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23048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74KB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的特点。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4.运用新闻知识阅读分析简单的报刊新闻。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常识
教学难点:
学会写新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由《渡江侦察记》电影片段导入,让学生感受战斗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是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
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
(2)真实性:
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3.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
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
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由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高潮在前。
三、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渡江战役资料: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歼灭国民党军队40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
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
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
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渡江战役是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中国战争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
它是由江河进攻战、陆地追歼战、城市攻坚战三种作战类型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战役,其战场范围之广,参战兵力之多,阶段转换之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人民解放军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的条件下,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其特点如下:
一是在国共两党再度和平谈判,存在着和平渡江和战斗渡江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工作立足于战斗渡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战斗渡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如敌依托江防顽抗、依托浙赣线顽抗、阻止中东两集团会合等,均预筹对策,因而顺利达成了预定战役目的;三是利用长江在南京、镇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实施钳形突击,先完成合围,尔后从容歼灭;四是对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预有准备,当3野实施上海战役时,2野集结浙赣线担任战役预备队。
战争的实践表明:
人民解放军态度坚决,准备充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就减少或消失。
五是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438840人,其中俘敌341530人,毙伤22310人,起义34830人,投诚67170人,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武汉等城市及苏南、皖南、浙江全省和江西、湖北、福建3省部分地区。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
渡江战役具体领导人: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四、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全文,读出气势,感受情感。
教师点评。
1、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明确: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教师强调:
此则消息的内容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即为¡°倒金字塔式¡±,它的优点是便于读者选择性阅读。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概括。
3、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4、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
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
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
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6、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五、归纳主旨:
本文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六、总结收获。
七、作业:
搜集两篇消息,体会消息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导入:
学生背诵毛泽东主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导入,让学生感受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副主席作为文学家的大气磅礴和深厚的底蕴。
二、课前检测
1.提问消息的基本知识。
2.检查生字、重点词语。
三、讲授新课
1.新闻的三个重点组成部分的学习。
标题:
“百万大军”点出渡江部队之多,用“横渡”表明渡江范围之广,简明概括,气势磅礴。
电头:
点明发出新闻的单位、时间、地点等。
导语:
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
对事件进行简洁明了的叙述。
四、自学一:
朗读课文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课文中新闻的主体部分,思考,新闻的主体部分一共分哪几部分内容?
哪些是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什么详写东路军?
文章中的西路军这一段的文字也比较多,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写什么?
所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请学生根据地图,复述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
五、自学二:
新闻中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作者写这篇新闻又是什么时间?
这体现新闻的哪些特点?
1949年4月22日,写新闻的时间就是当天,这体现了新闻什么特点?
用词准确也体现了新闻真实的特点,分别找一找。
这些词语不仅准确,而且非常的简洁。
六、学习生利用手中的报纸,进一步巩固消息的常识。
七、请学生谈谈这节你有哪些收获?
新闻的结构分为:
标题、导语、主体。
新闻的特点是:
真实、及时、简明。
八、作业布置:
写一则发生在学校的消息。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
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
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
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息两则 名师 整理 最新 部编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消息 精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