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ocx
- 文档编号:931440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04.85KB
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ocx
《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1绪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酒店市场进一步细化、商务旅游大幅增长、国内旅游大众化、旅游者日益成熟等综合因素,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以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为要旨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目前,经济型酒店己经覆盖了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和多数省份,新的品牌不断涌现,企业扩张速度不断加剧,并呈现出了丰富的业态层次。
“莫泰168”、“宜必思”、“假日快捷”、“速8”、“美兴”等众多经济型酒店的外资品牌纷纷进入,如家,锦江之星、7天连锁酒店等国内品牌纷纷加速其扩张步伐,部分品牌扩张速度己达100%至200%。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立于2005年,作为经济型酒行业后来者的7天连锁酒店,却成为业内发展速度最快的连锁酒店。
在2008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网站Alexa7月排名中,7天连锁酒店继续超越速8(国际)网站位居第二位,同时从上季度与全球经济型连锁酒店领头羊—宜必思(国际)相距4万多名,缩短至的6000名。
另外,在该榜的中国经济型酒店国内排名中,前3位依次为“7天”、如家和莫泰。
2009年3月,7天连锁酒店在享有“中国酒店业奥斯卡奖”美誉的中国酒店星光奖颁奖盛典中获得了“中国最佳本土酒店管理集团”的称号,成为经济型酒店行业内首家获得该殊荣的企业。
“7天”能够脱颖而出获取大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创新的模式对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正是“7天”标新立异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使“7天”成为快速发展的连锁经济型酒店市场的领军黑马,其高速发展背后的核心竞争力也引起了普遍关注。
2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
2.1经济型酒店概念
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是一种发展得非常成熟,而且成功的酒店经营模式。
经济型酒店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并蓬勃发展。
所谓的经济型酒店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而言的,即提供有限服务的中低档酒店。
其消费群体主要是工薪阶层、一般商务人士、普通自费旅游者、学生群体等,只提供住宿和小型餐厅等基本设施,略去了一些大型配套设施,价格远低于星级酒店,经营成本低。
地理位置通常是城市繁华或不偏远路段,可依靠社会餐饮、娱乐设施来弥补其功能的不足。
现在提到经济型酒店,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廉价的小旅馆、招待所等,但现代意义的经济型酒店绝不是用“便宜”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甚至可以说,与目前的二星级酒店相比,经济型酒店并不“经济”。
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只有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发达地区达到3000美元时,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才在中国应运而生、崭露头角。
所以经济型酒店是小康社会的产物,不是中国传统廉价旅馆的更新改造,而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全新类型的酒店,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现代意义的经济型酒店,需对其作全面的透视。
”经济型酒店,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是从供给角度,主要涉及酒店设施、功能、物品、服务项目的配置规模、数量和档次等感官形态因素,以及投资总额和单项指标平均额的资金财务指标;二是从需求和市场角度,主要涉及进入酒店的消费者的经济支付水平和消费满意度的主观评价,酒店的客房价格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2.2经济型酒店进入、退出壁垒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国内经济型酒店运营模式主要有直营、特许经营和管理合同等。
在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发展的初期,由于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便于管理理念及运营标准的贯彻和品牌的培育,主要采取直营模式;当品牌逐渐成熟后,特许经营模式因为其扩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逐渐成为品牌扩张的主要方式,大的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通过收取订房中心渠道销售费和加盟费实现品牌增值、规模效应和稳定回报。
相对于星级酒店的豪华设施与面积、客房数量的多,经济型酒店更加强调客房的干净、舒适和酒店设施的简单实用,“单店客房数量在80-150间左右,单店面积大多在2000-7000平方米之间。
以租赁经营为例,单个客房资本支出大致在4-0万之间,单店初始投资额大致在500-1500万元左右(投资一个三星级宾馆需要3000-6000万元左右),平均5年大装修一次。
较低的初期投资额决定着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同时,经济型酒店大多地处交通便利的地段,即使因为营收状况不佳,也能很方面的转做商铺、办公等其他物业形态,”使得退出壁垒也较低。
表1目前我国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情况对比
高星级酒店
经济型酒店
投资额
2亿元以上
500万元-1000万元
投资回收期
15年左右
3年-5年(回报率20%-30%之间)
存在形式
自建
租赁改造
建设期
2年左右
最长半年
房间人员配比
1/1.2
1/0.5甚至更低的配比
数据来源:
中国饭店业协会(2012年)
2.3经济型酒店替代品威胁小,未来产品差异化将是趋势
经济型酒店目标客户一般定位为国内自费游客和普通商务人士等大众消费群体等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客房价格则主要在100-300元之间,其中,150元至200元之间、200至300元之间的客房数量分别占经济型酒店客房总量的51%和26%。
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定位与房价与1到3星级酒店存在明显的重合。
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末,一至三星级酒店的客房数合计达到106.49万间,相当于经济型酒店2009年7月底年客房数量35.42万间的3倍,1-3星级饭店房价主要集中在200-300元区间。
但是,我国中低星级酒店通常以单店形式存在,缺乏连锁经营、品牌效应和网络支持,且管理较差、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在价格和卫生环境等方面与经济型酒店相比缺乏竞争力,正逐渐面临被经济型酒店取代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有一定品牌优势的、规模较大的低星级酒店未来或将成为经济型酒店收购扩张的目标。
图1中国经济型酒店客房价位结构
资料来源:
中国经济型酒店网(2012年)
表2经济型酒店与星级酒店客房数量与房价比较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4-5星级酒店客房数量
40.52
47.42
52.65
58.42
房价主要区间(元)
400-800
1-3星级酒店客房数量
105.47
109.96
106.49
100.27
房价主要区间(元)
200-300
经济型酒店客房数量
6.33
9.88
18.88
35.42
房价主要区间(元)
100-300
资料来源:
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中国经济型酒店网(2012年)
2.4物业成本飞速上升,扩张压力增大
经济型酒店有一定的物业标准:
面积需控制在3000-6000平米,面积小于3000平米的成本太高,大于6000平米的风险太大;物业结构方面,必须满足过道两边建房的需求;对地段要求交通便利,越是好地段成本也就越高。
由于86%的经济型酒店物业属于租赁性质,快速的扩张导致各地经济型酒店业务成本飞速上升。
在经济型酒店物业的涨幅中,一半是因为商业地产价值的浮动增长,一半是由于各品牌的扩张竞争而人为抬高。
《2011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经济型酒店物业的租赁成本继续高涨,全国平均涨幅达到29%,因此平均单店的投资额增长到860万元,平均每间客房投资为6.5万元。
而且这种情况并没有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袭击而得到改善。
2009年,经济型酒店原本每天每平米不足1元的租金标准被抬高到2.4元/平米,又从2.4元/平米上跳到了3.0元/平米。
为了实现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扩张,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不少经济型酒店只要能在保本的基础上,稍有营收就会将物业收入囊中。
”
图2经济型酒店各地物业租金上涨比率(2011年)
数据来源:
中国饭店业协会(2011年)
2.5人才缺口较大,争夺不断升级
人力资源是每个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于服务行业就更是如此。
一直以来,中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的主要是为星级酒店培养服务和管理人才,目前国内酒店经理人绝大部分是星级酒店出身,接受的也是星级酒店管理培训理念,由于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时间比较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这几年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快速扩张才开始迅速上升的,同时由于经济型酒店与星级酒店的特点不一样,所以在培养方式、专业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等方面,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与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有着巨大的矛盾,这也就直接导致中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着人才培养教育的滞后、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严重不足,也就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型酒店扩张、发展和连锁经营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每天接待约70万人次,专业人士估计,2010年上海酒店业的人才缺口达到50万人左右。
之前有调查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人才流失比例约10%-15%,有些高达20%-30%,甚至个别酒店在半年内,员工因各种原因离开的占酒店总人数的50%。
在2011年,经济型酒店店长的平均年薪为86600元,是普通员工的6倍,店长的流动率为2.65%,而员工流动率则为店长流动率的6倍。
图3中国经济型酒店人员流动率(2011年)
数据来源:
《2012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
2.6客户议价能力较低,市场需求旺盛
作为经济型酒店最重要的客源,国内旅游市场快速、稳定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型酒店需求持续上升。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可自由支配时间不断增多,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较强的消费惯性,2004年至2011年居民出游率从58.29%快速上升至129.50%,同期国内旅游人数从7.44亿人次上升至17.12亿人次,增长130.11%,年均复合增长率10.98%,超过入境旅游55.83%的增长率和5.7%的复合增长率水平;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平均出游率2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表32004年至2011年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业收入增速比较单位:
亿
年份
旅游业总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人次
出游率
入境旅游
2004
4992
3522
7.84
61.03%
0.89
2005
5566
3878
8.78
67.94%
0.98
2006
4882
3442
8.70
66.93%
0.92
2007
6840
4710
11.02
84.80%
1.09
2008
7686
5285
12.12
92.70%
1.20
2009
8935
6229
13.94
106.1%
1.25
2010
10900
7770
16.10
122.5%
1.32
2011
11600
8749
17.12
129.5%
1.30
增长率
189.22%
175.33%
130.11%
122.2%
55.83%
年均增长率
14.20%
7.28%
10.98%
10.49%
5.70%
资料来源:
国家旅游局公告、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
37天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3.17天连锁酒店简介
7天连锁酒店带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发源根据地为广东这个我国商务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由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和广东今日投资有限公司2005年在深圳组建成立的连锁酒店集团。
2005年成立的7天连锁酒店集团,虽然比如家起步晚了三年的时间,但凭借快速的发展势头及优异的盈利能力,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网络,分布在广州、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武汉、成都、长沙、重庆、贵阳、济南等国内近四十个城市和地区,拥有分店近300家,员工超过35万人,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网络,以48%的门店增长速度列经济型酒店增幅第一,连续三年成为业内规模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型酒店企业,创造行业快速发展佳话。
3.2采用多区域核心城市第一的开店策略
2005年3月“7天”才拥有第一家分店—广州市北京路店,到当年年底“7天”拥有6家店。
2006年,“7天”的分店数增加至40家。
2007年,分店数超过150家。
目前“7天”在全国36个城市拥有的分店数量已达到282家,其中已开业分店236家、正在筹建中的分店46家。
自华南北上,“7天”在广州、深圳、南昌、长沙、武汉、成都等主要商务城市均以拥有分店数量第一的实力显示了竞争优势。
在选择好开店区域和区位的基础上,“7天”开店模式十分清晰,即与7-11便利店开店模式类似的“多区域核心城市第一”模式。
即“找准一地,集中突破”,每选准一个重点城市,就集中各种资源,7天连锁酒店就以5家以上店面的规模进入,迅速抢占市场,努力成为该区域第一,形成品牌叠加的影响力。
因此,在“7天”的重点城市中,其色彩明快的、上面刷着标志性数字“7”的淡黄色大楼,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遍布了该城市闹市附近相对安静的地方
这种做深模式与其它连锁经济型酒店先布局全国、再精耕细作的传统做法大相径庭。
当“7天”开始在全国市场大举扩张时,其它品牌发现再去那些“7天”占领的地方发展很难,“7天”品牌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力己经形成。
因为这种模式首先会给消费者带来企业实力很强的印象。
其次也符合了大中城市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者的心理,能够达到品牌造势和位置相互呼应,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
再次,运营体系、管理体系、营销体系、人材贮备等环节均具备了集中优势,从而实现连锁的批量生产。
3.3通过直营和管理直营的方式进行推广
7天连锁酒店因为巨大的市场潜力,分别于2006年11月获得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注资,2007年9月获得美国华平、德意志银行、美林集团9500万美元融资,在国内外资本的热捧下,充裕资金的支撑下,“7天”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如此强大的资本的支持下,“7天”的快速发展还离不开其标新立异的推广模式。
至今为止,在7天连锁酒店下属各分店中70%以上采用的都是直营的方式。
目前国内其它连锁经济型酒店,例如如家在直营和特许加盟两种方式上的比例为7:
3,锦江之星约在6:
4。
国外的经济酒店品牌如速8,大部分采用特许加盟的方式。
对于一个全国性经营的连锁企业,采用直营的方式有助于企业控制连锁标准,保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目前比较稳健而恰当。
但直营的方式要求经营者有更加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强大的控制力和高度的成本控制能力。
“7天”的直营方式,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7天”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能力。
“7天”还采用了有别于“特许加盟”的“管理直营店”。
即投资者只负责资金的投入,一次性投入人民币300万-400万元,“7天”只收取加盟店的运营管理费用,一年约为人民币30万元,几乎不收品牌使用费,投资者不参与管理,管理直营店合作期一般为10年。
3.4采用会员制和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营销
1、会员制营销
稳定客源是经济型酒店品牌未来发展的支柱,连锁经济型酒店发展到四五百家后,品牌号召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7天”的营销核心是直接发展会员,以确保其享受低价。
因此,“会员制”也是“7天”品牌推广的主要方式,采用会员体系对其品牌塑造有更持久的影响力。
“7天”酒店的最初开房率只有40%,会员制推广之初收效不明显,但“7天”仍坚持不增加任何中间环节,继续推广会员制。
这种以会员制直销模式为主,并不依赖旅行社和酒店预订代理机构的做法虽然见效慢,却节省了大部分的分销成本,还有助于培养会员的忠诚度。
它突出体验性消费,营销上强调所有的利益归于消费者,尽量减少了中间层。
现在“7天”已有会员近500万人,消费会员100多万,拥有业内最大的会员体系。
图4会员模式示意图
2、电子商务营销
除传统的预定渠道之外,在强大的技术优势下,“7天”全方位地运用了互联网的各个综合渠道。
从最具影响力的搜索引擎“XX联盟”到生活咨询搜索平台“去哪儿”、“酷迅”、“口碑网”,从综合性虚拟社区“天涯”、"Sl.com”到门户网站“新浪”、“腾迅”,从即时通讯到支付平台……,“7天”务求使消费者的网络预订更加便捷。
当消费者在QQ聊天,天涯论坛灌水,或拍拍网购物时,很容易发现所登录网页的某一显著位置有7天免费注册和预订入口。
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不到一分钟即可完成从信息查询—免费注册—预订—支付整个预订流程,有效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成本。
此外,信息丰富更是这类网络的另一优势。
无论何时何地,消费者通过网络即可查询到7天酒店全国几十个城市几百多家分店的实时价格、房态情况、酒店位置、最新促销活动等详细信息。
同时7天网站论坛也是24小时开放,消费者可以随时上去发表意见。
在“7天”总交易量中超过60%的比例来源于会员在网上和手机WAP预订,这样的比例在所有经济型酒店中是最高的。
3.5服务模式创新采用顾客参与制
与传统酒店的规范、标准化服务截然不同,“7天”倡导“用心创造感动”的快乐服务,用发自内心的快乐去服务客人。
“7天”的快乐服务无时无刻不贯穿于企业文化中。
例如,在酒店环境氛围方面,“7天”通过“会员笑脸墙”、“装饰画”、“背景音乐”等一系列的硬件布置,营造“我被快乐包围着”的气息;在顾客服务方面,除了保持规范、标准化服务外,还增加了“参与更快乐”、“玩中增快乐”的快乐服务。
通过这一系列的会员互动,客人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这些参与获得了快乐。
“7天”所倡导的快乐服务是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真情服务,体现出暖、情、快、值的特点,给客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47天连锁酒店对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启示
4.1走差异化营销道路
据分析,经济型酒店主要分布于CBD、高校、集中商圈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周边,其类型主要为较单一的居住性都市酒店,提供的产品有同质化倾向,这使竞争加剧,已有一些酒店采取低价策略来拼抢市场。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
经济型酒店首先应该拥有自身的特色,投资者应该在前期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根据客户群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经营理念。
比如在选址上,不一定非要到传统酒店选址区,游客是经济型酒店的重要客源,随着自驾游的日趋兴旺,自驾游线路周边的城市近郊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避免酒店之间的就近竞争,还可以节省成本;因地制宜的乡村风格经济型酒店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无论怎样,经济型酒店应该寻求自身特色,实施经济型酒店的特色化战略。
经济型酒店在特色化塑造上,要针对顾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保持经济、舒适、快捷等共性服务特点的同时,需要有显著的个性特色。
而在连锁中的各个节点,每一个经济型酒店又会有不同的地域、市场条件等资源优势。
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多元化的特色再造,将是打造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链条的最佳选择。
要在统一品牌、连锁经营中不断强化每个经济型酒店的个性特色,提高其个性化的服务特色,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宽广的市场覆盖面。
我们认为对于经济型酒店,实现差异化的关键在于创造酒店的独特销售点,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化的,差异的形式可以是产品属性上的区别,也可以在销售渠道上相区别。
只要对于旅游者来说,差异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并能够感受到这种差别,这种差异就能成为独特的销售点。
4.2采用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是酒店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利用品牌进行营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市场方法。
在消费者追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情况下,品牌的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
酒店品牌的树立能够引发顾客的消费意愿,建立客户的友好感情,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实现营销目的。
酒店品牌通过酒店的名称、标识物、标识语让顾客认知和感受到与别家酒店不同的特色,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完美的记忆。
酒店品牌的树立建立在服务质量之上。
酒店住宿是一种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无形产品,它无法触摸或消费尝试,十分依赖消费者事前对它的质量感知。
品牌所体现的质量是影响消费者购前感知和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酒店品牌所体现的质量主要透过酒店表象特征传达给顾客,具体表现在价格、服务人员的仪表、建筑外观以及明显能对顾客产生第一印象的其它方面。
这些方面的形象提升和特色显现对打造酒店的知名品牌尤为重要。
不过,知名酒店品牌的形成不是一墩而就的,是依靠酒店长期的科学管理和坚持不懈地营销努力取得的。
品牌营销本身就是名牌创建的过程。
品牌营销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品牌,形成品牌。
4.3服务标准化营销策略
在服务标准上,标准化服务对于很多经济型连锁酒店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服务只有标准化了,服务的质量才能统一。
本土经济型酒店在标准化服务和服务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上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解决,形成科学的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经济型酒店剥离了传统酒店对于旅客来说意义不大的休闲娱乐中心等设施,转而专注于为顾客提供实在的服务,既降低了价格又能满足顾客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这种做法直指人们外出居住的核心:
只是找一个睡觉的地方,因为无论如何,没有人会把酒店看的比自己的家更重要。
作为一名忙于工作外出旅行的商务人士来说,拥有舒适、干净、安全的入住环境而又价格较低的一家酒店,他们没有理由不去选择它。
但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仅仅拥有市场空间是不够的,你今天发现的蓝海,很有可能明天就有新的介入者,“7天”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种经济型酒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最基础的规模管理外,服务质量和标准就是最重要的资产。
随着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星级酒店有标准,经济型酒店没有行业标准”。
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则导致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管理混乱。
没有一个标准认定其是或不是经济型酒店,没有一个标准确定其合不合格,经济型酒店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提供哪些服务,都是需要研究和规范的问题;同时,酒店间没有形成必要的联系,不能形成整体作战的态势,容易造成客源流失。
因此,由于目前未有行业统一规范约束,容易造成市场上各自为政、管理混乱与恶性竞争情况。
如何使所有的连锁酒店都能按照一个标准来进行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没有一个良好的标准化,酒店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企业的品牌和声誉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将决定连锁企业到底能走多远。
因此标准化服务更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同。
4.4积极推行互联网营销
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建设一个非常通畅的分销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7天”和“锦江之星”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预定和分销系统,但是很多刚刚起步,规模不大的经济型酒店在这个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有很多酒店的销售和预定模仿的是一般的星级酒店,通过旅行社、订房中心、旅游预定网站,如携程、E龙等来销售客房。
这些销售渠道攫取了经济型酒店的相当一部分利润,不利于经营成本的控制。
而且,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不力会给以后的经营造成诸多不稳定的隐患。
随着信息技术在酒店业的广泛应用,网络营销以为人的发展速度成为酒店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最有前景的销手段。
酒店网络销售系统是具有革命性的酒店营销创新。
它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有效展示酒店形象和服务,建立与客户良好的互动关系,高效率管理销售过程,还能显著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5结论
通过从企业营销策略入手,结合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和特点等基础理论,通过对7天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7天连锁酒店采用的经营模式包括:
“多区域核心城市第一”的开店模式、“直营+管理直营”的推广模式、“会员制+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顾客参与式”的服务模式。
第二,7天连锁酒店的快速成长以及高速发展,得益于其新颖的经营模式:
创新的开店模式,形成区域第一和品牌叠加的影响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推广模式,保持了其门店的高速增长;卓越的管理模式,既反映在较低的价格方面,又使顾客享受了高速便捷的服务,体现了其高性价比;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组织制度与结构的创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保持了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强有力的会员制营销,既注重对顾客忠诚度的长期培育,又能以品牌为纽带,以会员或积分奖励等多种手段来积极开拓市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服务与流程,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顾客群体的需求与利益,这些都是“7天”实现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第三,根据7天连锁酒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经济型 酒店 发展 存在 问题 分析 对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