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上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八上课本上问答题汇总.docx
- 文档编号:930672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05KB
历社八上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八上课本上问答题汇总.docx
《历社八上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八上课本上问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社八上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八上课本上问答题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社八上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八上课本上问答题汇总
第一单元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
2、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有哪些好处?
答:
烧烤的肉食,利于消化,能增强人的体质;火堆能够帮助人们御寒,使人们扩大活动范围;火也是重要的武器,能增强人们围歼野兽的能力。
)
3、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答: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4、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
答:
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5、远古人类可从以下方式得到火:
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钻木或击燧取火等。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
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2、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
答:
制作工艺不同:
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的形状;而制作磨制石器时,还需要将石块磨光,多数磨制石器还被磨出了锋利的刃部。
3、比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
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定居有什么好处?
答: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
(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和原始的纺织业。
)
6、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
从中还反映出什么?
(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种植水稻,这也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
7、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不同之处:
造成其不同之处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湿润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种植的农作物
小麦和粟(小米)
水稻
驯养的动物
猪
牛
制作的陶器
彩陶
黑陶
8、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生产方面:
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
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
9、课本P15自我测评第三题:
(因为原始人使用最简陋的工具,能加工出适合生产的石斧等各种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工具,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10、最早种植的植物有小麦、粟、玉米、水稻、大麦等。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西亚是最早驯养了羊、种植小麦和大麦的地区;墨西哥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玉米;土耳其、希腊最早驯养出牛。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有无联系?
如果有联系,你如何理解这种联系?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
2、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3、课本P17问题1:
这些文物说明当时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问题2: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4、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拜谒祖先、寻根探源的举动,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
5、对禅让制的看法:
(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
)
6、大禹治水反映出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黄河经常泛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
)
7、课文中介绍的不同地区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1、“用火烧过的兽骨”,我们以前把这块兽骨叫做什么资料?
(实物资料或第一手资料)2、在保护文物故迹时,可能会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
(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
第二单元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课本P24图2-2《收割者》反映了尼罗河畔的古代埃及人民在辛勤地耕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埃及是农耕文明国家,埃及人在很久以前就创造出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同时也说明了尼罗河是埃及文明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地域和大致时间,
文明古国
地域
年代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代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公元前2500年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27年
说明从地理环境上看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北温带)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
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
埃及
孟斐斯
法老
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
工匠和农民
奴隶
两河流域
乌尔城
国王
《汉谟拉比法典》
中国
二里头
贵族、平民和奴隶
印度
摩亨佐·达罗
国王
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制意志的法律?
(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
第三课告别野蛮
1、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表达信息的根据是什么?
(刻划符号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比刻划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它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
)
2、人们用它们表达信息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了解其意义。
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和语言结合起来,一个个读出音来,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它交流思想。
)
3、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
这三种文字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可以侧重在三种文字的形成时间、地域、发明和使用者、文字的构造特点与数量、书写材质和形式、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等方面)
4、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
(人民群众)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
5、为什么“空中花园”早已不复存在,却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
(“空中花园”被后人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古代的建筑奇观,也是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杰出代表。
)
6、人类最先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什么?
(红铜,也称纯铜)
○之后,人们又冶炼出了什么金属?
与纯铜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青铜。
青铜的熔点低于红铜,而硬度却高于红铜。
)
○什么是青铜时代与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并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称为青铜文化。
我国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
)
○哪个国家的青铜文化最发达?
○你知道我国商朝最著名的青铜器叫什么吗?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你们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如一言九鼎、鼎力相助、大名鼎鼎、三足鼎立、问鼎中原)
○鼎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什么的象征?
(权力和地位)
7、埃及在进入文明社会后,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宗教在古代埃及人的社会生活中占着支配地位。
埃及文明中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
○与远古时候相比,埃及的宗教有什么什么变化?
(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变成“王国的保护神”,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8、为什么佛教要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印度的等级制度,否定婆罗门教和神造种姓之说。
)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广大群众从事积极斗争的作用。
佛教的教义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奴隶主有利。
)
○阿育王对佛教发展的贡献。
(佛教在印度得到很大发展,并且促使佛教向周边国家传播,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
9、1:
古代埃及的历法;西亚的星期制度;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西亚的“60进位法”。
自我测评题2.古代文献证明: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们就会停止呼吸。
”这是在一张纸草上记载的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它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地理环境证明: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是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惟一的水源。
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
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
科学与数学证明:
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
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洪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第三单元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雅典的国家大事怎样决定的?
(公民大会投票表决)
○雅典的主要权力机构是什么?
(500人议事会)
○在雅典哪些人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所有自由人)
怎样理解雅典的民主制?
雅典民主制实际上具有两重性:
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从消极的方面看,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因此,雅典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标榜的那样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部分。
2、课本P54图3-11,猜猜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展开热烈的争论和研究。
大厅的中心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谈,前者用手指着天,后者用手指着地,表示对问题的看法不一。
其他人有的在激烈争论,有的在暗自沉思,有的在分析问题,还有的在教导学生。
)
○画面情景反映出什么?
(整个画面充满浓厚的学术探讨和争鸣的气氛,赞美了人类对智慧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及古希腊哲学的繁荣。
)
3、古罗马的公共建筑类型主要有多少种?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主要有四类:
一、宗教建筑,如神庙、祭坛等;二、公共建筑,如广场、剧场、斗兽场、浴场等;三、纪念性建筑,如记功柱、凯旋门等;道路工程建筑,如桥梁、道路、排水和供水系统;四、宫殿、别墅、私宅等。
)
○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
○课本P56图3-16和3-17、图3-18和3-19为两组图片,每一组在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罗马竞技场完全采用拱券式结构,这种大跨度的拱顶和穹顶覆盖的面积很大,形成宽阔的内部空间,使人们的活动从室内移至室外,改变了建筑型制,是古罗马建筑最伟大的代表作。
万神殿结构简洁、形体单纯,主体为圆形穹顶,石制柱廊为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点,是古希腊留给后世的最重要遗产。
现代体育场和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则分别继承发扬了上述两种建筑艺术的传统,说明了古典建筑艺术旺盛、活跃的生命力。
4、课本P56自我测评题2:
在古典文化中,自然科学、文学、戏剧、历史、罗马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
5、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罗马法是古罗马人留给西方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它充分体现了罗马人务实和注重法治的精神。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也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西方近代各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1、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
(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
2、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
(农民是因无以为生,才将土地交给封建主,变成封建依附农奴的。
)
3、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
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
4、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
○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
○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
○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
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
○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
5、描绘的是一个典型的庄园。
在一个典型的庄园之中,庄园的耕地大致分为春耕、秋耕、休闲三部分,轮流用于春播、秋播、休闲。
这样,每一块土地在连续耕种两年之后,可以休闲一年,这被称为“三圃制”。
耕地被划为条形,封建主的土地和农奴的土地互相交错。
庄园里有林地,提供柴薪、木料;有草地,提供饲料;有河流,提供水源;有的还有池塘,用来养鱼。
有些封建主的住宅往往建成城堡式样,作为防卫中心,还有教堂和教士的住宅。
此外还有属于封建主的磨房等各种作坊。
农奴的住房一般比较狭小,质量最差,农舍周围有一小块园地供他使用,他的份地也远离农舍。
○庄园中有哪些建筑?
住着哪些人?
(封建主的城堡、教堂、磨坊、耕地以及农奴的住宅)(住着国王、贵族或教会以及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
○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想想看,这样的布局对庄园内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庄园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是一个封闭自守的小天地。
)
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
(农奴生活的世界以庄园为中心,他们终年辛劳依然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过早死去。
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地位最低,受压迫最重。
)
6、课本P60自我测评题2:
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庄园,生活在其中的劳动者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
他们为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必须忍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压迫,交纳地租,服劳役。
封建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它的生产不是为了出卖,而是为了庄园内部的消费。
中世纪城市市民不再依附于土地,摆脱了封建义务的束缚和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人身自由。
当然,封建主对城市仍有一定控制权,市民还要受到城市贵族的剥削。
城市手工业者所从事的是商品生产,目的是为了出卖并获得利润。
3.最大特征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强调阿拉伯文化的领先地位和融合精神。
指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
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
强调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
2、说说各地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有什么不同?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伊斯兰文明传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1、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
(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2、礼乐制度的作用:
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分封制度
⑵“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什么?
主张王权专制
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反映了什么?
礼只适用于统治者内部,庶人没有资格讲礼,对庶人只有用刑来约束。
贵族犯法,要么特赦,要么从轻;刑罚不约束贵族。
说明礼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⑷“钟鸣鼎食”是什么意思?
…………击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3、春秋时期以前,人们使用什么生产工具?
(木制、石制、骨制等工具)
铁器的使用较以前的工具由那些进步?
(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4、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有什么意义?
(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
5、A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B他的故事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C谈谈改革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A变法符合历史潮流,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B令出必行,取信于民。
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C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
6、谈谈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一方面是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遗留贵族时刻图谋复国,诸子百家对新政议论纷纷,不利于维护统一的局面;另一方面,他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落下千古骂名。
但推行思想文化一统并非是亡国的必然因素
8、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以“焚书坑儒”统一了思想。
9、谈一谈,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10、讨论一下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说一说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11、陈胜、吴广起义性质和历史作用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
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陈胜、吴广起义所起到的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但论述的角度各有不同:
(一)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对农民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轻徭薄赋,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农民起义过后,新王朝对农民不会实行让步,而是实行反攻倒算。
农民起义的作用是使众多的农民脱离了封建王朝的控制,流亡到山林川泽和边远地区进行垦殖,进而扩大耕地面积,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三)推动汉初的统治阶级恢复和健全封建秩序,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课汉唐盛世
1、汉高祖的分封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
(诸侯王势力膨胀、不服从中央、威胁皇帝的权威和统治。
)如何解决?
(汉景帝:
平定“七国之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汉武帝:
通过颁布“推恩令”极大的削减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通过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皇帝的权威,实现了思想统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通过设立司隶校尉加强对皇族和各级官吏的监督;军事上大败匈奴,开疆拓土,实现了新的大一统。
2、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政治大一统的需要)为了推行儒学思想,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学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上设立官学,以培养官僚、地主子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这一思想为汉武帝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果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3、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社八 上期 复习 提纲 历史 社会 上课 问答题 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