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 文档编号:925917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9.33KB
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
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
1.1.2建设规模
广播影视传媒中心6000平方米
1.1.3建设单位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1.4建设地点
县城
1.1.5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广播影视传媒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17100万元,占投资的9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0万元,占投资的2.5%;项目预备费450万元,占投资的2.5%。
资金筹措:
对口支援
1.1.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是主管该县文化艺术事业和体育工作的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如下:
1、职能配置
(1)贯彻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有关文化艺术、体育工作、广播电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研究制订组织实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规划和计划,组织指导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规划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指导协调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2)综合管理全县社会文化、体育事业,指导和检查全县文化体育工作,加强城乡文化、体育场所阵地建设。
(3)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行政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全县经济建设及各行各业发展中的宣传主导作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4)综合管理文学艺术事业,指导文学艺术的合作与生产,挖掘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5)规范管理文化市场、新闻出版、文物保护、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工作,负责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出版和复制审核、申报工作,以及审定办理文化经营许可手续。
(6)领导对外文化、体育交流工作,制定文化体育人才教育和在职职工教育规划,组织文化体育人才需求预测,指导协调社会各类体育竞赛工作,研究和指导优秀运动队伍的建设和业余体育学校的训练工作。
(7)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2、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内设2个职能办公室:
①局办公室;②业务综合股。
下设系统下设股室:
行政办公室、新闻中心、播出部、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线路维护组等。
下属事业单位有文物管理所、文化馆、图书馆、业体校校、文工团、电影公司、文化市场稽查队、有线电视台、广播站等十个
3、人员配置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行政编制12名,下属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20名,自收自支8人,全系统干部职工在职140人。
1.3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8号1997年8月11日);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2005]2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3、国务院国发[2007]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79号);
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08】1097号);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1号令《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7、《社会发展建设规划(2009-2010年)》(新发改社会[2008]669号);
8、《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9、《三地州建设项目专项规划(2009-2013)》;
10、《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全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任务的高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繁荣农村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和政府历来关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按照当时的统计,全国共有72.3万个行政村,535.8万个自然村(其中11.7万个行政村和56.3万个自然村属于广播电视覆盖的盲区)约有1.48亿农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05年底,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累计投入资金34.4亿元,基本解决了全国已通电行政村的11.7万个行政村和8.6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共9700多万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
在“村村通”工程的带动下,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从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2005年的94.48%和95.81%。
根据第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效果,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为实现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79号),加大了村村通工程的工作力度。
要求把广播电视村村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各级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扎实做好“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08]1097号】),其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2.1.2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农村广播电视工作方面,大力实施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走出去工程”以及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电视扶智工程”等项目,使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综合传输覆盖能力显著提高,确保了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但是由于的偏远落后,的广播电视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服务的数量、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普遍比较薄弱,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
为此,《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我区广播影视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对广播影视事业的投入,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步伐,巩固和推进“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电视扶智工程”、加强边境地区和口岸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范围。
力争到2010年,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4%以上,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全区20户以上已新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在有条件的乡村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1.3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问题
文体广电楼落成于2004年,并为采编中心配制了新设备,广电大楼包括发射机房、制作室、新闻中心、办公室、演播厅等,极大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但规模小,基础设施依旧薄弱,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瓶颈。
由于是国定贫困县,财政对广播电视事业投入少,广播电视电影总体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电视覆盖率低,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低,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广播电视队伍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又善于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人员老化和创新不够等问题,技术升级压力重。
项目建设必要性
1、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而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最基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特别是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媒体之一,是当今社会最具感染力,影响最广泛的宣传工具之一,既肩负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给千家万户的政治任务,又担负满足让广大民众学习、娱乐等需求的责任。
农村广播电视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在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施农村广播电视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是农村文化事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缺一不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是法制保障和政治保证,它们对物质文明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精神、物质、政治发展的进程,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的进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国民经济,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坚实基础;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提高科学技术素质,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内容。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媒,具有生动形象、快捷方便、易于接受、不受文化和地域限制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特点,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是广播电视发展的要求
建成广播影视传媒中心,使其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译制、播出及演出于一体的综合广播影视娱乐中心,通过名牌栏目、节目的打造,突出宣传特有地域文化特色,整体提升广播电视宣传的品位和层次,播出前端采编播实现播控彻底分离,节目采集和制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播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节目播出质量比现在有较大的提高。
并且在继续抓好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播 影视 传媒 中心 建设项目 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