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docx
- 文档编号:926525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0.40KB
五年级音乐上册.docx
《五年级音乐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上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音乐上册
课 题
1、《朝夕》
(1)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导入新课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合作学习
1.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交流展示
一、展示汇报,教师评价
1、按分组,各组轮流演唱歌曲。
当一组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拍手烘托气氛。
另外,要引导学生对表演者作出适当的评价。
2、每组选出两名学生,到表演区进行表演。
3、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课堂小结,交流感受。
1、学生谈感受。
2、师总结。
3、全班聆听音乐并伴音乐演唱。
课 题
1、《朝夕》
(2)
课 型
欣赏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欣赏《朝夕》感受乐曲的旋律美。
重点
难点
认识乐曲的拍号,能正确区分、辨认不同的乐曲的拍号。
导入新课
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
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合作学习
听辨活动:
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交流展示
1.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
2/4、3/4、4/4。
问:
《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课 题
2、《足迹》
(1)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重点
难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导入新课
聆听《嘎达梅林》。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二小放牛的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
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
音乐分为几个部分?
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
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合作学习
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一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
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
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
记着歌曲的情节。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
配角是谁?
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
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
注意:
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交流展示
1.齐声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2.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认识。
3.分配角色,表演二小的故事。
课 题
2、《足迹》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重点
难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导入新课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
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合作学习
学习和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
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交流展示
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
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课 题
3、《农家乐》
(1)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重点
难点
感受乐曲所渲染的气氛。
导入新课
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
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
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
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合作学习
学习和表演《丰收的节日》
1.这是一首充满快乐和喜悦的歌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
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丰收时的景象?
交流展示
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农家乐”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课 题
3、《农家乐》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重点
难点
歌曲演唱、二声部的演唱。
导入新课
聆听《打猪草》
1.聆听范唱。
感受音调的风格及人们欢乐的情绪。
2.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3.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打猪草》,表现人们的农家乐。
合作学习
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
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
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交流展示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
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课 题
4、《可爱的家》
(1)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重点
难点
欣赏中感受乐曲的美,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展现的情景。
导入新课
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
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
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小结:
家是可爱的。
合作学习
学唱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
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
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交流展示
1.分小组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2.请学生表演自己根据《外婆的澎湖湾》。
歌曲创编的舞蹈动作。
3.谈谈自己对《外婆的澎湖湾》。
歌曲的认识。
课 题
4、《可爱的家》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重点
难点
欣赏中感受乐曲的美,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展现的情景。
导入新课
聆听《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
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
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
主题重复了几遍?
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
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合作学习
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拓展练习
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
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
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课 题
5、故乡
(1)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通过聆听表演、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重点
难点
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导入新课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把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2.初听歌曲。
3.师生议论歌曲内容:
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4.复听歌曲。
5.小结:
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聆听《思乡曲》。
1.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2.小结:
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合作学习
学习《故乡的小路》。
1.初听歌曲: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2.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3.学唱前8小节曲调。
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4.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
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
5.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
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6.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
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7.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交流展示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课 题
5、故乡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通过聆听表演、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重点
难点
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导入新课
聆听《小村之恋》。
1.直接导入:
初听歌曲。
设问:
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展示歌曲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合作学习
学习《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
初听歌曲。
设问:
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6.反复练唱。
拓展练习
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
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
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
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
唱准“3、4、5、#4、6、5、3”。
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课 题
6、快乐的少年
(1)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快乐的少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重点
难点
1.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2.发声练习
导入新课
聆听《嬉游曲》。
1.直接导入:
初听歌曲。
设问:
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展示歌曲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合作学习
学唱《叮铃铃》
1.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
——铃声——哪里来的铃声。
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
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
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
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
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
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交流展示
1.分小组演唱《叮铃铃》。
2.请学生表演自己根据《叮铃铃》歌曲创编的舞蹈动作。
3.谈谈自己对《叮铃铃》歌曲的认识。
课 题
6、快乐的少年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快乐的少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重点
难点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导入新课
聆听《缆车》。
1.直接导入:
初听歌曲。
设问:
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展示歌曲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2.
合作学习
学唱《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
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拓展练习
学吹竖笛
(1)空笛练习“5”、“6”、“7”三个音的指法。
(2)空笛练习“5”、“6”、“7”三个音的吐奏。
(3)随钢琴走音阶。
课 题
7、冬雪
(1)
课 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及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
容易能唱好的。
重点
难点
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寻找、体验、获得冬雪的乐趣。
导入新课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
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合作学习
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
“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
是小朋友?
还是小动物?
做什么“梦”?
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
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交流展示
1.分小组演唱《雪花带来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音乐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