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docx
- 文档编号:920471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1.72KB
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docx
《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上海市统计局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女性1116.43万人,占48.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
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比“五普”上升3.23,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
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
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
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
“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时提高7.6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5.19,提高5.03;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65.76,提高6.69(见图3)。
图3 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
二、人口年龄
1.人口年龄结构呈“伞”型
“六普”资料显示,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对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影响非常明显,两者呈现同步变动趋势。
2010年,外来常住人口中,19-42岁年龄段每岁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最高的接近4%。
受此影响,常住人口中该年龄段每岁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5%,其中20-29岁年龄组每岁组人口所占比重超过2%(见图4)。
图4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呈“伞”型结构,主要表现为少儿比重偏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偏高(见图5)。
图5 上海人口金字塔(2010年)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从“五普”时的1193.92万人增加到1756.67万人,增幅为47.1%,占总人口比重也从72.8%上升到76.3%。
从劳动年龄内部结构来看,15-29岁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5.9%,比“五普”时上升2.4个百分点;30-44岁中年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3.7%,下降4.8个百分点;45-59岁年长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0.3%,上升2.4个百分点(见图6)。
图6 上海市分年龄段劳动人口构成 单位:
%
3、抚养系数有所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抚养系数(0-14,60岁及以上)、老年抚养系数(60岁及以上)和少年抚养系数(0-14岁)较“五普”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0年抚养系数为31.1,比“五普”时下降6.3,相当于每1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由10年前的3.74人下降到3.11人。
其中,老年抚养系数为19.8,少年抚养系数为11.3,比“五普”时分别下降0.8和5.5(见表1)。
抚养系数降低,反映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的社会负担减轻。
表1上海抚养系数变化情况 单位:
%
常住人口
户籍常住人口
老年抚养系数
少儿抚养系数
抚养系数
老年抚养系数
少儿抚养系数
抚养系数
2000年
20.6
16.8
37.4
25.7
17.5
43.2
2010年
19.8
11.3
31.1
33.7
12.7
46.4
2010年,上海户籍人口的抚养系数为46.4,老年抚养系数为33.7,少年抚养系数为12.7,分别高出常住人口15.3、13.9和1.4。
4.婚育旺盛期人口比重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年龄在20-34岁的婚育旺盛期人口数量为731.97万人,比“五普”时增长78.5%,占总人口的31.8%,比“五普”时提高6.8个百分点。
其中,20-34岁外来常住人口为422.03万人,比“五普”时增长154.5%,占20-34岁婚育旺盛期人口的57.7%,上升17.3个百分点,拉升了全市婚育旺盛期人口比重(见图7)。
图7 上海20-34岁婚育旺盛期人口
5、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4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人数为198.29万人,比“五普”时减少1.4%,占总人口的8.6%,比“五普”时减少3.7个百分点。
其中,0-14岁外来常住人口为76.59万人,占全部少年儿童的38.6%,上升19.8个百分点。
从少年儿童内部结构来看,2010年0-6岁学龄前儿童为106.89万人,比“五普”时增长50.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学龄前儿童的41.7%,上升10.3个百分点;7-12岁小学适龄人口为69.75万人,减少22.4%,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7-12岁小学适龄人口的37.6%,上升23.1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上海分年龄段少年儿童人口情况单位:
万人
学龄前儿童
小学适龄人口
常住人口
外来常住人口
外来常住人口所占比重(%)
常住人口
外来常住人口
外来常住人口所占比重(%)
2010年
106.89
44.59
41.7
69.75
26.22
37.6
2000年
71.15
22.34
31.4
89.88
13.01
14.5
6、老年人口比重持平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46.97万人,比“五普”时增加101.21万人,但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比2000年微升0.1个百分点,为15.1%。
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33.13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比“五普”时下降1.4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58.78万人,比“五普”时增长96.7%,占总人口的2.6%,微升0.8个百分点。
(见图8)。
图8 上海市老年人口比重(%)
三、人口老龄化
1、老龄化有所缓解并呈高龄化态势
上海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比全国早了20年。
随后的历次普查资料显示,上海老年人口规模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见表3)。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老龄化程度略有缓解,这主要是由于以劳动年龄为主的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一定程度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趋势。
表3 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单位:
%
国际通用人口年龄类型
上海年龄结构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少年儿童系数(0-14岁)
40以上
30-40
30以下
18.2
18.2
12.3
8.6
老年人口系数(60岁及以上)
5以下
5-10
10以上
11.5
14.2
15.0
15.1
老年人口系数(65岁及以上)
4以下
4-7
7以上
7.4
9.4
11.5
10.1
老少比(60岁及以上/0-14岁)
15以下
15-30
30以上
64.7
77.2
122.0
175.6
年龄中位数(岁)
20以下
20-30
30以上
29.4
33.8
37.64
37.83
同时,上海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龄化态势。
普查资料显示,上海老年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但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80岁及以上)比重上升明显。
2010年,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高龄型老年人口标准的下限,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和低龄老人比重等指标长期徘徊在高龄型老年人口标准的边缘(见表4)。
表4 上海老年人口年龄类型 单位:
%
通用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上海老年人口结构
低龄型
中龄型
高龄型
2010年
2000年
低龄老人比重(60-69岁)
60以上
50-60
50以下
52.0
51.3
高龄老人比重(80岁及以上)
7以下
7-14
14以上
16.9
12.2
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岁)
67以下
67-70
70以上
69.5
69.8
2、老年人口中有配偶者比重略升
“六普”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有配偶的比重比“五普”时略有提高。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配偶者比重为75.7%,65岁及以上有配偶者比重为68.4%,80岁及以上有配偶者比重为41.5%,比“五普”时分别提高3个、0.5个和3.8个百分点。
受自然规律影响,老年人口中丧偶者比重占一定数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丧偶者比重为22%,65岁及以上丧偶者比重为29.8%,80岁及以上丧偶者比重为57.3%,分别比2000年低3.5个、0.7个和3.5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中,未婚者比重和离婚者比重都很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未婚者比重不超过1%,离婚者比重不超过1.5%(见表5)。
有配偶老人比重的上升,有利于增强老年人口晚年生活幸福感。
表5 2000年和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的婚姻构成 单位:
%
2010年
2000年
未婚
有配偶
离婚
丧偶
未婚
有配偶
离婚
丧偶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0.9
75.7
1.5
22.0
0.7
72.7
1.0
25.5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0.7
68.4
1.1
29.8
0.7
67.9
1.0
30.5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0.6
41.5
0.7
57.3
0.8
37.7
0.7
60.8
3、老年人口生活来源以离退休金和养老金为主
“六普”资料显示,90.2%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包括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财产性收入。
其中,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比重较高,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81%。
不同年龄组老人在生活来源方面,差异性不大(见表6)。
表明随着上海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障政策逐步完善,老年人口基本纳入了养老保障体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表6 2010年上海分年龄段老年人口生活来源情况 单位:
%
独立生活来源
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其他
合计
劳动收入
离退休金养老金
最低生活保障金
财产性
收入
合计
90.2
5.1
81.0
4.0
0.1
4.9
4.9
60-69岁
91.3
8.9
79.0
3.3
0.1
4.4
4.3
70-79岁
89.8
1.5
84.1
4.2
0.0
4.6
5.5
80岁及以上
87.4
0.3
81.3
5.8
0.0
7.1
5.5
4、老年人健康水平较高
上海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较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也较高。
根据卫生部门资料,2010年上海平均期望寿命为82.13岁,较2000年提高了3.36岁。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人占87.3%,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占96.3%;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人占67.2%,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占86.9%。
2010年老年人口长寿水平为16.9%,比“五普”时的12.2%提高4.7个百分点(见表7)。
表7 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单位:
%
生活能自理
生活不能自理
合计
健康
基本健康
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96.3
43.7
43.6
9.0
3.7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86.9
17.2
50.0
19.7
13.1
百岁老人比重上升,性别仍以女性为多。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中百岁老人有928人,而“五普”时仅为269人,百岁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0.03%,是“五普”时(0.01%)的3倍。
百岁老人中,女性为733人,男性为195人,性别比为26.6。
(转引自上海统计网http:
//www.stat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常住人口 性别 年龄结构 变化 特征 分析 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