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docx
- 文档编号:931255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67KB
上工治未病.docx
《上工治未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工治未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
1上工治未病编辑本段1、“上工治未病”出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
“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此之谓也”2、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重在预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
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
“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
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
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
“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
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金匮要略》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
揭示诸病当预
防于早,勿等病成再治。
清代新安医家程云来说:
“治未病
者,谓治未病之脏腑,非治未病之人也。
“上工”又称“大医”、“良工”,是指良医。
上工即“见色知病,按脉知
病,问病知处”的高明医生。
张隐庵说:
“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
”所谓“参合而行之”,是指脏腑阴阳、色脉气血、皮肤经脉内外相应,能参合而行之。
即周详诊察,精细
判断,能洞悉色脉、皮肤、异气、顺逆、生克制约的。
这样认真负责的医生,治疗效果高。
所谓“上工十全九”即是。
所谓“治未病”,多数注释“未病”为“无病”。
然则无病之人,即常人,有何治之必要。
可见此“未病”与平常健康之
人“无病”有别。
即有患病的因素存在,或将病未病。
高明的“上工”,能够预见和分析出“将病”的各方面因素,从
而防其病作。
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二字,应理解为“病
将作”,或“将病”方为确切。
脏腑之间,有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作用。
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
治病时必须照
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
如见肝之病,应该认识到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
这
就是治其未病。
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
如脾
本气旺盛即不必实脾。
这说明任何治病方法,必须灵活运用,不能一成不变。
反过来说,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惟治其
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自然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上工治未病”
原文治法的举例。
治病在于迅速、及时。
要做到“见微得过,
用之不殆”,就是指在疾病初起的时候,便能知道病邪之所
在,及时进行治疗,就不致使病情发展到沉重或危险的境地。
亦即《素问·四时调神论》所说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
治已乱治未乱。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
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肝病传脾的机理,宜与《难
经·十二难》、《七十七难》、《八十一难》全面合参。
临
床上以此理论为指导时,一般要按照五行生克的关系,又须
分清虚实。
举个例子:
我诊治一位凌姓病人,女,
32岁,主
诉平素常有四肢乏倦,饮食少而不知味,大便溏薄,甚则大
便次数多,腹泻。
近日因事思虑,不遂于心,时感头痛、目
眩、心悸、失眠、烦闷,脉沉而弦,舌苔淡薄白。
诊为肝阴
不足,肝阳上扰,水不涵木,火动痰升,则头痛目眩诸症出
现。
结合其平素脾阳不足,肢倦便溏纳少诸象,认为宜滋肝
阴并理脾阳,不使肝病而引起脾虚痼疾复作。
乃用熟地黄、
白芍、枸杞子、茯苓、酸枣仁、牡蛎、淮小麦、红枣,复配
以理中汤,即同时加党参、炮姜、炙甘草。
病人服药
3剂,
睡眠安,头痛目眩愈,自感精神佳爽,大便正常,饮食知味矣。
这个病案,也可说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一个实例。
这一例子并不是专指一种病或一脏而言,而是
说明应该以“治未病”这一整体观和预防思想来全面看待各
种疾病。
2“上工治未病”浅议编辑本段时贤
王锡民先生在《中医药与亚健康》撰文说道:
“‘亚健康’概念与《黄帝内经》中的‘未病’概念大致相同。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个‘未病’,是指疾病在未发生之前,此时要注意身体,保持健康。
否则,此时要不注
意养生,一旦形成疾病状态再去治疗,就已经晚了。
因为病态会给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在这里,突出体现了积极预防
的思想。
”一般认为,“未病”就是“无病”,即如王先
生所说:
“这个‘未病’,是指疾病在未发生之前”,对于“未病”的解释,笔者认为不完善,兹不揣浅陋,欲补充以完善
之。
“未病”而言“治”,说明“未病”还是有“病”。
这个“病”,到底是指什么情况的病呢?
根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和司马迁《史记·扁鹊传》中的记载,愚见以为是指疾病尚未显露症状的阶段和轻浅之疾及未病之
脏腑,杨上善认为是“未病之病”。
“治未病”是上工之能事,《内经》有“上工治未病”之说,而《难经》则有
“治未病”之解释。
3上工编辑本段所谓工,
古代医者之称谓。
《说文·酉部》:
“医,治病工也。
”而上工,则指知识全面、疾病诊断准确且治愈率高之医者,现指医术
上等、技术精湛的高明医生。
《内经》和《难经》对“上工”
有具体明确标准。
⑴对于疾病诊断,能做到多诊合参且诊断准确、知识全面者。
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善调
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
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
为上工。
”《难经·十三难》: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
知三为上工。
”⑵疾病治愈率要达到90%以上者。
如《灵
枢·邪气脏腑病形》:
“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
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难经·十三难》:
“上
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
”⑶必须会治未病,即“上工治未病”,如《灵枢·逆顺》:
“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
下工
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
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势必大昌。
故曰:
上工治
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难经·七十七难》: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
然:
所谓治未病者,见
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
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
肝,故曰治已病也。
”⑷必须会诊治疾病“已衰”者,即病势已渐退去的状态。
如《灵枢·逆顺》:
“上工其次刺其已衰者也。
刺其已衰,势必大昌。
故曰:
上工治未
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解释说:
“邪气甚盛,发为甚寒、甚热之际,不可轻刺,正以
病势与脉气相逆。
然则用药者,亦当先用药于寒热未至之先,不分外感内伤之寒热,皆当如此。
若邪气方盛而用药,则寒
药反助其寒,热药反助其热,不能解病,而适以增病矣。
医者不可不知也。
惜乎东垣、丹溪诸君皆未言此愚用药,
必于邪已衰未盛之时,每获效为甚速云。
”4未病编辑
本段何为“未病”呢?
⑴指疾病“未生”、“未
盛”、“萌芽”者,即疾病尚未显露症状的阶段和轻浅状态。
如《灵枢·逆顺》:
“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
”《素问·八正神明论》: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灵枢·官能》:
“上工之
取气,乃求其萌芽。
”杨上善《太素》:
“未起病形,刺
之以为上工也;已成微病,为未盛者,刺之以为上工者也。
”又说道:
“邪气初客,未病之病,名曰萌芽,上工知之。
”张介宾《类经》:
“未生者治其几也,未盛者治其萌也。
”几(机
ji),隐微,不明显,此指疾病尚未显露症状的阶段。
⑵
指未病之脏腑,即疾病尚未传变到所相克乘(侮)的脏腑。
如《难经·七十七难》:
“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
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
”张仲景《金匮要略》: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5治未病编辑本段如何识得“未病”呢?
⑴必须做到“望色而知病”。
古代诊病非常重
视望诊-望面部五色。
这种方法是以五行配五色、五脏推演而来。
《史记·扁鹊传》记载的扁鹊为齐桓侯诊疾之事,则是
通过“望色而知病”的典型案例,倍受亚圣张仲景推崇。
其在自序中说道: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
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史记·扁鹊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入朝见,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桓侯
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
‘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
‘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
‘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问其故。
扁鹊曰:
‘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
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
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
桓侯遂死。
”病情的发展变化与气、候相应。
《素问·六节脏象论》: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以五日为一个时间段,三个五日为一个疗程,是否可以解释扁鹊为齐桓侯诊疾预测之确切时
间?
“望色而知病”之“病”,指疾病尚未显露症状的阶段和或轻浅状态,然后治之谓之“治未病”。
如《素问·刺热》: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病虽未
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脏者藏也,脏在内不可见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望诊而得之。
色在外可望而知之,通过望面部色泽,则可知晓五脏之功能正常与否
及疾病之轻重与死候。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
“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
夫精明五色者,
气之华也。
”《素问·五脏生成论》: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
草兹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玉者生此五色之
见生也。
凡相五色面黄目黑者,皆不死;面赤目青,
皆死也。
”《灵枢·官能》:
“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
知于其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
”《灵
枢·邪气脏腑病形》:
“黄帝问于岐伯曰:
五脏之所生,变化
之病形如何?
岐伯答曰:
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
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睹其色,察其目,以知散复。
”《灵枢·小针解》: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期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大小缓急
滑涩,以言所病也。
”《灵枢·五色》:
“察色以言其时。
”等。
⑵知识全面,能做到望色、观形、切脉、尺肤诊等多诊合参。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
待于色。
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
”《素问·脉要精微论》: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
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⑶必须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与传变过程,以“防微杜渐”而治之,达到“既病防变”、“既病防传”的目的。
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
分为:
①外感病的传变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轻到重。
外邪犯人,一般是先客皮肤→络脉→经→输→伏冲
之脉→肠胃→肠胃之外,募原之间、血脉之中。
如《灵枢·百病始生》:
“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
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
胃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
”《素问·皮部论》:
“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
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禀于肠胃。
”《素问·缪刺论》:
“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
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等。
所以“上工”者,当“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
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②内伤杂病的传变规律,是按五行与五脏等的生克制化规律
来判断推测脏腑的病情轻重及生死预后。
纵观《内经》之《素问·玉机真脏论》、《标本病传论》及《灵枢·病传》等篇的有关内容,论述不尽相同,甚至相反。
传变分为顺传和逆传。
一般而言,顺传预后好、病情轻,逆传预后差、病情凶险。
一是按五行相乘(克)的关系传变,如肝病传脾
(木乘土)、脾病传肾(土乘水)之类,这是一般常见的传
变顺序,又称顺传,即《难经·七十七难》:
“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
之邪,故曰治未病。
”张仲景《金匮要略》: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而《素问·标本病传论》及《灵枢·病传》则认为是逆传。
《素问·标本病传论》:
“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
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
.。
”《灵枢·病传》:
“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
。
”马莳云:
“夫传其所胜,谓之甚。
夫病传者,五脏皆然。
试以心言之:
心病者,脏真通于心,故先心痛。
火来乘金,一日传之于肺,即发而为咳也。
又三日,则四日矣,肺邪胜木,故胁支痛,以肝脉循胁肋也。
又五日,
则九日矣,肝邪胜土,故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以脾不运化,及脾主肉,故病及肉。
又三日,则十二日矣,其病不已则死。
”二是按五行传克我(相侮)之脏的关系传变,如肺病传心(金侮火)之类。
由此可见,一脏有病,既可传给克乘之脏,又可波及其他脏腑,而其中以传于克我之脏最为凶险,预后不
良,故称其为“逆传”。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
此言气之逆行
也,故死。
肝受气于心,传之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
”根据“传其所胜,谓之甚”及“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的传变规律,及早地主动采取治疗措施,
以防止疾病的传变恶化,挽救患者生命,这也是“治未病”。
⑷未病先防。
一般认为,“未病”就是“无病”,即如王先生所说:
“这个‘未病’,是指疾病在未发生之前”。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
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
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工 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