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docx
- 文档编号:923025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41.46KB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docx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
浅论祥子的悲剧命运
摘要:
《骆驼祥子》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悲剧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描写旧中国城市劳动者苦难生活的“血与泪”的控诉书。
祥子从开始的个人奋斗到最终沦丧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无不深深刻上社会影响的烙印。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并且深刻地揭示出其社会根源,形象地告诉人们:
只有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才能改变祥子及其伙伴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
祥子;悲剧;原因;意义
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
这是他的志愿,希望。
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
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的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但是他们忘记了周围的黑暗社会是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的.
1.2勤快与保守
为了凑够买车的钱,祥子勤快地奔跑,他第一次买的车是他“从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自苦”的总报酬。
但农民的狭益意识,使他为了钱冒险到战火四起的西郊拉车,结果连人带车被劫了。
而为了再买新车,又不断埋头苦干,当钱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被特务敲诈了,假如祥子听高妈的话,把钱存进银行或者放高利贷,就不会遭此灾祸。
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
1.3外刚与内软
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
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
问题的政界不在于祥自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1.4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
尽管丢车失财,加之和虎妞的不如意的结合,祥子仍然保持较为强烈的生活欲望,仍然没有放弃生活的愿望,但是祥子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也无法意识个人奋斗难以抗衡黑暗势力和摆脱生活穷困的真理。
事实上,那一贫如洗的穷车夫老马本已提供了“此路不通”的前车之鉴。
老马也曾拥有自己的车,但到头来还是贫病交加,无法生活下去。
祥子的悲剧恰在于他一开始就执著地以为只要拼命苦干就可改变自身命运且一直执迷不悟,他在个人奋斗与群体反抗的人生道路上没有也未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接在一起。
“拉车”是祥子生活的核心内容,他的生活除了拉车还是拉车,拉车是他的全部,他的唯一,就像土地是农民的全部一样,这是一种不称为理想的理想。
一旦这个内核破裂之后,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匮乏精神支柱,在简单的物质生活目标坠入无望深渊之后,祥子也完成他自己一生的悲剧。
使他显然,祥子的精神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
第2章悲剧的原因
2.1悲剧的主观原因
小生产者的狭隘观念和个人奋斗方式,是使祥子陷于悲剧深渊的主观原因。
祥子作为一个尚未觉醒的个体劳动者,有着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最高的理想是做一名自食其力的自由车夫。
这本来无可非议,但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眼光妨害了他对社会和自我命运的深刻认识。
他的确难以看清当时杜会的本质,更难以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
起先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做基础”,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不是不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但在那个社会中,这种生活理想是非常短视的。
为了买车理想,“他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
”为了买上自己的车,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
”他同其他车夫一样单枪匹马去奋斗,“他们想不到大家须立在一块儿,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各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
”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社会的个体劳动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然而,个人奋斗根本不是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摆脱困境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生活理想与社会现实世界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
正如作品中饱经风霜的老车夫老马所说的那样:
“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有什么蹦儿?
”显然,这位老车夫是作为作者的代言人出现的,他的话点明了祥子所面临的个人奋斗与群体反抗的人生选择。
但祥子却没有作出作者所期望的选择,相反,他盲目地自信自己与其他车夫不同:
“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
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上堕落深渊。
小说最后写祥子完全变了个人,他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他打架、使坏、逛窑子……“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么毁灭个人”,“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在根源。
小说结尾予以了总结和否定:
“体面的,好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正是对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的深刻概括。
2.2悲剧的客观原因
人是社会中的人,受社会的制约,他的人生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
祥子是社会中的人,而且所面对的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才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
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
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
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第3章悲剧的意义
祥子悲剧性格的典型意义,首先在于揭露和控诉了黑暗、冷酷、腐朽的旧制度旧社会对劳动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骆驼祥子的一生,是肉体与精神被万恶的旧社会咀嚼吞噬的一生。
作家老舍从祥子的被毁灭,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统治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对此,作者有充分的创作自觉性。
他说:
“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和生命上的根据。
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
”祥子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
农村地主阶级的压榨,使他一家倾家荡产。
祥子被迫来到城里后仍然逃脱不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在人和车厂,厂主刘四靠出租洋车剥削工人,对祥子的剥削可谓敲骨吸髓;在杨家拉“包月”,杨氏夫妇视他为家奴,当牛马使用,冷酷刻薄使小伙子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封建军阀的大兵抢去了他用几万滴汗换来的新车;特务的敲诈勒索,劫去了他辛苦积攒的几十块银洋;在衙门里供职的夏先生,太太水性杨花,诱惑祥子,使他染病。
还有陈二奶奶,用巫术为虎妞接生,骗了祥子的钱,害了虎妞的命。
一言以蔽之,刘四爷剥削祥子,大兵祸害祥子,侦探抢劫祥子,杨家驱使祥子,夏家侮辱祥子,陈二奶奶愚弄祥子。
不管祥子多么刻苦耐劳,多么忍辱负重,多么拼命挣扎,多么能干要强,到头来也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要强又怎样呢?
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些”。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
任凭他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吃人的社会制度给他的苦难命运。
“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精神’只生在大富人家”。
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祥子悲剧是由上述那一伙人造成的,这些半封建半殖民的产儿,旧官府的爪牙和帮凶,他们摧残迫害祥子,也意味着整个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对祥子的摧迫。
老舍以生动形象的艺术笔墨道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人们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是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祥子的悲剧有社会批判的内涵:
一个勤劳的有骨气的劳动者变成了淡而无厌的混世闲人;一个正直善良的育年变成了懒散的吹鼓手和刁滑的刺儿头;一个憨厚的无不良嗜好的男人变成了烟鬼酒鬼;一个健壮的年轻车把式变成了早衰的小老头。
祥子的变化充分地揭示了他所身处的环境对底层劳动者的既是身休层面的也是心灵层面的压迫和摧残。
然而,祥子对此却毫无认识,“凭什么”,“我招谁惹谁了?
”把阶级的罪恶,误认为是这个人与那个人过不去,把社会的必然灾难,看成是人为的偶然事件,这深化了祥子艺术形象的悲剧性。
对于文学,不论是在创作过程,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人们的强烈感情。
这样才能“唤醒人心并且扩大人心的领域”④。
同时,任何作品总要展现人的理想,特别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
文学描写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临摹;文学反映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现。
文学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所再现的社会生活是一个有鲜明倾向的世界,从而使读者受到启迪。
不可否认,这之中是需要认真分析和品评的。
作为一个作家,社会文明的代表,如果为堕落的剥削者找清醒剂,那是唱挽歌;可是对麻木的受压迫者痛其不悟,反映其混沌的悲剧让群众感奋起来,那这作家无疑的是革命的助产士。
老舍作为民主革命的战士,通过对市民生活的生动描绘,写出了善良的小人物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⑤。
从祥子的厄运中,使读者痛定思痛,探索人生的价值,悔悟其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从而认识社会是否合理。
悲剧的感染,往往是来自它生动描绘了主持正义者的失败和善良愿望的破灭。
然而常常有这种情况,同情心使作者拔高了悲剧的主人公,使读者无视那些不幸者身上应当引以为训的行为。
但是老舍笔下的祥子是悲剧的主角,但并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
作家执着地用小人物的遭遇做凸透镜,揭示那“万家墨面没蒿莱”的社会,把祥子悲剧作为落地残叶来勘察“秋风”对社会底层的侵袭。
从《骆驼祥子》可以清晰地看到,老舍的悲剧观是充分现实主义的,他站在抨击黑暗旧中国的高度,写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和英雄们的悲剧相比,普通人的死,尽管不无悲壮,但不眩目,更多的是让读者于淡淡的血痕中看到社会的症结。
老舍笔下的悲剧是朴素的,对人们心弦的拨动,往往突出表现在沉闷的氛围对逆来顺受的主人公的无情窒息上。
《骆驼祥子》的创作,以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塑造了祥子的典型形象,写出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悲剧史。
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
长篇的全部描写,客观上能使人们认识到:
不推翻这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就不能解放,同时我们也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不但应该改造客观世界,也应该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结束悲剧。
总之,祥子的悲剧形象,不仅在当时能够引起读者的反省,就是到了今天,小说中所揭露的那些小生产者的意识还依然相当普遍地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里,这无疑影响和妨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当今时代,我们再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仍然能够从主人公的悲剧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第4章结论
通过对祥子必然悲剧命运的揭示,突显了作家老舍在作品中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本质的思考,对酿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的理性发掘。
既然祥子的悲剧是铁定的,那么可以认为,祥子的悲剧,其实也能上升到这一生命哲学层面;由祥子外在生活、表面生存获得的认识、发现是属于感性思考范围的东西,这些感性的存在对塑造祥子丰富生动的悲剧性格特征自是特别重要,我们不能脱离这些感性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存在来空谈祥子的悲剧命运。
这样,对于祥子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要亲临其境地加以感性体验、感受,而且还要跳出感性世界启动理性思维。
祥子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可以说是共性和个性的凝聚体,是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
借助他,我们看到了旧社会贫困交加的底层人民的无奈、辛酸和悲楚、窘迫,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好人性和美好生存的毁灭、丧失。
祥子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剧。
老舍,凭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思想、厚实的文化素养,为我们打造了祥子这一罪恶时代、畸变社会底层迎领着悲剧性命运的市民的典型代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骆驼 悲惨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