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929575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44.01KB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
第28讲免疫调节
1.(2018·湖南长郡中学、衡阳八中联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过敏反应中浆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解析:
选B。
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细胞并非只有免疫细胞,其他细胞也可以产生免疫活性物质,A错;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C错;组织胺不是浆细胞产生的,D错。
2.(2018·常州统考)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解析:
选A。
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
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
3.(2018·山东潍坊模拟)某人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和感染白喉杆菌后,体内抗体产生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
A.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B.抗体与白喉毒素结合后会产生沉淀
C.该免疫过程没有淋巴因子的参与
D.淋巴细胞上的载体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
解析:
选B。
第二次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通过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A错。
抗体与白喉毒素结合后会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溶解,B正确。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淋巴因子的刺激,C错。
淋巴细胞上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D错。
4.(2018·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解析:
选B。
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
5.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和免疫应答水平必须适应免疫防御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需要,这要通过精确的免疫调节来实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________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
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________细胞,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但这些物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________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
(2)抗体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A组处理:
注射抗原。
B组处理:
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d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________________(填“含同种抗原的血液”或“不含抗原的血液”)。
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下。
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B细胞表面存在________________,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B细胞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
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人体内还有一种抗体调节的方式,当体内抗体浓度升高时,通过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得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减少,导致抗体分泌量也下降。
(3)通过抗原和抗体等的共同调节,免疫系统得以正常运作。
如果调节异常,淋巴细胞可能会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淋巴瘤(一种恶性肿瘤)的发生。
解析: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吞噬细胞内溶酶体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刺激相应的B细胞或T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浓度(数量)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
(2)抗体是分泌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
据图可知,B曲线50d后抗体浓度降低,因此抽出部分血液后补充的是等量不含抗原的血液;之后B曲线抗体浓度上升并高于A组,说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原因可能是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受体,当抗体浓度较高时,抗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抗体受体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因此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抗原减少”是抗体与之结合的结果,抗原减少后B细胞受到的刺激减弱,因此抗体分泌量也会下降。
(3)恶性肿瘤即癌变,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是导致恶性肿瘤的原因。
答案:
(1)特异性免疫反应 吞噬 溶酶体 浆 浓度
(2)血浆 不含抗原的血液 抗体受体 (负)反馈
抗体与抗原 (3)分裂失控(无限增殖)
【课下作业】
[基础达标]
1.(2018·衡水中学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
B.T细胞会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
解析:
选B。
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A正确;T细胞会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但不能裂解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裂解靶细胞,B错误;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D正确。
2.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
D.用类固醇使病人T细胞增殖分化受阻,器官移植成功率会明显提高
解析:
选C。
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刺激,也需要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协助,因此大多数B细胞必须依靠某种T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C错误。
3.(2018·衡水中学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免疫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某些免疫细胞中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B.淋巴因子由B细胞分泌,能够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免疫反应过程中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解析:
选A。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某些免疫细胞需合成并分泌某些物质,其中高尔基体活动加强;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刺激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抗体,第二次进入时快速引发过敏反应;免疫反应过程中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4.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对于细胞1、2、3、4、5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B.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
D.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解析:
选D。
据图分析可知,细胞1、2、3、4、5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是成熟场所不同,A错误;物质a为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错误;所有细胞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中合成物质a的基因进行表达,D正确。
5.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解析:
选C。
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A错误;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错误;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D错误。
6.如图表示艾滋病(AIDS)感染者体内总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HIV含量变化曲线。
图中的特异性CTL属于T细胞的范围,其具有杀伤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作用。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急性期,特异性CTL和抗体共同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明显下降
B.慢性期,特异性CTL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免疫系统仍在努力抗击病毒
C.慢性期,T细胞由于感染了病毒而被杀死,导致其总量缓慢下降
D.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锐减,机体不再具有免疫能力
解析:
选D。
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锐减,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但仍保留非特异性免疫。
7.(2018·福建漳州八校联考)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B.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
C.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
D.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
解析:
选C。
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所以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A正确;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说明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B正确;Bim蛋白活性被抑制,则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功能减弱,而过敏性体质是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C错误;Mcl1蛋白活性过高,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强,导致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D正确。
[能力提升]
8.(2018·重庆高三调研抽测)据《科学》杂志报道,北大周德敏教授的团队完成了一项被赞为疫苗领域的“革命”的实验——用活体禽流感病毒制作的疫苗对感染该病毒的小鼠等接种,均迅速恢复了健康。
他们的做法是调整活病毒的一个遗传密码,使其只能在实验室特定的培养物上繁殖,一旦进入接种的生物体内,其自我扶植机制就会失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疫苗的变异将引起该病毒表面抗原结构大幅度的改变
B.该疫苗一旦进入内环境,将被吞噬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全部清除
C.该病毒没有感染力,能激发小鼠建立起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
D.该病毒进入小鼠的细胞,能使小鼠建立起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答案:
D
9.(2018·河南新乡一中月考)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
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
D.癌变细胞在丙细胞的作用下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解析:
选D。
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A正确;图中甲为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丙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乙为记忆T细胞,其在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因此甲细胞和乙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正确;癌细胞表面抗原不能引发免疫反应,而抗原—蛋白复合物能引发免疫反应,因此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C正确;癌变细胞在丙细胞的作用下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10.(2018·江苏盐城中学月考)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个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时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会出现细胞免疫能力降低
C.图乙d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解析:
选A。
图甲中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进行①②③过程,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图甲②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能力降低,B错误;图乙d处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
11.由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病毒(简称H1N1病毒)裂解疫苗获批准,投入使用。
疫苗注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接种疫苗后,疫苗将作为________刺激人体,启动初次免疫。
该过程中,①是指________,细胞②将作出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感染甲型H1N1病毒,由于体内已产生________(填图中标号)而具有免疫力。
此时,从感染甲型H1N1病毒到快速产生抗体所经过的细胞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人接种疫苗后会有发烧现象。
发烧时由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调节,加速散热,这时会觉得身体发冷,请分析原因(以反射弧形式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1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疫苗是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制成的,所以接种疫苗后,疫苗将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启动初次免疫;在初次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即细胞②)将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抗原刺激机体,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即产生④⑤⑦;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感染甲型H1N1病毒属于二次免疫,此时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途径是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
(3)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冷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所以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调节,加速散热,会觉得身体发冷的反射弧过程是散热增加→体温下降→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冷觉中枢→形成冷觉。
(4)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1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其原因可能是:
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记忆细胞和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是不同的类型。
答案:
(1)抗原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④⑤⑦ 记忆细胞→浆细胞→抗体
(3)下丘脑 散热增加→体温下降→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冷觉中枢→形成冷觉
(4)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或感染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
12.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简称HIV)。
下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病。
被HIV侵染的T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__________________部位成熟。
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个)等。
(2)人体感染HIV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
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
e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主要侵染人体成熟于胸腺中的T细胞。
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等。
(2)根据免疫过程分析,图2中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g是淋巴因子,f是抗体。
(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答案:
(1)免疫缺陷(免疫失调) 胸腺 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
(2)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 淋巴因子
(3)监控和清除
[磨尖培优]
13.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此病的一种免疫抑制剂。
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1)研究人员以DNFB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
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即B、C、D、E、F。
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
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
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下图1所示。
①胸腺是_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C、D、E组结果与______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______作用。
从图1可知,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________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2)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所示。
注:
细胞相对生存活力=
×100%。
①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用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培养细胞。
理论上,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生存活力是________。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与A组健康小鼠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升高,原因是B组小鼠会发生过敏反应。
②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过敏反应作用。
从图1可知,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8%时胸腺指数小于地塞米松,说明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2)①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用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的培养液培养细胞,理论上,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生存活力是100%。
②根据图2可以看出,随着青蒿素和地塞米松浓度增加,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处理后细胞相对生存活力均下降,说明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且在各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
答案:
(1)①T淋巴 明显升高 发生了免疫应答(反应) ②B 抑制免疫 8%
(2)①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 100% ②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在各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 高考 生物 复习 第八 单元 生命 活动 调节 28 免疫调节 提考能 强化 通关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