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商务局工作计划与区国民经济五年工作计划汇编.docx
- 文档编号:926986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KB
区商务局工作计划与区国民经济五年工作计划汇编.docx
《区商务局工作计划与区国民经济五年工作计划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商务局工作计划与区国民经济五年工作计划汇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商务局工作计划与区国民经济五年工作计划汇编
区商务局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区“四个翻番”、“四个基地”、“四个提高”的五年发展目标,以培育规范商贸流通市场为基础,以商贸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以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商贸服务体系,力争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的突破。
(一)抓好十件大事
1、大酒店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
2、首座大酒店主体完工;
3、建博家居市场投入使用;
4、启动路休闲娱乐带建设,力争“月亮湾”休闲吧投入使用;
5、培育10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
6、新增1个农特产品实现“农超对接”;
7、新引入1家大型卖场入驻;
8、改造升级乡镇农贸市场3个以上,新建乡镇农贸市场1个以上。
9、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店50个以上,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日用品店30个以上,新建国家粮食系统“小粮仓”20**户。
10、力争引进1家外资企业。
(二)抓好“十大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商贸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大酒店、首座大酒店、建博家居市场等商贸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督促和协调力度,确保工程建设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是扎实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逐步解决长期以来我区部分乡镇市场设施简陋、以路为市的现象。
培育发展农村市场,活跃商贸流通,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城乡环境综治服好务。
三是继续抓好商贸惠民工作。
一是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店建设和日用品店的升级改造;二是按照财政部、商务部有关“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的工作要求,做好两项惠民工程结束后的后续监督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售后服务工作。
四是努力抓好限上流通企业的培育和培训工作。
积极培育、排查新的流通企业,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入库。
认真搞好限上流通企业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限上企业资料报送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争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6%以上。
五是加大星级酒店的建设力度,继续搞好国贸美食街的升级改造,认真做好住宿餐饮业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我区住宿餐饮业的档次和水平。
六是继续抓好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流通网络建设、农副产品流通基地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无偿资金争取工作。
七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指导力度,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拓展进出口业务,认真做好外贸出口奖励政策的兑付工作。
20**年确保外贸出口额完成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八是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物流园区的前期筹备工作,推动中央粮油储备库物流中心项目建设。
九是加强对区内十二五商贸重点建设项目的包装、宣传和推介工作,不断充实项目库。
十是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采取集中整治和部门专项整治等方式,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商场,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和打击商业领域欺诈行为等方面的整治活动,重点突出对酒类市场、粮食市场、肉食品市场等为主的专项整治活动。
区国民经济五年工作计划
“”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战略机遇期,编制并实施好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回顾
“”期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抓住新机遇、建设新”这一工作主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较好地完成了“”规划中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呈现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以来,全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四园两区”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老城连片开发、新城分步启动和周边园区建设,实现了规模经济、外向型经济等领域的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预计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0.2亿元,年均增长13.4%。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898万元,年均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2亿元,年均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7.3亿元,“九五”时期的4倍,年均增长31%。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
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改造农村道路100公里,总投资达6500万元。
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45∶55调整为35∶65。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3676元提高到年的5774元,年均增长9.5%。
工业发展的速度与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实现销售收入64.8亿元,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和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以发展大流通、建设大市场为突破口,传统三产稳步增长,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华联商业街、润华汽车主题公园、匡山汽车大世界、嘉华购物广场等大型、高档次市场和商贸设施的建设成效显著。
新兴服务业态逐步发展,全区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次产业比例由年的5.4∶39.5∶55.1调整为2∶33.7∶64.3。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济南市“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要求,坚持“四高”方针,城市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期间,完成城建投资32亿元,比“九五”增长了2倍。
相继完成了经六路西延长线、经一路、经十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拓宽改造。
建成了经六路跨铁路桥、纬六路道桥、段店立交桥等大型设施。
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完成了547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
旧城(村)改造稳步启动,房地产开发势头强劲,“”期间,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90亿元,竣工面积420万平方米。
老城区重点实施了新世界阳光花园、阳光100、舜承苑等开发项目,新城及周边地区相继实施了实力荣祥、外海城市花园等住宅小区以及前屯、刘庄、大金等村居改造项目建设,实现了从镇村到城市的初步过渡。
城市综合环境得到改善,完成了经十路、二环西路等路段的美化绿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8.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2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有所提高。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构筑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现代化省会城市需要的、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创了城市管理新局面。
(四)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期间,引进外资企业43家,按新口径测算,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可达6000万美元,比“九五”增长了3倍。
通过内引外联,多渠道招商引资,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利用外资呈多元化发展。
出口创汇有了新的突破。
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出口企业达58家,出口过百万美元的企业不断增多,产品覆盖机电、化工、纺织、轻工、农副产品等5大类,近百个品种,辐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区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2亿美元,五年平均增长54.6%。
(五)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加快进步。
5年来,全区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52项,专利申请量达到265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民族、特殊教育的同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
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十二中学、古城中学、南辛庄小学等改造工程。
“”期间,教育投入累计达到6亿元,比“九五”增加了1倍。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6万人。
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新增健身路径80余条,社区文化活动常年不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公共卫生保障有力,成功战胜非典疫情,积极创建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之内。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宽,“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落实。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了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就业、再就业和离、退休人员进社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五年安置就业、再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统计、审计、技术监督、安全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执法监督部门认真履行了职能,档案、老龄、侨务、残疾人、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妇女儿童等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坚持依法治区,强化综合治理,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培育树立了一批文明诚信典型。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创出了道德讲坛、小巷文化等15个市级文明创建品牌。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创建、建设和谐社区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发展了西市场诚信社区、青年公园安全社区等品牌,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的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等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广泛开展了“双拥”共建活动,保持了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区荣誉称号。
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有效。
坚持依法治区,强化综合整治措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卓有成效,社会持续稳定,城乡人民安居乐业。
“”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
一是区域经济总量相对较小,部分产业和行业对财政的贡献度偏低。
二是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村城市化步伐急需加快。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优势不明显,名企名牌产品较少。
四是对外开放步伐较为缓慢,经济外向度不高,利用外资规模小。
五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待于加强,经济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等。
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时期内着力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环境。
“”时期,是我区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新的矛盾和各种压力的挑战。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投资需求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将进入一个快速变动和不断优化的时期,适应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及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将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规模展开,济南市提出了“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思路,实施“四沿”带动,城市建设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西部新城建设带动作用日益突出,政策体制环境明显改善。
张庄军用机场搬迁进度加快,腊山新区建设逐步启动。
发展空间广阔,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必将为我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带来新的重大的战略机遇。
同时,宏观环境条件的变化也给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能源、生态、环境条件的约束,城区改造、村居整合任务艰巨等压力。
展望今后一个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善于应对,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就一定能够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牢牢抓住发展这第一要务,进一步深化拓展“四园两区”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老城连片开发、新区分步启动和周边园区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在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外向型经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上实现较大突破,努力把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省会城区。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是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从全局性的高度构建经济结构的总体框架,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优化。
加强统一规划,注重资源整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合理优化布局,完善统一市场,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竞争力。
三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区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
四是坚持新型工业强区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地位的作用,在培植主导产业和提升名企名品上,实施大的突破。
五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和环境基础,推动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六是坚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和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实现政府从经济管理者向社会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转变。
(三)发展目标
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经济实力实现新的跨跃。
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到20**年达到17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年达到6.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7%,到20**年达到18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3%,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2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36∶62.7。
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到20**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5.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6平方米。
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城市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到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7%,达到140亿元。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达到40亿元。
利税年均增长9%,达到5亿元。
过亿元企业达15家。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
到20**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15%,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到20**年,外贸出口达到2.4亿美元。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到20**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28项。
申请专利2800件。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49%。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到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两镇、四新办全部达到市级教育示范乡镇,并积极争创“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公共卫生、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5‰左右。
社会和谐水平明显提高。
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继续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到20**年达到8500元。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治安良好。
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
三、发展布局
“”时期,按照济南市实施“四沿”带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我区将进入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
结合全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以充分发挥我区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突出规模效应和空间集聚效应,规划和调整好区域发展布局,对于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提升第三产业。
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加强产业支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能力为原则,积极引进、引办规模项目,加快各类市场的更新换代和业态升级,高标准发展新兴服务业。
形成西市场商贸区、现代化物流园区、黄河生态休闲度假区和经十路、二环西路“三区、两带”的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第二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按照工业园、民营科技产业园和经十西路西部产业带“两园一带”的总体布局,突出园区建设、企业膨胀、科技创新。
着力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机械装备、非金属材料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技术“五大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
推进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稳定优化第一产业。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村城市化建设。
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坚持以工促农,以现代服务体系支撑农业,全面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根据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四园两区”发展思路,即:
现代物流园、工业园、汽车经济园、都市经济园、西市场商贸区、腊山新区。
(一)现代物流园。
充分利用经十路西部紧邻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及铁路济南编组站的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实现胶济产业带与京津塘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沿线产业带的产业对接。
在东至京福高速公路,西至铁路编组站,南至经十西路,北至小清河区域内,规划建设面积7.7平方公里的山东国际物流项目。
以“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化、高标准”为规划建设理念,布局为现代综合作业区、国际物流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科创区、现代国际物流包装加工区、文化休闲景观区、高档居住区等六大功能区块。
采用自动识别分拣传输、自动包装两大操作流水线做支持,铺设全球物流、运力调度、商务配送、包装与分拣自控、仓储与搬运控制、物流管理等六大信息网络。
力争建设国内一流水准的物流产业园区。
(二)工业园。
在东至京福高速公路,西至津浦铁路,北至黄河,南至小清河,规划建设面积13平方公里,发展工业园区。
加快相关产业向园区的集中、转移和整合,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和竞争优势,为传统粗放型工业向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搭建新的平台,形成“两园一带”发展格局。
工业园片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尽快打通园区直通经十西路的跃进坝路。
立足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的引进,着力打造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民营科技产业园区:
以新沙、南沙、李家寺等7个村为重点区域,以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园为依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拓展产业园发展空间。
一带(经十西路经济产业带):
以经十西路为中轴线,小李、大李、新庞、河圈、古城和河王六个村为基地,重汽特种车公司、红旗凯沃特公司、沃尔达公司、润华集团四家企业为依托,以军用车、油罐车、半挂车、车轴为主打产品,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业。
并随着现代物流园区的先期启动,积极在园区内发展、建设、引进为园区服务的包装及加工企业,打造西部品牌工业基地。
(三)汽车经济园。
以经十路、二环西路沿线为发展重点,依托汽车大道,整合相关产业。
以现有的鲁滨汽车、红旗凯沃特、中国重汽、沃尔达汽车、润华汽车、匡山汽车大世界等企业集团为龙头,结合未来几年的发展,建设集汽车制造、改装、配件生产、销售、汽车文化、信息、汽车俱乐部多功能为一体的省内最大的汽车城。
依托润华集团等龙头企业,突出产业特色健全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汽车园区的总体规划,积极构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汽车核心市场和集散地。
(四)都市经济园。
依托不同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省会经济的新路子,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定位、综合配套的原则,突出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进一步拓展都市经济平台。
对辖区各类闲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依托社区信息、人才、资金、加工等社会资源,以劳动、技术密集型和研发加工型产业为主体,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无污染的项目发展都市经济。
进一步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向“空间”和“高度”要效益。
结合经一路、经十路等道路的沿线开发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档商务楼、写字楼,积极发展楼宇经济。
引进一批专业性、集聚性、拉动性强的总部型现代服务企业,使其成为全区培植固定税源、发展区域经济、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
(五)西市场商贸区。
把发展西市场商贸区作为济南西部商贸区域形象的标志摆到重要位置,努力打造都市经济品牌,发展多种服务功能商业。
以经二路华联商业街为中轴,向东延伸至纬六路,向西至纬十二路西侧南、北片区,沿经一路向北至津浦铁路。
以老城连片开发和经一路打通改造为契机,加快西市场商贸区的综合改造、规模膨胀和形象提升,重点在业态调整、功能开发上下功夫,延伸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完善经营服务功能,努力将其建成济南西部最具活力的商业中心。
到“”末,新增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
(六)腊山新区。
以二环西路以西,京福高速公路两侧,以新济南站为依托,规划形成以物流、商务、金融产业为支撑,突出行政、商住、文化特色的腊山新区。
结合段店立交文化广场,担山立交绿化美化工程及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都市型产业,有效吸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管理中心等入驻发展,以现代配套商务为新型业态,应对东部崛起,顺延都市繁华,链接大学新城,沿经十路向南北辐射。
突出规模效应和空间集聚效应,不断提高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效提升。
积极发展黄河生态休闲度假区,对黄河沿线进行低密度、大绿化、生态保护性开发,公共绿地区域以外重点发展休闲等服务业,构建起完善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体系。
积极搞好腊山居住片区,以腊山以南,市中区界以北,玉符河以西,高标准建设大型经济实用房和高档居住区,为大规模旧城改造提供充足房源,有效提高济南市西部的居住生活质量。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围绕实现新时期全区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一)创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以加强产业支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能力为目标,加速第三产业由外延式向内涵式、高档次发展的转变。
壮大骨干市场规模,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改造和业态升级。
围绕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物流、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1、发展商贸流通业。
以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区为发展目标,以结构升级为突破口,进一步调整完善业态结构,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布局的战略调整。
一是改造和提升商贸设施。
坚持服务城市,膨胀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引进、引办规模项目,不断完善城区服务功能。
以老城连片开发改造为契机,加快西市场商贸区的综合改造、规模膨胀和形象提升。
充分发挥华联商业街向经一路沿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将其建成济南西部集经营、仓储、美食、娱乐为一体的最具活力的商业中心。
进一步规范匡山服装城、段店汽配城、张庄汽配市场等专业市场经营秩序,调整铺位设置布局,加大硬件设施更新,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和新型营销方式。
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方式和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以连锁商业为主题的零售体系、以专业市场为主题的批发体系和以总代理、总经销为主体的采购体系,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加快发展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商业网络。
积极采用以计算机订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手段,形成现代化硬件设施与现代化软件建设相匹配的现代商业新格局,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管理水平。
2、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
结合腊山新区规划和功能定位,以二环西路和经十路为轴心,加快发展山东现代物流园基地建设。
加大与浙江现代集团、美国克么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协作力度。
在实施好信息中心、管理中枢工程项目的同时建设好物流发送、配送中心项目。
提升现有物流企业档次水平。
对全区具有相当规模的博远、华东等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整合物流资源,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其向专业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在全区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物流产业群和物流品牌。
房地产业。
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搞好腊山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工作。
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完善,具有一定超前性和示范性的大中型商居组团。
加快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开发高中低档商品住房,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抓好新世界阳光花园、阳光100国际新城、现代中央花园等开发项目。
培育发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促进房地产的交易,规范发展房地产经营交易中介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旅游业。
突出独特城市风貌、优美自然风光特色,以黄河为依托,挖掘区域旅游资源,突出生态旅游观光。
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离市区近的优势,规划实施好沿黄生态休闲度假区的建设。
建设美里湖、玉清湖、跃进湖三个生态休闲度假区,形成“春观柳、夏赏荷、秋垂钓、冬洗温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务局 工作计划 国民经济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