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作文评讲.docx
- 文档编号:921520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68KB
常识作文评讲.docx
《常识作文评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识作文评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识作文评讲
2009年广东语文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一、明晰概念,正本清源
请你谈谈,何为常识?
1、《现代汉语词典》:
常识,普通知识,如政治常识、科学常识、生活常识。
2、高考评卷场上的解释:
⑴“常识”指的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和(或)掌握的知识,即“普通知识”。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
“普通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亦即“经验知识”。
⑵按其内容分,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作文审题要抓住“常识”普通性一面,写出对“普通知识”的看法即可,即写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常识即可。
自然科学常识:
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性质、结构、规律的科学。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医学、农学等。
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轮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人是要吃饭的,人总是要死的,1+1=2,等等。
社会科学常识:
包括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含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宗教学等。
如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诚实经营是企业的本分,互助互爱、尊老爱幼社会才会和谐,扬善惩恶,红灯停、绿灯行,等。
思维科学常识:
研究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的科学。
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有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
⑶思考层次可由小到大,常识与生活、与人生、与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关系。
⑷材料中给出来两个有倾向性的观点:
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常识须推陈而出新,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两个基本信息:
一是常识虽然平常,人所尽知,但有时知道了不一定能做到,如有人不按常识做事,这就是“难行”的表现之一;二是,有时某些常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而显出其不合理性,我们就要打破常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其中,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即可,但也可另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如“一叶落而知秋?
”就是对常识的反向思考。
⑸不能偷换概念。
“常识”这个概念,最好不要用“知识”、“认识”等近义词来代替“常识”,否则会被误解离题。
⑹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大家都有自己生活的“常识”,应该都有话可说。
拟题可小些,可以在“常识”的前后添家一些信息,以缩小写作范围,更有利于中心表达。
如《常识ABC》《这也是常识》《品味常识》《再见常识》《XX的启示》等。
⑺有关切题和偏离题意以及文体要求
①要紧扣“常识”立意、构思和表达。
题目最好有“常识”二字;
开门见山,开头就点出与“常识”有关的内容;
整个过程紧紧围绕着与“常识”有关的内容叙事和描写,即叙事紧扣“常识”,并适时出现“常识”此关键词,和穿插与“常识”相关的关键议论或抒情语句。
结尾回扣“常识”。
②记叙文:
以叙事、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是画龙点睛,作用是深化主题。
可写成小说、叙事性散文。
写成议论文一般在30分左右。
③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自广东独立命题以来首次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但实际上是话题作文的翻版,可以说又一次与呼声一直很高的所谓新材料作文失之交臂。
但正如柯汉琳教授所说,今年广东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有利于考查考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体验,以及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常识”指的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和(或)掌握的知识,即普通知识,而这个范围是很广的,比如:
人是要吃饭的,人总是要死的,作为学生要好好学习,农民要种好庄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诚实经营是企业的本分,还有象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轮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红灯停、绿灯行,雨天要打伞,1+1=2等,这些“普通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它来自社会实践,亦即“经验知识”。
作文审题要抓住“常识”普通性一面,写出对“普通知识”看法即可。
思考层次可由小到大,常识与生活,与人生,与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关系。
但在审题中,要特别注意挖掘、分析、思考材料中的信息。
从材料来看,材料中给出来两个有倾向性的观点:
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常识须推陈而出新,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两个基本信息:
一是常识虽然平常,人所尽知,但有时知道了不一定能做到,如有人不按常识做事,这就是“难行”的表现之一;二是,有时某些常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而显出其不合理性,我们就要打破常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其中,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即可,但也可另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象今年广州一模作文“一叶落而知秋?
”就是对常识的反向思考。
从命题立意上看,本题眼界开阔,我们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常识,而且社会中的许多人或常常忽视甚至无视常识对生活、人生的作用,甚至囿于生活常识,不敢创新,若能如此思维,文章就会更有深度和广度。
作文立意的思辨色彩是广东近年设题的一个关注点,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也沿袭这一特色,去年的“不要轻易说‘不’”只是强调思维的一面,而今年就宽泛得多,只要抓住“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看法”这个关键信息,就能够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
当然要想写深刻和有创新,就正如一名考生所说“就看谁写的对日常生活的常识认识深,平时看问题深的学生会写得比较好”。
要注意的是“常识”这个概念,最好不要用“知识”、“认识”等近义词来代替“常识”,否则会被误解离题。
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自己学科内的“常识”,也有我们生活的“常识”,应该都有话可说。
如果拟题,我觉得可以有《常识ABC》《这也是常识》《品味常识》《再见常识》《XX的启示》等,可以在“常识”的前后添家一些信息,以缩小写作范围,更有利于中心表达。
从写作文体看,材料说明中也提示可以“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中的“经历”暗指记叙文,而“看法”自然倾向议论文;考生最好以这外两种规范文体,不要过于求新、求奇,搞的“四不象”。
2010广东高考将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方式,取消现行高考所涉及的X科,这个方案虽与语文没有大关系,但与此相配合的整体教学与考试面临变脸的可能。
综观这几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还是比较平稳,不相其他省市,要么非常现实,如去年大地震,今年的金融海啸,兽首拍卖等这样的绝对现实主义话题和材料;要么过于文学化的命题,象“诗意生活”“春来草自清”“绿叶对根的情谊”等立意太多不确定的命题,觉得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仍然会延续其“平淡”“稳健”的思路,会引导让同学们更关注和体味生活,去说真话,这也是语文作文改革和倡导的必由之路。
优秀作文学习与反思
二、火眼金睛
常识难行
一个闷热难当的下午,知了不厌其烦地鸣叫着,空调发出机器单调杂乱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发呆。
恰好母亲去买菜,我嫌无聊,也跟着她去了。
正值下班的高峰期,马路上挤满了汽车、摩托车和单车,耳边满是喧闹的喇叭声,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的难闻味道。
真是糟糕透了。
来到马路的转角,只见一辆自行车呼啸而来,车上一位十七八岁的青年,身材很是魁梧,而侧面马路的这一头,一位中年妇女提着一个菜蓝子正横穿马路。
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彼此,距离越来越近……
砰!
一声巨响,妇女倒地不起,菜篮里打落几只鸡蛋和几捆白菜。
蛋清四溅,飞到了青年的一边衣角。
他脸色变青了,不知所措。
周围的人向他投以异样的目光。
不知是否因为恼羞成怒,他脸色由青转红,好似活关公,掸去鸡蛋清后抛下一句:
“过马路要长眼!
”只见他快速扶起自行车,双手扶把,欲仓皇而逃。
无论常识还是良知都告诉我:
“这人要逃跑了,我应该阻止他!
我大喝一声,迈出箭步正要上前拦截,这时后背突然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把我拉住,差点向后摔倒。
我正疑惑和愤怒:
谁在拦着我啊!
回头,只见母亲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然后又拉着我继续走着。
“妈!
他要逃了,快让我去阻住他。
”我嚷嚷,然而,我母亲却一言不发。
“妈!
”我叫破了嗓子说。
母亲一怒之下竟以严厉的口吻叫道:
“小孩子别多管闲事!
”我一愣,疑惑地望着母亲。
走到路的尽头时一回头,路的那边只有一个半躺着的身影,那辆自行车和车上的青年不知已逃往何方。
车撞了人不该赔偿吗?
车撞了人还能逃走吗?
车撞了人逃走不该阻止吗?
母亲的言行颠覆了我的常识。
人与人之间难道不应伸手相助吗?
平日里善良和蔼的母亲怎么变得如此冷漠?
买菜时候我无暇为母亲算钱,反而是被这一连串的问号所困惑。
回途中再次路过那一个路口,洒落一地的菜叶和蛋清还在,而两个人都已经离开,那位妇女身体有没有伤?
她有没有被送去医院?
那个青年会不会道歉赔偿?
我找不到答案,我开始感到不安。
常识难行,这一现象在当今中国远不止一两例。
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事例不禁让人深思:
头脑中人人明知的常识怎么就难以付诸行动呢?
?
这恐怕不仅是社会良知的缺失,更是民族精神缺失的不幸。
思考:
1、如何突出本文主题?
2、如何点题?
3、记叙文如何写才有意蕴?
1、如何突出本文主题?
⑴合理选材与剪裁:
最适合话题的事件、情节;最能表现主题(批评或赞扬)的细节要详写。
⑵通过文章结构突出主题:
开门见山法、倒叙法、题记法
⑶通过议论、抒情来突出主题:
将画龙点睛的中心句以抒情、议论的方式,适时适地地表达出来。
这些句子可在段首、段尾或单独成段。
⑷通过反复点题来突出主题:
“常识”此概念要经常出现。
2、如何点题?
⑴在结构上:
标题,首段,尾段,独立段,篇中关键词。
⑵在表达上,不提倡“暗合”,这样容易被误判。
要明确用关键词,在表达上点题。
3、记叙文如何写才有意蕴?
⑴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使立意层层深入、主旨越来越深刻。
⑵感悟语句要在时空上有亘古不变的道理,或明示,或含蓄有意境。
常识难行
一个闷热难当的下午,知了不厌其烦地鸣叫着,空调发出机器单调杂乱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发呆。
恰好母亲去买菜,我嫌无聊,也跟着她去了。
(与“常识”无关)
正值下班的高峰期,马路上挤满了汽车、摩托车和单车,耳边满是喧闹的喇叭声,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的难闻味道。
真是糟糕透了。
(环境描写,是否穿插在写事件过程中,以烘托人物?
)
来到马路的转角,只见一辆自行车呼啸而来,车上一位十七八岁的青年,身材很是魁梧,而侧面马路的这一头,一位中年妇女提着一个菜蓝子正横穿马路。
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彼此,距离越来越近……(此情节的价值有多少?
)
砰!
一声巨响,妇女倒地不起,菜篮里打落几只鸡蛋和几捆白菜。
蛋清四溅,飞到了青年的一边衣角。
他脸色变青了,不知所措。
周围的人向他投以异样的目光。
不知是否因为恼羞成怒,他脸色由青转红,好似活关公,掸去鸡蛋清后抛下一句:
“过马路要长眼!
”只见他快速扶起自行车,双手扶把,欲仓皇而逃。
(细节抓准了吗?
怎能为下文“我”的判断作依据?
)
无论常识还是良知都告诉我:
“这人要逃跑了,我应该阻止他!
”我大喝一声,迈出箭步正要上前拦截,这时后背突然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把我拉住,差点向后摔倒。
我正疑惑和愤怒:
谁在拦着我啊!
回头,只见母亲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然后又拉着我继续走着。
(此段细节描写可以。
母亲是群众的一员,对批判普通民众最具代表性。
)
“妈!
他要逃了,快让我去阻住他。
”我嚷嚷,然而,我母亲却一言不发。
“妈!
”我叫破了嗓子说。
母亲一怒之下竟以严厉的口吻叫道:
“小孩子别多管闲事!
”我一愣,疑惑地望着母亲。
走到路的尽头时一回头,路的那边只有一个半躺着的身影,那辆自行车和车上的青年不知已逃往何方。
(同上一段)
车撞了人不该赔偿吗?
车撞了人还能逃走吗?
车撞了人逃走不该阻止吗?
母亲的言行颠覆了我的常识。
人与人之间难道不应伸手相助吗?
平日里善良和蔼的母亲怎么变得如此冷漠?
买菜时候我无暇为母亲算钱,反而是被这一连串的问号所困惑。
(适当用反问句式描写心理,也是用议论的方式突出中心。
)
回途中再次路过那一个路口,洒落一地的菜叶和蛋清还在,而两个人都已经离开,那位妇女身体有没有伤?
她有没有被送去医院?
那个青年会不会道歉赔偿?
我找不到答案,我开始感到不安。
(此段再一次回到场景,进一步提出疑惑,以突出中心。
)
常识难行,这一现象在当今中国远不止一两例。
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事例不禁让人深思:
头脑中人人明知的常识怎么就难以付诸行动呢?
?
这恐怕不仅是社会良知的缺失,更是民族精神缺失的不幸。
(拓展延伸,由个别事件拓宽到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但这种议论语段在记叙文中不宜长,其作用是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
三、学以致用
奶奶的“常识”
爷爷大病初愈从医院回家,奶奶硬要他跨火盆,我们都说:
“没必要吧。
”奶奶却说:
“经历了这个大的晦霉运,一定要跨火盆,这是常识。
”
爸爸升职了向家里报喜,奶奶抓着他在神台前又是上香又是拜,我们都说:
“没必要吧。
”奶奶却说:
“得到祖先庇佑就要烧香感激,这是常识。
”
每逢初一十五,奶奶就会烧香拜佛,我们都说:
“没必要吧。
”奶奶却说:
“初一十五敬奉祖先神灵以求庇佑,这是常识。
”
在奶奶口中的“常识”,在我眼中成了封建迷信的代言词。
在我们这一辈人的眼中,常识可以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可以是跑完不能马上坐下,但绝不会是这些鬼神之事。
“奶奶,干嘛要拜神啊,现在都是新世纪了,怎么还信这些鬼神啊!
”奶奶赶紧将我扯到一边,用愤怒又略带坚定的眼神看着我,说:
“唉呀呀,你可别乱说,祖先们听到会不高兴的,再有下次我就掌你的嘴!
”“哦,我知道错了。
”虽然口上这样说着,但我的内心极度不满——狗屁鬼神论!
于是每一年的清明祭祖,或是拜神时候,奶奶让我虔诚地拜三拜,浇上茶和白酒,我总是极不情愿。
即使做了,也仅仅是敷衍了事。
待我渐渐长大,我对奶奶的理解又多了几分。
待我渐渐长大,奶奶开始教我一些祭拜礼仪,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常识,你都要记住!
唉,你妈妈这一辈都不信这些东西了,一切从简,这怎么行呢?
祖先会不喜欢的。
唉……”
要是从前,我一定会立马反抗道:
“狗屁鬼神,有什么好信的!
”但现在我日益长大,奶奶日益矮小身体佝偻,我清晰看见她日益稀疏的头发闪着银白色的光,然后才渐渐明白,这是奶奶这一辈人的信仰,是他们各种美好愿望得以寄托的最好途径,我们自己可以不相信各种鬼神,但对于老一辈的传统,我们还是要尊重。
一次,奶奶站在神台前,直直站着,双手合十,双目紧闭,嘴里咿咿唔唔说着些什么。
原来是“保佑我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工作顺利家庭和和睦睦少些争执我的孙子孙女好好读书健健康康地成长……”语速奇快,但听久了,也总能听出来。
奶奶总是这样,为我们着想,我们再也没有理由阻止可爱的老人各种在我们看来无聊且无用的举动。
今天是农历十五,要上香了——这是常识。
于是按照常识办事,我在家里被熏得睁不开眼睛……
评价:
审题极准,记叙很好,情节曲折,描写细腻,立意深刻。
⒈审题准:
奶奶辈的常识——拜祭祖先、鬼神,能消灾、庇佑家人,也是对祖先、神先的感激与敬重;“我”的常识,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活动;尊重老一辈人寄托美好愿望的传统,这是“我”进一步认识的常识(“常识”的推陈出新)。
⒉记叙好,描写细腻
⑴选材很准确,自始至终都没有废材料。
最后的上香情节,用叙事、描写表达方式结束,从结构上呼应前文,从表达上看非常符合记叙文的表达要求,使文章整体性极强。
⑵详略安排得当,前三段材料略写,为下文作铺垫,也从不同角度丰富人物形象;奶奶对我的教育、奶奶自己的祈福详写,以“我”的亲身经历,突出“我”对常识认识的推限陈出新,这是本文重点,也是升华之处。
⑶细节刻画特别能表现人物形象,奶奶的语言、神情、肖像都抓住细节,奶奶的形象如在眼前。
⑷通过一波三折的事件,写出“我”对“常识”推陈出新的认识,更写出了此认识的人情味,使人心暖暖的,很有社会价值。
⒊立意深刻
美好的愿望,当尊重这种常识,这也是人之常情,也是常识,“常识”层层包含,层层深入,越来越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高考优秀作文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
“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
”厂长大惑不解:
“怎么?
张师傅对你太严厉?
”“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
”“行,没问题。
”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
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
培训很快开始了。
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
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
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
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
“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
”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
“兄弟,这你就不懂了。
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
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
”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
狗屁常识!
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
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
好好学吧。
”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
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
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
莫非?
“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
“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
”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点评人:
周小蓬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
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
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
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别让常识束缚了你
印度的驯象人很聪明,他们在象还小的时候便把它缚在树桩上,小象的力量不足,挣脱不了绳索。
久而久之,小象形成了这样一种常识:
绳子是扯不断的。
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它,以至在长大到只需轻轻一甩便可逃脱时,它也不会逃跑了。
小象变成了大象,不变的是它心中形成的常识,小象受制于绳,大象受制于常识。
惊叹驯象人聪明之余,我们又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很多人也被常识禁锢了头脑,失去了创造力。
常识固然是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常识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仅仅有常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在掌握一定常识后,还要学会突破进取,推陈出新。
苹果熟了就会掉在地上,这是常识,别人或许只是捡起来吃掉,但牛顿,却从这个常识中看到了不同,引发他深入思考,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同样是常识,对于没有准备的人,它依然是常识,对于做好了准备的人,它是通往更高殿堂的一块基石。
只有通过常识看到实质,我们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袁隆平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有一位资深的老教授对此不屑一顾,说:
“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这是常识,你难道不懂吗?
别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了。
”袁隆平对此没有过多的理会,全力投入实验,最终培育出产量翻了几番的籼型水稻。
假使袁隆平当初听信教授,也迷信常识,那么,还会有籼型水稻的诞生,还会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吗?
答案是否定的。
常识,之所以会成为常识,自然在人们心中已经植下了根,轻易不会改变。
所以,当一种有违常识的看法被提出时,必定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
这时,我们不应该因此而放弃,而应该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坚持不懈。
失败了,只是证明常识真的正确,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成功了,那么我们涉足的就可能是一片全新的土地,等待我们去开拓。
突破常识并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生活中也如此。
李洪新,一个下岗的工人,在观察到厨房的油烟后,并没有像别人一样默默忍受油烟的呛口呛鼻,而是突破了厨房必有烟的常识,自己调制出了冷花生油,结果,受到鲁花集团的青睐,自己也发了财。
朋友,莫让常识禁锢你的头脑,抹杀你的创造力,我们应该不断去怀疑,去开拓,寻找属于我们的未来。
【点评】
本文标题即紧扣作文要求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真可谓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步步深入,结构严谨。
本文先举小象一例说明常识的形成及其局限性,然后,在肯定起重要性的前提下笔锋一转,警示人们应突破常识禁锢,推陈出新,并举了三个例子作为论据,最后,再次重申论点,回应标题,收束全文。
称得上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
●用例典型,内容充实。
全文凡举四例,看似信手拈来,其实角度不一,用处各异,涉及古今中外,可见作者日常阅读广泛且重积累。
●语言朴实,说理清楚。
全文没有华丽文句,但叙述简明,分析中肯,说理清楚,体现了考生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词句尚须斟酌,比如“呛口”宜改为“呛鼻”,李洪新例子叙述也不够清楚,应讲明他调剂出了不冒烟的冷榨清香花生油。
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
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
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
”“不知道!
”“被子怎么叠”“不知道!
”“为什么啥都不知道?
”“也不知道!
”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
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
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
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
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
“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
”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
“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
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
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
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
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
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
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
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
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
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
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
当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识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