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
- 文档编号:924618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7.05KB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XX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现状条件分析
1.1 工程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世界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形成新的经济类型。
在新经济时代挑战下,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教学再生产的综合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育是立国之本〞,但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在数量、规模、质量,都相对滞后,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能力,从而也限制了经济技术的开展,教育部?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方案和2021年开展规划?
提出,我国要在“九五〞期间“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构造,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开展,我国大学校园建立计进入一个新的开展时期,新的院校不断成立,旧的院校在通过改造原有校区,成立新校区等形式进展扩X。
XX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的历史,学校的前身为XX化工大学和XX建筑工程学院,分别为原国家化工部和国家建立部所辖高校。
经国家教育部和XX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5月组建为XX工业大学,并确定为“十五〞期间省重点建立大学。
截至2001年底 ,组建后的XX工业大学由7个校区组成,校园总面积250公顷,拥有各类建筑物57.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约2万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学校在职教职工总数2000多人。
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中心,11个省级部级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XX工业大学根据学校现状和开展趋势,“十五〞期间将建立化工生物、材料土建、机电控制、经济管理四个学科群,并根据学科涉及的学科领域,下设15个二级学院,51个专业。
根据学校开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办学潜力,继续保持当前的本科生招生规模,积极扩大研究生规模的原那么,到“十五〞期末,在校各类学生人数开展为:
博士生210人,硕士生1990人,公办本科生13700人,民办本科生9800人,专转本科生1500人,在校标准生总数29610人。
而教工人数专职教师需要1740人左右,总数2700人左右。
同时要求建成先进的专业科研院所20个。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的需要,学校在XX市江浦县征地1000亩,筹建新校区,按1.2万本科生的教学、生活规模完成了1000亩地的规划,并在1997-2002年间完成了约20万平方米的教学及配套根底效劳设施,入区学生1.16万人。
根据学校各项事业开展趋势和地理位置、现有功能,江浦校区定位为学校本科生教学基地,同时兼顾局部研究生教学、科研、高校技术企业孵化、行政办公、对外效劳功能。
规模可满足22000名本科生,1000名研究生,1400名专职教师和800名行政后勤效劳人员的学习生活需要。
并满足10个科研院所,假设干高新技术企业研究生产和对外的会务、体育效劳功能。
℃,年平均风速:
2.6m/s,年平均相对湿度:
77%%,年平均降水量:
1067mm,无霜期:
227d。
夏季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2〕地质
XX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规划用地X围内属于老山山脉丘陵地带,用地大致呈不规那么长方形,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缺乏1000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地势呈南低北高。
高程10米至60米,老山的余脉呈叶脉状从西北侧伸入用地,直达用地东南角,建立用地分为多座小丘陵分隔的多道冲积地,主要分布在主山脉的东北侧与西南侧,而且起伏较大,用地比拟零散,局部还有冲积沟和水库。
〔见地形分析图〕从坡度分析可知,主山脉东侧用地零碎,坡度较大;西侧虽然高程比拟高,但是相对高差比拟小,坡度比拟缓,有相对较大、较完整的可建立用地。
〔见地形坡度分析图〕
工程地质大致分三类:
Ⅰ类为岗地工程地质区;Ⅱ类为岗地间凹地工程地质区;Ⅲ类为长江漫滩工程地质区。
岗地表大多为黄土覆盖,岗间凹地主要为次生土与淤质土,其底为白垩系浦口组砂砾岩。
各地质层的地基承载力为:
A:
淤质粉质粘土 FK=80-90Kpa
B:
粉质粘土〔含卵砾石〕 FK=200-260Kpa
C:
强风化泥岩 FK=400Kpa
D:
中风化泥岩 FK=1800Kpa
〔3〕生态环境
江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清楚,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平均日照2021小时,年降水量1025毫米,绿化率达43%。
全县山青水秀,空气清新,风光宜人。
贯穿县境绵延百里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2万亩,树木葱郁,生机盎然。
经检测,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为100%,地下水质达国家三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0分贝。
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江浦自然风光优美,生态景观资源丰富,有一代草圣林散之、汤泉十里温泉带、绵延百里老山、惠济寺千年古银杏、山涧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白马湖、狮子岭、天井洞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温泉资源尤其丰富,日流量高达6500吨。
基地分析图
XX工业大学江浦校区选址于XX市浦江大学城,与国家级XX浦口高新技术开发区毗邻。
前临长江,北倚国家级森林公园,东靠珍珠泉风景区,西邻海军工程大学、XX审计学院,东南与市区隔江相望,距XX长江大桥10公里、规划中的XX长江三桥8公里。
宽广通达的312国道从门前穿过,规划用地面积200公顷。
教学规模为22000名本科生,1000名研究生。
这次规划的X围包括新征的2000多亩和原有的1000亩地,使新区规划与原有建筑有机融合,形成布局合理、互相联系地校园规划,近期建成的建筑面积到达60万平方米。
(注:
原有1000亩用地现状建筑、道路分布见规划地段现状图,不属于本次规划设计X围。
二期规划中的新建学生宿舍区以及教工住宅区,其具体详细规划由甲方指定的设计单位进展具体的建筑布置及定位,本单位只负责总体布局规划和协调设计工作。
用地内分布于高压线下及附近的局部现状建筑,经检测均位于平安距离外。
新建教工区及学生区局部靠近高压线的建筑由单体设计单位规划定位,并由校方检测确认处于平安区内才能设计施工。
)
江浦校区地处老山脚下丘陵地带,呈不规划长方形,南北长约2220米,东西宽约920米。
地势呈南低北高,高程10米至60米,校园为多座小丘陵分隔的多道冲积地,起伏较大,用地比拟零散。
整个校园地形较复杂。
中区和北区之间有两条110KV高压线横穿而过。
基地内可建立用地不多,按原定的教学规模用地将比拟紧X。
现状山地树木茂盛,品种繁多,山虽不大,树不参天,但整体绿化植被较好,空气清新,且山形自然生动,为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是理想的建校地址。
同时,一期已建成的校区虽然功能分区明确,但是整体构造松散,校园气氛较弱。
江浦校区基地面积大,地形变化复杂,还要兼顾原有建成校区,这都对设计工作与施工都带来极大的困难。
如何加强旧区气氛,整合一期与二期校园规划,并考虑三期预留开展用地,融合新区规划与原有建筑,使校园成为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统一整体,也成为我们设计中的主要矛盾。
我们把XX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规划的主要矛盾归结于以下几点:
如何解决地形复杂的大型校园的分区与交通联系问题;如何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并利用地形创造校园特色;如何整合新旧校区,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第二章规划原那么和总构思
2.1 规划原那么
考虑到该工程的建立目标、功能、用途、原有校区现状条件、及建立基地的地形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当地有关部门的建立要求和建立标准,确定XX工业大学江浦新校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原那么如下:
1.现代化校园
把握高等教育开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开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
规划营造多层次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信息化校园
以所处时代特征为指导:
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学科穿插、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
改善各专业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既满足学科穿插、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
3.生态化校园
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塘、小溪、营造高雅、有文化气氛、有活力的校园环境,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
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层次感,同时加强校园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表达校园花园化、生态化。
4.地域化校园
综合XX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在校园建立上表达江南园林建筑所独具的风貌,在延续江南当地传统建筑与园林文脉的同时,以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表达新与旧的有机融合。
5.园林化校园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学院环境气氛,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6.可持续开展的校园
校园的可持续开展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表达在不同尽现有资源,为将来开展留有余地。
采用动态开展原理进展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分期建立的可行性,整合新旧校区规划,做到近远期结合,而且注重节约用地,给远期开展留有余地,实现校园建立的可持续开展。
校区基地环境
2.2 总体构思
第三章用地布局
3.1 用地布局原那么
1、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产学研生活的要求,并留有一定开展余地。
整合新旧校区,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2、解决地形复杂的大型校园的分区与交通联系问题,基地与外界、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
3、校区建筑布置应考虑总体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并利用地形创造校园特色。
3.2 总平面布局
根据大学特点,遵照有关布置原那么,结合地块特征进展XX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总平面布置。
校园以舒适的步行尺度为依据,以山水为构造,形成教学与生活并重的多中心布局,各中心用步行系统与外圈环型道路把整个校园联成一个整体:
合理选择入口,使校园与城市联网。
改造原312国道上入口,通过在原校前区增补建筑,增加校前空间校园气氛。
同时将体育中心放在东南角,更好实现体育设施与社会共享,将科技园区布置在山麓东侧,紧邻城市大道路,与城市方便联系。
尊重原有校园建筑,形成教学与生活并重的多中心布局。
通过在旧教学区增建科研院所等建筑,形成两个教学科研簇群,加强了校园的气氛。
在中央生态公园两侧形成教学簇群,并改造原山坡公寓成专家研究楼群,就这样形成四个教学科研簇群与四个生活簇群平行布置的格局。
同时根据大学自身要求,形成多边的学生宿舍区-教学区-运动区的品字形构造,很好地满足了大学本身功能要求。
功能分区保存了校园中间山脉的生态绿化格局,在山脉两侧的山谷分别布置了教学区,宿舍区,教工区,校前区,科技园区,体育中心区等几局部。
校园中心保存有大片的生态林区,使之成为校园的景观特色,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同时校区内有关功能区相应预留局部用地,作为学校远景开展备用地。
3.3 功能布局
整个校园以山水为主体,分别布置了多中心的教学区,宿舍区,校前区、体育运动区等几局部。
1.校前区:
沿南面道路布置,入口正对的大片景观树林,形成山地校区独有的幽静气氛。
西侧布置了行政中心,及会议接待中心。
大面积停车场的设置可控制车流穿入校区。
2.教学中心区:
由原有的教学区和新建的两个教学科研区组成。
位于基地的中部,从南到北依次布置。
与学生宿舍区、校前区直接联系。
整个教学区置于“山水相抱,水绕山行〞的大自然的怀抱中,依山就势布置,将自然景观引入教学区,使自然与建筑相互交融、渗透。
3.学生宿舍区:
位于基地的西面山谷中的平缓地带,与教学中心区隔水相望。
两者成平行布置,学生课余方便往返于教学与生活空间。
同时,学生宿舍区的景观营造也通过改造原有的植被和水塘,致力于创造优美的室外交往空间,使生活场所也成为陶冶性情的第二课堂。
4.体育运动区:
因为基地用地条件复杂,运动区规划根据校区原有体育场所分布情况、基地地形条件和社会化要求等,分南侧临近国道的东西两区,和西北角的位于三期用地一个区组成。
主要的体育中心靠近城市道路,由南入口与之相连,可向城市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体育中心由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组成,三个建筑分布于两侧山头形成的山谷之中,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校园的标志空间。
其余分散运动场地布置在学生宿舍附近,方便使用。
5.实习基地与产业孵化区:
山脉的东面低地主要作为学校实习基地和高新产业孵化基地的预留开展用地,既有山体阻隔对教学中心区的影响,又有对外部的方便联系。
6.教工住宅区:
位于山脉的东北侧的谷地之中,周边有保存优美的林地,中央有成指状渗透的水塘,风光宜人。
教工区生活设施完备,独立成区,通过规划中的穿山隧道,又和教学区联系方便。
7.中央山顶生态林区
老山余脉从西北面伸入基地,从中央南北贯穿整个校园,是校园生态景观中的主导要素。
它是与基地外生态环境连成一体的连续的生态脉络,是一个开放、连续的生态系统。
规划以生态优先原那么为指导,保存其在校园中心的生态林区并连成系统,设计为可游玩的生态公园,充分发挥它在校园中的生态环境效益。
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4.1 空间组织
规划在校园总体空间组织上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为校园师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
〔1〕层层生长
以山顶生态公园为主导,以山谷中央的曲水景观步行带组成第一层次公共交往空间,整合新旧两个教学中心,并从中生出由教学楼及居住单元组成的大组团间的第二层次空间,然后再生成建筑单体内部的第三层次半公共空间,从而形成树干式的丰富的多变又井然有序的校园交往空间体系。
〔2〕空间序列
中央空间序列为入口景观生态林——原有教学建筑群——系列广场〔右边是教学楼群左边为水景园林〕——曲水步行带组成的广场系列——书声溢谷广场和依山跌级而建的图书馆——绕过图书馆,第二教学和试验楼群便绕山而行,分布于“鲫鱼背〞状的保存林地两侧,建筑物依山而建,融于绿化环境之中。
〔3〕多样复合
A、尺度与气氛的比照——教学建筑广场形式规整,表达学术的理性和秩序;曲水步行轴和水景园林轴那么或亲水平台,或临水亭榭,或小桥流水,尺度亲切宜人。
山顶生态林如自然的山野公园,处处湖光山色、绿树成林,浪漫动人。
B、开合收放——通过建筑与绿化的不同围合及线性联系轴对不同区域的穿越,塑造变化多端的公共空间。
4.2 景观特色
1、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现状山地树木茂盛,品种繁多,山虽不大,树不参天,但整体绿化植被较好,空气清新,且山形自然生动,还有连绵成片的低洼地,水塘,为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及此,我们在江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中,以山水环抱作为校园环境的主题,尽可能地保护基地现状的生态系统,形成水绕山行,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和校园景观。
建筑分布于山脉两侧生态绿野中呈簇群式的布局,采用散点式自由灵活式布置,以镶嵌于山林的院落式布局来营造现代大学的书院气息,从而形成了自由形态为主,建筑分布在山体与水体之间的总体布局。
山体在基地内成指状渗透的势态,水体与山体成反向渗透的关系,我们在山水之间布置建筑空间,各簇团均形成背山面水的优美环境。
同时,建筑空间与生态空间在形态上形成一种指状互补咬合的关系,既保护了原生的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建筑与生态空间的最大程度融合。
2、多层次的园林空间
第一层次园林空间
形成以连续的生态脉络为骨架,活体水面为系带的生态自然公园,山丘及绿岛为师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休息,交往场所。
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手法,将严谨规那么的建筑群体与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疏密有致。
第二层次园林空间
教学中心区的中央广场采用理性规整的处理手法,形成传统校园中的仪式性空间,成为理性的大学精神的象征。
第三层次的园林空间
建筑群体形成的园:
水体为襟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
营造尽可能多近人尺度的空间和交往的场所。
第四层次园林空间。
建筑内部的园:
以中庭,天井,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空间为人创造更多接触感受自然的时机。
3、借鉴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
将江南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运用于校园规划之中,结合基地的特点,将基地内地势制高点及景观点建成生态公园,并将基地外优美的景观引入校园。
规划中北面教学楼群空间向中央生态公园翻开,图书馆前广场空间又向曲水景观带翻开,使校园中心共享区以及两侧的建筑都可以饱览校园内外的优美风景,加强了校园景观与基地外景观的有机融合。
在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之中,空间的尺度是最重要的一环。
小尺度的院落构成了园林空间的独特肌理,不同主题的院落又强化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
在本校园规划方案中,建筑群的组织便运用了这种院落组合的空间组织方式。
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院落重重相联,分合有度,既方便联系又保持了人性化的校园尺度和富有园林意味的空间肌理。
江南传统园林除了造景之外,也格外留意营造多层次的观景空间。
本方案中借鉴了江南传统园林的这一特色,结合校园特点,致力于营造多层次的校园交往空间。
通过建筑外廊、屋顶花园平台、小庭园、滨水步行道、绿岛游园、观景平台等一系列交往空间的营造,将整个校园处处都可以作为师生交流心得,指导学术的第二课堂,以适应现代教育开展的最新需求。
江南传统园林空间通过一系列空间的组合和比照,衬托出尺度宜人的空间序列。
本方案借鉴了这一处理手法,在主入口空间序列上营造了校门前广场,主入口景观林,观景平台,小水面,亭,大水面,绿岛,图书馆等一系列收放有致的景观空间,从而使空间序列具有了如江南丝竹般抑扬顿挫,蜿转悠扬的美感。
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5.1 道路系统规划
车行——沿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外围设置主环路,形成畅通的车行路线,高效快捷联系各区,同时防止机动交通对各区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区南北长度接近2.5公里,加上地形起伏变化大,给各功能区联系带来不便。
新校区规划设置沿主环路的校园公交线,采用环保公交车,既方便师生在各功能区之间往返,也防止各种交通工具带来的交通和环保问题。
在校园内道路进展分级规划。
校园主环路为主干道级,采用15米宽路,两侧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避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
校园次干道级采用9-12米宽路,因车流量相对主干道减少,只在道路两侧设行道树,中间9米宽车道,两边各1.5米宽人行道。
自行车道不另设。
校园小型道路采用5-6米宽,一般不行车,以行人为主,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通行。
人行——曲水步行带两侧的滨水步行广场在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之间组织了舒适、流畅的步行流线,又相互联系连成一体,形成完善的步行交通网络。
停车场——为保证新校区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正常的交通秩序,规划中安排了多处机动车停车场、位。
在校区主要出入口附近集中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对外来车辆进入校区进展有效控制和管理。
在校内各功能区及重要建筑物〔如会堂、体育馆、图书馆等〕附近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机动车停车泊位。
5.2绿地系统规划
整个新校区按花园式、生态型校园进展建立,以山体生态林、谷地水系为主体,并通过其它道路绿化,将各建筑组群的庭院绿化联为一体,创造独特的绿化开敞空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基地中的山脉是老山森林公园余脉的一局部,规划方案将贯穿校园的山脉划为生态保护区域,通过梳理杂草、杂树,改造成以原生自然景观为主的山顶生态公园。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塘、小溪,连成连续的水系,将新校园建立对基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少,营造高雅、有文化气氛、有活力的校园环境。
校园内适当安排小池塘和绿地,利用各种植物组成多种图案,采用园林手法设计亭、阁、雕塑、小品、喷泉等。
此外,在各建筑物周围、公共绿地及路旁、河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展绿化设计,栽植常绿灌木或种植花圃及草坪,道路两旁设置路灯、座凳。
第六章.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设计说明
6.1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设计说明
1、规划设计依据
?
城市电力规划标准?
GB/50293-1999
?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标准?
GB50053-1994
?
供配电系统设计标准?
GB50052-95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0217-1994
2、工程概况
XX工业大学新校区位于江浦县珠江镇北侧丘陵地区,东西宽900多米,南北长2300米,规划用地215.5公顷,总建筑面积63.04万平方米,其中第一期已建成,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43.22万平方米。
在第一期工程中,已建有两个变配电房,共四台变压器,装机容量为5200KVA,除满足首期用电外,尚有一定的余量。
第二期工程总用电负荷达24734KW,计算负荷为13648KW,综合系数约为0.55,变压器装机容量为16850KVA。
3、规划原那么与设计要求
〔1〕按照本工程规模和特点,正确处理近期建立和远期开展的关系,因地制宜地搞好校园供配电系统的规划,确保校区供配电网架平安可靠、经济合理。
〔2〕变配电房的选址按照接近负荷中心,允许的供电半径,进出线方便的原那么进展布置。
〔3〕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定性、定量地预测合理的用电负荷。
〔4〕合理布局,成环成网,减少迁回,结合第一期供配电现状,系统设置满足分期实施、逐步开展,远近结合,灵活多变的要求。
4、负荷预测及分区
〔1〕按照校区总体规划的布局,结合建筑单体面积和功能要求,估算出各类负荷的大小。
用需用系数法计算出计算负荷作为选择变压器的依据,同时也考虑到一些不定因素和今后开展需要,留有一定的容量,以满足校区近远期用电的要求。
〔2〕根据负荷计算以及校区内教学、科研实验及生活片区的分布,本次规划供电X围按 5 个供电区域考虑,即1区——教学实验区;2区——教工生活区;3区——学生生活区;4区——科研院所体育区;5区——南片〔第一期〕。
5、供配电设计
〔1〕供电电源:
江浦校区由江浦开发区变电站提供二路10KV专用电源,全长约5公里,电源及线路走向由当地电业部门确定。
〔2〕电压等级:
为了减少电压层次,根据我国现行的电压标准,校区按二个电压层次考虑,高压供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为0.4KV/0.23KV。
〔3〕变配电所及主变容量确实定:
根据江浦校区用电负荷的预测及分布情况,考虑到供电半径,进出线条件等因素,合理地进展10KV变配电所的设置,全校区拟设 15 个10KV变配电所,各变配电所的主变容量详见电表一。
10KV开闭所设置在观景塔内,开闭所作为校区的中心变电所,是主受电点。
按照标准要求,10KV开闭所转供容量不宜超过1500KVA,在当地供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远期可考虑增加一个开闭所。
变电所的设置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为户内附设式,另一种为箱式变电所。
箱式变电具有体积小,占地少,投资省,工期短等优点,在校园内便于采用。
变电所的设置应考虑建立序列、规模,合理配置,但变电所的规模须按终期容量预留,设计时应满足防火、通风、防潮、防尘、防小动物和防噪音等各项要求。
6、主结线方式
〔1〕10KV配电网架结线方式
本工程10KV供电配网架拟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的网络构造方式。
10KV中压开闭所由二路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6~10路出线所构成。
正常情况下,采用开环运行;故障时,通过配电自动化装置自动切换负荷恢复供电,其供电可靠性较高,运行比拟灵活。
〔2〕开闭所按无人值班及逐步实现综合自动化的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工业大学 校区 修建 详细规划 设计 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