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26再见了亲人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921343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33KB
春季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26再见了亲人教案1.docx
《春季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26再见了亲人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26再见了亲人教案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26再见了亲人教案1
再见了,亲人
师:
请你把书打开,看一看,你面对的这篇课文,它记载的人都是谁?
而且是哪个国家的人?
迅速地浏览课文。
生:
这些人有些是中国人,有些是朝鲜人。
师:
这里主要写了哪些人?
生:
主要记载的是朝鲜人。
师:
主要记载的是朝鲜人,都是谁呀?
生:
这篇课文里面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板书:
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
这三个人代表的都是什么人?
生:
朝鲜人
师:
朝鲜人和中国人有没有血缘关系?
生:
没有。
师:
那么他们之间能不能形成血缘关系?
生:
能。
师:
这就需要我们来看课文。
按常理讲,只有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叫亲人,现在不但没有,还是分属两个国家的,他们如何成为亲人呢?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了。
同学们,你们不没有注意,大娘、小金花、大嫂,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性别特点。
生:
她们都是女的。
师:
为什么没有男人呢?
生:
因为男人都去打仗了。
师:
都去打仗了,都去前线了。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时代背景,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只有女人在家,而男人不见了。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悍然越过了三八线,南朝鲜、北朝鲜中间有一条线,叫“三八线”,越过来,就打到了北朝鲜,一直打到鸭绿江,面临我们国家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出兵增援朝鲜,所以,1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30万人出去了,14万人的生命就留在了朝鲜,常眠于这块土地之上,其中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还有许多许多,有一个非常让我们难过的就是……
生:
毛岸英……
师:
毛岸英是谁?
生:
毛泽东的儿子。
师:
毛泽东又是谁?
——中国共产党的主席。
他的儿子到了朝鲜,而且就牺牲在朝鲜。
这场战争,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都有很大的损失。
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就是朝鲜男人们、壮年男人都上前线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终于打得美国鬼子投了降,最后在三八线的板门店鉴定了停战协议。
美国鬼子当时是最强的,但在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联合起来把他赶了出去,最后被迫停战。
今天这个情景,再见了,亲人,就是1958年10月的一天,我们的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在这个时候,他们喊到:
再见了,亲人!
就是这一幕的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
火车已经快要离站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手拉着朝鲜人民的手: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体验一下,八年结下的深情,现在就要分手了。
同座位的同学体验一下。
(同位互道:
再见了,亲人。
)
师:
同学们,在这个时候,想一想:
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
生:
这是因为他们经过生死的考验,并且有很深很深的友谊。
所以在分手的时候都说:
再见了,亲人。
师:
她说得好不好?
师:
你们看一看,她说得好,是不是事实。
请自由读书,你看一看你对书中的人物,哪一个
人你对她的做法特别感动,好好读一读。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
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哪一部分、哪一个人最感动?
生:
我对第一节中大娘把自己的小孙孙留在了那里,却把伤员救进了防空洞,为此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我对这一部分特别感动。
师:
你注意这一点,小孙孙是她的什么人?
生:
唯一的亲人。
师:
唯一的亲人!
体会体会,什么叫唯一?
师、生:
只有一个。
师:
请你来读一读,你是怎么感动的。
生读。
师:
同学们,唯一的小孙孙失去了,心里会怎样?
生:
她非常痛苦。
师:
痛苦,应怎样表达出来?
该生再读。
师:
很好。
很有进步。
把“唯一的”和“怎么能忘怀呢”强调了出来。
谁再读?
再指名一生读。
师:
为什么你能读得这么好?
生:
因为我能感受到“唯一的亲人”。
师:
唯一的亲人失去了,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失去了我们唯一的亲人,会怎样?
再指名学生读。
(读得很有情感。
)
师:
为她鼓掌。
这不是朗读的技巧好,而是对这件事情的体会深刻。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人能不能叫亲人?
生:
能。
师:
这样的亲人再不叫亲人,那么什么人能叫做亲人呢!
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一小段读一遍。
生齐读:
“我们还记得……我们怎么能忘怀!
”一段。
师:
这是大娘,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她后半生要依靠的就是这位唯一的亲人——她的小孙孙,现在她失去了这个依靠,同学们,你们说,这种悲痛,我们再来体会,为什么志愿军叫她“亲人”。
指名读。
师:
我相信你们肯定比过去读得好得多了,因为你们满怀着一种悲愤。
同学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你的感情到了,读得就会有进步。
再指名读这段。
师:
这种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让我们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
“您说,这比山还高……我们怎么能忘怀!
”
师:
大家想一想,这时志愿军战士满怀着深情回忆过去,语调非常沉痛和坚定。
让我们再来一遍。
师生再齐读一遍最后一句。
师:
大娘,让我们难忘,因为她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亲人。
志愿军战士也把她当成了自己亲人。
这是让你感动的地方。
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动。
生:
我认为这位大嫂也让我感动。
师:
请你讲一讲。
生:
(读书)“我们清楚地记得……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师:
这么高的代价,是什么样的代价?
谁读懂了?
这位大嫂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生:
牺牲掉了自己的双腿。
师:
牺牲掉了自己的双腿,再想,她为了什么牺牲掉了双腿。
生:
这位大嫂知道他们缺少蔬菜,就到山上挖野菜,后山的野菜都挖光了,她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有一颗炮弹在她的身旁爆炸了。
结果就把她的双腿炸了。
师:
同学们想一想,前沿阵地的野菜好挖吗?
为什么?
生:
因为前沿阵地都是敌人。
生:
因为前沿阵地的敌人随时都可以向我们发炮,生命就会有危险。
师:
事实证明,敌人已经向前沿阵地发炮了,大嫂知不知前沿阵地有危险吗?
生:
大嫂知道。
因为她已经把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志愿军又缺少蔬菜,所以她要去为志愿军挖野菜。
师:
志愿军缺少野菜就怎么样了?
生:
志愿军缺少野菜就要空肚子了,空了肚子就没力气了,没有力气打仗就会输。
师:
一点也不错。
志愿军当时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只有靠野菜,而野菜后方已经没有了,大嫂明知道前沿——
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师:
你们概括得好。
她为什么?
生:
因为她把志愿军看作亲人。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她怎么能让自己的亲人饿肚子呢?
她不但为了亲人,也是为了整个国家。
师:
说得好,你就带着这种感情,把这一段读一读。
大家想一想,为了点普通的野菜,把自己的双腿奉献,明明知道前沿危险,但是却偏偏要向虎山行。
请你来读。
生读:
“我们清楚地记得……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师:
大嫂的事迹震撼人心,这位同学的朗读震撼人心。
她把感情完全融入了自己的心里。
她在想大嫂是为了什么才去做。
同学们,我们心里都洋溢着这种情感,让我们把大嫂的形象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
一起读这段。
全班齐读这一段。
师:
很好。
我看到每一位同学都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在读。
把大嫂虽然仅仅是为了几棵野菜而失去双腿这种牺牲,看作是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那种亲人般的情感,读得非常到位。
所以大嫂也可以称作——
生:
亲人。
师:
大娘是亲人,大嫂是亲人,小金花呢?
她做了什么?
我们怎么看待?
生:
小金花……侦察员老王到敌战区去侦察的时候,不料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个小房子里,还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小金花的妈妈知道了,就带着小金花到敌战区,偷偷钻到了那所小房子,然后小金花的妈妈故意跟哨兵吵架,引出那一个班的敌人。
小金花乘机钻进屋里解开绳索,救出了老王,当小金花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师:
这就是小金花和她妈妈给我们留下的故事。
噩耗,是什么样的消息?
生:
是不好的消息。
师:
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而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
——噩耗传来,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
共同走向完结,都死去了。
你们想想,救老王是以什么为代价的?
生:
以生命为代价。
师:
如果不救老王会怎样?
生:
如果不救,老王会被敌人严刑拷打而死。
师:
就是这样。
救,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不救,老王就会死。
带着这样的体会,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书。
指名一学生读。
师:
心情是沉痛的,表达得也不错,但怎样才能让人感觉到她是把妈妈,而不是一件衣服……这样的感情。
谁来试试看。
再指名一人读。
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这句。
师:
“同归于尽了”,生命不在了,再来一遍。
生再齐读这句。
师:
不是敌人拉响的,而是妈妈主动拉响的,她拉响的同时,生命将会不在。
再来一遍。
生再齐读这句。
师:
为了一个中国战士,她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她——
生:
亲人。
师:
这样的人就是亲人。
师板书:
朝鲜人民。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人都是朝鲜人民,这三位就是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外国人,(师板书:
志愿军)我们来看,大娘把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不顾了,救了这名战士;大嫂为了挖野菜给志愿军充饥失去了双腿,小金花为了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我要问问同学们:
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血缘关系的亲人?
是不是?
生:
不是。
师:
因为他们隔得太远。
所以他们怎么讲呢?
他们不是亲人,但是他们又是亲人,而且你们想一想,就是一般的亲人,能把自己的腿献上?
把自己的孙孙献上?
把自己的妈妈献上?
能吗?
我们把这叫做“胜似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板书:
不是亲人、亲人。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朝鲜人民。
同学们,火车开动了,志愿军同志说“再见了,”这时,你们有什么感觉?
(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你们这边是朝鲜人民,你们这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现在你们要分手了,起立,火车在逐渐地开动,你们会说什么呢?
生:
再见了,亲人。
师:
火车继续开,你们怎么说?
生:
再见了,亲人。
师:
再说——
生:
再见了,亲人。
师:
(师示意交换两组的角色)这回你们这边是朝鲜人民,你们这边是志愿军战士,请你们看一看,火车马上就要开走,八年相处的朝鲜人民马上就要分别了,你们怎么说?
生:
再见了,亲人。
师:
看着你们的亲人,再来一遍。
生:
再见了,亲人。
师:
自己朗诵,再来。
生:
再见了,亲人。
师:
亲人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们。
再来——
生:
再见了,亲人。
师生:
再见了,亲人。
师:
请坐。
感情是有了,好像平常对这样的表达不太习惯,没关系,从现在开始练习。
同学们,我要问你,失去了这么多,小孙孙失掉了,大嫂失掉了,妈妈失掉了……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失掉的?
生:
是为了拯救志愿军。
大娘是为了把志愿军掩护好失去了小孙孙,小金花是为了把侦察员老王救出来失掉了她妈妈,大嫂是为了给志愿军充饥失去了她的双腿。
师:
说得真好,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在战争年代。
大家看,(师在“血缘关系”下板书:
“战争年代”)首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亲人呢?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姨这是亲人,因为他们是必须是的亲人,他们血脉相通,再有什么时候呢?
那就是战争年代,战争年代是血与火的考验和生与死的拚杀,战争年代是最容易形成亲人关系。
现在总结一下,亲人什么时候可以产生的?
生:
战争年代。
师:
现在我要问你,除了血缘关系,战争年代里形成的这种《再见了,亲人》里面的关系,是谁在喊谁亲人?
生:
我认为是中国志愿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季 浙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学 26 再见 亲人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