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docx
- 文档编号:929432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1.16KB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docx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
八年级生物下册
1.观察植物的无性生殖
2.扦插材料的处理
3.嫁接
4.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5.观察鸟卵的结构
6.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7.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8.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9.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11.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
八年级生物上册
实验一: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
?
?
?
这是学生初次进行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来说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与引导。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2.实施个性化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关键——难点
?
1、学会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并实施。
2、教学关键处理在准备实验中考虑到学生操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课前录下“实验注意事项”,制成课件展示,保证学生课上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适时引导,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
探究性实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1.指导编组,准备教具。
5-6人一组,每小组活鱼(鲤鱼)2条、透明鱼缸或水槽2个、托盘、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如各种形状的塑料板、橡皮圈、曲别针、夹板针、布片、纱布等)、长滴管、滴瓶(内装稀释红墨水)。
组织设计“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方案和有关实验材料。
利用本节探究性实验的开放性,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倡与同学或家庭的亲人提前试做。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摆在我们面前的鱼叫什么名字?
它的外形和颜色都很漂亮,是一种观赏鱼,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好朋友。
那你知道鱼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水中吗?
它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在水中生活?
当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时,鱼鳍又是如何摆动的呢?
鲤鱼。
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观察鱼的外形,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启智激疑。
观察鱼的外部形态
1.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鱼的体形是怎样的?
3.体色有什么变化?
4.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样的感觉?
5.仔细观察鱼的体侧,你会看到什么结构?
它叫什么?
有何作用?
6.鱼共有几种鳍?
在鱼游泳时,各种鳍是如何协调摆动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大屏幕的6个问题,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
观察完毕,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说明这些特点都是和鱼在水中生活是相适应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显示6个问题。
体现观察有序,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探究实验
当鱼在水中游泳时,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各种鱼鳍的摆动情况吗?
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那么,围绕今天的实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描述一种或几种鳍的摆动情况。
学生分别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
1.鱼失去鳍后,还能游泳吗?
2.鱼鳍和鱼保持平衡有关系吗?
3。
失去尾鳍,会不会影响鱼的游泳速度?
4.鱼的腹鳍和臀鳍有作用吗?
训练学生初学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假设
学生开动脑筋,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那么请各小组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常识、生活经验和观察,通过小组讨论,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用录象显示实验关键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动作轻缓②水中进行,两人合作③两条鱼交替实验?
④单种鳍固定⑤固定鱼鳍后静置1—2分钟后记录现象⑥小组分工协作
各抒己见,将各自的实验方案表达出来,比如采用何种材料,运用什么办法进行探究的。
围绕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1.引导学生先观察正常的鱼在水中是什么姿态?
2.请各小组根据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大家共同交流。
1.背上、腹下直立在水中。
2.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为了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探究,可以引导各小组相对分工实施实验方案;可不追求大而全的方案。
表达与交流
3.组织各小组交流和及时引导。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小组实施实验方案情况;全体倾听发言小组情况并与之交流,共同得出实验结论。
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鼓励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倾听和交流。
小结
4.用多媒体课件对鱼的五种鳍的作用进行总结。
4.认同自己实验探究的事实。
小结
5.强调鱼能够在水中游泳,是靠鱼鳍、肌肉、骨骼和鳔的共同协调作用。
6.放映鱼在失去各种鳍的情况下的幻灯片段
5.观看幻灯片段,了解爱护动物,珍爱生命意义。
对学生进行生物学辩证统一观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观点。
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留下一条正常的鱼?
为什么要对鱼鳍分别固定?
2.在固定鱼鳍后,为什么要静置1—2分钟才正式记录现象?
3.剪掉鱼鳍的方法又快又简单,为什么在实验中不提倡这样做?
注意调动各小组成员中没有机会或发言表达机会少的学生积极性。
充分关注学生在探究性学生中的个性差异。
1.对学生及时进行科学方法指导。
2.加深学生对珍爱生命情感的理解。
学生参与性评价
教师重视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教学信息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自评与互评,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有何优点或者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谈谈自己的收获。
1.小组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塑料片和曲别针,这两种材料在固定鱼鳍时,对鱼的伤害很小,速度又很快。
但不足的是,固定鱼的腹鳍和臀鳍时比较吃力
尝试学生对教师和学生本人探究性实验做出个人水平评价。
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经验的获得。
给予学生参与决策的空间。
2.小组选用的小夹子太重了,觉得鱼很痛苦。
3.实验中应该准备一些喂鱼的馒头渣、米饭和鱼虫等,在固定鱼鳍后,可用这些食物让鱼尽快游动起来,这样会使观察的效果更明显。
4、鱼缸应该再大一些,否则不清楚固定鱼鳍后对鱼的游泳速度是否发生影响。
实验二:
饲养和观察蚯蚓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设置一个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创设实验教学整合环境,由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价值态度观:
通过采集、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2.观察蚯蚓的运动。
三、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四、实验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实验探究过程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粘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地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探究实验过程设计:
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
各小组取一条活的蚯蚓,根据提纲进行观察并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用课件展示蚯蚓外形图)
1.体形的观察:
蚯蚓的身体呈红色、由许多环状的体节组成。
2.体表的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
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
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环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
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
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六、实验讨论
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
2、要实验过程中国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大雨过后国什么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
3、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
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4、国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的深层穴居?
实验三.: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鸟类为什么会飞?
要是我们人类也像鸟类一样会飞该多好,如果让人飞起来,咱们需要一副多大翅膀?
…………这就是我们这一节将要探究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先来看一段视频录像。
师:
在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我听到了鸟的叫声……
师:
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
生:
鸟类有翅膀。
师:
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吗?
生:
不能,还要解决许多问题。
师:
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生:
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师:
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图片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也可以展示课前准备的鸟类图片)
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注意观察体形和体表)
家鸽的躯干呈___形。
家鸽的前肢变为___,是__器官。
后肢有__趾,__趾向前,__趾向后。
尾部生有大型__,飞翔中起__作用。
师:
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
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生:
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师:
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
有何意义?
生:
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
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不会飞起来的。
师:
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
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生:
羽毛有大小之分,大羽毛展开时呈扇形,小羽毛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师:
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
生:
继续进行探究:
家鸽有(角质喙、肉质唇),口腔内(有、无)牙齿,舌较(柔软、坚韧)。
无牙齿可减轻头部重量,与__生活相适应。
肌胃外壁有发达的__层,内壁上有一层___,胃腔内有许多__粒。
腺胃可分泌____。
肌胃的收缩力(大、小),可凭借内壁的角质膜和腔内的沙粒将__磨碎,具有类似__的作用。
小肠弯曲(细长、短粗)。
直肠较(短、长)。
小肠是__和__食物的主要器官。
直肠这一特点使得鸟类随时排便,有利于____,与__生活相适应。
家鸽的肺相对较(大、小),弹性较(大、小),与多个气囊相通。
心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分为__心房,__心室。
家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使动、静脉血(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强、弱),加之双重呼吸,食量又大,体表有__保温,通过气囊散温,因此具完善的____能力,属于(恒温、变温)动物。
师:
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肉最发达?
推测一下原因?
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
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生:
胸部的肌肉发达,可能与飞行有关;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胸部的骨骼很突出,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与飞行有关。
师:
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
生:
从食物中来。
师:
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
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
师:
请阅读表格:
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
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师:
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
生:
(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师:
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
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
生:
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
师:
展示纸飞机(飞机模型,风筝)这些也能够飞行,谁来说说它们的飞行原理?
生:
认真观察,分组讨论,举手发言。
师:
它们飞行的动力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持续飞行?
生:
风力、电力、燃油等。
师:
由此可见:
飞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重量要轻、速度要快、动力要足……;只要满足了这些条件,我们人也能像鸟类一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实验四:
探究菜青虫取食行为
?
?
一、教学目标
?
?
?
?
?
知识目标
?
?
?
?
?
1·使学生能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
?
?
?
2·?
使学生能够模仿教材的探究实验,独立完成一些课下研究课题。
?
?
?
?
情感目标
?
?
?
?
?
3·通过探究实验时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确立团结互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
?
?
?
?
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
教学难点
?
?
?
?
探究动物行为成因的实验及其组织教学。
四、教学准备
?
?
?
?
1.教师准备:
(1)各种动物行为的录像片。
蝴蝶、蜜蜂、蚂蚁行为的录像或图片。
?
?
?
(2)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其他植物(玉米、菠菜)叶片的榨汁(也可由学生准备)。
?
?
?
(3)滤纸。
?
?
?
2.学生准备:
(1)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其他植物的叶片。
?
?
(2)菜青虫。
五、课时设置
?
?
?
?
?
?
?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
?
?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
?
?
?
?
教师首先播放关于动物各种行为的录像片,使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确认,然后由各种动物行为,尤其鸟儿的繁殖行为的复杂性,如占巢行为、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迁徙行为等要想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将画面逐渐由其他的动物行为集中于忙碌的蜜蜂采蜜的行为,飞舞在田园花间的菜粉蝶上。
?
?
?
?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教具情况。
其次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所提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
?
?
[探索实验,分析讨论]
?
?
?
实验开始,教师可用投影先打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
?
?
1.你知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吗?
?
?
?
2.如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话,菜青虫会有什么行为变化?
如果不是,它又会有什么变化?
?
?
?
3.如果用滤纸分别沾取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和其他植物叶片的榨汁,菜青虫又会发生哪些行为变化?
?
?
?
4.滤纸的颜色影响菜青虫的行为吗?
?
?
5.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
?
6.你的假设得到验证了吗?
?
?
7.你的结论是什么?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
?
?
?
教师:
刚才,大家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做了认真的探究实验和讨论,现在请大家对你们的实验谈谈你们的看法,咱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
?
?
?
第10组:
我们发现即使把菜青虫放在菠菜叶或是柳叶上,它也不吃,如果把它放在白菜叶上就不一样了。
这说明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
?
?
教师:
嗯,很好。
哪个组再来说说。
好,第3组。
?
?
?
?
第3组:
上课之前,我们已经把菜青虫饿了好几天了,可是即使它很饿,它也不吃玉米叶子。
我们组也认为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
?
教师:
哦,很好。
你们饿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
?
?
第3组:
我们想动物可能会有“饥不择食”的行为。
饿了不是就什么也想吃了吗?
?
?
?
?
教师:
你们的想法真好!
对,学习就要向第3组一样,要多想想,多设想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对大家今后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
大家应该向他们组学习。
下面哪一个组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呢?
好,第11组谈谈。
?
?
?
?
第11组:
我们组是培养了好几只菜青虫,经过不同处理以后,再做比较的。
?
?
?
?
教师:
这个做法更好。
实验就要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
?
?
?
?
?
学生的说法不一。
每组的结论基本一样,但做法各不相同。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得到同一结论:
菜青虫取食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
?
?
[巩固练习]
?
?
?
?
一、看谁填得对
?
?
?
?
?
?
一般说来,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_____________,后天性行为就越_____________,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的比重_____________。
?
?
?
?
?
答案:
复杂;复杂;越大
?
?
?
?
二、观察与思考
?
?
?
?
?
?
原生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只是简单的应激性。
腔肠动物对外界刺激也只是全身收缩,而扁形动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
?
?
?
答案:
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结构;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网状神经,所以二者没有“学习能力”,只具有先天性行为,从扁形动物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说明它的神经结构比较高级。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通讯
课题名称
探究《蚂蚁的通讯》
科 目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学习者分析
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看,在日常生活中有看见过蚂蚁的一些行为,并在本节前已经学习探究实验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有了探究实验的一些经验,但要具体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探究设计方案,不过,通过引导,启发学生也能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去完成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强化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体验小组的协作与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提前2周布置观察实验任务,将学生分成10人一组,简单说明实验要求,提出实验过程要注意的地方。
2.本节课通过学生探究“蚂蚁的通讯是靠什么传递的”活动交流、汇报和评价,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实验的氛围,并将这些方式、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3.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结合教师辅导、引导、提问、总结的教学方式。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观察法、实验法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能够对活动的情况进行交流和质疑。
3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掌握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4、探究报告的完善。
5、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热爱,精心的设计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培养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了解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探究报告的完善。
教学准备
玻璃瓶、放大镜、白糖、蚂蚁、面包等、各种食物,小纸片。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1
巧设情景、呈现问题
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动物行为的研究,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动物行为的呢?
(采用了观察法与实验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观察法与实验法“探究蚂蚁的通讯是什么?
”
探究活动2
提出问题
根据小组的探究实验,并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蚂蚁的通讯是靠什么进行的问题:
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
探究活动3
作出假设
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
不一会而,一大群蚂蚁“浩浩荡荡”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
蚂蚁不会发出声音,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
侦察仪在食物和洞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吗?
你的假设是: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探究活动4
制定计划
(1)、用烧杯饲养一窝蚂蚁,给它们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
(2)、在距离蚂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置一些白糖或面包沫,然后观察,当侦察蚁离开洞穴后,在它返回洞穴的路上事些放上一些小纸片,让它从小纸片上爬过。
(3)、当许多工蚁出洞时,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仔细观察蚂蚁群的行为。
探究活动5
实施计划
仔细观察发现,侦察仪围绕着小纸片围成圆形爬行,始终找不到食物。
探究活动6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现象说明蚂蚁的通讯是靠气味进行的。
你的结论是: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表达交流
学生将观察的现象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使探究的结果更加完善。
探究训练
1、请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蚂蚁的通讯”。
2、请自己课后去查阅蚂蚁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3、各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活动,找出成功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对不足方面进行整改,在今后的探究实验教学中加以注意,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实验六:
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便引导学生理出: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股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
从而认识:
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
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实验 教案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