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发言稿.docx
- 文档编号:923914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75KB
小学数学教研发言稿.docx
《小学数学教研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研发言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研发言稿
小学数学教研发言稿
篇一:
数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低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高继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刚才我们一起观摩了一节数学案例的动态呈现。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数学教研组本学期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区域教研。
在明确主题后,我们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相关理论培训。
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因为他具有代表性。
最后推选了韩艳华老师执教。
今天,她给我们展示了这节课。
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发展的能力。
我点评的是: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
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体现突出:
教学重点是:
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
法计算;
教学难点是: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三、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
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
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
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四、学法
教师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
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
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总之、韩老师这节课上的很精彩,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
小组活动的时间要充足,练习设计要多样化。
可以学生出题,学生解决。
篇二:
小学数学教研集体备课发言稿
数学教研集体备课发言稿
吴老师在设计《角》这节课时,充分体现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数学活动。
在师生之见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互动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并内化学习内容,从而完成学习内容,实现共同发展。
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在: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的内容
在教学认识射线时,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活动。
通过观察灯光、作图与想象,建立射线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运用。
2、以学生原有的认识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认识
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通过一端或两端无限延长认识射线和直线,有利于学生借助“有限”建立“无限”的概念。
3、重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掌握新的内容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从中体会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量一量,明确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从而突出重点。
4、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在“做”数学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具的准备中,没有很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练习的设计不够有针对性。
朱延文主任参加教研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的思考发言稿
“老师叫苦,学生喊累,但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这是久久横亘在我们大部分老师心中的一个结。
问题在哪里?
究其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的课堂效率低,课内损失课外补,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形成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解放我们自己,减轻学生的负担,向40分钟而不是向24小时要质量?
我想这是每个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高效的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吃透教材”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的:
“这法、那法,不吃透教材就没法”。
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有掌握了教材各部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才能做到胸中有书,游刃有余。
因此,教师“吃透教材”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1、吃透教材——理清知识链。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教师只有全面通读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链,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而顾后,能够以全局观点来驾驭,分析自己所教的教材。
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零敲碎打,分成许多独立地部分去教学。
这样不仅教起来费劲,费时间,学生学
起来也不好懂,难以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如:
单位“1”这个概念,不仅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因此,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必须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
我在教学分数部分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
这样,在后面教学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1”的理解就已不成为难点了。
2、吃透教材——解析重难点
教学效果的好坏,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是否清楚适当,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以及作业一定要做一番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驾轻就熟。
如:
我在教学四年级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提出了这样三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
(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
(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
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
(3)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
由于课前我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在课堂故能得心应手上引导学生探究规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能力”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结构松垮,方法不得当,教师不停地讲,不仅挤掉了学生练习时间,使新课无法当堂消化巩固,而且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培养。
这种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主要采取“尝试教学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基本模式分为六个环节:
1.准备题导入。
为尝试题铺路架桥。
2、出示尝试题,用尝试题引路,来诱发学生自学。
3.自学课本,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4.尝试练习,检验学生自学的结果。
5、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
6.第二次尝试练习,分为基础练习,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等。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先练后讲”,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做到:
1、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出示尝试题后,不会的同学“带着思考题”自学课本。
这时学生如果能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尝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以学定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
2、坚持“少讲精讲,抛砖引玉”。
尝试教学法以学生练为主,要求老师少讲精讲。
老师讲解主要针对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点拨,启发,归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如《除数是两位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明白算理后,老师只需点拨归纳出小数除法法则:
“一点二算”。
课堂上少讲精讲还应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的问题即:
一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
篇三:
数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数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吴春琴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刚才我们一起观摩了一节数学案例的动态呈现。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校数学教研组本学期开展了以“分层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教研。
在明确主题后,我们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相关理论培训。
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因为他具有代表性。
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一册都安排了这一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前几次教研活动时,我们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形成共案。
最后推选了姜鸿老师执教。
各位老师,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想》着一课的教学共案。
姜鸿老师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
今天,她给我们展示了这节课。
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这节课,围绕“分层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研讨,希望老师们畅所欲言。
我们先请姜鸿老师谈谈自己是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分层施教的。
姜鸿:
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分层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教研,下面,我将围绕我所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想》一课,结合课前数学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的研究讨论,谈谈本课中分层教学的一点设想和实施情况。
1、学生分层
课前,我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智力诸方面的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当然这里的分层要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这个分层是隐性的,老师只要做到心里有数,并不一定要告诉学生本人;第二,学生所处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上,我将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每组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组合,通过小组学习和交流,既可以教师教学生,也可以学生教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到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2、目标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制定出与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希望能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自主发展。
3、教学过程分层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渗透了分层教学,比如在教例1时我让学生选择选用策略在自备本上尝试解决,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是独立解决,如果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问老师,也可以打开书本自学。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学生有看图、有列表格、有直接列式计算,不同的学生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都达到了教学目的。
4、练习分层
结合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一星题,类型和例1相同,是基本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要求人人会做;二星题,是对学生是否理解一半多几这一知识难点的测试;三星题,难点是一半少几,是稍复杂的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
5、评价分层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语,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培养他们严谨谦虚的学习品质,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
以上就是我在这节课中所要渗透的分层教学的初步设想和实施情况,我知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还没能很好地落实体现,存在着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吴春琴:
再备课的过程中,徐海蓉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指导,下面徐老师你先谈谈备课时的想法及听后感吧。
徐海蓉
今天,我就从解读教材的角度,着重谈谈在备课的过程中是如何设想分层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
第一个方面:
关注方法与策略的把握。
例如对于例一的处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激起学生对多种解题策略的回忆,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思考并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优等生自主选择解题策略解题;中等生进行半独立学习,先自己思考,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是老师;暂差生可以同学帮助学习,或根据教材提供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把握适合自己的结题策略,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第二个方面:
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可以说是教学论中具有永恒性的课题。
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在备课中,我们做了这样的思考:
对于优等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中等生教师实施半教半学的方式,提倡他们自己先思考,有困难可以进行小组学习或同桌讨论;暂差生采
取老师帮助学习或教材帮助学习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的统一。
整个教学流程努力实现教与学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机统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个方面:
共性与个性兼顾。
形象的说,共性与个性就是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书写绘画工具,都是铅笔,个性是不同的色彩。
例如在例二的教学中,我们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倒过来想”这一解决问题的共同策略,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允许有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特别关注的是对题中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整理:
有直接摘录条件,有抽象的算式整理,还可以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创造性的整理,从而体现实施分层施教的有效性。
吴春琴:
高老师在开学初参加区基本功竞赛也执教了这一课,你听了姜老师的课有什么想法。
高茜欣:
姜鸿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想》一课,之前我也曾教过,今天在听了她的课后,令我感触颇深。
在这里结合我校这次活动的主题“分层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引出问题
拆礼物的设计,对于不同学生的意识不一样,优等生领悟思想,全部学生激发兴趣。
情境,有助于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问题的探究,不只是为了获得结果
教师对于问题的关注度不是停留于表扬,更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简单的问题也是如此。
如例1的教学,体现“小问题,大思想”,在例2的探究上更是抽茧剥丝,追根究底,真正体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也反映本次活动的另一含义“分层施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交流反馈,不只是为了纠正错误
分组的学习,学生结构的搭配,思考后的交流,交流后的思考,优等生练了表达,强化了思维的逻辑性;中等生吸取长处。
弥补修正不足;后进生学习借鉴,理解掌握,体现分层施教的实效性。
最后,我想反思的一点是,数学背后应体现它的文化张力。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偷懒史”,课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考虑上升一下高度。
吴春琴:
刚才两位老师从教师的教学方面进行评价。
在课堂教学时,蒋长林老师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了观察,我们请蒋老师来反馈一下。
蒋长林: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研 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