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96816.docx
- 文档编号:920739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77KB
会计毕业论文96816.docx
《会计毕业论文968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毕业论文9681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毕业论文96816
第一章绪论
1.1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背景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三个方面的需要。
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上述会计目标的关键。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
然而我国会计改革这些年来,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且情况相当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不仅损害企业形象,使企业发展失去源动力,还破坏投资环境,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国家而言,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某些矛盾,使国家宏观调控失去了可靠的基础,造成国家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严重影响着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信息质量现状以及会计信息失真提出治理对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2关注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
1.2.1维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秩序
会计秩序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利用市场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是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2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务会计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信息,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载体。
如果会计报表是真实可靠的,则对国家的短期发展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2.3提高经济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
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宏观及微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有效性的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影响经济决策的质量。
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引导决策者做出准确判断,同时也是对信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信息使用者利益的保护。
第二章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真实性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国外的“双安”事件到国内的“琼民源”、“银广夏”,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2.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内涵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的反映经济活动,准确的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
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真实性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2.2会计信息真实性本质特性
2.2.1独立性特征
独立性是会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国内外会计实践经验表明,会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
为确保会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会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为确保审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公正地评价与报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权应当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必须按照规定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并严格地遵循审计准则、审计标准的要求,进行证明资料的收集,做出审计判断,表达审计意见,提出审计报告。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保持职业中精神上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干涉。
审计机构应有自己专门的经费来源或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独立自主地进行审计工作,不受被审计单位的牵制。
审计对象或审计监督的内容,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
着眼点在于评价经济责任。
因此,审计监督是一种经济监督,并不同于行政监督或司法监督。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包括经济活动);行政监督不是以第三者身份,通过授权或委托进行监督,其执行主体本身就具有管理权和处罚权。
法律监督的客体是法律关系,其依据是法律。
法律监督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的贯彻实施。
实行法律监督的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其监督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审计虽然也是依法监督,但除法律为其依据外,还有国家的方针、政策、计划、规章、标准、法规等,依法审计,并不等于就是法律监督。
审计监督虽说也是经济监督,但又不同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
审计监督是专设的部门所实行的监督,审计部门无任何经济管理职能,不参与被审计人及审计委托人任何管理活动,具有超脱性;审计监督内容取决于授权人或委托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审计监督代表国家实施监督,被审计单位不得阻挠;审计监督不仅可以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且还可以对其他经济监督部门以及它们监督过的内容进行再监督。
如会计、财政、税务、银行等可以实行经济监督,但它们不是独立的经济监督部门,而主要是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是其经济管理的附带职能,监督是为其管理服务的,监督的内容总是与其管理的范围相一致。
2.2.2权威性特征
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
各国国家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做了明确规定,这样使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做了明文规定,审计法中又进一步规定:
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审计机关负责人在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撤换。
审计机关有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建议主管部门纠正其有关规定权,通报、公布审计结果权,对被审计单位拒绝、阻碍审计工作的处理、处罚权,对被审计单位违反预算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处理权,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处理、处罚权,给予被审计单位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建议权等。
我国审计人员依法行使独立审计权时受法律保护,如被审计单位拒绝、阻碍审计时,或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时,审计机关有权做出处理、处罚的决定或建议,这更加体现了我国审计的权威性。
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执行回避制度和负有保密的义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询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审计执业的独立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与结论的权威性。
根据我国审计法规的要求,被审计单位应当坚决执行审计决定,如将非法所得及罚款按期缴入审计机关指定的专门账户。
对被审计单位和协助执行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应当采取措施责令其执行;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可依法追究其责任。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强制执行,这也充分地显示了我国审计的权威性。
我国社会审计组织,也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独立承办审计查账验证和咨询服务业务,其审计报告对外具有法律效力,这也充分体现它们同样具有法定地位和权威性。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也是根据法律规定设置的,在单位内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各国为了保障审计的权威性,分别通过《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商法》、《破产法》等,从法律上赋予审计超脱的地位及监督、评价、鉴证职能。
一些国际性的组织为了提高审计的权威性,也通过协调各国的审计制度、准则以及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审计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权威的专业服务。
2.2.3公正性特征
与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理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做出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地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者或委托者以及社会公众,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第三章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3.1我国会计信息真实性现状的概况以及表现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
由于会计信息占到了企业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无效配置,使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中。
会计信息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1会计核算不实
一些企业在资产核算过程中,为了逃避国家税收和银行债务,不按照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想方设法挤占、虚列或漏记、少列成本、费用、隐瞒、转移或虚列收入。
首先是一些企业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以数谋官”,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收入核算“寅吃卯粮”;有的无视国家规定“以数谋私”,从本企业甚至小团体利益出发,任意扩大成本、费用,隐匿收入,偷漏税收;还有的企业利用待处理或待摊销项目,调节盈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
其次是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在举列债务时,不按债权、债务归属操作,造成负债不实,债权、债务不对应,手续不合法、不完备,名存实亡、有名无实、纠纷频繁。
然后是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税收,有意或无意少计漏提,侵占国家税款。
比较突出的是:
在增值税上,多列进项,扩大抵扣项目,通过关联交易任意降低计税价格,任意挤占、违规摊销成本费用,收入挂账甚至不入账,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结转成本、费用和收入。
在消费税和营业税上,弄虚作假少计漏报应税收入。
3.1.2资本、资金不实
首先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大影响,从形式上改制,注册资本巨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随意抽调资本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虚列实亏,无利分红,蚕食资本;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有的为了虚增企业规模和注册资本,在待处理科目上做文章等等。
其次是在核对银行账、现金账、往来账等资金财务时有空挂漏失,与银行不按期对账,与业务往来单位不及时核对应收应付款项,造成现金账与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实不符。
3.1.3会计处理、披露信息不实
首先是在财务核算过程中,滥用会计科目,虚列会计明细,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其次是在财务指标分析上不真实,特别是在选用会计数据作综合性分析时,有的时点数据和时期数据计算口径不一致,缺乏可比性。
之后是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不按规定的处理方法,或逃避税收,或粉饰财务状况,骗取社会的信任。
最后是在披露信息上不实,报喜不报优,夸大业绩,回避隐患,误导企业信息使用人。
在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中的主要问题。
这一问题在目前的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并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根据单位领导的意图和需要.或制造假帐,编制假报表;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随意更改帐日、发票;或多计支出,少计收入,从而透支大量现金给职工滥发奖金、福利,或用于搞歪门邪道。
有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为了使会计帐目问题不被发现。
支使会计人员搞两本帐,一本除少数个别领导知道外,对内对外严格保密;另一本对内对外公开,以应付检查,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
由于会计信息占到了企业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无效配置,使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中。
会计信息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会计核算不实
一些企业在资产核算过程中,为了逃避国家税收和银行债务,不按照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想方设法挤占、虚列或漏记、少列成本、费用、隐瞒、转移或虚列收入。
首先是一些企业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以数谋官”,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收入核算“寅吃卯粮”;有的无视国家规定“以数谋私”,从本企业甚至小团体利益出发,任意扩大成本、费用,隐匿收入,偷漏税收;还有的企业利用待处理或待摊销项目,调节盈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
其次是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在举列债务时,不按债权、债务归属操作,造成负债不实,债权、债务不对应,手续不合法、不完备,名存实亡、有名无实、纠纷频繁。
然后是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税收,有意或无意少计漏提,侵占国家税款。
比较突出的是:
在增值税上,多列进项,扩大抵扣项目,通过关联交易任意降低计税价格,任意挤占、违规摊销成本费用,收入挂账甚至不入账,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结转成本、费用和收入。
在消费税和营业税上,弄虚作假少计漏报应税收入。
(2)资本、资金不实
首先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大影响,从形式上改制,注册资本巨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随意抽调资本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虚列实亏,无利分红,蚕食资本;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有的为了虚增企业规模和注册资本,在待处理科目上做文章等等。
其次是在核对银行账、现金账、往来账等资金财务时有空挂漏失,与银行不按期对账,与业务往来单位不及时核对应收应付款项,造成现金账与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实不符。
(3)会计处理、披露信息不实
首先是在财务核算过程中,滥用会计科目,虚列会计明细,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其次是在财务指标分析上不真实,特别是在选用会计数据作综合性分析时,有的时点数据和时期数据计算口径不一致,缺乏可比性。
之后是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不按规定的处理方法,或逃避税收,或粉饰财务状况,骗取社会的信任。
最后是在披露信息上不实,报喜不报优,夸大业绩,回避隐患,误导企业信息使用人。
在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中的主要问题。
这一问题在目前的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并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根据单位领导的意图和需要.或制造假帐,编制假报表;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随意更改帐日、发票;或多计支出,少计收入,从而透支大量现金给职工滥发奖金、福利,或用于搞歪门邪道。
有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为了使会计帐目问题不被发现。
支使会计人员搞两本帐,一本除少数个别领导知道外,对内对外严格保密;另一本对内对外公开,以应付检查,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2我国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产生的危害
在失真的会计信息的误导下,致使经济决策失误,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失灵,也为经济犯罪人员以可乘之机。
3.2.1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危害从微观角度看,虚假会计信息使投资者无法根据发行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做出投资决定,从而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加重投资者的不安全心理,使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失去对证券市场的信任感;还会造成强化投资者过度投机、纵容不正当竞争以及不利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后果。
3.2.2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危害从宏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
那么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收入则可能会被大量的偷漏和逃避,国家财政收入就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国家有关部门得不到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就会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等方面产生不可弥补的失误,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误导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助长不良社会风气。
第四章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
4.1一些领导或经营决策者的思想事质较低,有待提高
一些单位的个别领导或经营决策者思想素质差,名利思想十分严重,法制观念十分淡薄,他们好大喜功,信奉“一好遮百丑”,追求“任期红”或某些个人利益,在经营或管理不善的情况下,直接或问接授意会计人员做假帐,亏损报盈利或隐利私分,然后强令会计人员挖空心思地编制虚假的报表,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欺上瞒下,借此骗取荣誉,捞取资本。
一方面,有的会计人员对国家的有关规定、政策理解不深,掌握不准,业务素质低。
特别是既懂财务知识,又了解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有的会计人员甚至为了迎合个别领导意图,出歪点子,随意冲账、调账,人为地搞乱了账目。
另一方面,对企业税收、财务法规等知识培训不够,个别领导不够熟悉财经法规,认为只要对搞活企业有利,就可以不考虑财经纪律,存在着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凭主观意愿处理经济业务的状况,导致人为的违法违纪情况增多。
4.2法制不健全,打击和惩治乏力
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国家和社会的监督体系也不完善.加之打击和惩治犯罪不力,使会计信息失真有了存在的客观条件。
有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投有被查处.反而因虚报成绩受到表扬、奖励,有关的责任人还因此升职得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仍然普遍,不少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助长了部分人的违法行为。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严重。
4.3有些单位权利过分集中,会计监督职能难以落实
有些单位,特别是一些企业,领导者的权力过份集中;加之对他们的权力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措施,从而为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开了方便之门。
一些领导凭借手中的权力,迫使会计人员接自己的意图制造假帐。
会计人员虽有权监督或向上级部门反映本单位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但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各单位的会计人员一般都由所在单位任免,其工资、生活待遇等问题也都由本单位决定,工作稍不合领导的心意,就有被撤换的危险。
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在一些是非问题上常常是无原则地盲从,有意识地迁就。
4.4会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素质低,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会计对象和核算的方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新的政策法规制度准则层出不穷,社会对会计执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照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执业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会计人员业务不过硬,会计基础知识匮乏,一些会计人员只注重埋头做事,忽视了会计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的由于受企业领导的制约,昧着良心参与会计信息造假。
总体显得知识陈旧老化,更新不够,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责任心不强,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多,会计资料散失,会计凭证不合规,会计数据不准确,会计资料不完整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一些单位的领导任人唯亲,安排一些外行担任财务机构负责人或搞会计工作,这些人未经过正规教育和专业培训,业务生疏,加之不善于学习,责任心不强,因此,经常发生帐证、帐实、帐帐、帐表等不相符,严重影响财务收支与会计核算的质量。
由于会计人员不能很好的完成记帐、算帐、报帐等起码的会计核算工作。
对一些政策电吃不透、拿不准,就更不能担负会计监督的职责,从而出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4.5单位内部财经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和经济组织,甚至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加强单位内部财经管理,致使单位内部财经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未建立。
由此会计人员不能依据规章制度对经费支出与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单位开支无度、资金浪费、财产损失、效益下降等不应有的现象。
特别是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无法对企业的生产耗费、成本高低进行事前的监督预测和事中的监督控制,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不实、会计资料失真。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主要体现在:
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做好内部控制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内审机制,确立上级部门为内审机构的直管地位,树立其足够的权威,保证它的独立性;二是制定健全内审制度,明确内审职责权限,使内控能有可靠的制度保证;三是择优选配内审人员,并尽一切可能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准和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使内部控制真正的落实到位。
4.6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机制欠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会计规范体系还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连接点,也是各个利益群体争夺的焦点,更是各种予盾集中表现的一方,但许多企业的法律意识相当淡薄,企业领导为了追求经济指标或任务指标的完成,通过弄虚作假达到骗取荣誉、提高收入的目的。
有些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会计人员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会计工作处于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被动状态,更有甚者,少数领导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授意、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篡改会计数据。
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有的单位会计人员误认为会计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在财务开支上,只要“一把手”签了字,说了话,即使不合理不合法也予开绿灯。
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会计人员淡薄了法制观念,削弱了监督意识,使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产生成为可能。
4.7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问题
注册会计师通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但是,有些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没有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共同造假。
4.8财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体制不健全一是监督机构各自为政,客观上讲,我国也不乏社会监督机构,有财政、审计、税务、证监、保监等行政执法机关,还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力量,但这些机构都是各做各的事,加之功能相近,造成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局面。
二是缺乏经常性监督机制,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做一些例行检查,企业领导离任时也会进行离任审计,还有会计师事务所每年也要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年终审计,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会计信息的质量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随着《企业法》、《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但对如何有效地指导企业用好各种权力,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却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
加之在企业的财务检查和处理上脱节,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4.9会计人员职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会计监督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企业领导的权力不断加强,且对其缺乏有效的制约,而会计人员既是企业中的一员,又有监督企业经济行为的双重身份使其在执行财经纪律时常处于两难境地。
会计监督职能无法落实。
第五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5.1贯彻落实好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批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了规范企业舍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进行了存货管理办法变革。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毕业论文 9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