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历史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届高三第一.docx
- 文档编号:920550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60KB
最新 历史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届高三第一.docx
《最新 历史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届高三第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历史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届高三第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届高三第一
杭州宏升高复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据史载:
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
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
……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以下各朝官职中,其职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
C.明朝内阁首辅D.清朝军机大臣
3、一个兴趣小组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
“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
A.开始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
B.城市中坊和市界限逐渐被打破
C.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D.在边远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4、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5、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
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
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
6、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
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利用山川走势制约地方势力
7、下列对夏、商、西周的几则记载的说明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朝制定了刑法B.“尽力乎沟洫”——农田水利发展
C.“折金于山川”——西周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D.“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商代城市和商业繁荣
8、《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9、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
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中原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
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中上游地区
10、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
“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D.长途贩运的发展
11、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
①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②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③存在一定的自由劳动力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12、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处,安危所系
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④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②③
13、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1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
A.良知 B.仁C.正君心 D.灵明
16、有一湖南籍书生,在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概和抱负,潜心著述。
这位士人是
A.黄宗羲B.王夫之C.魏源D.曾国藩
17、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18、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
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20、 下列关于指南针叙述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将天然磁石经冶炼制成B.科技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指南针制法
C.在元朝时经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D.北宋称船上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人为舟师
2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22、清代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因其分经、史、子、集四部而得名。
下列文献能在《四库全书》的“集”部中找到的是
A.《诗经通义》B.《李太白文集》
C.《韩非子》D.《史记》
2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
“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
”又言:
“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1860B.清政府割让台湾1895
C.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D.国民党败退台湾1949
24、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25、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
清朝代表力拒:
“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
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材料四“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
……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
……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
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2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分)
(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
“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
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说我国养蚕、缫丝、织绸是嫘祖发明的,也是她首先向人民传播的。
材料二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切过的蚕茧。
在江苏吴江县钱山漾发掘的新石器中时代遗址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在一片甲骨文上还刻有“用三头牛祭蚕神”的内容。
材料三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一路上用于赏赐臣僚的绢帛便有百万匹。
当时政府用赋税的方式从民间征收的绢帛达五百万匹。
而要织五百万匹绢,至少须用鲜茧四十万担。
两汉时简书、帛书并行,西汉简书多于帛书,东汉后期则帛书大大多于简书。
唐朝《元和郡县志》画了一幅开元年间“唐代贡赋丝绵和丝织品州府分布图”,图上标明黄河流域贡赋丝绵和丝织品的州府比长江流域普遍。
杜甫曾写“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诗,描绘齐鲁的丰饶景象。
材料四北宋时,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向北宋所交纳的丝织品比江南少,而两浙路(今苏南和浙江)只是当时全国二十几路中的一路,它所交纳的丝织品,却占全国四分之一。
南宋时,江浙太湖地区丝蚕业十分繁盛。
请回答:
(1)你怎样认识嫘祖发明丝蚕的传说?
(4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我国丝蚕业从传说时代到唐朝时期的发展情况。
(5分)
(3)依据材料说明两宋时期丝蚕业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请从宋词知识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
28、(13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4分)
材料二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
“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苏轼认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
材料四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3分)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6分)
29、(11分)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
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
……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
——晋书五十一卷《纸赋》
材料二:
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也开办了造纸厂
1405年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900年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94年
传入英国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567年
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856年
传入荷兰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传入美国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
材料三:
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
……(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
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
(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分)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4分)
杭州宏升高复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2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2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分)
(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
“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
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
27、(14分)
(1)你怎样认识嫘祖发明丝蚕的传说?
(4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我国丝蚕业从传说时代到唐朝时期的发展情况。
(5分)
(3)依据材料说明两宋时期丝蚕业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请从宋词知识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
28、(13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3分)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6分)
29、(11分)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
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
(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分)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4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D
D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C
B
B
D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1)秦汉: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任答2点,2分)
唐朝:
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
(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每点1分,共2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4)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1分)。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1分)。
军阀割据(1分)。
(5)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2分)
27
(1)①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
(4分。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1分)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1分)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1分。
)
(3)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
(2分)
28.①传说:
养蚕、缫丝、织绸,工序繁多,不可能以一人之力独创。
必然是聚集了无数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和经验才形成。
但“传说”至少能说明丝蚕业在我国很早就开始了。
(4分)
②情况:
丝蚕业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已出现。
商时是重要的生产部门。
西汉时生产规模很大产量很高,东汉在西汉基础上又有了发展。
直至唐时,黄河流域丝蚕业都远超江南,齐鲁更甚。
(5分)
③变化:
两宋时丝蚕业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尤其苏南浙江最为发达,甚至家家养蚕户户织丝。
(1分)
原因:
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都充满着强烈爱国的或悲壮或感伤情怀,反映北宋灭亡,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社会变换。
北人大量南逃,既为江南丝蚕业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又为丝蚕业提供了一定的销售市场。
(4分)
29.
(1)“作契以代绳”是指用文字来替代结绳记事;(1分)“造纸以当策”是指用纸来替代竹木简牍。
(1分)地位和作用:
纸在社会生活是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1分)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分)
(2)错误:
“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1分)理由:
因为美国于1776年建国。
(1分)用用: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1分)
(3)欧洲:
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1分)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
(1分)中国:
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1分)长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历史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届高三第一 历史 浙江省 杭州 升高 复学 校届高三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