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docx
- 文档编号:921835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8.57KB
食品化学.docx
《食品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化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复习题
一、填空(共25分,每空0.5分)
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有四面体的结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增大,继续升温至3.98℃时密度可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
3.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解吸等温线和回吸等温线两种。
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式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4.采用回吸(resorption)的方法绘制的MSI和按解吸(desorption)的方法绘制的MSI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5.食品中的结合水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和多层水。
6.食品中的体相水(游离水)分为滞化水、自由流动水和毛细管水。
7.葡萄糖在氧化酶作用下,可以保持醛基不被氧化,仅是第六碳原于上的伯醇基被氧化生成羧基而形成葡萄糖醛酸。
8.蔗糖水解称为酶糖化,生成等物质的量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9.根据多糖的来源,多糖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
10.淀粉糊化作用可分为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和淀粉粒最后解体三个阶段。
11.水溶性膳食纤维(SFD)主要是果胶、树胶、种子胶、琼脂、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等。
12.多糖的酶水解在工业上称为酶糖化,酶糖化经过糊化、液化和糖化三道工序。
13.果胶的甲酯化程度在70%(甲氧基含量11.4%)以上时加糖、加酸(PH3.0~3.4)可在较高温度下形成凝胶。
14.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按照组成分为单糖、低聚糖、糖类衍生物和多糖。
15.工业上生产糖浆主要也是利用水解反应,有酸转化法、酸-酶转化法
和酶-酶转化法三种方法。
16.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17.使淀粉变性的方法有物理变性、化学变性和酶法变性三种。
18.从 D—葡萄糖所得的均匀二糖有纤维二糖、异麦芽糖、麦芽糖、龙胆二糖和2,2′-海藻二糖。
19.高甲氧基果胶是指甲氧基含量大于7%的果胶。
其形成凝胶时,加酸的作用是中和果胶所带电荷,加碱的作用是脱水。
影响凝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果胶相对分子质量和果胶酯化度。
20.在溶液中,直链淀粉可取螺旋结构、部分断开的螺旋结构和不规则的卷曲结构。
21.根据脂类的化学结构及其组成,将脂类分为简单脂类,复合脂类,衍生脂类。
22.脂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主要有脂肪、磷脂、糖脂、固醇等。
23.按来源不同,油脂可分为乳脂类、植物脂、动物脂、动物油、微生物油脂。
24.根据油在水中分散或水在油中分散的不同性质,乳化剂大体上可分为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25.碱炼主要除去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同时去除部分蛋白质、色素等杂质。
26.油脂加工方法有浸提、压榨、熬炼、机械分离。
27.酯交换包括在一种三酰基甘油分子内的酯交换和不同分子间的酯交换反应,可分为随机酯交换和定向酯交换两种。
28.油脂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色素会影响油脂的外观,同时有些色素是光敏剂,会影响油脂的稳定性。
29.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在强酸性溶液中,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30.蛋白质的构象是指分子内各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立体关系。
构象的改变是由于碳—碳链而产生的,他不涉及共价键变化,仅涉及到H键等次级键的改变。
3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均为ɑ—氨基酸。
每个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侧链R和一个H原子。
32.影响蛋白水合性质的环境因素有PH、温度、蛋白质浓度、离子强度、盐的种类和其它组分。
33.蛋白质的构象是指分子内各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立体关系。
构象的改变是由于碳-碳键的旋转而产生的,他不涉及共价键的变化,仅涉及到氢键等次级键的改变。
34.影响蛋白水合性质的环境因素有蛋白质浓度、ph、离子浓度、盐种类、水化时间和其它组分。
35.按分子形状可把蛋白质分为球状蛋白质和纤维状蛋白质。
36.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当氨基酸所处环境的pH值大于pI时,氨基酸分子带负电荷;pH值小于pI时,氨基酸带正电荷;pH值等于pI时,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此时溶解度最低。
37.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在电场中不移动。
38.用于测定食品中矿质元素生物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平衡法、生物测定法、体外实验和同位素示踪法四种,其中最理想的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法。
39.食品中微量元素的营养性或有害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身含量、微量元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或拮抗作用、微量元素的价态、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
40.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使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免于氧化而被破坏,VE还可保护硒基因不被氧化,从而保护了某些酶的活性。
41.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Fe、Cu、I、Co、Mn、Zn。
42.脂溶性维生素分为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43.VK具有促进血液凝固功能,又称凝血因子,天然VK有两种形式,即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
44.植酸是由肌醇和磷酸形成的酯。
糠麸中的酵母菌能产生植酸酶将植酸盐降解。
45.绿叶中的三种主要类胡萝卜素是叶黄素、堇菜黄质和新黄质。
46.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镁原子被氢原子取代,生成颜色为暗橄榄绿色的脱镁叶绿素,加热可加快反应的进行。
47.花青素随-OH的增多,吸收波长红移,绿色增加,随甲氧基增多吸收波长绿移,红色增加。
48.花青素是水溶性的,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
49.类胡萝卜素由于含有高度共轭不饱和结构,在高温、氧、氧化剂和光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褪色等变化,主要发生降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使食品品质降低。
50.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
51.肉的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作用有抑菌、发色、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
52.根据溶解性不同,天然色素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53.物理味觉包括软硬度、粘度、温度、咀嚼感、口感(滑、干)等。
54.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酸、鹅胆酸和脱氧胆酸。
55.清凉感是由于一些化合物对鼻腔、口腔中的特殊味觉感受器刺激而产生的。
典型代表物有薄荷醇和樟脑等。
56.近来主张降低膳食中食盐的量,特别是用20%的kcl
和80%的NaCl混合制成低Na盐。
57.葱、蒜在煮熟后失去辛辣味而产生甜味主要原因是二硫化物在加热时被还原生成甜味较强的硫醇物质。
58.具有热辣味的食品有红辣椒、胡椒和花椒。
59.天然甜味剂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糖、糖醇、糖苷、二肽和氨基酸衍生物类衍生物五大类。
60.食品风味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滋味,另一个是气味。
61.辛辣味具有冲鼻的刺激感,具有对味感和嗅感起双重刺激作用。
62.山梨醇具有_清凉_的甜味,食用后在血液中不能转化为葡萄糖,适宜作糖尿病、肝病、胆囊炎患者的甜味剂。
63.辣味物质从化学结构上看,都具有酰胺基、酮基、异硫氰基等官能团,多为疏水性较强的化合物。
64.合成甜味剂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甜味素、安赛蜜四种。
65.食品某种香气的域值会受到其它香味物质的影响,当它们配合恰当时,能发出诱人的的香气,如果配合不当,会使食品香不协调,甚至出现异味。
66.食品中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及其钠盐。
67.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按其来源不同可分成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
68.水溶性抗氧化剂主要有抗坏血酸及其钠盐、植酸和茶多酚。
69.常用碱性膨松剂主要有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二、判断对错(对的画√,错误的画×,共10分,每题1分)
1.一般水活度<0.6,微生物不生长。
T
2.水结冰以后,食品发生体积膨胀。
T
3.aw是样品的内在品质,而ERH是与样品中的水蒸气平衡时的大气性质。
T
4.通过单分子层水值,可预测食品的稳定性。
T
5.能用冰点以上水活度预测冰点以下水活度的行为。
F
6.相同水活度时,回吸食品和解吸食品的含水量相同。
F
7.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为J形。
F
8.水果、糖制品、含有大量糖和其它可溶性小分子的咖啡提取物等食品的吸湿等温线为s形。
F
10.相同水活度时,回吸食品和解吸食品的含水量不相同。
T
11.α-淀粉酶能水解麦芽糖分子中的α-1,4糖苷键。
F
12.麦芽糖不是单糖,不属于还原糖。
F
13.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完全归功于其独有的发酵特征(双歧杆菌增殖特性)。
T
14.β-淀粉酶能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但能越过它继续水解。
F
15.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易老化。
F
16.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T
17.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
T
18.果胶的酯化度高则其凝胶强度高,故低甲氧基果胶不能形成凝胶。
F
19.糖苷在酸性介质中相当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易降解。
F
20.木糖醇被吸收后,不参与人体代谢,不能产生热量。
F
21.影响果胶凝胶强度的主要因素为分子量和酯化度。
T
22.α-淀粉酶水解淀粉后生成产物的还原尾端葡萄糖单位为β-构型。
F
23.纤维素和淀粉均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故它们均能被人体消化利用。
F24.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糊化淀粉充分老化后,其结构可恢复生淀粉的结构。
F
25.在面团中加入中性脂类、球蛋白有利于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的相互作用,提高面筋的网络结构,而极性脂肪、变性球蛋白则不利面团结构。
F
26.为了避免构象和构型的混淆,1969年IUPAC规定,在描述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时使用构型。
F
27.氨基酸的D-、L-构型是跟据甘油醛的构型命名的,大多数L-氨基酸是左旋的。
F
28.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主要来源。
T
29.光和产生自由基的物质对油脂自动氧化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F
30.油脂的消化率和吸收速度直接说明了油脂的利用率,消化率高,吸收速度快的油脂,利用率就高。
T
31.某些植物油中含的谷固醇能抑制胆固醇在肠的吸收,有利于防止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T
32.凡能干扰自由基反应的化学物质,都将明显地抑制油脂自动氧化反应速率。
T
33.当油脂酸败严重时,可加入大量的抗氧化剂使情况逆转。
F
34.脂肪氧化与水活度的关系是:
水活度越低,氧化速度越慢。
F
35.维生素D非常稳定,在食品加工和储藏时很少损失。
T
36.消毒、煮沸和高压灭菌都能影响维生素D的活性。
F
37.脂溶性维生素对酸不稳定,水溶性维生素对碱不稳定。
F
38.由于人体内VC合成不足,必须从食品尤其从果蔬中摄取。
F
39.从鸡蛋中可获取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如VB1、VB2、VB6、VD等。
T
40.必需矿物质元素包括Cu、Zn、Ca、Se、Cd、Ge、Fe。
F
41.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对热非常稳定,然而在碱性介质中易降解。
F
42.胆固醇在食品加工中几乎不被破坏。
T
43.大部分肉类、主食(包括稻米、麦面)属于碱性食品。
F
44.矿物质在体内能维持酸碱平衡。
T
45.大部分果蔬、豆类属于酸性食品,因其中有机酸种类多,含量高。
F
46.植酸是环己六醇与磷酸形成的酸。
F
47.植物中矿物质以游离形式存在为主。
F
48.植物正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由于受到周围的类胡萝卜素和其他脂类的保护,而避免了光的破坏作用。
T
49.β-胡萝卜素是有效的1O2猝灭剂,生育酚、原花青素、儿茶素也有这种作用。
T
50.配位键指在两个原子之间由其中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电子对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T
51.色淀是水溶性色素同一种基质加工而成,但是其性能却大为改变,与合成色素相比明显不同。
T
52.肉中的血红素在低氧压时主要发生氧合作用,高氧压时主要发生氧化作用。
F
53.类胡萝卜素结构中具有共轭双键,构成其发色团。
T
54.类胡萝卜素对热和光稳定,不受pH变化的影响。
F
55.叶绿素是水溶性的,有A、B两种结构,其结构中存在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F
56.因花青素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故颜色随环境的pH而变化。
T
57.花青素开环形成查尔酮,颜色变深。
F
58.单糖的C-1或C-2羟基脱去或C-1羟基被-OCH3取代,则甜味增强。
F
59.葱、蒜的呈香化合物是在植物体内经酶的作用产生的,属于间接酶作用类型。
F
60.水果中的香气比较单纯,但具有浓郁的天然芳香气味。
T
61.果糖随温度升高,甜度也升高。
F
62.离子直径之和大于6.5Å的盐显示纯咸味。
F
63.一般当发香值小于1,人们的嗅觉器官对这种呈香物质不会产生感觉。
T
64.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各种味觉有着不同的敏感性。
舌尖部位对苦味敏感,舌根部位对甜味敏感,舌的侧面部位对酸味敏感。
F
65.酸的强度和酸味的强度是一致的。
F
66.只有氯化钠才产生纯粹的咸味,其它盐类多带苦味、涩味或其它味道。
T
67.发恶臭的原子有P、As、Sb、S、F、N、O等。
T
68.基本味中,咸味感受最快,苦味感受慢,但苦味阈值最小。
T
69.新鲜牛乳香味主体成分是酚类。
F
70.相同类型的鲜味剂共存时,与受体结合时有协同作用。
F
71.食品香味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映。
T
72.鱼贝类、海藻、牛肉香味主体成分分别是六氢吡啶及衍生物、甲基醚、内酯类。
T
73.食品的pH值对苯甲酸及其盐类的防腐效果影响较大,pH值越高效果越好。
F
74.还原漂白剂的作用是使食品中的有色物质还原呈现白色或无色。
T
75.在加热杀菌时加入防腐剂,可以缩短杀菌时间。
T
76.肉制品中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可使其持水性增加,防止脂肪酸败。
T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
1.疏水水合作用
向水中添加疏水物质时,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使得熵减小,此过程成为疏水水合。
2.化合水
是指结合最牢固的、构成非水物质组成的那些水。
3.吸湿等温线
在恒定的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用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g水/g干物质)与它的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图称为吸附等温线(简称MSI)。
4.疏水相互作用
当水与非极性基团接触时,为减少水与非极性实体的界面面积,疏水基团之间进行缔合,这种作用成为疏水相互作用
5.结合水
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6.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和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7.单分子层水
它是处在非水组分亲水性最强的基团周围的第一层位置,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缔合的水。
主要结合力是水-离子和水-偶极缔合作用,其次是水和溶质之间的氢键。
8.环状糊精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低聚糖,它又名沙丁格糊精(schardinger-dextrin),是由D-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聚合度有6,7,8三种,分别称为α-,β-,γ-环状糊精。
9.预糊化淀粉
将糊化后淀粉迅速干燥即得。
能够在冷水中溶胀、溶解,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糊液,使用方便,且凝沉性比原淀粉小,保水性好。
10.果葡糖浆
是以酶法水解淀粉所得的葡萄糖液经葡萄糖异构酶的异构化作用,将其中一部分葡萄糖异构成果糖而形成的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一种混合糖糖浆
11.交联淀粉
淀粉在交联剂(甲醛、环氧氯丙烷、三氯氧磷、三偏磷酸盐)作用下交联,结合成更大分子。
(1)特点:
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耐酸、耐碱。
(2)用途:
用于罐头、冷冻、焙烤和干制食品中作增稠剂和稳定剂。
12.斯特克勒尔(Strecker)降解反应
α-氨基酸与α-二羰基化合物反应时,α-氨基酸氧化脱羧生成比原来氨基酸少一个碳原子的醛,胺基与二羰基化合物结合并缩合成吡嗪;此外,还可降解生成较小分子的双乙酰、乙酸、丙酮醛等。
在食品加热和烹调过程中斯特克勒尔反应可产生风味化合物。
13.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叫糖淀粉,是D-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线状大分子,聚合度100—6000,一般为250—300。
14.淀粉糊化
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
其本质是微观结构从有序转变成无序。
15.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葡萄糖溶液经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旋光值与最初的旋光值不同的现象。
稀碱可催化变旋。
16.固体脂肪指数
油脂中固液两相比例又称为固体脂肪指数。
油脂中固液两相比适当时,塑性最好。
固体脂过多,则形成刚性交联,油脂过硬,塑性不好;液体油过多,则流动性大,油脂过软,易变形,塑性也不好。
17.烟点
指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温度。
18.着火点
指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烧不少于5秒的温度。
19.酯交换:
是改变脂肪酸在三酰基甘油中的分布,使脂肪酸与甘油分子自由连接或定向重排,改善其性能,它包括在一种三酰基甘油分子内的酯交换和不同分子间的酯交换反应。
可分为随机酯交换和定向酯交换两种。
20.碘值
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21.氨基酸等电点
是指氨基酸在溶液中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
2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曲而形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
23.蛋白质可逆变性
除去变性因素之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蛋白质构象可以由变性态恢复到天然态。
24.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在食品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蛋白质对食品需宜特征作出贡献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①水化性质②表面性质③结构性质④感官性质
25.蛋白质界面性质
是指蛋白质能自发地移至汽-水界面或油-水界面的性质。
26.螯合物
如果一个配体以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和同一中心原子配位而形成一种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又称为螯合物。
27.维生素元
能在人及动物体内转化为维生素的物质
28.酸性食品
带阴离子金属较多的食品。
29.血红素的氧化作用
血红素中的亚铁离子与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铁血红素的作用。
30.叶绿素的加氧作用
叶绿素溶解在乙醇或其他溶剂后并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将此过程称为加氧作用
31.焦糖色素
糖类化合物,如蔗糖、糖浆等加热脱水生成复杂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混合物
32.色淀
是用水溶液色素同一些允许使用的食用不溶性基质加工而成
33.香气值
判断一种呈香物质在食品香气中起作用的数值,也叫发香值,香气值是呈香物质的浓度与它的阈值之比
34.异味或香气缺陷
食品中特征效应化合物的损失或组成改变均能引起食品气味异常。
35.味的变调
一些呈味物质能抑制另一些物质的味感的现象
36.头香物
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都并非由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而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映,对香气贡献最大的物质
37.风味前体
有些化合物本身没有风味,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风味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称为风味前体。
38.乳化剂
食品加工过程中使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添加剂
39.漂白剂
能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食品褪色使食品免于褐变所使用的添加剂
40.香味增强剂
能显著的增加食品香味的物质称为食品增香剂。
这类物质本身一般不具有香气,但通过对嗅觉神经刺激,提高了感受器对香气物质的敏感性来提高和改善食品的风味。
四、简答(共30分)
1.食品化学的主要内容?
(1)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
(2)揭示食品在加工、贮藏中发生的化学变化(3)研究食品贮藏、加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的食物资源(4)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和环境因素影响。
2.食品的主要化学组成,主要营养素有那些?
分为天然成分和非天然成分,天然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水、矿物质)和有机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化合物、维生素、色素、呈香和呈香物质、激素、有毒物质),非天然成分包括食品添加剂(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质(加工中不可避免的污染物质、环境污染物质)。
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目前也有人提出将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素。
3.简述食品中aw与脂质氧化反应的关系?
食品水分对脂质氧化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当食品中水分处在单分子层水(aw=0.35左右)时,可抑制氧化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
①覆盖了可氧化的部位,阻止了它与氧的接触;②与金属离子的水合作用,消除了由金属离子引发的氧化作用;③与氢过氧化物的氢键结合’抑制了由此引发的氧化作用;④促进了游离基间的相互结合,由此抑制了游离基在脂质氧化中的链式反应。
当食品中aw>0.35时,水分对脂质氧化起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
①水分的溶剂化作用,使反应物和产物便于移动,有利于氧化作用的进行;②水分对生物大分子的溶胀作用,暴露出新的氧化部位,有利于氧化的进行。
4.水活度对脂类氧化速度有何影响?
从极低的aw值开始,氧化速度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直到aw值接近等温线的区域I和区域Ⅱ的边界;而进一步加水就使氧化速度增加,直到aw值接近区域Ⅱ与区域Ⅲ的边界,再进一步加水又引起氧化速度降低。
在Aw=0-0.35范围内,随Aw的增加,反应速度降低的原因:
水与脂类氧化生成的氢过氧化物以氢键结合,保护氢过氧化物的分解,阻止氧化进行。
这部分水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水合物,降低了其催化性。
在Aw=0.35-0.8范围内,随Aw增加,反应速度增加的原因:
水中溶解氧增加。
大分子物质溶胀,活性位点暴露加速脂类氧化。
催化剂和氧的流动性增加。
当Aw>0.8时,随Aw增加,反应速度增加很缓慢的原因:
催化剂和反应物被稀释
5.结合水与自由水相比较有何不同?
结合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结合水又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单层水)和多层水三种类型。
呈现低的流动性。
在—40℃不结冰。
不能作为所加入溶质的溶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性质。
自由水:
指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水。
能结冰,但冰点有所下降,溶解溶质的能力强,干燥时易被除去与纯水分子平均运动接近很适于微生物生长和大多数化学反应,易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但与食品的风味及功能性紧密相关。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