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薛博瑜.docx
- 文档编号:932234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68KB
内科薛博瑜.docx
《内科薛博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薛博瑜.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薛博瑜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一章肺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薛博瑜
2004.10
中医内科学引言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的内脏疾病,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以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基础——中医学理论
对象——人体内脏疾病
内容——内科病证病因病机证治规律
手段——传统中医药
医学——西医学、传统医学
西医学:
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
四元素(土、气、火、水),四体液(血液、粘液汁、黄疸汁、生胆汁)、医学誓言
古罗马——盖仑:
解剖、临床医学
阿拉伯——阿维森纳、医典
文艺复兴:
达·芬奇:
解剖(1452~1519)
哈维:
血液循环(1628)
列文虎克(荷兰1632~1723)发明显微镜
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1798)
巴斯德(德国1877~1895):
微生物致病学说
伦琴(德国):
发现X线(1985)
班廷(加拿大):
发明牛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巴甫洛夫:
(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
弗莱明(苏格兰)发明青霉素(1929),1940年应用。
二、重要性
中医内科学是综合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课,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同时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是一门临床主课。
三、发展概况
(一)内科理论的起源
1、殷周已有内科病证记载,周代医学分科中疾医——内科医生。
2、《黄帝内经》奠定内科学术理论基础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涉及内科病种110余个,著名的为咳、痹、痿、厥、黄疸、鼓胀、消渴、积聚、痫、狂、胃痛、胁痛等。
(2)确定了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3)有治疗方剂——《内经》十三方
(二)内科学的奠基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定辨证论治的体系,创制有效治法方药。
(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晋隋唐宋:
诊法、病因病机、方药均有发展
王叔和《脉经》发展了诊法;
葛洪《肘后方》提出诸多治方及急救疗法;
《太平圣惠方》、《圣济方》为方书大成。
陈无择《三因方》丰富病因学说
2、金元时期:
医学争鸣,推动学术创新
刘完素倡火热论治,主寒凉;张从正主攻邪,法用汗、吐、下;李东垣论内伤,重调理脾胃;朱丹溪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四)学术理论体系的确定
由明至清,内科学术理论体系渐臻成熟
1、明清内科医著众多,广证博采
明;《医学正传》——虞抟
《医学入门》——李梃
《赤水玄珠》——孙一奎
《证治准绳》——王肯堂
《景岳全书》——张介宾
《医宗必读》——李中梓
《症因脉治》——秦景明
外感法仲景,内伤参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清:
《医门法律》——喻嘉言
《张氏医通》——张璐
《证治汇补》——李用粹
《医学心悟》——程仲龄
《医宗金鉴》——吴谦
《类证治裁》——林佩岑
《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
2、温病学说的发展是对内科学一大补充
《外感温热病论》——叶天士
《湿热条辨》——薛生白
《温病条辨》——吴鞠通
《温热经纬》——王孟英
3、内科理论体系(热病与杂病)
(1)以外感六淫、戾气(疫气)与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为主要内容的病因发病学。
(2)以卫气营血、三焦、脏腑和气血津液为主要内容的病机辨证学。
(3)以整体调治、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和八法为基本治则的治疗学。
(五)近五十年进展
1、外感热病:
乙脑、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痢疾
2、内伤杂病:
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急慢性肾炎、肾衰、再障、糖尿病、高脂血证、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等。
3、特点:
(1)从个案到大宗病例
(2)从个人研究到群体
(3)结合医学检查、诊断方法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5)总结以前有关方药,有的已制成新药。
四、问题及展望
(一)问题
1.临床阵地有所缩小;
2.新成果中有效处方制剂应用面窄;
3.个别疗效被夸大;
4.对重大疾病疗效尚待提高;
5.机理研究不够深入;
6.理论无重大突破;
(二)展望
1、进入WTO为传统医学发展带来契机;
2、新型人才有望推动中医学发展;
3、运用现代科研手段、方法加快中医研究(临床、实验);
4、重点研究提高临床疗效;
5、大量吸收、应用现代科技成果。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教学内容
1、教材
2、病名以中医病名为主
3、每篇讲授内容
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
(二)课程安排
五、学习方法与要求
(一)方法
1.经常复习
2.前后互参
3.联系临床
(二)要求
掌握三基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目的要求】
一、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
二、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
三、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四、熟悉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
【难点、重点】
一、感冒的基本病机和病理性质。
二、感冒的辨证与治疗原则。
三、感冒常见三证的症状特点及治法方药。
【课时安排】
3学时。
【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相结合。
二、投影、多媒体教学。
【概说】
一、概念: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所致的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
二、发病特点
1.发病季节:
四时皆有,冬春为多。
2.病有轻重之别,时行感冒尤重。
轻——感受当令之气,通称“伤风”、“冒风”。
因感寒所致者又称“冒寒”。
重——感受非时之邪,亦称“重伤风”。
因风寒所致者,又叫“小伤寒”。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
引起广泛的流行。
属感冒之重证。
3.病邪少有传变,但亦可变生他病;
三、沿革:
1.《内经》已有记载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
《素问·骨空论》说:
“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
《素问·风论》:
“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
指出感冒的致病因素在于风邪,主症以寒热、头痛、身痛为主症。
2.《伤寒论》区分“中风”、“伤寒”。
感冒: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3.《诸病源候论》提出“非时之邪”致病之说
“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
4.《仁斋直指方》提出“感冒”病名
5.《丹溪心法》提出基本治法
风寒——辛温
风热——辛凉
6.明清进一步认识虚人感冒
四、讨论范围:
以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外感六淫,时行病毒而致病。
1.风为主因:
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
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
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
2.邪有兼夹:
寒(多见于深秋冬令寒冷季节)---风寒证
风 热(多见于春夏温暖之时) ---风热证
暑湿(夏秋之交) ---风暑夹湿证
3.非时之邪致病
四时六气失常,冬应寒而反温,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非其时而有其气,伤人致病者,一般较重。
4.时行疫毒伤人:
(1)病情重而多变;
(2)多有传染性,可造成广泛流行;
(3)无明显季节性。
二、病机
(一)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发病学):
1.气候突变,六淫肆虐;
2.起居不当,寒温失调;。
3.过度劳累,耗伤体力;
4.体质偏弱,内外相引:
体质不强,正气虚弱,卫表不固,易外感邪;
肺有宿邪,易受新感。
(二)病邪侵犯肺卫,而以卫表不和为主(病位):
肺 主气,司呼吸,喉为其系,开窍于鼻
主皮毛,职司卫外
外邪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
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内侵。
外邪——肺卫——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卫表不和——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总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异
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束表,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
感受风热暑燥——风热犯表,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挟有时行疫毒——传变迅速,病情多重,或变生它病。
三、预后转归
一般感冒病邪轻浅,预后多良好,病程较短而易愈;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以及时感重症,可有传变,或同时夹杂其它疾病。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
由于风邪兼夹病邪的不同,还可见胸闷、恶心、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二)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三)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四)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二、病证鉴别
(一)感冒与某些温病早期的鉴别
要点病名
感冒
温病
临床特征
多无发热或发热不高,服解表药后,汗出身凉脉静而渐愈,病程多不超过一周,多不传变。
必有发热甚或高热,得汗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常见传变入里之候:
神昏、谵妄、惊厥、出血等。
病机
正气不足,邪犯肺卫
正气不足,疫毒内犯
发病特点
四季皆有,但冬、春多发,具相兼性、转化性
有季节性传染性强,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
理化检查
血象及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进行必要的理化检查,以资鉴别
与西医关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
风温包括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暑温包括乙肝、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早期
(二)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
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显散发性,无明显流行特点。
时行感冒:
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三、相关检查
(一)血象: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胸部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但无肺浸润阴影(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或双肺弥漫性、结节性阴影(流感病毒肺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薛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