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就业培训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235786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98KB
中学生就业培训教案.docx
《中学生就业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就业培训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就业培训教案
中学生就业培训教案
第一章就业概论
就业的概念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林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活动收入的经济活动。
就业的分类
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
不充分就业是指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具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
失业的分类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隐形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力大雨或小于零的人员的现象。
失业率及失业率分配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失业率也分为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玉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及意义
2007年8月,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就业促进法》。
2008年1月1日实施。
《就业促进法》不仅奠定了就业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也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题)
1.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
2.青年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同时并存。
3.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了解)
(1)发展经济很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岗位。
(2)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3)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4)完善就业服务
(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6)提供就业援助
*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2.形成比较优势的发展
3.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1)加强创业观念教育,是更多的劳动者树立创立理念,并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2)落实好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3)健全完善包括开就业指导、创业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拓展服务创业、企业孵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支持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4.实施统筹城乡就业
5.进行调控降低失业风险
6.实施就业保障战略
(1)形成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
(2)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大力推动集体协商,健检查制度,健全劳动争端调解仲裁和劳动的保障监察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就业质量(3)强化社会保障安全的功能,为劳动者灵活就业一级在工作岗位之间的变换提供就业保障,进而促进劳动力资源流动,促进更加充分就业的实现。
第二章积极的就业政策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单选多选)
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
(1)劳动力供给
(2)劳动力需求(3劳动力资源资源方式三个方面。
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只要是人口和老劳动参与率,影响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教育和培训。
劳动率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占16以上人口的比例
我国劳动率参与率有以下特点
(1)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高
(2)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并且不受结婚、生育的影响(3)青年劳动率参与率偏高
经济发展是根本因素
(1)就业弹性
(2)经济结构(3)技术
积极就业政策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一、实施有利于就业增长的经济政策
二、实施鼓励劳动者就业的政策(具体)
(1)税收减免政策
(2)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
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的,其自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3)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4)场地安排政策
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政策
一、主要扶持政策
1.对公益性岗位的社保补贴及岗位补贴
2.对企业的社保补贴
3.对灵活就业的社保补贴
二、政策适用范围
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1年以上,以及失去徒弟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及内容
2007年8月30日通过《就业促进法》,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大责任、五项制度、十大政策。
(一)一个方针。
《就业促进法》进一步明确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
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二)一面旗帜
(三)六大责任。
1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2制定实施几级的就业政策3规范人力资源市场4完善就业服务5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6提供就业服务
(四)五项制度
(五)十大政策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
作用:
创业是劳动者发挥自身能动性,发现机会、整合资源,为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场频或服务的积极活动。
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创造财富
(2)增加就业(3)产生创新
意义:
(1)促进创业有利于迅速扩大就业规模。
创业对就业具有倍感效应,一人创业不进自身是实现了就业,还能带动其他人就业。
(2)促进创业有利于加快优化就业结构(3)促进就业有利于不断完善就业机制
第三章公平就业
就业歧视
国际社会界定的歧对待视的种类通常分为3种类型:
直接歧视、间接歧视和制度歧视
判断是否歧视的一个关键是区别对待是否合理的职业要求,以下几种情况不构成歧视:
(1)出于职业本身的客观、特殊需求,譬如剧中角色要求招聘男演员或女演员、女子监狱的狱警由女性担任等
(2)因某种临时特别情况出现需要给予的特别优待,譬如对怀孕或哺乳妇女的优惠措施(3)给予因某类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特别照顾,譬如对残疾人的优惠措施和特殊保护等。
我国政府批准生效的国际公约
1980年批准的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82年批准的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2001年批准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1990年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1997年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政策公约》、2006年在、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等等。
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措施(了解)
(一)推进劳动预备制度,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
(二)开展职业培训,提升青年就业能力
(三)制定扶持政策,鼓励青年自谋职业和自主创新
(四)强化就业服务,引导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
从2005年开始,全国每年在春节后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技能培训、权益维护”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2.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
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4.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5.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第四章公共就业服务不考
第五章人力资源市场
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功能
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人力资源的供给方(劳动者)与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相互交易,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总称。
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人力资源市场行政许可制度
1.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行政许可
2.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条件
(1)有与开展人才中介业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
(2)有明确的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3)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额的开办资金
(4)有一定数量具备相应职业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人力资源市场从业人员职业的资格制度
(三)外资进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四)人力资源市场统计制度
人力资源市场监督
1.检查制度,年审制度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经批准设立的职业中介机构实行年度审验
2.专项检查
专项行动清理整顿的对象为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各类招工用人单位。
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总体目标(简答单选多选)
1.管理体制的统一
2.运行机制的健全
3.公共服务的完善
4.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5.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快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统一实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
1.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制
2.统一管理法规制度
3.健全监管体系
4.开展监管体系
5.开展市场专项治理活动
(二)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三)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引导
第六章统筹城乡就业
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念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农村住户常住人口(即在本户居住6个月以上人口)中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如下变化,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速度超过第二产业。
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从外出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
2、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农民工减少。
3、在省内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数量增加较多,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4、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特征
(一)外出农民工以青年男性为主,已婚者占多数
(二)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
(三)外出农民工多数没有参加任何技能培训,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
(四)外出农民工仍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下降
(五)外出农民工绝大多数以受雇形式从业
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情况
我国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处于偏低水平
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呈以下特点:
(一)外出农民工收入增加,受雇者的收入和自营者的收入差异明显
(二)在中大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收入增长较快
(三)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制造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偏低,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新生代农民提出了新的诉求,农民工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城就业的青年和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务农经验,不愿意回到农村,渴望继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找到稳定工作,在城市里扎根。
一些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总结为“三高一低”,即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对职业的期待高,物质和精神享受高,而对工作的耐受力低。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导致农民工群体发生了三大变化:
由亦工亦农兼业为主向全职从事非农就业为主转变,由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主要为谋生生存向注重追求平等转变。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贡献
(一)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
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变成了人力资本财富。
农民工规模扩大,务工收入持续增长,是近年来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二)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的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
(三)农民工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促进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清理取消限制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
(二)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三)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
(四)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健全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五)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七章就业援助
就业援助制度的含义
就业援助制度是指政府建设的以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对象,制定各类特殊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就业岗位,提供有针对性的援助措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再就业的一项制度。
实施就业援助制度的意义(了解)
(1)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
(2)实现公平就业的需要
(3)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4)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需要
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范围
根据《就业促进法》第52条的规定,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是指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包括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为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年龄偏大的对象范围一般指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4050”人员)
就业援助主要政策
就业援助政策主要包括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
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是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在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就业援助政策的重要基础,属于“兜底”安置。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指由政府作为出资主体,扶持或通过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服务性岗位和协助管理岗位。
这种公益性岗位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协助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比如社会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
(2)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投入相关基础设施形成的就业岗位,比如车辆管理、书报亭、电话亭等。
(3)政府补贴,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的、维护社区正常运转的岗位,比如社区保洁、社区保安、社区绿化等。
此外,一些地方还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临时用工岗位也应作为政府投资开发的岗位。
就业援助服务的概念
就业援助服务是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就业困难人员作为主要对象,开设专门窗口,实施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事务代理等就业援助措施,使他们在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
《就业促进法》第56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这条措施的核心是妥善解决城市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家庭中,所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
第八章涉外就业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政策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外国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就业许可制度
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规范与此相关的就业和聘用行为,依法保护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
就业证的年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就业证实行年检。
下篇职业能力建设
第9章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的特征
(1)目的性
(2)社会性(3)稳定性(4)规范性(5)群体性
职业分类的目的
1、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
2、为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提供依据
3、为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提供依据
《职业分类大典》的基本结构
《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八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整体性原则
(2)等级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部分。
岗位的概念
岗位是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础单位。
*第十章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的概念
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标在于把受训者培养训练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素质的劳动者。
*职业培训的类型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不同,职业培训分成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三类。
就业技能培训一般是指为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主要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就业训练中心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实施。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是指企业按照工作需要对职工进行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管理知识、技术业务、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
创业培训模式主要采用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模式。
职业培训的特点
(一)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技术性和技能性
实施职业培训的机构
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包括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中外合作办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等。
技工院校是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集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主体力量,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
我国职业培训体系
(一)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
(二)职业培训与办学机构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职业技能竞赛与技能人才表彰制度
就业技能培训的概念
就业技能培训一般是指为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就业技能培训的对象
就业技能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
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等等初次就业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在就业和上岗前需要学习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再就业培训的概念
再就业培训是指在有过一次工作的职业失业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
再就业培训的对象
再就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登记失业人员
再就业培训的期限
再就业培训的期限一般较短,主要有3种:
1、短期培训培训期限为3个月以下
2、中期培训培训期限为3个月至1年
3、长期培训培训期限在1年以上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主要类型
1、根据培训对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可分为:
对管理人员进行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培训,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科技知识更新和科技开发、产品开发能力提高的培训,对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的上岗资格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以及班组长培训等。
2、根据培训内容,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可分为职业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岗位练兵、转岗转业培训、学徒培训等。
*创业培训的概念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所必备能力的培训,是近年来培训工作在促进就业再就业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
*创业培训的目的
1、通过创业培训,培养、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
2、通过创业的培训,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3、通过创业培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
*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
1、对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费减免政策
2、对失业人员创业启动资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3、对失业人员创业在开业审批、场地安排等方面的扶持
4、对准备创业的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对象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
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和其他新成长的劳动力,农村退役士兵,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在岗农民工。
“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主要内容
以提高农村劳动者就业技能、促进其向非农业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为目标,结合企业用工需要,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动员并组织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使农村劳动者掌握就业技能,就业转移和稳定就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培养新的产业工人大军。
“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具体措施
(1)确定培训规模,落实培训任务
(2)实施分类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3)落实补贴资金,完善补贴办法
(4)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评价服务
(5)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搞好输出输入双向对接工作
(6)完善管理措施,加强舆论宣传
第十一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
高技能人才的类型
1、技术技能型人才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2、复合技能型人才
复合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3、知识技能型人才
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指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增强
基本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3、发挥技工院校基础作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不断改进创新
(三)高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逐步改善
(四)高技能人才竞赛和表彰活动蓬勃开展
(五)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六)高技能人才宣传工作得到强化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知道)
(一)技能人才总量不足,
(二)技能人才结构失衡
(三)高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四)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五)高技能人才保障激励措施不充分
(六)高技能人才工作投入严重不足
(七)全社会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第十二章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管理
技工院校的构成
我国技工院校包括技工院校、高级技工院校、技师学院。
职业培训机构的构成
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包括就业训练中心、企业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中外合作办职业培训机构等。
技工院校的性质
技工院校是以学制教育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同时开展各类长短期培训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主体力量。
技工院校的任务目标
技工员工的任务目标:
培养在思想政治、技术操作、文化技术知识、身体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培养目标和学制
1、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学制教育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
2、高级技工学校
高级技工学校学制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主。
3、技师学院
技师学院承担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企业在职职工晋升技师的培训研修和技师考核评审,以及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任务。
技师学院学制教育,一般以培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为主,主要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就业 培训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