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920478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08.47KB
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基础
一、基础知识
1.班里四位同学在以下加点字词的读音上出现了分歧,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的读音是全部正确的。
挑剔氛围欺侮剽窃求本溯源数见不鲜安步当车
A.挑剔(tì)氛围(fēn)欺侮(wū)剽窃(piāo)
求本溯源(shuò)数见不鲜(xiǎn)安步当车(dàng)
B.挑剔(tī)氛围(fèn)欺侮(wǔ)剽窃(piáo)
求本溯源(sù)数见不鲜(xiǎn)安步当车(dàng)
C.挑剔(tì)氛围(fèn)欺侮(wū)剽窃(piáo)
求本溯源(shuò)数见不鲜(xiān)安步当车(dāng)
D.挑剔(tī)氛围(fēn)欺侮(wǔ)剽窃(piāo)
求本溯源(sù)数见不鲜(xiān)安步当车(dàn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的读音是全部正确的。
”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
考生应结合汉字的字形、字义以及造字法来辨析。
挑剔(tiāotī):
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气氛(qìfēn),意思是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欺侮(qīwǔ):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剽窃(piāoqiè),指抄袭(别人的思想或言词);采用(创作出的产品)而不说出其来源。
追本溯源(sù):
本:
根本;溯:
探求。
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数见不鲜(xiān):
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安步当车(dàng):
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所以选D项。
2.作为年级“汉字听写大赛”的裁判,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的书写有两个错别字。
A.关怀倍至别出心裁不胫而走迁徒的鸟
B.儒子可教两全齐美美仑美奂名门旺族
C.平添烦恼沉鱼落燕貌合神离老骥伏枥
D.义气用事一愁莫展笑容可鞠各行其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的书写有两个错别字。
”这是考查辨析汉字的字形的能力。
考生应结合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来辨析。
A项,关怀倍至(备)迁徒的鸟(徙)B项,儒子可教(孺)C项,沉鱼落燕(雁)D项,义气用事(意)一愁莫展(筹)笑容可鞠(掬)只有A项错两个字,应选A项。
3.对下列成语加点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罄竹难书:
尽,完
B.好高骛远:
奔驰
C.敝帚自珍:
破的,坏的
D.色厉内荏:
软弱,怯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成语加点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考生应结合平时的识记来辨析。
B项,“骛”:
追求。
“好高骛远”: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归有光,明代古文家,世称震川先生。
《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善于通过家庭生活小事和平凡场景来寄托自己的深情。
B.李煜,史称南唐后主,通晓音律,善诗文,能诗画。
《虞美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C.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与李贺并称为“小李杜”。
他的代表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D.苏洵,北宋散文家,擅长政论,笔力雄健。
他与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古代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能力。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小李杜”是指杜牧、李商隐。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族庖岁更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亡骑两骑耳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技经肯綮之未尝齐人未尝赂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推断的能力。
考生应结合实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语境来辨析。
A项“族”,前一个是形容词,“一般的”;后一个是动词,“族灭”。
C项“亡”,前一个是动词,“丧亡,使……亡”;后一个是动词,“灭亡”。
D项“尝”,前一个是动词,“尝试”;后一个是副词,“曾经”。
B项都作副词,“才”。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汉军乃觉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C.能以足音辨人不赂者以赂者丧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推断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
A项“而”,前一个是连词,表转折“但是,然而”;后一个是词连,表并列“并且”。
B项“乃”,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
C项“以”,前一个是介词,“凭着”;后一个是介词,“因为”。
D项“且”,都是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
点睛: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
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二、名篇名句默写。
7.补全空缺处的名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2)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5)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6)______________,援玉袍兮击鸣鼓。
(屈原《国殇》)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长使英雄泪满襟
(2).楼船夜雪瓜洲渡(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4).危樯独夜舟(5).雕阑玉砌应犹在(6).霾两轮兮絷四马(7).奈何取之尽锱铢
第II卷阅读
三、名著检测题
8.()这个典故与曹操无关。
A.辕门射戟B.割发代首C.望梅止渴D.横槊赋诗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来辨析人物,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A项,“辕门射戟”,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
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B项,“割发代首”,这个是讲曹操的,操严令兵士不得践踏农民庄稼,有一天其带兵行于乡间,忽然从麦田中飞出一麻雀,坐骑受惊踩到了旁边的庄稼,曹操欲行军法与自身,然而部下皆劝阻,曹操便割发代首,高悬于旗杆,以告世人。
C项,“望梅止渴”,曹操亲率大军远征乌丸,走到人困马乏,军士饥渴难耐,饮水也都喝光了。
大家精神疲惫,不想再前进。
此时,曹操心生一计,他告诉军士前面就有一片梅林,梅子又大又甜,很解渴。
军士喜出望外,纷纷振作精神,前进。
虽然前面没有梅林,但是大家还是一鼓作气打败了敌军。
D项,“横槊赋诗”,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统率百万雄师,战船千艘,与孙刘权联军展开决战,收到东吴大将黄盖的投降的信,击破孙刘指日可待。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之际,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综上,本题选A项。
9.()这个典故与刘备有关。
A.单刀赴会B.草船借箭C.煮酒论英雄D.群英会戏蒋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来辨析人物,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A项,“单刀赴会”,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B项,“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机智的诸葛亮利用雾天,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C项,“煮酒论英雄”:
曹操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
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箸。
D项,“群英会戏蒋干”,曹操谋士蒋干请求劝降周瑜。
周瑜将计就计,盛会隆重宴请诸将和挚友,号称“群英会”。
席间歌舞欢庆,相邀蒋干共眠。
蒋干劝降不果。
曹操即刻斩了蔡、张两人。
周瑜暗喜曹操中计,除去了谙熟水战的将领。
综上,本题选C项。
10.“周瑜打黄盖”这条苦肉计是()的前期策略。
A.火烧乌巢B.火烧新野C.火烧连营D.火烧赤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故事情节“周瑜打黄盖”了解之前的故事情节。
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三国演义》中用火攻取胜的战例不少,被称为三大经典战役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全都是用火攻取胜的。
A项,“火烧乌巢”,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建议利用自己兵多粮足的优势拖垮曹操。
袁绍不听,许攸背袁投曹,并告诉曹操袁绍军的粮草囤积于乌巢曹操便带精骑攻打乌巢,烧掉那里的粮草,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项,“火烧新野”,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发病五十万南征刘表,刘表病中闻听此信惊吓身亡,继承刘表位子的刘琮以荆州投降曹操。
当时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和诸葛亮得知此情况之后决定放弃新野而奔樊城。
在撤离时诸葛亮设下火烧新野之计,当曹军水军进入新野城时,军事被大火烧得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曹仁在大败率军夺路而奔至白河时,又被关羽放河水溺死极多。
C项,“火烧连营”,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吴。
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天气炎热,以致士气低落。
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D项,“火烧赤壁”,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
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本题选D项。
11.下列名将与战场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关羽——华容道B.张飞——逍遥津C.马超——葭萌关D.黄忠——定军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人物和地点来了解故事情节。
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B项,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所以并非是张飞。
综上,本题选B项。
12.在京剧《甘露寺》中,乔国老有几句唱词形容赵云:
“他四弟子龙_______将,盖世英雄冠九州,_______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横线处应当选择()。
A.常山;长坂坡B.范阳;长坂坡C.常山;白马坡D.范阳;白马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唱词来辨析人物、地点、事件,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根据唱词中的“救阿斗”可知此人是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主要事迹:
单骑救主,长坂坡救阿斗。
该题选A项。
综上,本题选A项。
13.《失空斩》是京剧《失街亭》《_______》《斩马谡》三折戏的合称,戏中_______(填姓名)的唱词有:
“我本是卧龙冈上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
【答案】
(1).《空城计》
(2).诸葛亮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来辨析人物和情节。
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题干提示的唱词:
“我本是卧龙冈上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由此可知:
第二个空应填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失空斩》是京剧的名剧,它的全名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失空斩》由《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这三出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的名剧构成,是中国京剧老生艺术的代表作,被誉为“最立体的三国戏”。
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失”、“斩”是历史,“空”是虚构;从艺术学家的视角出发,则“空”戏剧性最强,最为精彩。
14.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道: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_______。
”
【答案】孙仲谋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诗句来辨析人物。
本题根据“年少”、“万兜鍪”、“坐断”、“战未休”来描述孙权的人物形象。
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其中“年少”:
指孙权。
孙权字仲谋,他继承父兄遗业占有东吴时才十九岁。
“生子当如孙仲谋”:
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
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
15._______(填姓名)在诸葛亮死后,感慨道:
“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
【答案】司马懿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首先阅读所给的内容,根据所提供的人物语言来辨析人物,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诸葛亮病逝后,蜀国的军队撤军回国。
司马懿派兵追击,但是由于诸葛亮死前料到司马懿的这一招,因此他提前命人做了一个他自己的木雕像,坐在他的四轮车上。
等到司马懿追兵一到,姜维就把那个有木雕的四轮车推出来。
司马懿看见木雕,以为诸葛亮没死,吓得马上逃走了。
此语出自《三国演义》中《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司马懿叹曰:
“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意即:
我可以预料他的活着时的计谋,却无法识破他死后所预留的计策。
16.请概括《三国演义》中某一段具体情节,不超过10个字,其中必须带有数字(例如:
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英战吕布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概括能力。
这是一道具体情节概括题,所给材料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题干有三点要求:
“某一段具体情节”,“不超过10个字”,“其中必须带有数字”。
第三点要求率先考虑才行,其次是第一点,概括具体情节要有人物和事情。
如:
三英战吕布、陶谦三让徐州、隆中对定三分、关羽约三事、刘琦三求计、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备封五虎上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六出祁山、曹操献七星宝刀、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关羽水淹七军、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诸葛亮摆八阵图、陆逊被困八阵图、姜维九伐中原、诛杀十常侍、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关羽千里走单行。
以上的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注意不能回答太概括,如:
“魏蜀吴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因为这不算是一段情节。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
它的奇妙之处在于量子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
什么是量子叠加原理?
就是说,量子有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或测量时,才会随机地呈现出某种确定的状态,“这就好比孙悟空的分身术”,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解释道,“一个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孙悟空的各个分身就像是他的叠加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在量子世界里,作为一个微观的客体,它可以同时出现在许多地方。
”而所谓的量子纠缠,则意味着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量子就像有心电感应的双胞胎,不管两个人的距离有多远,当哥哥的状态发生变化对,弟弟的状态也跟着发生一样的变化。
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随着这两种特性被科学家不断认识,适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技术也被逐渐开发出来,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之一。
科学家利用量子有多个叠加态的原理,用量子作为保密通信的密钥。
这样一来,一旦有人试图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就会改变量子状态,科学家便能立刻发现。
所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就能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种——量子隐形传态,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即将粒子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粒子本身。
“信息安全根本上需要解决的,就是传输内容不被别人知道、保证接收者是和发送者对话,以及信息不被篡改。
”潘建伟说,仅仅发射一颗卫星是不够的,只有形成“星座”才能建构起网络,而且需要地面配置相应基础设施,确保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
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带来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巨大变革。
(取材于201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
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墨家逻辑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体系,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
墨家经典著作《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学八条”。
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并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可以说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墨子科学思想在战国时期兴起、发展,至秦骤衰,其湮灭的原因令人深思。
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把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相联系,而墨子的科学思想把自然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独立对象,强调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理性分析。
这样,墨子科学思想就和上述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大相径庭。
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也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规模。
工匠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强大的社会力量。
墨家的科学活动是伴随着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展和工匠阶层兴起而兴盛的。
由于手工业技术被抑制,墨家科学思想也难以深化。
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对一个思想体系来说,一部分的湮灭当然会影响另一部分的发展。
墨子的政治思想不被重视,这对墨子科学思想的流传发展是不利因素。
传统社会的价值理念是“重人文,轻理工”,知识阶层奋斗的目标是熟读儒家经典,以期金榜题名。
失意者则在老庄和佛学中寻求解脱。
工匠和知识分子的活动被远远隔离,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不仅墨子科学思想的湮灭是不可避免的,连一般的研究自然的科学活动也受到阻碍。
墨学的复兴是在清末民初。
当时列强环伺,民族危机严重。
危机促成一股奋发图强、自立救国的思潮。
欧洲列强“船坚炮利”,使中国“木船土炮”相形见绌,迫使人们承认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墨经》再次受到重视。
近代中国治墨学者从墨子思想中主要汲取的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及与近代科技思潮本质上类似的科学思想。
(取材于邢兆良相关文章)
材料三
儒墨在战国时并称显学,墨者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
他们景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这些内容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得到了体现。
恰好鲁迅的故乡绍兴被视为夏禹遗泽之地,他对绍兴“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的风俗有自豪的肯定。
“中国的脊梁”是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提出的,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在《故事新编》中这种理想人格以《理水》中的禹、《非攻》中的墨子为代表。
《理水》中禹的出场被写得有声有色,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冲破交通线,引起一阵喧嚷及卫兵的阻拦。
禹的精神是墨家的,禹的“理水”是中国文化中博施济众的典范,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非攻》一文中,鲁迅有感于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务夺侵凌”和儒家理学赴国难之不济,而对墨家价值进行重新发现。
小说中表现了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救世热情、高超的“以理服人”的手段、积极奔走的实干家风范。
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较之儒家的割裂道德与事功、道家的割裂思想与行动,显然更为鲁迅认同。
(取材于高远东相关文章)
17.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具有的奇妙特性是量子叠加原理以及量子纠缠。
B.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能够远距离互相感应对方。
C.爱因斯坦称孙悟空的分身术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D.量子通信分为两种:
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
18.根据“材料一”,对量子通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量子为密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能实现量子保密通信。
B.只要发射一颗卫星,量子保密通信就可以实现确保信息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
C.量子通信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互的信息不会被别人知道。
D.量子通信可以应用于民生、国防、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发展空间很大。
19.对材料二中我国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先贤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B.墨家的逻辑体系是全球三大古老的逻辑体系之一,也是科学的基础之一。
C.墨家经典《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子通信。
D.墨子设计的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它是量子通信的基础。
20.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墨子科学思想湮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的科学思想是符合占统治地位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的。
B.“重农抑商”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墨家科学思想难以深化。
C.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D.“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学年 北京市 师大附中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