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docx
- 文档编号:928606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4.79KB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docx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
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
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高中语文培训资料GAOZHONGYUWENPEIXUNZILIAO高中语文培训资料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
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
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这些文章大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对于本单元所选的这些名家名篇更应该如此。
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
所选的课文有:
《咬文嚼字》(朱光潜)、《孟浩然》(闻一多)、《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
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家。
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
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论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指印》(丹齐克)、《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这些课文,或综述观点,或探讨成因,或作深入细致的分析,都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学习时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品味科技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
但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即所谓“常规性练习”,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
同时,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部分题型和内容设计为开放式,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
另外,还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补白性的文字,放在有关课文后面,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对作品的评论,作为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供学生自读,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表达交流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表达交流”也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内容。
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
这四个单元分别是: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
“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也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相呼应。
“写法借鉴”着眼于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从而在写法上加以点拨。
“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
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选做,教师也可以另行设计,进行替换或补充。
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
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
“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
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也比较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这套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
一是上面所说的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鉴赏”整合在一起,即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写一些读书笔记、札记、感想、翻译、改写,等等,强调读与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主要是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
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交往日趋丰富多样,传媒手段日趋先进便捷,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因而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口语交际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本套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包括三个子系统:
一是每册设计一个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前几册分别训练了“朗诵”“演讲”“讨论”“辩论”,本册学习“访谈”。
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的设置,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
二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三是在“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
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
如本册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就是希望在必修课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古代诗文作品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
有的属于专题研究,如本册的“有趣的语言翻译”,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
这些专题,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名著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本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栏目。
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著,以中外文学名家名著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
本册教科书安排两部,一部是《三国演义》,一部是《堂吉诃德》。
“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教学建议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
我们要准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
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
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
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用好《语文读本》,培养自学能力。
这套教材还编写了与教科书相配套,作为扩展阅读的《语文读本》。
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学习、探究。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常见的教师一讲到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
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适当的讲解还是必要的,但课堂上的讲解,重在研读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
另外,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终生受益。
阅读《语文读本》和学习教科书的目的是相同的,着眼于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不同的是,对教科书,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训练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课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比较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因此,教师要把《语文读本》纳入教学设计中,可以给学生提出几条总的要求,如要求对每篇逐字逐句阅读,搞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等等。
也可以对不同的文章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大声朗读精彩的段落,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复述文章梗概等等。
还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对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并不是要考试,可以利用上课前和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抽查,如让学生朗读精彩片断,谈谈文章大意等等;也可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举行阅读座谈会,谈谈阅读体会,交流阅读心得;还可以让学生在壁报或自办刊物上,直抒己见,展开对一些文章的讨论,等等。
总之,以达到督促学生认真自读、让《语文读本》发挥最大作用为目的。
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特别指出: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并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也就是说,每学年的阅读量应不少于50万字。
教师也要注意加强指导。
4.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这套教材的写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
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二是进行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作为整套教材写作教学的一个阶段,本册写作教学的几个专题,注意与前几册写作教学的衔接。
我们认为,尽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但给一些适当的点拨指导还是必要的。
其中,既有所谓“规矩文”。
每个专题有一点指导写作的内容,意在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作一点理论上的指导,增加一点理性认识,掌握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
也有所谓“放胆文”,这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借鉴和吸收了“新概念作文”的一些做法,即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认为,“新概念作文”的主旨,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写作特长,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能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毕竟我们的高中生将来上大学读中文的是少数,当作家的更是少数。
高中的作文教学,还是应以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为主。
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广大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新的语文教学实验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
我们相信,广大教师一定会抓住这次教材改革的机遇,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把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必修5第一单元
赵晓非
一、单元教学重点
这个单元学习小说。
所选的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教学时要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了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生存方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哦,香雪》以优美、清纯的语言,表现了封闭山村的人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的把握上。
把握主题,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通读作品,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
其次,指导学生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
就是认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透过故事情节表层,探寻蕴含其中的时代气息、社会发展、思想意识以及生命形态。
关注小说的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挖掘其中反映主题的信息。
另外,由于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分析情节,首先要注意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
情节是否充分展开,各种矛盾冲突是否有由发生、发展到高潮和结束的空间和过程,情节是否丰富、复杂、曲折,能够为塑造人物形象和挖掘事件的意蕴留下广阔的空间;其次注意情节的合理性。
情节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尤其是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对情节的发展非常重要,情节不能脱离生活现实,当然,神怪小说和超现实主义小说除外(其实这些小说的情节,也是真实生活的某种艺术变形罢了)。
其三要注意情节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有助于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课文说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人物
林冲的性格:
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如:
他被高俅陷害,刺配到沧州,仍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正直、善良、侠义。
如帮助李小二等;刚猛激烈、嫉恶如仇。
如买刀寻敌,山神庙手刃仇敌,都表现出他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细心、缜密。
如林冲看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尤其是熄灭炭火的细节表现得最为充分。
2.情节
课文的情节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
路遇李小二,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是情节发展的开始;买刀寻敌为他走向反抗奠定行动基础,矛盾冲突紧张起来;看管草料场,局势又平缓下来;雪夜杀敌,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林冲被逼上了绝境,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
3.主题
课文表现的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林冲的人生遭遇得出答案。
如果说《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从林冲个人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政治黑暗的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
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
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
1.人物
别里科夫的性格:
封闭。
他穿着雨鞋,带着雨伞,“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怀旧。
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害怕新鲜生动的现实生活;胆小、多疑。
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极力维护现行秩序。
思想上自觉和反动政府统一。
而且乐于告密,人格卑鄙。
他压制着身边的人们,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
2.悲剧
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3.主题
(1)社会的角度:
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
别里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反动政府的统治。
(2)个人的角度:
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拒绝、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4.思考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
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
这些人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
5.形式
小说主要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
夸张一是夸张人物形象,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
讽刺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
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边城》
1.对美的讴歌
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
人情美。
边城的人热情诚实,民风淳朴,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着。
风情美。
边城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
如端午节的庆典、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古老的风俗是和古朴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的,透露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
景色美。
边城山青水绿,蕴含着原始、自然的气息,美仑美奂,好似天然不加雕饰的美玉。
2.主题
作者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诚心相待,相互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在摹写边城人生命的形态和生活的方式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3.语言
小说的语言朴素、饱满,不晦涩、不雕饰。
这样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表现边城人古朴、自然的生活,并且从中透露出田园诗情。
《哦,香雪》
1.人物
主人公香雪的性格:
善良、纯真。
如课文中写香雪的纯洁连陌生的顾客都为之感动,她和女学生换铅笔盒,她坚持把鸡蛋留在车上,因为“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执著、果敢。
如为了换到铅笔盒,她勇敢地登上了火车,随后独自一人走三十里夜路回家。
向往新生活。
如香雪执意要换铅笔盒,对她来说,铅笔盒是文明的象征,是走出封闭的希望。
2.主题
台儿沟深居大山之中,偏僻封闭,只有十几户人家,仿佛与世隔绝。
代表现代文明的火车开进了闭塞的山村,“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香雪关心“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什么叫‘配乐诗朗诵’”,更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封闭的环境中的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为小说构建了主题。
3.意境
作家孙犁说: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
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
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淳朴的原始的诗情画意;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使人感受清新之美。
必修5第四单元
李世中
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
这里所说的“小论文”,是科学普及意义上的文章,大多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而写的。
这些文章不一定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却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
这个单元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使用和消费上的经济。
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高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技术创新则成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的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
未来社会的扫盲,不是文字扫盲,而是文化扫盲,是科学扫盲。
一个人没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1989年就推出了一个“2061计划”,即《为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达到科学、数学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高中语文 必修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