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概论.docx
- 文档编号:927227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6.05KB
中国经济概论.docx
《中国经济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概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概论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A.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B.主要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C.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D.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
2.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A.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
B.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
C.经济运行依靠行政命令推动
D.企业已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
3.作为普通企业,当商品滞销,价格下跌时,企业会生产规模,向市场提供的商品。
()
A.扩大、更少
B.扩大、更多
C.缩小、更多
D.缩小、更少
4.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
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5.改革后的中国国有企业应该是()
A.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
B.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
C.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
D.分门别类承担不同任务的经济主体
6.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承包制
B.实行租赁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实行全面国有制
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A.合作双方的责任、权益和义务不同
B.合作的国家和企业不同
C.投资的方式和享受收益、分担风险的形式不同
D.在税收方面的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
A.传统的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弱化、缩小乃至解体的过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强化、扩大、发展的过程
C.国家直接调控经济的作用逐步减少的过程
D.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
2.粗放型经济增长指()
A.不需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
B.必须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
C.是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采用的经济增长方式
D.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3.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
A.作为一种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
B.优化产业结构、贯彻产业政策、维护经济稳定
C.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缺陷
D.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
4.从宏观上看,影响已过对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A.该国的产业结构构成
B.该国的发展阶段
C.该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
D.该国劳动年龄人数的多少
E.该国政府制定的政策等
5.当经济萧条的时候,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
A.增加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刺激总需求扩大
D.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6.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保障的特点是()
A.对全民实行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的社会保障
B.个人得到的保障与个人缴费的多少联系不紧密
C.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个人、企业的税收负担都十分沉重
D.具有奖勤罚懒的性质
E.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和经济增长
7.中国之所以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因为()
A.市场经济既要有劳动力系统,也要有稳定系统
B.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需要有相应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C.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D.中国的国情状况和人口状况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E.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8.对于中国发行的外资股,不正确的说法是()
A.境内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
B.境外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
C.在内地注册并在香港地区上市的H股
D.在纽约上市的N股
三、判断题
1.济增长时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有经济增长就一定有经济发展()
2.场经济是自主型经济,政府的作用将逐步完全退出市场()
3.轨制是指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两种改革方式()
4.于中国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不大,因此农业不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5.般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履行政府的稳定职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有进行了投资的社会成员,才可能获得利润()
7.人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外汇、房地产、保值商品等,肯定可以获得利润()
8.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四、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粗放型经济增长
3.集约型经济增长
4.国债
5.建设性支出
五、简答题
1.市场经济有哪些功能?
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4.为什么加入WTO将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5.股票具有哪些特征?
6.请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7.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股票市场?
六、论述题
1.什么是公共财政?
试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2.何谓“双轨制”?
“双轨制”为什么是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桥梁?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
(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DBD6—7CC
二、多项选择题
1—5ABCDBCDABCDABCEABC
6—8ABCABDEABC
三、判断题
1.答案:
错误
2.答案:
错误
3.答案:
错误
4.答案:
正确
5.答案:
正确
6.答案:
正确
7.答案:
错误
8.答案:
错误
四、名词解释
1.答案: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增长,是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2.答案:
粗放型经济增长(也叫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主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成长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3.答案:
集约型经济增长(也叫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
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4.答案: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5.答案:
建设性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的建设投资支出
五、简答题
1.答案:
(1)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增进社会利益
(3)提供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4).提供奖优罚劣的强制手段
2.答案:
(1)假定前提不同;
(2)决策方式不同。
(3)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3.答案:
1)产业结构有农业占优势比重向工业、服务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工业结构不断发生优化变化
3)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4.答案:
1)促进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
2)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质量
3)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
4)促进国内金融机构进行结构调整
5.答案:
1)不可偿还性
2)收益性
3)流通性
4)股东参与性
5)价格波动性
6)高风险性
6.答案:
(1)市场经济的分配性失灵所致;
(2)经济转轨过程中政策与制度的不完善所致;
(3)垄断是行业收入悬殊的主因;
4)与分配和再分配密切相关。
7.答案:
筹集资金、转换机制、3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
六、论述题
1.答案: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通过非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公共需要的财政行为。
其职能有:
(1)资源配置职能
A财政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
B财政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2)收入分配职能
A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
B通过转移支付给低收入人群以补贴
(3)调控经济职能
A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通过发挥个人所得税等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帮助社会来问题经济活动
(4)监督管理职能
A财政对宏观经济的管理
B财政对微观企业的管理
C财政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2.答案:
(1)双轨制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体制。
(2)双轨制是从旧体制通向新体制的桥梁,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冲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这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彻底转轨。
这个转轨大致过程是:
首先将市场机制部分地引入到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上来,在其内部培育起一个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生长点。
然后随着他的成长壮大,逐渐成为与计划经济并立的另一极,从而使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规并存、共同调节经济运行。
最后,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占据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主导地位,经济转轨过程宣告完成。
(3)因此,双轨制是中国政府为了保证非国有经济能够在计划配置资源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打破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
D.经济发展就是人民收入的提高
2.下面哪一点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A.全面小康社会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B.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且要实现经济结构转换
C.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
D.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变量带来有转折性的意义
3.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双轨制”现象()
A.调解手段双轨
B.管理方法双轨
C.价格双轨
D.决策行为双轨
E.政策双轨
4.以赢利为目标的普通企业()
A.只存在于第一产业中
B.只存在于第二产业中
C.只存在于第三产业中
D.存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
5.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两者之间本质的不同是()
A.社队企业必须把自己的生产限制在自己性经营的范围内
B.社队企业不得冲击计划经济秩序
C.乡镇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社队企业不是
D.社队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乡镇企业不是
6.在过去的20多年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一、第三产业
7.下列不属于中国股票结构构成的是()
A.国家股
B.法人股
C.集体股
D.公众股
E.外资股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A.基本建立起了市场需求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
B.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持续减少
C.第二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变化剧烈
D.第三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2.人类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带来的后果是()
A.使人具有了经济人的特征
B.使节约成为必要
C.生产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D.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制度才得以发展起来
3.下列哪些是租金或地租()
A.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入
B.城乡居民出租个人住房所获得的收入
C.投资者开采矿山交纳的资源使用费
D.帮助他人买卖股票获得的收入
E.银行存款获得的收入
4.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经济主体具有强烈追求利润的冲动
B.经济主体有权自主经营并自负盈亏
C.市场经济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对外开放
D.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5.宏观调控的方式与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直接调控方式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间接调控方式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直接调控方式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间接调控方式
6.改革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承担()
A.经济职能
B.政治职能
C.社会职能
D.最求利润最大化
7.1980—1993年的财税改革的内容是()
A.“分灶吃饭”
B.财政大包干
C.统收统支
D.分税制
三、判断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过多与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
3.外国没有国有企业,只有中国才有国有企业()
4.金融债券只能由中央银行发行()
5.国家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6.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7.财政调控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四、名词解释
1.经济发展
2.所得税
3.经常性支出
4.国家股
5.财政赤字
五、简答题
1.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有哪些?
2.市场经济的功能?
3.库兹涅茨为什么认为个人收入差距会随经济发展先扩大在缩小?
4.中国财政收入的构成是怎样的?
5.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
6.证券市场的主体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7.改革至今中国经济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六、论述题
1.请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过程。
2.传统的劳动力配置制度和就业体制有何特点?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
(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CBDC6—7BC
二、多项选择题
1—5ABDABCDABCABCDAD
6—7ABCAB
三、判断题
1.答案:
错误
2.答案:
正确
3.答案:
错误
4.答案:
错误
5.答案:
正确
6.答案:
正确
7.答案:
正确
四、名词解释
1.答案:
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
2.答案:
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纯收益额所征收的税
3.答案:
经常性支出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4.答案:
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的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
5.答案: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形成的差额
五、简答题
1.答案:
(1)政企职责不分,国家权利过分集中,统得过多过死,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2)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4)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2.答案:
(1)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增进社会利益
(3)提供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4)提供奖优罚劣的强制手段
3.答案:
1)经济发展使贫穷国家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收入差距由大转小;
2)经济发展使资源禀赋的差距经历了由大到小的变化,收入差距由大转小;
3)低收入阶层政治地位的改善。
4.答案: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5.答案:
1)社会融资结构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影响
2)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
3)商业银行本身改革不到位
6.答案:
1)证券发行主体
2)证券投资主体
3)证券市场中介主体
4)证券市场监督主体
7.答案:
(1)国内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化发展滞后,地区间差距明显
(2)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觉得数量较大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巨大
(4)在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出现了买方市场,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5)自然资源的过快消耗与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六、论述题
1.答案:
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式由中国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和城乡分治体制决定的。
2)中国工业化起点低,缺乏发展经济可以依托的工业基础。
3)被当时的国际社会封锁、孤立,无法从外部获得发展工业化的资金。
4)采用“剪刀差”的形式从农业中积累起工业化的启动资金(原始积累),促进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5)实施禁止劳动力流动政策,以控制城市人口增长,从而形成城乡两大经济板块。
6)这种“城乡分治”政策的结果是逐步演化成了二元社会结构,从地域和人口两方面把中国切成泾渭分明的两大板块,构成中国特有的社会状态。
2.答案:
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中期和短期假话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企业使用劳动力体制看,国有单位新增职工指标由国家控制,具体分配和招工由地方政府负责;集体经济单位新增职工指标由地方管理,报中央劳动部门备案。
企业用工制度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固定工制度,即通常所说的“铁饭碗”。
在国民经济计划增加职工指标的范围内,所招收的职工都属于固定工。
第二种是临时工或合同工。
这是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工作期限、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的制度。
招收临时工也必须编制计划。
其特点:
1)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终生就业
2)城镇职工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保障制度
3)剥夺了企业和职工进行相互选择的自由
4)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经济
B.放弃计划经济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建立类似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2.下列关于资源禀赋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资源禀赋是指由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的物质资料
B.不同的国家或个人拥有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C.各国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当,差别不大
D.各国的资源禀赋存在着丰饶或贫瘠的差异
E.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总体看并不乐观
3.下列对于投入(成本)产出(收益)的组合中哪一种最有效率()
A.高投入、高产出
B.高投入、低产出
C.低投入、高产出
D.低投入、低产出
4.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A.计划经济国家
B.市场经济国家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
D.混合经济制度国家
5.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的特点是()
A.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
B.以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投资为主体
C.以美国投资为主体
D.以日、韩投资为主体
6.下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归纳不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
B.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
C.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低于大部分国家
D.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
E.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低于大部分国家
7.下列关于股票特征,正确的说法是()
A.股东可以将股票退还给股份公司
B.公司保证股票的收益不得低于零
C.所有的股票都拥有流通性
D.股票价格具有波动性和风险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粮食“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度进口,促进交换”是()
A.21世纪中国的粮食战略与策略
B.不同于原有的高度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战略
C.不同于主要依靠进口的粮食消费模式
D.主要依赖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新的战略选择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
A.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协调区域经济
B.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C.实现西部现代化
D.实现全国现代化
3.改革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
A.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B.不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C.是根据政府的外生力量来决定的
D.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4.中国应该“利用比较优势,促进农产品交换”是由于()
A.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B.中国在土地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C.中国生产粮食不具有比较优势
D.中国生产经济作物具有比较优势
5.原来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输血”渠道主要有()
A.直接的财政补贴
B.间接的财政让税
C.放权让利
D.政府干预下的银行贷款
6.一般来说,国有企业与普通企业存在下列哪些不同()
A.出资者不同
B.目标和作用不同
C.活动的领域不同
D.对社会的贡献不同
7.随着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经济中企业构成的变化表现为()
A.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下降
B.非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下降
C.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上升
D.非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上升
三、判断题
1.如果经济是零增长,人口是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就会下降()
2.市场失灵,指由于各种原因的引起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无法发挥固有的作用()
3.无论在哪个国家,企业都是创造财富的微观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所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口都可以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5.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6.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很大贡献()
7.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只有直接调控这一种方式()
四、名词解释
1.流转税
2.税收
3.金融债券
4.债券
5.股票
五、简答题
1.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有哪些变化?
2.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什么?
3.市场经济建立的三个基本前提条件?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的不同?
5.简述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6.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是什么?
7.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六、论述题
1.中国与发达国家一样,第一产业(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比较低。
这是否说明中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为什么?
2.试述政府有哪些具体经济职能?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CCAB6—7DD
二、多项选择题
1—5ABCABCDBCACDABD
6—7ABCDAD
三、判断题
1.答案:
正确
2.答案:
正确
3.答案:
正确
4.答案:
正确
5.答案:
正确
6.答案:
正确
7.答案:
错误
四、名词解释
1.答案:
流转税是以商品的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2.答案:
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政府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所规的程序和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3.答案: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4.答案:
债券是指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作为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直接向社会以借债凡是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借款凭证
5.答案: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五、简答题
1.答案:
1)经济体制发生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
2)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3)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
4)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5)人民生活实现了两步历史性跨越
2.答案:
1)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2)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3)国家保护自由财产不受侵犯。
3.答案:
(1)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2)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3)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4.答案:
(1)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综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同家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生发展乃至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过渡,是一个渐进的是利用市场机制自发发展的过程。
(2)发展电国家的工业化通常是政府选择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往往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其工业化通常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从外部移入或自己建设而发端的,工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与它并存的是一个传统的庞大的落后的农业部门。
5.答案:
粮食贡献、原料贡献、市场贡献、资本贡献
6.答案:
(1)耕地自然条件较差,人均耕地占有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2)中国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
(3)农业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
7.答案:
1)市场经济既要有加速器,也要有稳定器;
2)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