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23003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0.13KB
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六、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信息窗一:
美丽的街灯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科书第63~6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活动一:
师:
课前我们观看了市府门前美丽的街景,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想一想,都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学生观看情景图,回顾提出的问题。
活动二:
1.师:
这节课先来解决共有多少盏灯这个问题好吗?
2.师:
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
然后再在组内共同研究解决。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1)23×10=230
23×2=46
230+46=276
(2)12×20=240
12×3=36
240+36=276
(3)23×2=46
46×6=276
(4)23×3=69
69×4=276
(5)12≈10
23×10=230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看能否出现用竖式计算的学生。
做好课堂教学进度的调整。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预想的情况要进行点拨。
活动三:
1.师:
刚才大家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但所用的方法都是口算的方法。
能否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
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
2.师:
比较同学们所列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先自己进行整理,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算法,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四:
总结升华计算方法,同时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整理不同的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活动五:
1.师:
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市府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这个问题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理由。
活动六:
师: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暂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放到“问题口袋”中。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课上的表现和收获。
课堂小测:
12×13、32×21。
课后作业:
A:
自主练习7、9
B:
7、9、4道竖式计算。
根据课堂测试选择。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可是因为有的孩子课前就有了家长指导方法,但他们对算式的竖式列法算理并不是很理解。
而且有的孩子自以为都会了,所以上课就不能够认真听讲了。
信息窗二:
漂亮的街心花园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科书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新知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活动一:
师:
十一长假刚刚过去。
节日期间,街心花坛装扮得异常美丽。
请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图中的信息。
(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
(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有22盆花,共28排。
(3)街心喷泉每行有43个喷头,共32行。
(4)买了15箱新型灯泡,每箱12个。
活动二:
1.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
要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和你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
2.师:
谁愿意把你提出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可能提出: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2)“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3)喷泉一共安了多少个喷头?
(4)一共买来多少个新型灯泡?
(5)这些灯泡可以装饰多少根灯柱?
(6)“保护环境”花坛比“美化家园”花坛多用多少盆花?
……
活动三:
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四个问题,其它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再解决,好吗?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想怎样做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1)口算23×3=69,69×9=621
(2)竖式计算
(3)估算
……
师: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棒!
这个问题,你们试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乘看。
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
师:
你们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
生:
发现交换因数相乘,积是一样的。
(在学生没有出现交换因数位置的基础上,教师予以适当提示。
令学生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道理,并可用来进行乘法的验算。
)
师:
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乘法的验算。
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问题。
活动四:
师:
“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
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交流,讲清估算的方法。
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是整十数。
活动五:
还剩30根这样的灯柱,这些灯泡够吗?
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能有以下几种:
(1)30×6=180,15×12=180,180=180
(2)15×12=180,180÷6=30
……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
活动六: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收获。
课堂小测:
12×35、32×46。
课后作业:
A:
自主练习7、8、聪明小屋
B:
7、8。
课后反思: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学习气氛很浓厚,大部份都参与到了课堂的活动当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课堂测试情况看,学生的计算依然是近期的教学重点,出错率较高。
信息窗三:
壮丽的观光塔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及乘除混合运算,教科书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学习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巩固乘除混合运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新知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活动一:
1.谈话导入:
上节课,美丽的街心花坛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观光塔的壮丽。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
(1)参观观光塔的人数
(2)买票的钱数
(3)经过路口的车辆数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
(2)买6张票,100元够吗?
(3)12分钟(或1小时……)经过路口大约多少车辆?
……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活动二:
解决问题
(1)
1.要求今天有多少人上塔观光也就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
3.怎样计算?
生:
求39个28是多少。
39×28=
(1)估算:
28≈30
30×39=1170
39≈40
40×28=1120
28≈3039≈40
30×40=1200
(2)口算:
28×40=120
1120-28=1092
(3)笔算:
28
×39
252
84
252表示什么?
84表示什么?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1092
生充分交流数字的意思,充分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得来。
活动三:
解决问题
(2)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生交流方法。
(1)6÷2=330×3=90(元)
100>90够
(2)30÷2=15(元)
15×6=90(元)
100>90够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尊重学生的选择。
活动四:
解决12分钟(或1小时……)经过路口大约多少车辆?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利用此题,尽可能多的进行计算练习。
活动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课堂小测:
24×35、65×46。
课后作业:
A:
自主练习7、9
B:
7、8。
根据课堂测试选择。
课后反思:
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让孩子明白它仅仅是一个好方法,不是解题目解题所必需的,所以这就要求上课的时候侧重点还是在分析问题上而不是如何列表整理。
学生计算速度不够快,需要持续练习一个阶段。
信息窗四:
多彩的街道夜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巩固两位数呈两位数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从“美丽的街灯”、“漂亮的街心花园”、“壮丽的观光塔”这三个信息窗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多彩的街道夜景”(板书)它进一步地展示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
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探索空间,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索
(1)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补充,整理画面包含的信息。
生1:
这条街上同样的广告灯有29个,一个广告灯一天的租金是45元。
生2:
有48根灯条,每根71个灯泡。
生3:
A型车限乘25人,B型车限乘8人,租4辆A型车正好,如果
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
生4:
5棵树用了75米彩灯线,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
够吗?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能分类整理出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还发现了问题,真了不起!
(3)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帮助信息窗中的小朋友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吗?
1.我们先来解决“乘车”的问题。
1、指生一边读有关的信息和问题,一边让学生思考。
2、师: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一下。
3、师:
根据你的理解,请试着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吧!
4、师巡视,并随时点拨学生的疑惑之处。
5、小组内交流解题的思路及计算的方法。
(师巡视,关注每个小组差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6、指生全班交流。
师:
哪位同学能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全班的同学听,并将算式写在黑板上?
生:
先求出有多少人乘车。
〔板书:
25×4=100(人)〕
再求如果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
〔板书:
100÷8=12(辆)……4(人)〕
师:
有不同的意见吗?
(可能有的学生有别的解法,只要有道理也应该提倡)
2、师:
同学们能认真思考,解决乘车的问题。
我相信大家只要动脑想,不懂就问,一定能解决“彩灯线”的问题,试一试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75÷5=15(米)第二种:
25÷5=5
15×25=375(米)75×5=375(米)
第三种……
师:
同学们能大胆地尝试不同的做法,老师为你们喝彩,继续努力吧!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信息窗中的其他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
2、小组交流,讲情解题思路。
3、练习自主练习中的3、4。
(同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一定收获很多,谁来谈一谈?
课堂小测:
12×35、32×46。
课后作业:
A:
自主练习5、6
B:
7、6。
根据能力自主选择。
课后反思:
课堂上总是有思维的火花产生,但是从这节课明显的看出,很多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缺乏自信等等。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课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单元检测课。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大家都完成的很好,同学们想不想检测自己学习的怎么样?
二、巩固练习:
(一)出示题目
1、
(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两位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2、连线题:
34562448
48×7236×9668×3672×4873×3435×29
3、先笔算下面各题,然后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2233645
×11×11×11×11
应用上面的规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各题吗?
13×11=24×11=38×11=49×11=
(二)小组讨论分析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三)交流方法,解决疑难。
(四)学生独立完成。
(五)集体订正,小组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对合作效果好的小组及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单元小测:
(一)出示题目
1、计算
24×25+12524×33-68330+27×16
313×(300-295)36×(270÷9)296÷4×16
1、学校礼堂有32排座位,每排38个座,我们学校有1500人,这些座够吗?
2、奶牛场有5个牛栏,每个牛栏有15头奶牛。
每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油13升,这个奶牛场一天能产多少升?
3、爸爸的工资除以3后,在480元和500元之间。
妈妈用爸爸资的一半买了一台洗衣机。
(1)爸爸的资可能是多少元?
(2)买洗衣机大约用了多少元?
4、一个旅游团有35人,从烟台到沈阳旅游。
先乘船到大连,每张票40元,然后包一辆车去沈阳用600元,请算一算,这个旅游团从烟台到沈阳一共需要多少元?
订正并改正答案。
小结、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师:
同学们学习的都不错,课后认真复习,准备单元检测。
课后反思: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1:
看新房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经历观察、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教学用具:
课件、几种建筑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家家都富裕了,都换上了宽敞的新房子了,你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合作探索:
(1)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明确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2.再次看图,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3.出示红点标示的问题。
1 让同学们思考:
怎样比较餐厅和厨房的大小?
比的是什么?
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
为了便于比较,可以借助平面图比较。
(板书平面图形)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比较的方法。
4 小组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思考的过程。
5 全班交流:
(可以让学生画图或用纸板一边说一边演示)
生1:
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将不重叠的部分剪下来后再比较,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2:
用圆片摆一摆,看看哪个图形摆得多,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3:
用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个图形摆得多,也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6 师说明:
厨房、餐厅平面图的大小就是它们地面的大小,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 出示几种不同的建筑的平面图。
让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8 结合身边的物体,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二)面积单位的学习
1.引导学生提出“餐厅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这一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
1 分组想办法测出它的大小。
2 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师:
我们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
生:
因为测量的单位不同。
师:
你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请再次讨论一下吧!
3 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操作,师巡视。
4 交流测量的好办法。
5 师小结:
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结果一致。
3、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
平方厘米(cm2)〕学会测量。
剪一个,画一个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建立以平方厘米的表象。
观察周围什么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指生回答。
利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测量较小的图形,较小的物体的表面面积。
让学生知道包含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就是几平方厘米。
4、让学生分组去量较大的物体的表面或大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出用比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板书:
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一样)
三、巩固练习
1.82页——83页自主练习1、3、7。
2.83页自主练习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有哪些?
课堂小测:
65×35、55×46。
课后作业:
A:
计算15*15、25*25、35*5、45*45、55*55……并探究规律
B:
78页第12题竖式计算。
根据能力自主选择。
课后反思:
学具多导致课堂比较忙乱,如何有效探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始终是我的追求。
信息窗2:
算面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求房间面积的过程,促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模型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1、情境导入:
(1)谈话:
小明家最近购买了一套新房,你们想去参观一下吗?
请大家看课本,这就是这套新房的平面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师:
观察每个房间地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
长方形
师:
卧室地面呢?
生:
长方形
(2)师:
如果想铺地板,得知道什么才行?
生1:
知道它的面积单位。
生2:
知道它的面积。
师:
怎么才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生:
量,用尺子量,量出长和宽。
师:
量出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
生:
先用1平方米去量,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师:
老师不能带你们去小明家测量,怎么办?
生:
用长方形卡片代表这个房间。
师:
通过对长方形卡片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1、自主探究
(1)材料袋: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4厘米、3厘米)、直尺
学生自主探究。
汇报:
第一种:
生:
量一量长和宽,再用长乘宽
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用了12平方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请生数。
生:
(动作:
先数一排4个,再竖着指了一列3个)三四十二
板书:
4×3=12
师:
4和3各表示什么?
生:
一行有4个,有3行
师: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生:
12个
师:
所以它的面积单位?
生:
12平方厘米
第二种:
生:
摆了一排是4个,再摆了一列的3个。
有3排,是12平方厘米。
师:
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指着没有铺满的图)有12个,我怎么没看出来?
生:
每行4个,有3行,另外两行再摆三个就行了。
师:
请生完整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
沿长摆4个,沿宽摆3个。
一共是12平方厘米。
演示:
沿长放4个,沿宽放3个,一共是12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
和刚才的方法比,怎么样?
生:
简便
第三种:
生:
用直尺测量长和宽,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用4×3=12平方厘米。
师: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小组内讨论。
生:
每一排4厘米,有4个,有3排这样的,所以是4×3=12平方厘米
师请生再复述。
师:
为什么一排能摆4个?
生:
长是4厘米,一排摆4个。
宽是3厘米,一排摆3个。
师:
长是几厘米,就能摆几个1厘米的计量单位。
长8厘米呢摆几个?
宽20厘米摆几个?
面积怎样算?
生:
长乘宽
2、尝试应用得出结论
(1)用刚才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卡片纸(长6厘米、宽4厘米)的面积。
生:
6×4=24平方厘米
师:
怎么想的?
生:
一排6个,排4排,一共有24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演示:
一排放六个,放四行。
师:
面积是多少?
生说算式,师板书6×4=24平方厘米。
(2)再算卡片纸面积。
(长7厘米,宽5厘米)
汇报,师板书。
(3)小结:
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
知道长是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知道宽是几厘米,就能知道能摆几行,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4)解决问题:
卧室地面长5米,宽4米。
生:
20平方米。
怎样列式?
生:
4×5=20平方米
师:
你们是这样想的吗?
生:
是
(5)回忆研究过程,遇到困难怎么办的?
生:
用1平方厘米去铺
生:
再量
3、任选一个房间,算出面积。
汇报:
生1:
7×(2+3)=35平方厘米
师:
他算的是哪个地方的面积?
你怎么想的?
4、以后利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长方形的面积。
三、动手实践.
师:
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
(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
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
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四、看书质疑
五、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课堂小测:
71×35、52×46。
课后作业:
课外实践:
测量计算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物体的面积。
课后反思:
本节课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让孩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但是遗憾的是时间有些不够,所以没有进行的完
信息窗3:
算费用
教学内容:
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求费用的过程,促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求周长与面积的区分,进而总结求费用的方法。
2、在探索求费用方法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区分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口算。
1、情景导入:
小明搬入新房后,为了美化他的房间打算铺木地板,你们愿意帮他计算一下吗?
请大家看课本第89页,观察信息窗。
师:
根据小明的打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2、生提出可能性问题。
(1)石膏线需要花多少钱?
(2)铺的木地板需要花多少钱?
3、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方法
(2)班内交流,进一步抽取规律
明确:
1、要求石膏线的花费,须先求出房间的周长
2、要求铺地板的花费,须先求出房间地面的面积。
4、尝试运用
(1)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1,加深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枕套周长的3倍
集体订正
(2)做自主练习2.3题,小组内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7 单元 教学 设计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