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美国贸易政策.docx
- 文档编号:926128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318KB
第1部分 美国贸易政策.docx
《第1部分 美国贸易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部分 美国贸易政策.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部分美国贸易政策
目录
绪言1
第一部分美国贸易政策2
一、美国贸易政策概述2
(一)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3
(二)美国贸易政策框架6
二、当前美国贸易政策体系13
(一)与贸易有关的主要法律13
(二)货物贸易制度和政策14
三、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与功能16
(一)进口贸易政策和出口贸易政策的特点16
(二)处理意见主义贸易政策17
(三)美国贸易政策的功能17
四、贸易政策的分类19
(一)分配性政策与规范性政策19
(二)大众主导的贸易政策民精英集团主导的贸易政策19
(三)单边、双边与多边贸易政策19
(四)自由镀锡政策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20
(五)宏观贸易政策与微观贸易政策20
(六)主动性贸易政策与被动性贸易政策20
五、美国贸易政策战略与多边贸易政策21
(一)美国贸易政策的战略21
(二)国际制度与多边贸易政策31
1.国际制度与多边贸易体制31
2.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34
六、中美贸易政策34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与前景34
1.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34
2.知识产权保护35
3.贸易不平衡与人民币汇率36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前景及中国的对策38
七、美国贸易政策体系对其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39
(一)美国贸易政策体系对其贸易增长和贸易结构的影响39
(二)美国贸易政策体系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40
(三)美国贸易政策体系对其产业发展的影响43
(四)美国贸易政策体系对其国内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44
思考题45
第二部分 日本贸易政策45
一、日本贸易政策的演变45
(一)多边战略46
目录
绪言
一、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二、贸易政策的影响
第一部分 美国贸易政策
一、演变
二、体系
三、特点
四、对华政策
第二部分 日本贸易政策
一、演变
二、体系
三、特点
四、对华政策
第三部分 欧盟贸易政策
一、演变
二、体系
三、特点
四、对华政策
第四部分 俄罗斯与印度贸易政策
一、演变
二、体系
三、特点
四、对华政策
第五部分 中国贸易政策
一、演变
二、体系
三、特点
四、对华政策
结束语
一、国别贸易政策比较
二、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序
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往往很难认真对待抽象的贸易政策理论分析。
充斥于大多数经济学文献中的公式、图表和术语似乎距离现实很远,人们经常怀疑它们是否真的有用。
但是,通常经济学家认为实践中的经济政策只反映政治利益而不是理论分析的看法,虽然看上去是精明实在的,其实是错误的。
实际上,理论分析有助于解决政策争论,其影响通常比人们普遍想像的更大。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结尾,精彩地阐述了这一观点:
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无论其对错,比一般人们所认为的更有影响力。
实际上,这个世界是被其他少数人统治的。
那些自认为根本不受任何思想影响的实干家们,通常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凯恩斯的著作所产生的影响本身就是其观点的一个证明。
无论正确与否,凯恩斯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提供了一个他人难以企及的清晰严谨的分析框架。
近年来,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最初来源于学术界的思想的影响。
一个观点的理论水平如何,并不总是决定性的,但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却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任何一个参加过美国政府官方决策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些集团的政策建议有系统的和深思熟虑的分析做后盾,就可以扭转政治上的不利局势;相反,如果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哪怕有强硬的政治支持,一个提案也有可能被否决。
一位美国高级贸易官员在谈到贸易政策的政治压力时说:
“贸易保护主义者们所需的只是一个理论领袖____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阿特·拉弗(ArtLaf—fer)”。
如果一个高水平的商人在其工作领域或行业内是一个专家,那么他在分析政策对其行业的影响方面也应是一个权威。
如果政策的影响是直接的,这种认识也许是对的。
但是,经济政策的许多最重要的影响往往都是间接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透过现象得到全面认识的理论分析就变得至关重要。
经济学家们在这些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正是在对间接效应的分析中,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变得十分有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经济学家分析贸易问题的方式已经开始改变。
这种变化可能最终导致贸易政策的变化。
转变观念的三个原因:
首先,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改变了;其次,国际贸易自身的特征一直在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第三,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变化,尤其是在产业结构和竞争的分析中发生的思想变化,也影响了从事贸易政策研究的经济学家。
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往往具有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背景,既有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导向和宏观经济表现等宏观层面的影响,也有国家或地区内部产业、部门、地方等利益集团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来自多边贸易体制、区域贸易集团、贸易伙伴等外部压力。
绪言
斯蒂芬·柯亨把狭义的贸易政策定义为影响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不同于自由市场政策的一系列官方目标、法律和行动。
对进出口不加限制和干预的自由贸易政策就不能算是一种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也需要对国际贸易的普适性规则进行谈判和协商,也应该成为贸易政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其他的经济学家也有一些相关的探讨。
贸易政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和国际体系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国内和国际的接受程度,对其贸易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法律规则和制度。
贸易行为包括贸易的数量、贸易的质量、贸易的后果、贸易的产品各类等方面的行为。
第一部分美国贸易政策
一、美国贸易政策概述
1793年美国独立以来的两百多年间,美国已经从一个较小的经济上处于性的殖民地经济转变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和国经济体系的主要构建者。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789-1930年的140年内,其贸易政策是共和党主导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发展国内落后的制造业的需求。
但,在美国从农业主导的国家各工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代表北方工业利益的共和党与代表南方农业利益的民主党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使贸易政策成为美国主要的政治斗争工具。
不过,在1930年前,尽管美国制定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保护主义措施,但美国的镀锡保护主义仍以高关税为主要特征,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处于次要的地位。
《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贸易法案,氛围了美国关税保护不断升高的趋势,奠定了美国朝着多边自由镀锡发展的基础。
尽管自总统富兰克林一直倡导自由镀锡政策的优越性,通过关岛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来削减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但是,绝大多数总统仍然倡导或者地特定产业的特殊保护,以免纺织品、钢铁、家电设备、汽车、农业等产业受到国外的激烈竞争。
自1970年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新重商主义重新抬头,以战略性贸易政策和公平贸易为主要形式,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
美国的贸易政策又面临着重大的转变。
(一)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早期的贸易政策体现为关税政策,现代的贸易政策表现为多边贸易体制、区域贸易安排和单边措施的结合。
从建国以来的贸易政策发展变化来看,美国贸易政策是从自由贸易政策转向以高关税为主要特征的保护主义政策,然后在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下曲折地向多这自由贸易体制发展。
其贸易政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1790-1815的自由贸易阶段;二是1816-1860年的关税较高的贸易保护主义争论阶段;三是1861-1933年的以高关税为主要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阶段;四是1934-1970年的贸易自由化阶段;五是1970-2007年的贸易自由化中的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阶段。
1、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概况
自1789年美国宪法实施以来,联邦政府中的国会一直拥有对外的管辖权,但是,在1781-1789年期间,国会无权签订限制州政府征收关税的商业条约。
事实上,在独立初期,国会尽可能避免在对外贸易政策的问题上作出决策,外国政府必须与美国各州签订贸易条约来进行商业活动。
这种贸易上的制度成本限制了美国对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1789年签发了《美国商业在国外的特权与限制的报告》,美国厂商面临欧洲各国设置的贸易壁垒,特别是欧洲各国禁止美国与其殖民地的贸易,建议美国政府必须提高关税来应对美国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
在独立之初,美国关税水平很低。
美国当时对保护性的关税存在很大的争议。
美国第一任财长是倡导进口关税保护的主要代表。
他认为,保护有助于促进国内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以便抵消外国政府对他们本国产业保护取得的优势。
他主张美国实行保护性关税,以便使关税收入最大化并为国内的制造业补贴提供资金来源。
他的建议遭到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强烈反对,这些人警告政府不要对私人产业实行过度干预。
美国政府在19世纪初尝试着用贸易制裁来解决欧洲的贸易壁垒问题。
由于在建国初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关税收入,因而采取贸易制裁来解决贸易壁垒问题并没有取得多大实质性的进展。
在1790-1815年,美国的关税率总体还是较低,大致维持在5%-10%之间。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美国实行自由贸易的阶段。
1815年《英美商业条约》的签订,英国在国内市场上歧视美国商船的政策宣告结束。
美国的贸易扩张速度加快,政府也因此在1815年提高保护性的关税税率来保护国内新生的制造业,从而改变了1812年前的自由贸易倾向。
随着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和避免国外产品激烈竞争的强烈需求的增加,保护性关税就逐渐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
在19世纪的美国政府看来,关税不是对消费者剩余征的税,而是促进国内投资、生产和消费,以及增加政府收入的最佳政策工具。
在1854年前后,美国不但通过关税保护来保护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而且也从中国、日本、中东和非洲取得了无限制的贸易特权或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从而为美国的制成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在1861-1865年间的内战中,林肯造成高关税的保护性政策,坚信自由贸易会导致工资的降低,并通过提高关税来支付战争费用。
内战后,美国逐渐推行双重的贸易政策,一方面利用高关税保护国内制成品市场,另一方面采取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来为制成品寻找海外市场。
由于在内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欧洲强国排挤中国和亚洲市场,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要求欧洲列强与美国在亚洲和中国进行自由贸易。
在1929年开始的美国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由于国会投票表决的操纵,美国在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这个法案大幅度增加了征收关税的进口项目,把美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率提高到53%。
随后两年间发生的全球贸易战使美国的进出口下降70%,进一步把美国的经济从短期衰退入了大萧条的深渊。
这样,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认识到,一国的贸易政策不再是一国的内部事务,贸易政策必须考虑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
罗斯福政府在1934年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改变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朝着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前进。
随后的若干年间对关税进行了多次调整。
后出于反对战争的需要,美国在1935-1941年间颁布了《中立法案》,对交战各国实行武器禁运和贷款限制。
为了进一步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和高关税的复活,美国政府支持《互惠贸易协定法案》(GATT)消除关税、补贴、配额和其他贸易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多次谈判。
由于20世纪50年代爱项税则蛮烟瘴雨的效果减弱和保护主义压力增大,1962年美国贸易法允许美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在5年之内按照商品各类进行一次削减50%的关税率的谈判,这为随后的《关贸总协定》下的肯尼迪回合谈判成功创造了条件。
肯尼迪回合谈判的一个积极成果是改变了削减关税的规则,把过去按照每类产品进行单独谈判的关税方法改变为一揽子的减税方案。
低减税的大量进口不仅使美国企业获得了价格低廉的零部件和机器设备,而且进口竞争的压力也迫使企业采取新的技术和进行各种创新,贸易带来的产出效应、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实力在20世纪60年代末得到快速恢复,以及东亚各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美日之间和中美之间的贸易平衡问题分别成为1970-1990年和1995-2007年之间的主要贸易问题之一。
由于和其他国家在若干方面也存在重大分歧。
诱发了美国单方面制裁措施和公平贸易政策的出台,如广泛实行各种“301”条款、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随着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商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单方面制裁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推动其他国家开放国内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积极进行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安排的谈判,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借助亚太经合组织与太平洋沿岸的国家进行贸易政策的对话。
可以说,美国近二十年为实行的贸易政策是多边体制、区域安排和单措施相结合的多轨制贸易政策。
2、美国贸易及减税的演变特点
美国的平均减税率从1789年的5%逐步上升到1870年43%,然后逐步下降到2002年的5%。
伴随着关税的动态变化,美国的进口额也从1789年的2300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86万亿美元,增长了近80852倍。
美国在贸易平衡状况、贸易依存度、关税率等方面都存在动态的变化。
(1)贸易失衡是一种常态
贸易平衡是正常状态,但对于美国来讲贸易平衡是一个例外,而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1974-2007年的34年间,美国每年都是贸易逆差,而且2006年的贸易逆差高达8320亿美元,几乎占GDP的6%。
尽管贸易平衡状况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利用回归议程进行验证,美国贸易逆差较多的年份都广泛实行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随着美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贸易不平衡状况表现为贸易逆差的逐渐缩小,然后出现贸易盈余,但最后仍然会出现贸易逆差。
贸易收支状况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个U型的函数关系。
美国布什政府近八年来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以及经济增长推动了美国贸易赤字规模的扩大。
(2)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发展
一个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速度。
如果贸易品部门的发展速度快于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速度,那么,一个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就会不断提高。
美国经济学家库茨兹认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贸易依存度的提高。
相反,如果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速度快于贸易品部门的发展速度,那么,一个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就会降低。
通过实证发现贸易依存度与GNP在时间序列上存在一个U型的关系。
这个结论与Kizmets(1971)从各国的数据得出贸易依存度与GD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的结论不同。
(3)关税率的动态变化
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如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是经济学家试图伯一个重要问题。
在行车经济学家李斯特看来,贸易政策的发展具有动态性,并遵循一定的规律。
按照李斯特的说法,“一个国家在农业阶段以自由贸易为出发点,在工业化早期则转入保护主义。
此后,在工业化成熟期转入自由贸易”美国的平均减税率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下降。
关贸总协定推动下的九次多边会谈,进一步降低了美国的平均关税率。
到1995年,美国的关税收入占进口总和百分比已降到2.7%。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但商品顺差一直维持到1970年。
在1894-1970年间,美国的商品贸易都存在贸易顺差。
美国的贸易逆差自1970年以来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除了1973年和1975年具有贸易顺差。
美国的商品贸易差额与经常项目差额是高度相关的,相关系数从20世纪70年代的0.71上升到0.99。
这就表明,美国经常项目差额主要是由商品贸易差额引起的。
美国贸易逆差的攀升具有两个阶段性的跳跃:
一是1980-1986年,出口总额基本上没有增长,在2250亿美元左右,但进口额去从2500亿美元增加到3700亿美元,从而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在1988-1993年间开始下降。
二是1997-2003年间,出口总额大致维持在6700亿-7000亿美元之间,但进口额却从8700亿美元猛增到1.26万亿美元,从而导致贸易逆差从1997年的不足200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5400亿美元。
美国贸易逆差的特点是出口增长乏力,进口额保持平衡增长的势头。
可能的经济原因包括:
(A)美元估价过高。
(B)美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制造业和农产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
(C)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不断增加,进一步削弱了国内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加速了美国出口缓慢增长的势头。
一方面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导致国内的需求制品加大,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外包和进口促使进口保持平衡增长,从而加大了贸易逆差。
(D)20世纪70年代滞胀速写为的特价飞涨导致出口艰难,进口石油等产品的支出不断增加。
抑制的货币政策不断提高利率,导致国内企业的投资成本加剧和对外投资增加。
(E)工会刚性和环保问题提高了美国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出口竞争力(F)美国的出口管制和单边主义政策妨碍了美国的出口。
在美国的出口中,高科技和农产品的贸易优势不断扩大,但传统产业却受到较大冲击,导致这些地区的就业率和工资都呈下降趋势,增强了这些行业的保护主义措施。
在政治上, 不断扩大的贸易赤字被理解为美国加速衰落的标志。
其政治后果是:
第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而需要美国国内的特殊利益集团分担成本的观点更加站不住脚。
第二,贸易赤字使美国政界更加容易接受美国企业和工人面临国外的不公平竞争的说法。
第三,贸易赤字使美国的贸易代表在国内政策门诊中处于守势,因为受到贸易损害的企业和个人相信美国对外国的态度不够严格才导致国内生产商受到损害。
这些看法驱使美国的贸易政策制定者在国际贸易问题上采取强硬的态度。
(二)美国贸易政策框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经济、政治和经济强国,对世界包括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忽略或者摆脱美国的影响力。
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是师姐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和流出国,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或目的地,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以其独特的全球影响力,主导着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构建个变迁。
因此毫无疑义,对美国贸易政策的研究具有最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1.美国当前的贸易政策:
竞争性自由化
1993和1994年,克林顿政府在贸易政策领域取得了重大胜利,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在国会的顺利通过,为20世纪90年代全面复兴的美国经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政策环境。
两次大会后引来工会严重不满,1997年克林顿提出新的快轨道授权提案终于1998年失败。
此后,贸易政策不再完全取决于过去因经济利益而支持与反对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均衡。
事实上,尽管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攀升,但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进人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渐衰微。
这不仅体现在美国对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运用不断减少,也表现在美国对存在贸易逆差的贸易伙伴如日本、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宽容上(中国是个显著的例外)。
美国之所以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把贸易逆差当作一个严重的问题来对待,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的贸易逆差并未对美国的产业造成直接的冲击。
第一,美国的大批产业已经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而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全球流动性使得它对一国贸易逆差的敏感度大大下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相结合,从而获得最大的资本回报率,是资本的最终追求。
实际上,美国的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已经脱离了在美国生产、向全球销售的阶段,2003年美国公司通过其外国关联公司实现的销售额达到25000亿美元,远高于10000亿美元的跨境货物和服务出口①。
第二,美国的比较优势已经更大程度地向服务业转移,相应的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在向服务业转移。
而在服务业领域,美国不仅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而且由于服务业的特性,外国的竞争通常必须以在美国投资的方式进行。
而这种竞争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冲击较小,从而也不会产生政治上的太大影响。
近年来,服务业外包,特别是印度的竞争给美国白领阶层造成新的恐慌,但是总体上看,服务业外包的规模仍然有限,美国服务业仍然享有贸易顺差。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服务业外包并未对美国的就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第三,美国整体经济形势仍然很好,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指标都在相当好的范围内。
这在宏观上为美国采取更自由的贸易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但是,在如此良好的条件下,美国在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上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相反却是投人大量精力和时间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上。
美国前贸易代表将此称为“竞争性自由化”其含义是在双边、区域和多边三个层次同时推动贸易自由化,并在这三种方式之间形成一种竞争,以实现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
竞争性自由化称为主导美国21世纪初贸易政策的理念,除了与以色列的FTA以及NAFTA,美国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都是在21世纪之后完成的。
相比之下,多哈回合谈判自发动以来一直举步维艰。
由于美国在业问题上一直不肯做出重大让步,各方面就进一步的谈判达成一致,2006年7月,WTO总干事拉米宣布无限期中止多哈回合谈判。
布什政府之所以把贸易政策的中心从多边转向双边,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WTO成员数量已经达到153个,而协商一致的决策方式使得谈判成本极高,要达成令所有成员都满意的谈判结果费时费力。
二是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对多边国际组织本身就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怀疑,他们的外交战略更强调意识形态上的盟友的作用,而不是国际组织的作用。
伊拉克战争的发动已经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三是多哈回合的主题是发展,是要关照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发展利益。
美国国内最支持贸易自由化的是商业利益,特别是跨国公司,但如果无法获得实质性的相应回报,美国的跨国公司就没有动力去游说美国政府在某些领域上做出让步。
多边领域难以取得进展,希望在贸易政策上有所代表的布什政府自然转向相对容易得多的双边FTA国家和地区。
同时,美国也希望以此对其他WTO成员构成压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进展。
四是布什政府的政治意图十分明显,其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秉持“只与朋友谈判”的原则,所有与美国达成FTA的都是美国的长期盟友或在伊拉克战争中支持美国的国家和地区。
曾任美国贸易代表的佐立克曾提出与美国谈判FTA国家和地区的13个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与美国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上的合作程度。
美国与秘鲁、哥伦比亚达成了FTA,却与另两个安第斯国家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没有进展,其根本原因是左派领导人在这两个国家的选举中获得了胜利。
布什政府FTA战略的强烈政治性,也体现在除了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之外,这些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的贸易额都很小。
即使算上上述3国,2005年美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也只有1019亿美元,只占美国出口额的1/9。
管美国这种大力发展双边FTA的行为常常被称为“战略”,但其实它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
对美国这样一个拥有全球经济和贸易利益的大国来说,多边贸易体制才是实现其利益的最佳平台①。
但是,美国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还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制约。
首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WTO中越来越团结,并且希望获得发达国家和地区切实的让步。
其次,欧盟忙于扩大后的内部调整,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无暇顾及,难以在对双方均有利的领域给予美国有力的支持。
最后,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发生了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的经济增长,并未给所有人带来实惠,公司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而雇员所得的比重却在萎缩,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显著。
民主党在2007年再度控制了国会,布什政府几乎不可能在2007年获得贸易促进权的延期,他获得2001年的贸易促进授权也完全是依靠共和党的党内支持。
众议院以215对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部分 美国贸易政策 部分 美国 贸易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