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docx
- 文档编号:9298506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35.17KB
新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docx
《新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岳麓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理解列强经济侵华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3.列表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知识点一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1)根本原因:
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对外扩张政策。
(2)导火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
2.过程
(1)爆发:
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
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决战。
3.结果:
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马关条约》。
(1)内容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通商
开放重庆等地为新通商口岸
设厂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2)还辽:
在列强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交还辽东半岛。
4.影响
(1)客观方面: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①范围: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②经济: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③政治:
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2)主观方面
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知识点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
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性质: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斗争
①兴起:
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义和团运动兴起。
②口号:
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③活动:
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结果:
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5)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2)经过:
1900年6月,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3)结果: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
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解历史]图解东方的沉沦与西方的崛起
[误区警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而不是由于敌强我弱。
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差距并不是十分悬殊,尤其在海军实力方面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战争之所以以清政府的战败告终,其原因完全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误区警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
[误区警示]正确地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1)具有爱国性质:
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带有局限性: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
[误区警示]《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内容,但增加了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以及在外交上加强对清政府控制的内容,反映了列强把清政府作为侵华的工具和维护其利益的代理人。
[图解历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主题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影响
[史料探究]
1.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
史料 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我国之所惩罚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①……卿等速起。
——摘自宗方小太郎《绝版甲午:
从海外史料揭秘甲午战争》
注:
①日本意图挑拨满汉之间(民族)的矛盾;分化减轻反日的力量。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宗方小太郎的意图。
答案 挑拨满汉之间(民族)的矛盾;分化减轻反日的力量;为发动甲午战争寻找借口。
2.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史料 下面漫画展现了“大清”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
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①,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注:
①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现象。
思考 此漫画反映了《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 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史论形成]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及影响
1.背景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韩侵华”政策,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2.影响
(1)对中国来说: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更加腐败,国际地位下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战争中清政府的腐朽进一步暴露,中华民族开始真正觉醒,各阶层兴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2)对日本来说:
战争使其获得巨大利益。
大片的割地和巨额的赔款为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提高了国际地位。
也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军事实力大增,为进一步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3)对列强来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进而掀起了列强在华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致使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4)对远东局势来说:
使远东格局改变,日本地位迅速上升,一跃而成为远东的重要国家,而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
同时列强对远东之争更趋激烈。
主题
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史料探究]
1.开埠通商
史料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①,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注:
①反映了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准在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
思考 概括指出,史料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案 取消清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
2.战争破坏
史料
思考 此图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残迹?
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割占领土
史料 2013年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德国的波茨坦会议旧址,再一次强调了《波茨坦公告》所重申的原则,即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等领土,明确了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①。
注:
①在《马关条约》中,钓鱼岛做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一并割让给日本,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的主权,也包含收回钓鱼岛,只是当时的蒋介石及其政府只顾打内战,对钓鱼岛主权收回问题未予高度重视。
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是有历史根据和法理证据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均有严令日本归还的条款)。
思考 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根源于哪一条约的什么规定?
答案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
4.资本输出
史料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注:
①指在华设厂。
思考 史料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
对中国有什么严重危害?
答案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论形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1.灾难性
(1)对人民和中国文化:
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它们烧杀抢掠,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2)政治上: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国家主权。
(3)经济上:
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4)社会性质:
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被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1)政治:
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
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拓展延伸]近代前期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
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项权益,破坏中国领土、司法、关税等主权。
3.经济侵略:
开埠通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贷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
4.文化侵略: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名家论史]
观点: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
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
导读:
恩格斯在此强调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传统经济体系的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积极对外扩张、蓄谋侵略的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19世纪末为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据下图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根据图片关键信息“平壤”“威海卫”可以排除A、B、D项。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与朝鲜有关,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
故答案为C。
答案 C
2.(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
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该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解析 《南京条约》是中英双方签订的,但根据材料“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可知该场战争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答案 D
3.(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
第一款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2亿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第六款第四条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材料内容体现了《马关条约》中赔款2亿两和开办工厂的内容。
答案为C项。
答案 C
4.(2017·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反抗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企图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 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5.(2015·山东学业水平考试)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
解析 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不是中国人民的抗争。
答案 B
6.(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解析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
答案 D
7.(2016·江苏启东中学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根据材料归纳这些条约的主要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答案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材料一:
五口通商;材料二: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内地免征内地税;材料三: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斗争。
(3)材料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邹城高一期中)史学家蒋廷黻把某次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从而引发了下图中瓜分中国的漫画。
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中“引狼入室”“瓜分中国”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中)日本不但在台湾各地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
日本能够在台湾推行这一政策的法律依据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根据所学,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台湾开始了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6·江西上高二中期末)日本教科书就甲午战争曾这样写道:
“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
日军将清朝军队驱逐出朝鲜,并最终在黄海海战中击败清朝北洋舰队。
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
”这一介绍( )
A.对日本胜利的分析全面合理
B.揭示了清政府战败的根源
C.无视洋务运动的军事近代化
D.意图掩盖日本的侵略性质
解析 据材料“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日军将清朝军队驱逐出朝鲜”可知不符合甲午战争的史实,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意图掩盖日本的侵略性质。
答案 D
4.(2017·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7·山东邹城高一期中)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过于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
”其中第二次被占领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 材料中“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期末)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
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
这里的“维和”是指( )
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
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
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
解析 材料强调“联合国维和部队”,“维和”是指镇压义和团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6·河北邢台一中月考)下图是1901年英国《PUNCH》登载的《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
漫画中李鸿章对着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愤怒道:
“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
”此漫画反映的是( )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贷款
B.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C.中国人民因为巨额赔款而感“忧伤”
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甜蜜”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1901年”“李鸿章”“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可知此应为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失败,与其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答案 B
8.(2016·江西瑞昌一中期中)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沉沦,《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历史依据是指(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解析 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但依然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6·广东湛江模拟)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
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
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
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
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
(2)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
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解析 第
(1)问,主要原因应该抓住甲午战争对朝鲜的影响来分析。
第
(2)问,第一小问,认可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影响分析;第二小问,不能接受的事实,抓住材料二中“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的信息分析,另外,注意分析书中日本对侵略中国的态度。
答案
(1)主因:
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
(2)认可事实:
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契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
不能接受事实:
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 新版 高中历史 单元 内忧外患 中华民族 奋起 14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929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