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
- 文档编号:922622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03KB
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
《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洪泽县第二中学贝学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十分尖锐的问题。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使之在本次课改中更为突出地显示出时代的影响和传统的干预,新课程的价值取向、评价体系与传统而又权威的以高考为代表的评价制度存在着巨大差异,它深深的影响着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阻碍着新课程的实施。
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
一、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我们现行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国外上世纪50年代(一般称之为第三代评价时期的“判断时期”)的方式,有的仅停留在国外上世纪初(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评价时期的“测验和测量时期”)。
①普通中学的质量评估往往自发地落在了升学考试上。
这种评价“无法客观地评定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学程设计中的进展情况。
而且会使学生误以为这就是期望他们学习东西。
学生可能因记忆具体信息取得良好的检测成绩而受到奖励”但却因此而丧失了更多的东西,诸如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情意能力以及完整人格的培养。
显然,这实在无法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我们不难从新课程价值取向中发现这一矛盾的尖锐性
强调语文素养,凸现人文精神。
新课程首倡的“语文素养”,包括了情感态度,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语文能力”难以涵盖的内容。
目的显然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践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②。
为此,有学者认为:
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则集中体现在其人文性上。
③这种蕴含精神品质的人文素养怎么考试?
强调多重对话,主张创新读解。
尊重人,尊重人的独特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则必须是提供一切可供个性解读的空间和可能。
这样,教学活动中就有了多重对话;学生可以与创作文本、与教学文本、与教师、与学生、与环境进行众多的对话中,这明显地挑战着文本的客观确定性。
过去那种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索已经是一种“传统”过时的读解,新课程的读解的目的在于建构新的意义,阅读就是要创造性、个性化,批判性、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自主化、独立化,就是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每一位鲜活生命的独特感悟!
对此,又怎样在统一的考核中命制考题?
强调建构开放,彰显生活实际。
个性和特长发展,必须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来支撑:
必要的语文素养的获得,又必须构筑共同的基础性课程;而多样性和共同性则必须统一在“人文性”这个核心理念之中,显然,满足个体需求成了时尚,在兼顾基础性的同时,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成了实施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在以“选修”、“校本”为导向的开放性课程设置理念影响下,语文教学走向了大开放、大社会、大生活之中,在具体教学中,教科书则以人本化、活动化、生活化的人文话题取代过去的知识性的单元,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甚至在其它学科中进行语文学习。
这种人本化、活动化、生活化的课程又怎么科学考核评价?
为根治应试教育的弊端,新课程明确规定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为了“面向每一个学生”。
因而要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不同学习需求,使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种发展性评价除了基本的检查功能和固有的甄别、选择功能外,还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等功能和导向④,这样,长期使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量化评价模式,因其受“工具理性”的支配而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实践理性”、解放理性支配下的发展性评价(“质性评价”),可是,在中国,高考的统一性和选拔性客观存在,高考的权威性认同性客观存在!
当然,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课程必须规范施行,可是高考也是无法取缔的。
可见,改革势在必行。
否则,只能是披着新课程的外衣,干着应试教育的实务!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规范课堂则赢取课改。
为此必须努力建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既兼顾传统的文化认同,又适应新课程的实施需求。
在不断的积累中,我们形成了相关的评价办法,具体有两个层面,四份量表。
其中的两个层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目的与终结效果的评价,它往往来自于同行、专家和领导;一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它往往来自于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师生的自我发展评价等;四份量表是指:
《课型结构分析表》、《教师探究教学自评表》、《学生课堂探究学习自评表》、《课堂教学综合评价表》。
(一)第一层面: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总会在一步步或明或暗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尤其是探究的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在积极的平等的参与中,在水乳交融的互动中及时地给予较为准确的评价,能发挥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催发等功能,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探究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快乐,感受生活的精妙和生命的灿烂。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一系列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方式和原则。
具体如下:
1、评价方式:
①语言评价,②字面评价,③动作神态评价。
2、评价内容:
①学习结果与水平,②过程变化与发展,③知识与能力。
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评价主体:
①教师与学生,②个体与群体。
4、评价原则:
全过程原则:
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对每个活动都要给予一定的评价,通过评价来引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方式;
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充分使用鼓励性语言,靠评价来鼓励引领,特别是鼓励同学多提不同的意见或新的观点,通过鼓励引导其礼貌倾听,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意见。
即使学生的见解很是偏颇,也应肯定其勇于提问的勇气,并帮助其恢复因此而缺失的自信;发展性原则:
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要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尽可能地具体地说清有怎样的进步,在哪个方面的进步;
评价及时、自然简洁的原则:
评价应及时、自然,具体有针对性,不夸大其辞,更不应啰嗦繁杂,长篇大论;艺术性原则:
要注意庄谐结合,特别是如能合理地化用幽默、修辞等方式,则会起到更好的作用,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则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很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第二层面:
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与终结效果的评价。
这方面,我们依据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紧紧抓住以下六个标准进行评价:
1、是否是学生自己学出问题来,并围绕这一问题设计教学步骤,展开教学活动。
这里的问题不是教师直接抛给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学学习材料发现并确定的。
2、是否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像力和设计能力。
整个学习过程是否都充满着大胆地猜想,大量地想象,不停地思考,踊跃的发言。
3、是否让全体学生完整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求证的过程很多,涉及课外的有调查、实验观察、收集资料、文献查询等,而在课内则是对已有材料进行加工,这里要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用事实材料和实验进行验证,这不能是个别人的专利,应是全员参与,扬长避短的。
要预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兼顾各个层次的生涯素质,努力使得每位学生有所得。
4、是否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参与了研究。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点拨,但这里的学生必须是一直处于主动,处于不断建构的状态,而不是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5、是否符合优化的自学过程。
也就是说是不是用优化的符合自学规律的探究过程来同化、统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是做到“情境预设,策略先行”。
6、是否让学生、教师得到满足,产生兴奋感。
研究的成功、顿悟、发现等最让人兴奋。
学生的表现欲和兴奋感其实是课堂教学的效果的最好反映。
(三)、四份量表
为把上述几个方面有机地归之于一张量表,并较为科学地落实到一节课中来,我们创设了《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课型结构分析表》等四份量表。
1、《课型结构分析表》(附表一)
此表主要是根据江苏省十五教育科研项目《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核心成果“四步转换教学法”中的“三个转换”的教学思想和四个操作步骤,排就的一节课的结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张表中,引进了图式理论,对认知图式的不断完善和智能结构的不断建构,反映了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结构的形成,它既注重了探究的过程,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乃至应用作了较为全面的衡量。
其中,无论是四步操作过程,还是三个转换策略,往往是相互渗透,互为背景,不停循环,螺旋上升的。
切不可教条理解,机械把握。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综合评价表》(附表二)
我们根据探究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的各要素比较科学的划归为三个方面,再根据其权重确定分值。
分别为学生状态45分,教师状态35份,过程状态20份,并设置了两级指标和具体评价内容,每项5分。
分别从20个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估,同时,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定性评价的一些栏目,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教师探究教学自评表》(附表三)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具体的指导,我们创设了《教师课堂自评表》,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视角来引领。
并根据其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确定全权重,具体分值为:
课前30分,课中50分,课后20分。
从而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都设置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定性,定量,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它既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自我评价,更是一种引领和反思。
4、《学生课堂探究学习自评表》(附表四)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新课程学习的本质内涵,了解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研究合作学习,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要素分解成各种活动各种要求和各种指标,也从而课前、课中和课后确定全重和分值,提供引领,促进反思。
这些标准,不只是一种衡量的依据,更是一种激励的要素,它能促使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的探究,不停的反思。
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份量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各相关因素,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立体的评估和系统的衡量,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科学的形成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较为科学的实现了对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自主研究学习的评说。
依此引领,具有较强的纠偏功能,同时又较好地兼顾了共同基础、统一考试等传统的需求。
三、高考命题的强势推进
作为“指挥棒”,高考的影响非同寻常,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成与败。
为此,高考改革必须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适应新课程的需求。
在试题的命制中,努力体现以下因素:
(一)多样性与选择性
新高考应在尊重人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在保证语文素养的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适应学生不同选择。
在命题范围上,不应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在命题内容上,要在满足高校选择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在题型上,则应努力设置平行水平的选做题,在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尽可能地让每一个考生张扬个性,显示特长。
比如熟记千古名句这种近几年的必考题,在过去的考查中,一般是由上句写下句或由下句写上句,考生往往在考前会集中一些零散名句突击记诵,这样做一来对于培养语感所起的作用不够大;二来也不公平:
有的考生背几百句都没碰到,而有的同学仅记了一点点,却都有幸命中,因此,理想的调整应是既给一定的范围,又能努力激发学生答卷的热情,让考试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一个情绪高涨的学习过程。
附表一:
“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步转换教学法”课堂教学课型结构解剖分析表
编号:
教学内容:
设计:
时间:
月日
步骤
图式
以学会自主学习为背景的三个转换策略解剖分析
“统构自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分析
“带着问题学”转换为“学出问题来”的策略分析
“规律”、“方法”的形成过程、归纳总结和内化的策略分析
读教材
谈感悟
初始状态
抓重点
定目标
统化同化
作互动
明认识
感悟完型
找规律
说策略
反省内化
附表二:
“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步转换教学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综合评价表
学校:
________班级:
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
授课人:
_______科目:
________ 课型:
_________
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备 注
学生状态
45分
探究状态
20分
1、自主学习 生成问题
2、质疑问难 多方互动
3、张扬个性 合作交流
4、利用资源 反思过程
参与情况
10分
1、数多面广 时间充足
2、思维活跃 表现欲强
学习效果
15分
1、掌握知识 把握规律
2、学会方法 领悟策略
3、发展情感 提高素质
教师状态
35分
教学态度
10分
1、尊重信任 平等民主
2、热情帮助 自然稳沉
教学策略
15分
1、情境预设 策略先行
2、步骤清晰 变通灵活
3、活动多样 手段先进
教学素养
10分
1、基础扎实 点拔科学
2、创意艺术 特色鲜明
过程状态
20分
过程氛围
10分
1、气氛和谐 节率轻快
2、调控合理 张弛有致
组织管理
10分
1、探究发现 过程完整
2、背景成熟 环节流畅
总
评
总 分
等级
优990-100)良(75-89)合格(60-74)不合格(0-59)
评课人:
附表三:
“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步转换教学法”教师课堂教学自评表
学校: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
授课人:
_______ 科目:
________ 课型:
_________
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教师自我发展性课堂教学内在评价标准
自评
具体改进方法和努力方向
课
前
30分
1、认真研习教材,把握内容特征,初步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2、依据学生基础,结合教师自己的研习过程,设计符合自学规律的教学方案,力求兼顾各类基础不的同学生
3、按集相关信息,调动各类资源,预设问题情境
课
中
50分
1、张扬学生个性,引领趋同存疑
2、外显认知图式,暴露思维过程
3、充分发扬民主,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4、组织合用学习,点燃全员学习热情
5、反思探究过程,交流研习成果
课后
20分
1、启用变式训练,收集错误信息
2、编写教学感悟,透析成败原因
总
评
总分
等第
优(90-100)良(75-89)合格(60-74)不合格(0-59)
附表四:
“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步转换教学法”学生课堂探究学习自评表
学校: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
授课人:
_______ 科目:
________ 课型:
_________
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教师自我发展性课堂教学内在评价标准
自评
具体改进方法和努力方向
课前
30分
1、明确学习内容,独立预习功课
2、搜集相关信息,思考学习重点
课
中
50分
1、自主学习教材,踊跃质疑提问
2、积极参与活动,勇于发表见解
3、见解新颖独特,思维积极活跃
4、善于合作研讨,完成分工任务
5、按时完成训练,把握规律策略
课后
20分
1、反思学习过程,依规完成作业
2、设立错误题集,注意纠错训练
总
评
总分
等第
优(90-100)良(75-89)合格(60-74)不合格(0-59)
(二)个性化与人文性
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对老师的建议:
“应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的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⑤,要使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和不同对象,形成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语言风格。
比如,让学生用说明和描写两种手法分别向弟弟和体育老师介绍小学的篮球场。
从而,让学生在动态的
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在有选择的多样性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可以设置结果相悖的考题,来考察学生的个性读解,比如两首内容近似的抒情诗的结尾,哪一首更好写,学生既可以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方面进行阐述,点明含蓄特点;也可以从直接抒情方面进行阐述,突出感情激跃饱满、爱憎分明的特点。
答哪一点都是正确的。
纯看学生的个性感悟。
此外,试题命制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社会服务功能,引导学生凭借语文素养去观察社会,服务社会,表达情感,完善人格。
从语文的角度为社会,为人们提供方便、提供帮助,营造在文明和谐的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的同时,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形成性与探究性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当然也会有差异性,大量的“标准化”、“客观题”的训练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胃口”,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试题命制要努力体现考生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人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四)时代性与基础性
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并不是取消客观性试题。
客观题虽有弊端,但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对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关键是要努力更新客观性题目纯知识性的面孔,努力引入“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其因素。
努力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体现语文学习的时代性,实用性。
促使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语文现象,比如以网络等现代媒体中出现的语文新现象为题,一方面促使学生明白汉语的规范化问题;一方面关注这种颇受热捧的渗透着外来的“洋味”、“网味”语文现象,从而,让同学们在思辨中领会,感悟其价值,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五)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
既然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试题命制当然会超越“语文能力”而涉及语文素养中应该具备的常见的文化艺术知识,甚至包括解决生活中的诸如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比如,目前的会徽、节徽、商标、标志比比皆是,中学生不应熟视无睹,对这类图标的观察、识别、欣赏以及根据徽章、图标的特定信息以及标志性符号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等都应是语文素的基本内涵。
应该说这已是语文高考的基本成熟的做法,早几年就有看漫画写作文和图表转述一类的高考题。
四、“成长记录”的不断激励
随着世界范围教育评价的不断改革,随着“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进一步强化,“质性课程评价”渐次取代了“量化课程评价”。
“所谓质性课程评价,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⑥。
它是与我国现行的以高考为代表的选考制度格格不入的。
如前所说,今天的语文评价改革当然不是彻底废除量化评价,但我们不能只有量化评价,而应该积极地发现和正视其不足,奴努力地辅之以质性评价。
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袋,及时发现和记录学生语文学习的每一点进步,以弥补课堂评价难以关注课外、回忆式纸笔考试难以涵盖全面和揭示本质的弊端。
我们的成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
课外兴趣活动的印记。
这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课外活动。
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可以是一般的读书活动,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得到老师肯定和赞扬的,也可以是自认为是成功的东西。
各种获奖情况的荟萃。
这里主要记载的是各级各类组织所组织的各种语文竞赛活动的情况。
主要包括演讲、征文、唱诵、创作、语文知识、社会调查等各种竞赛活动。
除了相关证件的复印和记录外,更重要的是描述活动的过程与状况,抒写获奖感言等。
各类发表文章的记载。
这里记录的是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的文章,可以是公开发行的报刊,也可以是校报校刊等其他阵地,当然更包括电台、电视台录用的稿件。
上述各种记录分门别类,以时间为序,既可以是自勉的记录,也可以是同学的激励,还可以是老师的赞赏。
这些记录分别赋以各不相同的权重分值,发挥着恰如其分的评价作用。
而这些分值的权重,既有约定俗成的规定性,又有民主商讨的生成性,也有个人自主的特殊性。
综上,在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中,我们有着如下的体会:
成绩的多元化呼唤评价的多样化;量性的课程评价必须辅之以质性的课程评价;校内、课内的评价必须结合校外、课外的评价;客体评价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客观评价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激励评价的功效。
显然,上述种种矛盾的科学和谐地解决,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全体同仁的支持下,积极努力,不懈探求,以求突破。
为新课程的扎实持续的推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二日
参考文献
①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09-110页
②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
(一)》《语文建设》2002年7期
③王景华等著《聚焦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现代语文网2004年8月30日
④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读解》华东师大2001年出版第304页
⑤
⑥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34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育 教学 评价 改革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