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docx
- 文档编号:926925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56.11KB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docx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2009年第1期)
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2009年2月23日
●学习内容:
学习校党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会议精神。
●参考资料:
(一)王卓君同志代表校十届党委常委会所作的关于2008年工作的报告;
(二)王卓君同志在校党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摘要);
(三)朱秀林同志在校党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部署讲话(摘要);
(4)《苏州大学2009年度工作要点》(苏大委[2009]7号)。
关于党委常委会工作的报告
党委书记 王卓君
(2009年2月14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受党委常委会的委托,我向大家报告2008年党委常委会的工作。
根据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文件精神,今年常委会述廉放在工作报告中一并进行,就不再单独提交述廉报告了。
2008年是我们国家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苏州大学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之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党委常委会紧密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按照校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认真执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克服宏观形势变化对我们工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加快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内涵建设,致力校园和谐,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2008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党委常委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和舆论宣传工作。
一年来,常委会坚持从“学理论、议大事、把方向、出思路、建班子、求发展”的高度,认真探索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以校、院(部)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双周三政治学习为抓手,在抓好常规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师德建设专题教育等主题,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和学校工作实际,积极通过理论学习报告团、轮训班、研讨会、座谈会、图片展、文艺演出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和凝聚了全校师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共识和愿景;通过“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围绕“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促和谐”的主题,制订出台了《苏州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进一步巩固了师德建设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营造了“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风尚。
学校荣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年来,党委常委会切实按照“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引导舆论、服务师生”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在进一步加大校内外舆论宣传资源整合、积极开拓和构建新的宣传思想工作平台的基础上,认真围绕生态科研、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百年苏大的奥运情怀、人才强校和国际化办学战略的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等重大主题及学校事业的新进展、新业绩、新思路,切实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共刊发新闻1000多篇,其中在中央级媒体刊发106篇。
《光明日报》刊发的《走进苏州大学》、《苏州大学:
“国际化”拓展办学之路》,《文汇报》刊发的《苏州大学: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苏大与奥运的前世今生》,《科技日报》整版刊发的《苏大学子调研大学生村官》等报道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百年经典进校园传统文化遇新知》获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是近年来我校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二)不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一年来,党委常委会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第十六次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改革创新。
一是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我们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努力实现对想作为、能作为和善作为人才的合理配置。
全年考察选拔了40名同志担任处级领导职务(正处级领导职务11名,副处级领导职务2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名,女干部9名,党外人士3名;二是稳步做好学院行政班子换届工作。
全年先后对到届的9家单位进行了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并协助核工业总公司做好了附属第二医院的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三是规范做好非领导职务干部的选拔考察工作。
制定了《苏州大学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10位同志被提任为调研员,24位同志被提任为副调研员;四是积极推荐干部参与苏州市的地方干部选任工作。
先后有3名同志到苏州市任职,很好地促进学校干部与地方干部的交流。
五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培训工作的制度化、专项化和网络化建设。
制订了《2008—2010年苏州大学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先后举办了新上岗处级干部培训班、基层党(工)委书记培训班,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签定了协议,共同建设“苏州大学管理者在线培训中心”,并尝试选送优秀处级和科级干部赴境外培训;六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了《苏州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暂行办法》,提高了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努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础。
党委常委会高度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各单位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一年来,常委会严格按照上级和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认真完成了全校22个届满的基层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调整、组建了3个新的基层党委,并对29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全面考核。
为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我们组织召开了党支部建设工作交流座谈会。
为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在党支部书记换届工作中开展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我们坚持从源头抓起,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一是在结构上高度重视在优秀青年学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发展党员;二是始终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制度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发展质量;三是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和票决制。
全年共发展党员2271名,其中学生党员2233名,教职工党员38名。
全校教职工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48.39%,全日制本科生党员占本科生总数的10.06%,研究生党员占研究生总数的43.18%。
在支持抗震救灾工作中,我校共产党员积极行动,共缴纳“特殊党费”163万多元。
(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
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专业化、多层次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积极探索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
进一步推进学生党建进公寓,启动“学生党员宿舍挂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党员宿舍的先锋作用。
积极探索和建立了基于课程化建设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全面做好来自地震灾区学生的救助工作,周密制定帮扶方案,及时开展了心理援助。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保护学生爱国热情,积极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认真组织近万名学生参加迎接奥运火炬传递活动。
实施阳光工程,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全年完成802万元助学金资助,减免学费近235万元;258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491人获得江苏省生源地信用贷款。
(五)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等重要规章制度。
一年来,党委常委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按照《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试行)》、《行政会议议事规则(试行)》等重要文件的规定,不断探索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有效运行机制。
在平时工作中,严格遵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始终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凡是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都能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讨论决定。
各位常委既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又关心全局,积极参与集体领导。
党委常委会民主空气浓厚,班长民主作风好,每个成员相互加强沟通,真诚相待,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党群部门负责人例会及党务工作例会制度,搭建了党务系统沟通信息、交流经验、部署工作的有效平台,切实增强了党务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此外,一年来,我们继续高举团结和发展的旗帜,进一步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认真筹备召开了统战工作会议,切实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了校侨联换届工作,成立了苏州大学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高度重视开好校院两级教代会,全面发挥工会、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内涵建设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一年来,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党委常委会始终毫不动摇地将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选择。
我们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以回顾苏州大学30年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发展历程为动力,以推动学校新一轮思想解放为先导,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组织形式和办学体制改革。
我们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做好了定岗、定编、定责工作,认真做好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编制外人事代理制度和合同制职工管理。
在2008级新生中全面推行学分制。
以有利于学科交叉渗透、办学资源集约整合、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对部分学科组织形式进行了调整,先后组建了医学部、教育科学研究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等。
积极探索高校院系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并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启动了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切实按照“有选择性引进、有计划性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重点延揽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力度。
全年共引进包括著名纳米与光电子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教授在内的正高35人(其中,特聘教授16人),副高18人,博士79人。
根据学校“十一五”规划,我们启动了“东吴学者计划”首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工作,有10名优秀中青年学者获得项目资助,总计资助金额330万元。
2008年,我校有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4人和1个创新团队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当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6人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2人入选“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2个团队入选“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集体。
(三)科研工作和平台建设成绩喜人。
2008年,学校在国家级项目、科研经费、基础研究、专利申请、科技产业化工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突破和大幅度增长。
自然科学方面,我校主持参加国家级项目总数为85项,总经费3799.3万元,分别比07年度增长49%和186%;2007年度科学引文索引(SCI)全国高校排名为第23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专利申请受理数和授权数双双开创了历史最好成绩;陈林森研究员主持的“激光光刻系统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200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取得较大突破,争取到各类横向项目211项,到账经费17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6%和24%。
苏州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达到50余家,初步形成了“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为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打下了基础。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导向明确,支持力度强劲,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我校的人文社科研究。
2008年,我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与07年度持平;省部级科研项目50项,比07年度增长25%;文科教师在一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4篇,比07年度增长35.2%;横向科研经费533万元,比07年度翻了一番。
我们坚持积极围绕国家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在2007年全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获一等奖5项,名列全省各单位第一。
在平台建设方面,国内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全国仅有两家的“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先后落户我校,实现了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两大“零突破”。
我校与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实验室”获批成为首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图书馆入选首批50个“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申报成功江苏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项(其中1项为省校共建)。
另外,“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高性能计算与应用研究所”、“骨科研究所”等由院士或资深教授领衔的高水平创新平台相继组建。
(四)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稳步推进。
认真做好了“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规划编制、论证及经费下拨工作。
健全各级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学科结构和学科体系,切实提升我校学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遴选了29个校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成功申报了6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为即将开始的第十一批学位点申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认真组织完成了博、硕士生导师的增列和认定工作。
共特聘博导7人,增列博导36人,认定博导33人;增列硕导161人,认定硕导28人。
(五)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以全面实施学分制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专业,建立适应学分制要求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中心。
切实加强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和双语教学工作,加大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的培育力度。
认真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做好四校联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经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全国唯一的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试点工作的省属高校。
“法理学”、“数学分析与习题课”、“普通物理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纺织工程”、“档案学”等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我校代表队在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校辩论队首次参加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即成功问鼎。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丝绸服装设计大赛等赛事中,我校学生表现优异,充分展示了苏大学子的风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勇夺“两金一铜”,实现了我校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
学校认真贯彻扩大就业战略,启动创就业指导课程化建设机制,推进创就业实训基地和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不断促进创就业工作。
截止目前我校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另外,学校以定期开展教学检查为抓手,切实加大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新确定了第二批建设的2个特色专业和5门精品课程,有力地促进了继续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8年,学校以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研究生创新工程建设。
积极探索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制订出台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建立了10个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资助额度为300万元。
成功承办2008年江苏省体育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在2008年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中,我校有4篇博士论文和11篇硕士论文获优秀,在2008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评选中,获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18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5项。
2009年报考我校硕士生人数达13555人,列江苏省所有高校第一。
三、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办学,着力营造“内和外协”的发展氛围。
(一)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
2008年,学校以筹备召开教育国际化战略研讨暨工作会议为契机,积极围绕“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设想,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全年接待了包括美国驻华大使及驻上海总领事在内的境外来访团组近100个,400多人次;学校先后有40余个团组,近400名教职工因公出国或赴港澳台交流、访问及参加学术活动等,共有140余名在校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全年接受各类外国留学生近2000人次,规模继续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与10余所国外大学新签校际交流合作协议。
特别是与韩国又松大学签订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展2+2双学位学生共同培养项目,为我校城市轨道专业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关注。
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运转顺利,在当地影响日益扩大。
“老挝苏州大学”项目已获得老挝国家政府的批准。
(二)外部合作不断推进。
2008年,我们继续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以共赢谋合作”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与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对接与互动。
除认真落实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的全面合作协议精神,组建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苏州节能技术研究所、共同编写出版《苏州基层党建30年》、加快苏州大学科技园建设之外,学校又相继与苏州市工业园区、张家港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签订了蚕桑、丝绸发展合作协议,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建了研究基地。
同时,学校主动服务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未来运营管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苏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本着“隆重热烈、简朴务实”的原则,启动了庆祝建校110周年筹备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友联络机制和工作网络,董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运作顺利,募资2600万元人民币。
(三)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工作。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校师生全面迅速投入支持抗震救灾工作,踊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
附属医院迅速派出医疗救护队、救援先锋赶赴灾区救援,并积极收治来自地震灾区的伤病员,提供最好的治疗康复服务;我校大学生志愿者赴绵竹支教服务团作为全国百支赴灾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和江苏省五支赴灾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示范团队之一,赴绵竹城南中学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志愿支教服务活动。
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团组织”荣誉称号,全国仅有5所高校获此殊荣。
(四)和谐校园建设有力推进。
一年来,常委会扎实推进党务、校务公开,积极通过公告栏、橱窗、墙报和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等渠道,将办事权限、办事依据、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和办事结果等各个关键环节及时向全校公开;不断完善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离退休老同志情况通报会、学生议校暨校园新闻发布会、校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等校园民主的运行机制,注重听取来自师生员工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切实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老干部的各项待遇。
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继续巩固校园交通治理成果,加大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在我们的积极争取和多方努力下,学校基建债务化解工作得了有力推进,获得专项补助总额列省属高校首位。
学校还进一步加大了对后勤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认真完成了基建、资产管理、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大型仪器设备添置、图书采购特别是电子文献订购等工作任务,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文正学院资产过户工作顺利进行。
援藏、援建宿迁学院和扶贫工作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学校荣获了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节水型高校”等称号。
四、坚持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008年,常委会全面贯彻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提高执行力度”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以深入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和完善“惩防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一)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党委常委会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
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党委书记对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各位校领导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责。
常委会不定期地听取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汇报,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贯穿于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建设工程、重大政策制定的全过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为抓手,狠抓责任分解和检查考核两个关键环节,使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充分落实。
同时,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或修订了《苏州大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检查规定》等文件,并初步建立了处级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档案,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校园廉洁文化。
常委会积极通过文件学习、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录像片、赴苏州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根据省委教育纪工委的部署,围绕“弘扬廉洁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在全校开展“廉洁文化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处级干部“我说廉洁”征文、教职员工“给领导干部的一封信”、廉洁文化主题演讲、“校园廉洁短信”征集和“廉洁广告制作”等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活动,广泛营造了廉洁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充分发挥纪检监督和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以人、财、物重点领域、部门、岗位和环节为着眼点,扎实开展行政监察和效能监察,认真做好招生、招聘、招投标,以及省级、国家级考试和各类评选评优的监督检查工作。
其中,招投标监督工作为学校节约资金2196余万元,比去年增加310余万元。
2008年,校纪检监察部门接到来信来访20件,其中18件已经调查结束;对署名的来信来访均经过调查了解,作出了答复。
(四)常委会成员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党委常委会成员坚决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
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依法办事,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对党委的向心力,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常委一班人都能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投标、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问题;尚未发现收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问题,个别无法拒收的及时上缴了纪监审办公室;尚未发现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反从业规定问题。
常委自身都能自觉加强对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各位委员,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党委常委会2008年的主要工作和学校事业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常委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
上述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校师生和干部的共同心血,在此,我代表党委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和奋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条战线的教职员工对常委会工作的大力支持、理解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所有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辛劳、智慧和汗水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党委常委会清醒地认识到,在总结工作的时候,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正视存在的不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对学校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有足够的分析和估计。
我们要从当前和长远的结合上,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结合上,进一步研究解决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
主要是:
如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更好地谋划和推进学校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如何更好地加强党内民主,深入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构建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职工 政治 学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