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B.docx
- 文档编号:928828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29KB
政治经济学B.docx
《政治经济学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B.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B
西南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课程代码
1
5
3
1
2
6
0
5
0
命题单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教研室
学院:
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客观经济规律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D.探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2、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
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5、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A.W-W-G′B.G-W-G
C.W-G-WD.G-W-G′
6、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大B.越少C.不变D.无法确定
7、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
8、一切社会的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B.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D.资本构成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
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11、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D、商品的生产价格
1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
13、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
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14、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准备阶段
15、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16、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
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
C、劳动对象的资本D、劳动力的资本
17、公式Ⅰ(v+m)=Ⅱ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8、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A.垄断利润 B.产业利润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19、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
20、超额剩余价值是:
()
A.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D.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
2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因购销债务相互抵消会使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与到期支付总额相等
22、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
A.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4、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
A.各企业之间利润的平均化B.部门内部利润的平均化
C.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D.超额利润的平均化
25、折旧是用于()。
A.补偿耗费的可变资本B.补偿耗费的固定资本
C.补偿耗费的全部资本D.补偿预付的全部资本
26、若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率,则表明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零
27、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优劣的差别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D.土地的数量有限
28、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A.竞争手段实现的B.宏观调控实现的
C.垄断价格实现的D.工业企业实现的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B.工业垄断资本同银行垄断资本的结合
C.垄断资本同非垄断资本的结合
D.私人垄断资本同国有资本的结合
30、金融资本是()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溶合生长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生长的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
A.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D.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不起决定作用
E.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
C.生产资本的构成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5、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E.部门之间竞争的程度
三、辨析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价值增殖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的继续延长。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把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
4、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四、计算题(共10分)
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一天的工资8元。
计算:
(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
(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多少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4)每双鞋的价值量是多少?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试述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2、试论平均利润率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西南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课程代码
1
5
3
1
2
6
0
5
0
命题单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教研室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5ACBCD6-10CBBBD11-15CCABB
16-20DACCB21-25BCBCB26-30BACA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ABC2.ACE3.BCE4.ABCDE5.ABCD
三、辨析题(每题6分,共计30分,如分析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此观点不正确。
(1分)
价值形成过程是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要使价值增殖,只有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使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
这个超过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2分)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分)这个一定点以上而延长的劳动时间是工人提供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要超过这个一定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1分)
2、此观点不正确。
(1分)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3分)
(2)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2分)
3、此观点不正确。
(1分)
(1)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分)
(2)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分)
4、此观点不正确。
(1分)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3分)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2分)
5、此观点不正确。
(1分)。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三个实现条件:
第一个条件,I(v+△v+m/x)=II(c+△c),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2分)
第二个条件,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进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时对生产资料的全部需要。
用公式表示是:
Ⅰ(c+v+m)=Ⅰc+Ⅱc+Ⅰ△c+Ⅱ△c。
(2分)
第三个条件,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全部需要。
用公式表示为:
Ⅱ(c+v+m)=
Ⅰ(v+△v+m/x)+Ⅱ(v+△v+m/x)(1分)
四、计算题(共10分)
解:
(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2分)
(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2分)
共计耗费资本价值=c+v=2600(元)(2分)
(3)m=2×4×50=400(元);m′=400/400=100%(2分)
(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总双数=8/4×50=100(双)
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如分析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2分)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再发展到货币形式。
(2分)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分)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它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4分)
2、
(1)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之比,平均利润率存在下降的趋势(2分);
(2)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变小,利润量相对减少,利润率趋于下降。
(2分);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减慢,年利润量减少,平均利润率下降(2分);
(4)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利润量减少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2分);
(5)平均利润率并非直线下降,只是一种趋势,因为还有很多因素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如剩余价值率提高、生产资料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对外贸易等(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