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题讲座.docx
- 文档编号:924920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48KB
作文专题讲座.docx
《作文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专题讲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
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
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
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
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
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
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2.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
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3.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
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4.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
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
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5.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
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
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
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
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
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
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
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
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
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评价项目
评价维度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
写作结果
内容
表达
文面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材料真实
发散合理
感悟真切
详略得当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书写美观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3—0四个分数等级。
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
0.没有搜集写作素材。
列纲起草
3.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
2.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
0.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
修改加工
3.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2.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0.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
2.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
1.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
0.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内容·视角独特
3.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
2.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
1.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
0.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
内容·材料真实
3.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
2.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
1.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
0.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
内容·发散合理
3.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
2.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
0.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
内容·感悟真切
3.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
2.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0.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表达·详略得当
3.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
表达·语句生动
3.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
2.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
1.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
0.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
表达·词汇丰富
3.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
2.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
1.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
0.词汇贫乏,词不达意。
文面·书写美观
3.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
2.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
1.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
0.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
文面·格式规范
3.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
2.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
1.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
0.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
文面·标点正确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0.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
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
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
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
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评定项目
评定维度
作者评定
小组评定
老师评定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
写作成果
内容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材料真实
发散合理
感悟真切
对象明确
表达
详略得当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文面
书写美观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注:
评定分数在3—0之间,根据评价维度确定。
(四)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价结果报告单。
“初中写作表现性评价”反馈报告单
评价项目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写作过程
写作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