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docx
- 文档编号:932120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88KB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docx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
摘要: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倘若要从全局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则必然要保证给予小学生良好的发展环境。
有一些小学生被看作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普遍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也缺少活力,自身的学习能力、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比较低,自律性与自觉意识都比较差。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许多外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所有的问题学生,把握这些学生的特性,用情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心智成长。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书育人与种植花草有相同的道理,要根据花草树木各自的特点施以肥料进行培育。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问题并积极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改变、自我成长。
关键词:
小学;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策略
1理论综述
1.1小学“问题学生”的概念界定
“问题学生”在教育界是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词语,也是使教师比较头疼的一个群体。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问题学生”,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会被认为是“问题学生”呢?
目前,对大多数人来说,“问题学生”这一词语并不陌生,甚至有些人一提起这词儿就会感到头疼,尤其是班里有“问题学生”的老师。
但对“问题学生”如何界定,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说法简洁明了的概念来说明“。
有不少教育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试图概括出一个问题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
认为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问题学生指的是一些不服从老师管教的学生,而北京科教研究所的王晓春老师则补充到:
品性、学习态度与心理方面某一个层面存在问题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
倪高武教授则认为具备一些行为问题,如打架斗殴、不交作业等的才是问题学生,还包括缺乏学习热情、不尊敬师长的学生。
凌生老师则指出,在某个人逐渐融入社会的过程当中,因为学习能力较差所导致的性格与思维方法、意志力、自制力等能力表现不符合正常状态的学生。
关文信教授也表示附议。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指出问题学生是具备学习与个人思想品行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个人素质较差,常常做不符合自身年龄阶段的错事,损害公众利益。
基于以上对“问题学生”的各种定义和观点,本论文中所指的“问题学生”是指指与同年级或同年龄的学生相比,此类学生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父母、社会环境与学校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与品行表现上都较差,要在师长同学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
首先体现在道德方面,主要是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
1.2小学“问题学生”的类型及主要表现
1、学习问题型
这一类问题学生,通常是指在学习方面表现较差,需要师长帮助辅导的学生。
其表现为基础弱、成绩差、学习跟不上同龄人。
小学这一小学段,从课程门类来说,是三个学段中开设科目最多的学段:
从课程难度来说,相比小学的课程难度有了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
好多学生感觉上了小学以后,特别是到了初二以后,学习负担比以前重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较之以前更胜。
慢慢地,这些学生不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跟上教学任务。
这类学生开始被其他学生甩开,他们不能够理解教学内容,专心程度不够,作业无法独立完成,于是就幵始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慢慢的这类学生便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幵始厌学。
他们幵始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2、纪律散漫型
问题学生中的大多数学生便是自由散漫类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这一类学生占比最多,他们往往比较聪明,有的学习成绩不错、品德也不错,但由于年纪尚小,自我约束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校规校纪、班规班纪意识淡薄。
上课往往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做小动作、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需要老师在课上经常提醒强调,但往往坚持不了多久,问题又重新出现。
这一类型的中高年级学生在上课时常常不专心听课,有些互相说话,甚至做出搞怪的动作中断老师讲课,对于学校和班里的规章制定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易和老师发生冲突,集体意识淡薄,对集体的消极影响较大。
3、品德缺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高年级品德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为恃强凌弱、打架斗殴等,有的故意顶撞老师、不服管教、违规违纪等。
这一类学生往往成绩落后,他们虽然只是少数派,但却有较大的杀伤力与破坏力,是教师要格外重视的群体。
低中年级品德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自私、享乐、“自我中心”等思想严重。
现如今的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口子。
家长过分的溺爱导致他们乐于享受、怕吃苦、逃避劳动、自私等问题突出。
4、意志薄弱型
“意志”一词的内涵是,在实现目的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行动的反馈,这是人按照主观意识进行自我支配调节的心理状态。
要实现意志,往往经历决定与执行阶段,也就是将个人愿望实践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意志的强弱便通过能否坚定执行计划来体现。
个人需要主观与客观层面都克服种种难题。
倘若遇到一点障碍便放弃计划,那么意志力显然是不够的。
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个人自觉意识以及自律意识上。
当然,这对很多问题学生而言都非常困难,他们缺乏自制能力,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行为通常缺乏计划性。
在受到外界正刺激时,往往会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但常常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松懈下来,他们没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和毅力。
易受外界环境或诱惑的影响,即使知道某些行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仍然会去做。
5、心理缺陷型
此类问题学生大多受小时候的影响较重,尤其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最深。
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着更强烈的自尊心,更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理解和尊重。
主要表现为自卑、忧郁、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
欧拉岛曾经说过,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
有安全感的学生通常有高情商,情绪起伏不大,性格也较为坚强,在面对困难时不会束手无措,可以建议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师长同学建立良好的情感连结,自主解决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而安全感缺乏的学生常常情绪起伏很大,性格孤僻乖戾,遇到事情常常选择逃避。
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缺失安全感,就会找不到自己的真实位置和处境,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孤单寂寞,对爱有种极高的渴望。
这类学生往往与同学相处困难,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
以至于成绩下降、厌学甚至辍学。
6、网络成瘾型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一变化给了学生们接触外界、寻求知识的新途径,使得学生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提升了自身的眼界与素质。
但是,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许多弊病,给学生们产生了不良影响。
例如:
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小学阶段的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不成熟,互联网上参差不齐的信息给学生的三观建立产生了极大影响,会对小学生的心智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一些小学生做出违法返纪的行为。
2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解析
2.1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外因
2.1.1家庭教育的缺失
1、不良的家庭氛围因素
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规范,他们往往向自己的家人习得自身的行为范式。
家庭坏境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大影响,众所周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个性行为都会反映到学生身上,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往往会主动模仿自己的父母。
徐勇、杨鲁静指出,家庭氛围与学生的行为有直接影响,家庭矛盾的发生对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
2、“缺损的家庭结构”因素
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家庭,即没有父亲、母亲任意一方在身边的家庭。
经研究发现,联合家庭里孩子的行为问题较少,核心家庭中等,而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这些家庭里的孩子得不到充足的爱,便会感到孤单、焦虑与不安全感,进一步导致行为产生。
3、“不当的教养方式”因素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会使得学生个人素质变差、情绪不稳定,进而产生行为问题。
如下家庭教育方法会导致问题学生产生:
第一种,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比较溺爱的家庭里,孩子长期过着小公主、小皇帝一样的生活,孩子有求必应,使得孩子滋生了许多不良的生活恶习,例如:
生活懒散、以自我为中心、骄横等,一旦这些不良行为带入学校和学习中,势必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人际交往。
他们对待学习毫不上心,不为未来发愁,不认为学习有任何实际用处。
第二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孩子具备一种自卑感,充满了不安全感。
这类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进而改变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孩子存有比较高的期待,对孩子约束较多,不允许孩子学习不好。
倘若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父母便会惩罚学生。
这些学生长期顶着较大的压力学习,长期以来,便会对学习产生心理压力,认为自己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学习,从学习中找不到一点儿乐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苦役,进而开始逃避学习。
内心的不安定因素一旦和现实的不良因素发生碰撞,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另一类则是棍棒教育。
有些家长因为文化程度低,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盲目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或成绩下降时,不是耐心的和孩子共同寻找原因,而是拳脚相向、棍棒相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与学生不具备平等的交流沟通,使得孩子对于父母充满了埋怨,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些甚至与父母产生言语、行为冲突,成为父母师长眼中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并不都是单纯的坏学生,他们有些各具特长有点、不应当被完全放弃。
父母、师长在面对这些学生时尽量不要给他们贴标签,不要采用强硬手段,更要多一些心理层次的关怀。
2.1.2学校教育的忽视
1、教育制度因素
当下,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指的是针对社会需要与对人的品行素质等综合要求,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的教育,要求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促进人尚智,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要充分提升人的健全人格。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病,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生发展的财富,素质教育反对一味进行应试教育,疏忽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毕竟,学生社会化之后,综合能力是影响学生人生前途的关键,而成绩终究只是教育当中的一环。
但是,我国的普通学校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要推行应试教育。
一味地提升升学率,要保证业绩依然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据笔者调查,目前仍有许多小学仍以考试成绩和成绩排名来评价学生和老师,老师的考评和绩效工资也与考试排名挂钩,这使得大部分的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应试制度”为主。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考试以班级人数的8_5%计算成绩,这就使得后几名的学生排除在考核之列。
要合理对待这些具有最多问题的学生,至于具体的对待方法,需要老师使出自身的个人魅力以及教学方法。
对待这种机制,许多老师都需要把精力放在学习成绩偏向中等偏上的学生上,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则疏于管教。
这些落后学生缺乏老师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更严重的问题,彻底成为了问题学生。
教师需要谨防此类事情发生,对学生多一点关心、耐心,不要任由学生走上弯路、错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学生的一生前途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中国梦的实现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2、学校管理因素
一些学生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一味要求高成绩,疏忽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这时素质教育不但没能真正对学生产生帮助作用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厌倦感增强,使得学习状态变差,促使学习成绩下滑,进入厌学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那么要改变则要面对极大的困难。
学生不服从管理、老师的教育方式无法施行,学校不具备良好的教育机制,长期以往,会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造成影响。
在我国,农村小学普遍教学设备落后,教师缺少,音体美老师更是稀缺,导致学校课程单调,学校生活乏味。
学生在这样的学校中学习没有乐趣可言,学生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整口埋头于语文、数学的题海之中。
扼杀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沦为了学习的机器,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问题不断。
2.1.3社会环境的影响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成年人也在应付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产生了整体素质的变化,一些消极价值观开始进入到成年人的生活模式中。
成年人的生活模式、行文经验自然而然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转给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会产生较大影响。
家长在不经意间把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传递给了孩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是非观念模糊不清,需要家长正确的转化。
如果父母把这些不健康的价值观渗透给孩子,必然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造成孩子极强的攀比心理,不能与同学之间进行健康的交往。
2、网络、书刊的负面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开始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对人们产生了许多恶劣影响。
造成许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甚至对于学生的心智成长产生较大影响,使得学生的自制力、意志力变差。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网络上,势必影响学业,从而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下降。
还有部分黑网吧,为了盈利,任由小学生出入。
由于网吧人员复杂,加之小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很有可能被一些不良社会人员利用,干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2.2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内因
2.2.1基础差、学习兴趣低
基础较弱、缺乏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逐渐变成了问题学生,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及早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促使学生较快地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模式中,跟上老师的教学任务;而一些家庭却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使得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也不能好好学习、跟不上同班人的步伐,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缺乏基础的学习能力,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久而久之,这便会使得学生进入厌学的恶性循环中,成绩低导致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受挫,继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学生无法建立学习兴趣,在听课时不能够专心听老师讲课,小动作不断、睡觉、交头接耳等都会招致老师的批评或惩罚,越是这样,学生对该学科也就越厌烦,以致于成绩越来越差,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和逃避现实的念头,积重难返,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2.2.2心智发展不成熟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面对生理、心理、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急剧变化。
这一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都处于量的快速累积以及质的快速转变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虽然口趋成熟和完善,智识的成长会随着时代发展、事物变迁而发生变化,一些小学生无力去适应这些状况,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建设不充分,这些学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影响,一些细微的小事而产生很多不良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处理事情鲁莽冲动、急躁而武断,看待问题片面、感性,甚至钻牛角尖。
这一时期小学生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发展快、不稳定。
主要表现有以自我为中心、是非观念模糊、辨别能力差等。
在家中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说一不二,家长都得听他的。
一有不顺,轻则大发脾气,重则摔东西打人。
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种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可能影响他将来的人际交往。
在学校有些同学把顶撞老师看做是“英雄之举”,把违反校规校纪看成是有胆量的事儿。
这都需要教师给予转化,否则,很可能转变成“问题学生”。
2.2.3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主要得依靠家长的监督和教师的转化。
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多数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赞许和老师的表扬。
一旦失去了这种动力,很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小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缺乏恒心和毅力,在遇到问题时不愿坚持,做事容易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会退宿。
在课堂上不够专心,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做事情不能够坚持到底,对于外界的引诱无法抗拒,如果家长和老师没能及时的发现,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问题学生”。
在对他们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又往往容易出现反复性,使得家长和老师都头疼不已。
这便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建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3.1以情动人,注重激励
在对待问题学生时,需要老师把握方式方法,主动地和问题学生聊聊天,拉近师生关系,谈学校,谈学习,谈生活,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未雨绸缪”,不要等问题出了才找来一顿训斥。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关于课堂内外,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进行鼓励肯定。
为此我的方法是三个字:
查、看、讲。
1、查,查指的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对于学生的言谈举止较为关注,要经常捉摸学生的内心,并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对于问题学生的一些行为方式进行分门别类再进行因材施教。
一些学生常常打架斗殴,作为教师应当了解打架的原因以及学生的性格原因,明白学生行为的动机。
倘若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而且他们都处于成长阶段,对于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判别能力,对于成年人的许多行为不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所以要仔细查看他们的状况,并且及时“望闻问切”,给学生心灵抚慰。
3.2看,是看他们的表现。
针对一些爱调皮捣蛋的学生,一般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充分重视,因为无论是怎样的学生,他们都各有自身的优点。
对于他们表现得较好的方面,教师要主动地进行积极肯定。
在学生心中,才会对教师建立信任感,而一些家长看到学生有不好的方面只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手段,导致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甚至和你“对着干”。
“每一朵花都有他开花时的芬芳”,所以我尽量观察和搜集这些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放大它。
每每看到孩子的进步就及时在大家的面前夸奖他,比如,夸他守信用、讲义气——真是“好汉小A”啊,夸他有责任心、爱劳动,夸他讲卫生、穿戴整洁,夸他爱帮助同学——是个“热心肠”。
抓住各种机会夸奖他,后来孩子们发现自己身上优点长处越来越多,建立了更多的自信心和优越感。
3.3讲,就是讲故事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都喜欢听故事。
父母师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和学生互动,同时这也要求成年人要进行一些故事储备。
针对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就要讲国内外名人刻苦求学的故事;针对爱打斗闹事的学生,就要阐述打闹所带来的心理伤害;一些学生不够团结,那么就要讲述相关主题的故事,促进学生们的心智成长。
用故事育人,旁敲侧击,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要通俗易懂,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3.4发动帮扶,互助扬长避短
很多问题学生也有优点,也有进行自我表现的想法,他们也许学习成绩不好,但有其他特长或是有良好的品行。
教师一定要纠正班级中孤立问题学生的做法,反而要提倡多对问题学生进行关心,使问题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真正融入到集体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集体意识。
不要在班级活动中漏掉这些学生,会导致他们产生不安全感,一旦问题学生自暴自弃,则会造成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够消除,而且会对学生的品性、人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3.5持之以恒,等待花开的声音
问题学生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许多方面综合的结果,不要期望根据一对一的谈话,就可以转变这一问题。
教师不可自乱阵脚,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理解欲速则不达,要和问题学生的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实现教育转变。
只有尽最大程度去坚持,才能够确保有收效。
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一次受不了的斥责,也许就要从头开始“铺垫”了。
小B的家长总说自己受不了他了,说小B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老是接二连三出点什么小乱子。
我们老师总是抚慰家长要耐心等一下,再等一下。
期待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点点就是一个大的跨越啊。
3.6家校联合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包括家庭与学生两方面的影响。
由于社会因素比较复杂,所以从家庭与学校两方面来讨论,这两者的协调会促使教育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如果只是抓紧一方面的教育,而没有从两方面进行抓紧,那么也只会前功尽弃。
作为老师、父母都要明确自己是孩子的主要负责人,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能够认为自身只是孩子教育一环中无关紧要的一部分,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父母作为学生的首位老师,家庭氛围对于孩子起着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心智成长。
但是现在的家教通常存在很大问题,一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又不得法,在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除了学习不准孩子参加任何活动,遏制孩子的兴趣爱好,只以学习成绩来评判孩子。
使得学生的心智成长受到阻碍,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更加叛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来是太过溺爱孩子,目前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护着,逐渐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个性。
有的学生在学校和家里行为不一,在学校劳动积极、尊敬老师、热爱班集体等,是同学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而一到家里却变了样,对家长“颐气指使”、懒惰、散漫等行为严重。
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症结在于家庭与学校教育两部分全方位脱节。
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育失效的现象不在少数。
这便是“五加二为零”的现象,指的是经过学校周一至周五五天的教育培训,在周六、周天两天时间内家庭环境影响,两两综合,反而促使正面作用被抵消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5+2=0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必要的补充。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必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与联系,优化教育环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措施可以定期开展家长课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建立家长委员会,及时向学校反映孩子们在家里的共同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的意见,为学校制定进一步的教育制定提供建议。
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对于学生心智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问题学生是一个大群体,在学校教育中给教师的施教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问题,问题的产生形成也必然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
一些学校在对问题学生的施教过程中,不注重与家长的配合工作。
所以,对于问题学生,学校、家庭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给予问题学生积极的影响,尤其要重视家长的言传身教,学校需要与家长进行密切配合,从而真正改变问题学生。
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而改变问题学生的行为方式,也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注意文明社会的建立。
给未成年人一个相对单纯的成长环境,防止他们过早接触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染上不良习惯,甚至做出违法犯纪等行为。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给问题学生一个较好的向上的氛围,促使他们实现心智成长,改变自身的问题,尽快地走向自立自强。
综上,笔者的知识储备与运笔功力有限,对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的措施策略研究上都存有不足。
在日后的学习研究中,笔者定会多阅读相关书籍、主动向名家请教,为小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致谢
时光飞逝,眨眼间我已从母校毕业,踏上人生的新旅途,因此,我要感谢我的母校给予我的这次学习机会,虽然其中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但是母校培养了我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因此,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感谢我的母校。
此论文经由指导老师的指点修改完成,在论文选题、思路上,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指点、建议,从而使得我的论文可以顺利完成,不管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方面都受益匪浅,因此,请允许我对论文指导老师真挚的谢意,感谢您老师。
完成本论文的过程中,我的同事与同学都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此外还要对于我在校期间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对于正在拨冗评阅我论文的老师给予感谢,谢谢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 学生 教育 转化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