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2、生产手段:
即作用于生产对象,将其转变成产出物的手段。
一般可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两种。
3、生产劳动:
即生产与运作活动中所需的劳动能力,它是每个劳动者用于生产活动的体力、脑力和智力的总和。
4、生产信息:
生产与运作活动中所应用的各种知识、经历、技术、方法和数据资料等,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5、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形态转变、场所转变和时间转变。
6、形态转变:
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过程,按照特定要求对生产要素进展处理、加工,形成一定效用的过程。
7、场所转换:
是指对生产要素进展空间变换,其目的是将低价值的生产要素转换成高价值的产出。
8、时间转换:
是指对生产要素进展时间变换,其目的是将低价值的生产要素转换成高价值的产出。
9、生产结果:
是输出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效劳,实现价值的增值。
10、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观念:
〔1〕时代观念:
是指生产结果要能够表达出所在国家、地区或行业的经济水平和科技状况。
〔2〕整体观念:
是指要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实现产品和效劳的功能。
简单地说,可以将产品分成三个层次:
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附加产品。
〔3〕寿命周期观念:
是指任何产品和效劳都有其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4〕质量经济观念:
是指要对产品和效劳质量进展经济分析,生产“适宜质量〞的产品和效劳。
11、生产与运作类型:
又叫做生产系统构造类型,是产品和效劳的品种、数量、专业化程度等因素在生产与运作系统技术、组织、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4、生产与运作管理:
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经营目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对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中进展方案、组织、控制,生产、运作出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效劳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1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包括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两个大的方面。
系统设计:
是指对厂址选择、工作设计、能力需求规划、工艺流程选择、产品和效劳确定、系统设施布置等的决策过程。
运行管理:
主要指生产与运作活动的方案、组织和控制过程。
13、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
是使系统的输出〔产品或效劳〕在质量、本钱、时间、柔性等几个方面都取得最有效果。
这是一个综合的目标。
质量:
是一切企业的生存之本。
本钱:
本钱上下是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经济绩效的标志。
时间:
时间目标包括生产周期和交货期两个方面的含义。
柔性:
在一定的生产率和有效性前提下,为了在品种和数量上满足用户千变万化的要求,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14、战略管理特点:
〔1〕按企业的内外环境“量身定制〞;
〔2〕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战略;
〔3〕是一个动态过程,要随机应变;
〔4〕遵循一定的程序,但并不是完全程序化的过程。
15、企业战略的层次
〔1〕公司战略〔总体战略〕,是指涉及企业总体和长远开展方面的战略。
包括多元化、垂直一体化、并购与重组、战略联盟
〔2〕经营战略,也称事业部战略或分公司战略。
包括本钱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时间响应战略。
(3)职能战略,是指企业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研究开发等职能领域的战略。
包括营销战略、生产运作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策略、财务战略。
16、战略管理:
是指企业战略的形成及其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17、企业战略管理一般包括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成果评价与控制三个根本步骤。
(一)制定战略
制定战略的过程又称战略规划,一般包括规定企业使命、制定方针、设定目标、确定战略等内容。
(1)规定使命:
在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认清自己优势、劣势的根底上,确定企业的宗旨。
(2)制定方针:
制定指导企业活动的总那么。
(3)设定目标:
规定预期要到达的效果。
(4)确定战略:
鉴别、选择采取的战略或战略组合。
(二)实施战略
实施战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置企业资源,确保实现企业战略的各项活动有效进展。
(三)成果评价与控制
成果评价与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得到的成果和业绩进展评价,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应,确保对各项活动的有效控制,能够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对原来的战略进展修正。
18、生产与运作战略,是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在构造生产系统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及方案。
19、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质量、库存、工厂选址、布局、采购、生产流程、人力资源、方案〔排程〕、设备维护等十大方面。
20、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是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根本内容之一,也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的前提。
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产品和效劳确实定、工艺流程选择、能力需求规划、系统设施布置、工作设计、厂址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21、决定生产类型的依据是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生产专业化程度,这就意味着应把它与产品的市场需求性质联系起来考虑。
22、按照生产与运作系统特点的不同,设施布置可分为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产品对象专业化布置和定位布置等根本形式。
23、按照生产与运作系统功能的不同,设施布置可以分为储存布置、销售布置和工程工程布置等根本形式。
24、作业相关图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有效的设施布置的方法。
25、生产与运作方案,是对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所作的统筹安排过程,是生产与运作活动的依据。
26、对生产与运作方案来说,最根本的是按方案反映的时间长短分类,即将方案分为长期方案、中期方案和短期方案。
27、企业的生产与运作能力,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产出量。
28、生产与运作能力是方案前提中的主要内容,是制定方案的前提和根底。
29、生产与运作能力的计量方法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按单位时间出产产品的实物数量来计量。
另一种计量方法是按投入量计量。
30、从管理角度考虑,生产与运作能力可分为理论能力和标定能力两种。
理论能力,是指不考虑设备方案修理、设备故障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停工等的损失所到达的产出量。
标定能力,是指按实际产出效率计算的生产与运作能力,由于它考虑了设备故障、出现废品、返修等损失,通常比理论能力小。
31、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设备、工厂或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单位产品本钱〔长期平均本钱〕存在下降的趋势
32、学习曲线,可以用来评估未来的劳动力需要量和生产能力,估计本钱和编制预算,制定方案和安排作业进度。
33、从方案的观点看,可将有关的调节控制因素按取得能力的时间长短,可分长期、中期和短期因素三类。
长期因素,是指取得生产能力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措施。
中期因素,是指在半年到一年之内对能力发生影响的因素。
短期因素,是指在半年之内以至当月之内就会对生产能力发生影响的因素。
34、生产方案一般都要包括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进度、协作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还需要一套指标体系来规定这些内容的具体要求。
35、按照指标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如产品产量〕和质量指标〔如废品率〕;按指标的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总量指标〔如总产值〕、平均指标〔如劳动生产率〕和相对指标〔如合同完成率〕。
36、期量标准又称作业方案标准、日历标准或期量定额。
它是对加工或效劳对象在生产与运作过程中移动所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标准,是编制产品出产进度方案〔月度方案〕、总装配方案、物料需求方案、作业进度方案等的主要依据。
37、节拍是表示大量生产与流水线生产速度快慢或生产率上下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节奏或相邻两件〔批〕制品出产的时间间隔。
38、选择节拍的主要依据是工序同期化程度和加工或效劳对象的重量、体积、工艺等特征。
39、批量,是指一样零件〔产品〕一次投入或出产的数量。
40、生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批一样零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是批量的时间表现,即生产与运作的节奏性。
41、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料投入到产品出产所经过的整个生产与运作过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它包括工序的生产周期、零件的加工周期、产品或效劳的生产与运作周期等。
42、提前期是指零件〔产品〕在各个工艺阶段的投入或出产日期比成品出产日期应提前的时间。
实际上就是生产周期加上保险期之和。
43、工程,是指那些要求在指定时间内、限定预算内和规定质量标准内完成的一次性工作、任务或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生产与运作类型。
44、一般来说,一个工程有以下四个要素:
一是时间要素,即进度方案和控制;二是本钱要素,即本钱预算和控制;三是资源要素,即资源调配合安排;四是质量要素,即质量监视和控制。
45、工程管理的全过程,通常包括下面的几项工作:
(1)对工程作总的构思,确定工程的性质、特点、要求和目标。
(2)考虑如何去做,即选择适当的方案,制定方案,并做好必要的准备。
(3)组织实施,即对工程的进度、本钱、资源和质量等,根据实际情况进展动态控制。
(4)对完成得工程进展检查、分析、评价和总结。
46、工程管理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工程任务,而由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特别工作组织。
47、网络方案技术是编制工程方案和进展工程控制最主要的工具。
应用网络方案技术于工程进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方案阶段。
〔2〕进度安排阶段。
〔3〕控制阶段。
48、网络模型的根底是网络图。
一个网络图应当包含以下信息:
(1)为完成工程应进展的一系列工作;
(2)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3)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4)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种种资源;
(5)完成工作所需的本钱。
49、网络方案技术早期的两个名称是关键路线法和方案评审技术。
它们的区别在于关键路线法以经历数据为根底来确定各项工作的时间,而方案评审技术那么把各项工作的时间作为随机变量来处理。
所以,前者往往被称为肯定型网络方案技术,而后者往往被称为非肯定型网络方案技术。
50、网络图有双代号和单代号两种。
目前,我国用得较多的是双代号网络图,但在国外那么较多使用单代号网络图。
51、库存可以定义为:
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效劳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
52、按功能划分,库存有以下5种根本类型:
1、平安库存。
2、预期库存。
3、批量库存。
4、运输库存。
5、屏障库存。
53、库存管理目的,是在库存本钱的合理范围内到达顾客满意的效劳水平〔即顾客的满意程度〕。
评价库存管理的标准主要有客户效劳水平、库存占用资金和库存资金周转次数。
54、库存管理就是要在保证生产与运作的连续性和合理使用流动资金之间找到两全其美的结合点火平衡点,主要包括确定需求、安排订货与生产、控制费用和选择库存策略等内容。
55、两种不同性质的库存
独立性需求,是指本身需求状况与其他物品无关,不受其他种类产品影响的需求。
非独立性需求,又称为附属或相关性需求,是指由其他物品需求状况所决定的需求。
56、库存本钱分类
(1)订货本钱:
指由于向供给商发出采购订单去购置物料或向工厂〔车间〕发出〔方案〕订单而发生的本钱。
(2)保管本钱:
主要是指物资在库存中过程发生的本钱。
(3)缺货本钱:
是指由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而产生的损失。
(4)能力关联本钱:
指与生产与运作能力相关的库存本钱。
66、库存重点控制法—ABC分析法
ABC分类的指导思想是“20—80原那么〞,即20%的少量因素带来了80%的大量结果。
ABC分析法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通过对大量存货物品进展分类,找出占用大量资金的少数物品,对它们进展重点的管理与控制,而对那些占用少量资金的大多数物品,那么实施相对松一些的管理控制。
对于本钱控制来说,一般将占用65%~80%价值的15%~20%的物品划分为A类物品;将占用15%~20%价值的30%~40%的物品划分为B类物品;将占用5%~15%价值的40%~55%的物品划分为C类物品。
A类——尽可能进展严密控制,包括最准确、完整的作业记录,最高的作业优先权,高层次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准确计算、制定订货点和订货批量,将平安库存量控制到最小,实行严密的用户跟踪措施,以及采取一定的技术性措施进展保管等。
B类——正常控制,即按正常的企业经营方式来调节库存数量,包括作业记录、按固定时间检查以及按经济批量订货等。
在保管上,可按购销情况、出入库频度,适当堆码摆放。
C类——尽可能简单控制,减少管理工作量。
如进展简单的作业记录,检查次数减少,降低优先作业次序,保持较大的平安库存量,加长订货的时间间隔,以及进展集中大量订货〔如通过半年一次的盘存来补充库存〕等。
67、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即物料需求方案,是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主要用于非独立性需求〔相关性需求〕性质的库存控制。
68、MRPⅡ(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制造资源方案,销售、财务、采购、本钱、工程技术等与闭环MRP连接在一起集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方案系统。
69、CRP,生产能力作业方案
70、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企业资源方案
71、与MRPⅡ相比,ERP具有以下特点:
(1)在资源管理范围内,MRPⅡ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Ⅱ的根底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给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给链,并对供给链上的所有环节进展有效管理。
(2)在生产与运作式管理方面,MRPⅡ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个典型的生产方式,如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
但随着多品种、小批量以及准时制等生产方式的采用,单一的生产方式开场向混合型生产开展,而ERP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3)在管理功能方面,ERP除了MRPⅡ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给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等内容。
(4)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ERPⅡ通过方案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那么支持在线分析处理、售后效劳及质量反应,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展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
(5)在方案体系内容方面,在MRPⅡ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纳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应。
而ERP系统那么将财务方案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整个供给链上,在整个方案系统中,除了保存原有的主生产方案、物料需求方案和能力方案外,ERP还扩展了销售执行方案和利润方案,而且这些方案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给链系统中。
(6)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ERP系统应用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的应用需求。
(7)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ERP系统可以对整个供给链的信息进展集成管理。
采用客户/效劳器〔C/S〕)体系构造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ERP可以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72、控制的根本类型
生产与运作把投入的资源按照特定要求转换为产出的过程,可以分为投入、转换和产出三个局部。
按照这种划分,控制可以在行动开场之前、进展之中或完毕之后进展。
在控制论中,第一种称为前馈控制,第二种称为同期控制,第三种称为反应控制。
73、事后控制是指根据当期生产与运作结果同方案目标的分析比拟,提出控制措施,在下一轮活动中实施控制的方式。
。
74、事中控制方式是指对进展中的生产与运作系统作日常性控制。
75、事前控制方式是指在生产与运作活动之前进展调节控制。
79、生产与运作控制的根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制定标准、测量比拟、控制决策和实施执行阶段。
(一)制定标准
是指参照生产定额、本企业的历史水平、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或权威机构颁发的标准,把企业的经营指标按部门、产品层层分解为一个个小指标,作为每个生产单元的控制目标。
(二)测量比拟
是指以统计手段获取系统的输出值,将有与预定的控制标准作比照分析,发现偏差的过程。
(三)控制决策
是指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用于纠正偏差的控制措施。
一般要经过分析原因、拟定措施和效果预期分析三个工作步骤。
(四)实施执行
这是控制程序中的最后一项工作,由一系列的具体操作组成。
80、生产与运作控制的根本内容
1、作业进度安排。
2、能力平衡。
3、标准制定。
4、库存控制。
5、生产过程的调度控制。
81、质量检验,是指采用一种方法,如测量、测试、品尝、触摸等,对检查对象所规定的质量特性进展测量或观察,并将所得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进展比照,从而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过程。
82、质量控制常用统计方法
老QC七种工具:
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相关图法、分层法、统计分析表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
新QC七种工具:
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法、矩阵数据解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以及箭条图法。
按本钱形成过程,本钱控制可分为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流通过程中的控制三局部。
83、按本钱费用的构成,本钱控制可分为原材料本钱控制、工资费用控制、制造费用控制、企业管理费控制四局部。
84、工作研究,是一种在既定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在生产与运作过程中如何寻求合理工作程序和有效工作方法的科学方法与管理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是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以便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工作效率。
85、根本工作量,是指在设计上完美无缺,制造或作业的工艺或方法最正确,并且在作业进展期间〔员工合法的休歇停顿时间除外〕没有造成工作时间损失等条件下,制造改产品或进展该作业所用的时间。
86、人机联合作业分析,是一种观察和分析作业者和机器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状况,寻求合理负荷,使人的操作时间和机器的运转时间相互配合协调,从而尽可能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的分析方法。
87、操作程序分析,具体做法是将作业者在工作地上左、右手的动作,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准确的记录,然后通过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无效动作,或者减轻、消除某些容易产生疲劳的动作。
88、工作分析是指对操作人员的根本动作要素进展分析,按照动作经济原那么要求对不合理、不经济的动作进展改良。
89、动素,是指按照人体动作目的分成的动作段或运动组,可理解为最小的功能动作。
90、时间研究,也叫工作衡量、作业测定或工作测量,是在方法研究的根底上,运用时间研究方法和技术来确定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的时间。
91、时间研究的主要方法:
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测时、预定时间和标准数据等5种方法。
92、工作环境是指作业者从事某项活动的时间场所以及这种空间场所对作业者的整体影响。
93、工作环境中主要研究的因素有照明、色彩、噪音和温度与湿度。
94、现场,指的是实地,即实际发生行动的场地。
对企业来说,现场是能满足顾客需求的活动场所。
95、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展合理、有效的方案、组织、协调、控制,使它们处于良好结合状态,以到达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平安、文明生产的目的。
96、现场管理的根本内容
(一)管理的要素或对象
〔1〕“人〞。
〔2〕“机〞。
〔3〕“料。
〞〔4〕“物〞。
〔5〕“法。
〞
(6〕“环〞。
〔7〕“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运作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