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论文.docx
- 文档编号:931552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2.74KB
本科毕业设计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论文.docx
《本科毕业设计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论文
毕业生论文
转型期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及重塑策略
学校:
焦作电大博爱分校
类别:
中国电大开放专科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
目录
引言
一、文献综述………………………………………………………………5
二、诚信的起源和含义……………………………………………………6
三、寻找诚信遗产,重塑诚信有望………………………………………8
四、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9
1、“强政府”模式下的缺陷引发诚信缺失………………………………………9
2、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主体动因……………………………………10
3、学校、家庭对孩子个人诚信的教育的失误…………………………………10
4、社会制度的监管缺失或不健全纵容诚信缺失………………………………10
(1)制度供给不足……………………………………………………………10
(2)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11
(3)法律法规监督制度的不健全……………………………………………12
(4)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12
五、社会诚信问题的重塑策略思考……………………………………12
1、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13
2、树立现代诚信观念,加强诚信宣传,形成诚信文化………………………13
3、建立和完善诚信法律法规,通过制度化手段构建诚信体系………………14
4、构建多层次信用服务机制,培育社会化信用服务组织……………………15
结论………………………………………………………………………16
参考文献…………………………………………………………………17
转型期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及重塑策略
姓名:
完成时间: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政府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制约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政府失信存在政治思想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的原因,政府失信有着严重危害,现代政府诚信的要义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诚实不欺,信守诺言,通过自己的行为体现对公众的忠诚,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最后,转型期政府诚信重塑的途径是:
对公务人员加强以道德为支撑的诚信施政理念教育;规范行政管理体制,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健全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和追究论文下载。
诚信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今中国的诚信缺失现象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有关。
文章认为,通过塑造政府诚信和大型国企诚信、转变国民的思想基础、推动社会的自我修复功能、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及加强法制建设等措施,可以重塑优良的“社会诚信”环境。
]一方面,要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遵守诚信原则,要对受教育者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建立全国通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加大失信成本、完善法律等方面来强化社会诚信。
【关键词】诚信缺失转型期对策改善
绪论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社会诚信问题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开启了诚信问题的研究,齐美尔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齐美尔去世后,信任的研究几乎被遗忘,直到20世纪70年代,信任问题重新得到国内外各学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文化、人际、制度等多个领域出现了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不同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分析。
一、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诚信”问题引发了的国内学者对信任问题的普遍关注。
总体看来,学者们充分肯定了信任维系社会的稳定的功能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在经济学对社会诚信问题的研究方面,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就有研究信任和人类经济行为的关系,他认为,经济活动是建基于社会习惯和道德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了这些习惯和道德,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就会受到重大的影响,交易的基础就会动摇。
文化价值观取向方面,日裔美藉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
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中,提出了信任是来自道德传统的伦理习惯,是本社会共享的伦理道德的产物,信任由文化决定,它产生于宗教、伦理、习俗等文化资源。
福山认为中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是低信任度国家,日本、德国、美国是高信任度国家,并且他通过大量数据指出信任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力。
从人际关系层面来讲,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册)》一书中,把人际信任关系化约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信任的存在与个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假定密切相关,并认为理性和情感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都以认知性信任而非情感性信任为基础。
制度对社会诚信的影响在于,制度作为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一种行动机制,使人与人之间能产生合理的相互预期与认同[1]。
可以说,制度信任的关键是组织成员对制度或规则所达成的共识,依赖于成员对制度和规则认同和内化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信任的内涵是对社会制度的信任,也就是“制度规范行为”,因而人之所以讲究信任,就在于受到法规制度的制约不敢做出违背信任的行为,或者是因为某些制度环境比其他制度环境更有利于信任的产生[1]。
在对信任的相关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信任从传统文化、习俗、宗教中产生,有学者认为信任可以通过理性的利益算计来获得,有学者认为可以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来规范。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这一根本视角,结合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对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结合近期社会调查数据指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缩面临的诚信问题,提出了转型期社会诚信重塑的思考及策略。
二、诚信的起源和含义
二千多年前,《易经》中就有“忠信所以进德也”,《礼记》中的“不宝金玉,而以忠信为宝”,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较早将“诚”与“信”连用,在《管子·枢言》中,他说:
“先王贵诚信。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认为君王能得人心,贵在诚信;正因为有了诚信,才能集结人心、团结天下。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诸侯割据,战乱连年。
刚刚建立的封建社会,面临着意识形态的破旧立新问题。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尧舜禹时期的原始社会,人们都以道德为准绳;夏商周奴隶社会,君主们靠智谋来竞争;而春秋乱世,诸侯都凭军事实力来比拼。
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割据、军事上纷争、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些思想家认为,重新树立道德准绳有着迫切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大力呼吁诚信。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则说:
“言必信,行必果。
”
那么,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诚信有些什么含义呢?
可以参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诚信的解释。
他说,“诚,信也;信,诚也。
”二者互训,互相释义。
诚实,就是守信用;守信用,就是诚实。
总的说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了个人、社会的道德诚信。
此后的数千年里,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次革命浪潮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创新。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之后,道德诚信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主题,经济诚信取而代之。
在西方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诚信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
诚信在拉丁文中是BonaFides,法文中是BonneFoi,英文中是GoodFaith,直译都是“善意”;在德文中是TreuundGlaude,意为“忠诚和相信”;在日文中是“信义诚实”。
《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对诚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确立了最大诚信原则:
“海上保险合同是一份建立在最大诚信基础上的合同,如果合同一方没有这种诚意,另一方可宣布合同无效”。
所谓最大诚信,是指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认定与承诺,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诚信,尤其是最大诚信,以保险业为力量辐射的核心,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道德范畴,而是在道德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中国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令人忧心,国若无信,国何以堪?
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导致的社会问题、原因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出当前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策略建议。
二、寻找诚信遗产,重塑诚信有望
其实,中国自古不缺诚信,在这个问题上留下了丰富的道德遗产。
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一个民族不讲“诚信”是站不住脚的。
在《论语·颜回》中就有一段说明孔子对“信”特别重视的话:
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事。
孔子说:
“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三者而已。
”子贡说:
“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
“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
“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
“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难免一死,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生存。
”
在以上故事中,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把信任看得高于粮食、军备,高于一切。
我认为,孔子的话很有道理的,已说到了极致。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自古以来有所谓“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平列,称作做人的五种常道或常规。
可见古人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
三、当前社会诚信现状
据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大中城市展开的“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对此数据持质疑态度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反思。
诚信缺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加大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
这三类主体在当前社会的诚信指数均不乐观。
当前社会存在着各类诚信问题,政府有的单位制造虚假增长指数者,企业界有的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教育领域有的院校学术造假者,等等。
有研究者对政府诚信缺失方面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为有的地方政府或有的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成绩等。
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方面表现在:
有的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企业之间失信赖账,商业信用日趋萎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
政府和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作为个体的人在这些组织或系统中扮演着他们的社会角色,个人诚信现状也由此可想而知。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诚信建设路径。
四、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国正处在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其中,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思想转型等三种重要转型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当前的诚信缺失现象。
经济转型。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主动与世界经济接轨。
这一接轨意味着中国需要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经历30多年的转型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整体繁荣时期。
但是,在整体繁荣的形势之下,我们面对着两大不平衡:
在国内,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这两大不平衡导致了大量的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假冒伪劣产品中,一些廉价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在1980年代多出自东南沿海地区,而近年来则多出自中西部地区;当前备受指责的高科技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山寨产品),则主要出自东部沿海地区,且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社会转型。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基本都是“小政府”,很少干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状态。
1949年以后,这种自然发展状态开始改变。
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后发国家的国情及“只争朝夕”的民族进取精神,始终坚持着“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就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引领中国快速发展的巨大工程。
在这种模式中,不仅政府机关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大型国企同样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
在坚持“政府主导”模式时应该警醒的是,“目的正义”及重大社会职责的履行在实践过程中会与众多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相碰撞,从而产生诚信问题。
例如,城管部门的职责是建设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其目的是正义的,但是城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简单粗暴等行为导致了公众对城管部门诚信品质的质疑。
最近河南周口发生的“强迁坟墓”,其初衷是为了“退坟还耕”,其目的是正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实行搞运动的方式,个别工作人员顺势妄为,最终引发了公众对地方政府诚信品质的质疑。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电信、石油企业等,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过度追求垄断利润,多次引发公众的诚信质疑。
思想转型。
传统社会的思想起点是“尊卑有序”,而现代社会的思想起点是“人格平等”。
无论权力大小、财富多寡,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人除了指“自然人”之外,也指大大小小的“法人”。
那些不能完成从“尊卑有序”到“人格平等”思想转型的人(法人及自然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盛气凌人,完全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服务承诺,严重破坏了自己的诚信品质。
1、“强政府”模式下的缺陷引发诚信缺失
政府集审批权、自由裁量权、许可权、准入权、处罚权、仲裁权于一身。
因而人们无需怀疑它的合法性,也无须讨论它的诚信道德问题,更无法证明它的合理性。
所以在某些突出社会事件中,政府是不顾社会舆论,多次以“强政府”的姿态出现的。
政府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许多缺陷。
2011年7月温州动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中,1-3号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4号车厢一头悬挂于桥上,一头垂直插于地下,15号、16号车厢则严重损毁,造成40人遇难,172人受伤。
一夜间震惊全国。
让人们震惊的不止是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而是那条在建成之初曾享尽溢美之词,被赋予“中国同类铁路中设计标准最高”、“国际一流”、“行车指挥系统,管理模式均与现有铁路不同概念”等美誉的线路!
震惊之余人们开始质疑,一共六节车厢发生事故,每节车厢定员128人,而那天车厢又几乎坐满乘客,也就意味中事故车厢中乘客总数目在768人左右,就事故严重程度“40人遇难,172人受伤”似乎不太符合常规。
虽然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事故进行严肃调查处理,依法追究责任,并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但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处理结果仅为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原因无非就是设备原因,程序原因,还算上了自然原因(雷电),而且在事故后,不是立刻彻查事故原因,而是草草掩埋事故车厢和遇难人员遗体,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片嘘声,并表示政府不敢直面真相,草菅人命,政府诚信问题再次受到重创。
国家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如果政府不实事求是,刻意掩盖事实真相,势必会在社会公共关系中起到反面的引导作用,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
在一轮又一轮的质疑风波中,当今社会公信力受到的挑战无疑已变得越来越严峻,如不及时加强公信力建设,未来化解危机的成本势必将愈来愈高昂。
没有什么比社会公信力缺失更可怕的了,它是社会的毒素,无声无息却充满负面的能量,足以摧毁社会诚信的根本,足以销蚀社会的正义正气与人们的仁爱友善。
因为社会公信力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当社会公信力出现问题时,哪怕是局部性的、地方性的、地区性的,都会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致命影响。
个人诚信的倒塌对公民社会生活秩序带来影响,商业诚信的倒塌对国家经济生活秩序带来影响,而社会公信力的倒塌,将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一直在追求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可是,如果社会之公信力缺失,像“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事件中,一座造价为18亿人名币,使用不足18个月的大桥仅因“货车超载”就可倒塌的大桥怎能叫大桥?
一个人民需要“开胸验肺”、“断指证清白”的民族如何走向复兴?
2、信息获得不对称是诚信缺失的外因条件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不一样,一部分人所掌握的信息总比另一部分人多。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经济个体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性。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企业往往企图通过设置信息障碍,维护差别价格和垄断价格[3]。
因此,消费者无法完全了解所购买的产品质量如何、价格是否公道,所签订的合同是否到期履行等,从而很难达到既定收入下的最大满足。
这时,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容易选择违约。
3、学校、家庭对孩子个人诚信的教育的失误
教育诚信在塑造诚信中具有奠基石的作用,因为教育是培养亿万青少年的巨大社会基础工程。
当今学校的诚信教育,大多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而且学校本身诚信缺失的问题就由来已久。
比如,高考移民事件、教育官员腐败、违规收费、顶考事件、考试作弊、择校过程中的金钱交易。
在教育过程中,有不少诚信丧失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些人脑海里多了功利主义的自私自利。
比如,屡禁不止的补课行为,某些中小学校长吃校服回扣行为,一些学校不顾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赶走成绩落后学生的行为,教师拿教辅回扣行为就是有些人脑海里多了功利主义的自私自利。
如果教育者的身上丧失了诚信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内涵,丧失了用制度维护现代社会平等、公正的基本理念,将给教育本身带来巨大伤害[4]。
4、社会制度的监管缺失或不健全导致诚信缺失
(1)制度供给不足
对当前我国政府来说,在处理某些经济问题时,政府会发现并无现存的制度或规则可参考,行动时的主观任意性增大,甚至对同一经济问题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策,从而产生政府被动失信行为[5]。
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腐败惩罚成本大大小于腐败收益,政府成员很容易走向腐败,政府成员腐败机会主义盛行,这时政府被动失信行为可能转变为主动失信行为,产生主动寻租行为。
对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管理的角色,由企业自主经营,由于内在制度约束力弱、外在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企业在做出试探性的违信机会主义行动后,发现惩罚成本很低或没有,惩罚成本大大低于其机会主义行动的收益,所以企业将会采取进一步的机会主义行为。
久而久之,就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驱使很多讲诚信的“好人”逐步变成了“坏人”,很可能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6]。
至于个人信用,当代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交往日趋开放,在这种开放的群体中,内部惩罚机制很明显不能有效地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依靠外在制度提高违信人的违信成本,打击违法以约束人们的败德行为。
计划经济条件下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但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表现并不突出。
这除了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原因之外,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密切相关。
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纵向联系多于横向联系,熟人之间的联系多于陌生人之间的联系,行政联系多于经济联系,道德责任多于经济利益。
具体来说:
一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社会运行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
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行政隶属关系,人主要作为“单位人”而存在。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如果出现背信弃义、弄虚作假的行为,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就从客观上减少了不诚信行为。
二是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社会活动的空间不大、交往联系不广,社会基本上是一种“熟人社会”,这也使得不诚信行为出现的几率减少。
三是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大都是政治性的,经济方面的联系较少,经济利益冲突也较少,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不诚信行为也不容易发生。
(2)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
市场主体诚信的基础在于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备,财产的“公平、透明、自由交换与分配及自主契约”是实现并充分体现竞争与诚信原则的主要形式。
产权是诚信的基础。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从而使得人们自觉地去遵守诚信原则。
当产权不清晰或保护不充分时,人们则可能选择要么以权利优势去侵占他人的财产,要么用行贿来消除各方的威胁。
这些行为的出现,必然导致诚信在中国传统诚信观难以适应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的条件下,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强大功能和现代诚信观的舆论作用,从思想上廓澄清人们的认识误区,确立义利并重的现代诚信价值理念。
总之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是市场主体诚信缺失的制度根源。
(3)法律法规监督制度的不健全
法律制度是通过界定人们的利益、权限和责任及事后仲裁和惩罚机制的设立,来实现社会诚信的供给。
在契约社会,尽管经济生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但信用制度使外部性、风险性和交易成本所引起的收入潜在的增加内在化,人们失信的动机大为降低,守信用的动机得到激励。
一旦缺乏监管,人们的机会主义就会占据上风,违约的行为就在所难免。
毕竟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违约受到法律制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相比之下违约的收益更大。
因此针对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采取应对举措,从社会文化诚信氛围的营造,建构科学、合理、健全的制度,构建立体式的信用服务机制和组织等方面进行。
(4)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
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必然是一个民主与法制比较完善的社会。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
从历史上看,我国经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统治下,民众根本无民主权利可言,法制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一切都以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为转移,根本无社会诚信制度可言。
从现实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获得比较充分民主和自由权利,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体现民主与法制要求的社会诚信的环境和制度也就不够完善。
这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
一段时间以来,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差已成为影响生产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应对经济转型,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仍以官僚主义作风指挥工作,朝令夕改,失信于民,也使政府的诚信形象削弱。
五、解决当前诚信问题的策略思考
在转型期,国人脱离原有的“熟人社会”,进入了“生人社会”。
“生人社会”的诚信不再以血缘为基础,而是以陌生人为基础。
因此,建立“社会诚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使命。
各级政府及大型国企应主动承担起建设“社会诚信”的责任,打造自身“诚信”形象,创造优良的“社会诚信”环境。
各级政府应该坚持“承诺有据”,科学地确立社会的未来发展目标;坚持“手段正义”,教育工作人员诚恳、耐心地工作,杜绝强迫手段的使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思想,消除普通民众对执行程序的质疑。
大型国企应该坚守社会责任,为党和政府分忧;坚持“取之有道”,以提高服务水平获取应得利润。
只要有优良的政府诚信、国企诚信存在,其他方面的诚信问题都完全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毕业设计 社会 诚信 缺失 原因 重塑 策略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