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doc
- 文档编号:92040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DOC
- 页数:108
- 大小:327.50KB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doc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doc(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主要内容:
1、什么是科学
2、正确认识科学的性质
3、科学教育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科学
2、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科学的本质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看录像。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科学:
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世界进行解释的一项人类活动.科学的三位一体说:
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
·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
·科学家的独特品格
·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
提起科学,人们自然会想到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及科学理论、科学技术。
多数人视科学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
事实上,知识本身并不等于科学的全部。
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目前科学教育界较流行的观念是所谓的科学的三位一体说,即完整的“科学”定义应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成果(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
·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
·科学家的独特品格
·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
(对比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医生的工作目的)
·科学课堂上的提问技巧: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有关材料,提供信息,设置环境,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如一杯水里等溶解多少食盐?
)
2.学生接触和进入境界,了解和分享信息;“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问题?
”
3.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什么不同意见?
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
4.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少提“这是什么?
”这类知识性的问题,多提“有什么特点”等带有思考性的问题;
5.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进行探究。
·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
科学知识和常识的区别:
科学知识经得起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时刻准备接受别人的修正;有明确的适用条件的阐述;具有预见性或普遍性。
1.可重复性。
强调科学方法的规则性、操作步骤和所获结果表述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可积累性。
理论的可证伪性。
因此,科学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把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技术作为教育目标的重点。
突出观察环节,重视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不仅要掌握其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
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观察、质疑,从而形成相关的科学概念。
这样做的目的是:
求真、求实、提高证据意识、质疑、创新、逻辑推理、规则意识等,教学中将科学的本质贯穿于科学内容的教学中。
使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并最终指向建立一个核心概念。
·科学家独特的品格:
1.普遍主义:
对知识评价的标准,是依据客观的观察事实和前人已有的研究;
2.公有性:
3.无私利性:
(居里夫人、法拉第、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的专家学者自费来海南讲学2008年7月,海南侨中)
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必须借助于实证的和逻辑的标准。
5.合作精神和能力:
因此,对于我们初等科学教育的目标来讲,要将一个科学素养较低的孩子,培养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仅仅了解一个科学家的规范是不够的,而是要从最基本的素养开始,要求孩子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讲真话、要讲究事实、证据和逻辑,知错就改。
第二节 正确认识科学的性质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
科学是人造符号;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大脑的主观建构;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无用的;科学的理论不是客观真理。
·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
1.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是无穷无尽的。
2.科学研究仪器的精密程度的局限性:
3.科学对不确切的知识持谨慎的、准备被修正的态度。
任何科学真理都受到特定时间与人的因素的影响,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现象或事物的有限度的认识。
从真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客体运动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或一个阶段的正确认识,并没有穷尽到对整个世界客体的全部正确认识。
世界上的现象或事物很多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而科学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这些现象或事物的认识只是一个局部,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因而这种认识只具有真理的相对性。
从真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只是对无限发展的客体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认识,总是在逼近正确的答案,但永远无法完全达到。
随着客体的不断运动、发展与变化,人的认识也不会总是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必须随着现象或事物的发展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从这一点上看这种认识也具有真理的相对性。
相信科学的相对真理性的意义在于,防止滥用科学、鼓励创新、崇尚质疑精神,而绝不是否定科学的客观性、严谨性。
让孩子们通过亲自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而理解自然、理解科学。
我们的义务就是要让孩子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乐观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明确指出,科学家们相信“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运用智慧和借助扩展感官功能的仪器可以发现宇宙间各种特性的规律”,“即使无法获得尽善尽美和绝对正确的真理,要说明这个世界及其怎样运转,得到日益精确的近似真理还是可以做到的”,因此,虽然科学理论是会变化的,“但绝大部分知识具有持久性”。
其实,科学之所以在19世纪末赢得它在教育中的位置,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客观、有条理的质疑和探究精神的教育价值。
因此,科学的相对真理性要求我们,学习科学知识不要把科学知识当成结论而是要当成已经发现的证据和最合理的解释。
小结:
科学的性质:
科学是为了解释世界;科学依靠实证;科学强调可重复性;科学知识是相对真理;科学进步是渐进的过程;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性;科学代表一种社会传统和文化;科学思想受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科学在技术发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学需要合作;新知识必须要通过公开交流才可能得到认可。
科学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需要证据;科学带有主观性,因而科学家应努力识别并避免偏见;科学是逻辑推理及人类想象和创造力的结合;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
作业:
1、从周老虎事件中想到的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
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
2008年6月29日,陕西政府通报周正龙华南虎照片造假。
9月27日,周正龙一审获刑两年零六个月。
11月17日,周正龙终审承认造假,获刑2年半缓期3年。
2、写看录像后的感想一篇。
看录像:
探索新的科学教育(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郁波
第三节 科学教育的目标
·科学教育目标的演变:
1、美国20世纪20年代科学课的教育目标主要是自然知识的掌握,但已经开始注意有关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因素。
(绅士、贵妇人:
学校教育关注文法、修辞、礼仪、拉丁文等)
2、20世纪60年代以后,技术化的精英主义的科学教育思想:
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科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经过10年的修整,于60年代进入工业发展的高峰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人才急剧上升,工业界对教育状况不满,改革,尤其需要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技术方面的水平,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将科学教育与新人文主义精神相融合的、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全新的“科学素养”的概念:
将科学知识、技能、教养付诸实施。
目前,国际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普遍认识为:
·科学教育的目标:
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探究和过程。
科学探究:
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广泛重视:
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对科学教育的意义。
·科学素养的含义:
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伦理内容。
具体来说,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方面。
·科学素养内涵的本土化诠释:
1.认知方面的目标:
1.知道什么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3.处理好规则意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4.区分封建的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
封建的人文主义是以情感和信仰为基础的;新人文主义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如客观、创新、合作、进取、质疑、诚信、规则意识。
1.情意方面的目标:
1.注重意志自主性的培养
2.鼓励创新精神和质疑态度
3.处理好宽容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关系。
4.注重科学理性的情感特征与浪漫主义的情感特征的区别。
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孩子们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初步学会根据事实来解释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品质。
小结:
1、科学以基于观察事实对世界进行解释为己任;科学教育就是根据大多数科学家公认的科学观念和研究方法,通过符合孩子们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初步科学素养的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公民;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们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上,从而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品质。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历史回顾
一、主要内容:
1、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2、20世纪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3、探寻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定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2、了解20世纪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3、探寻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定位
三、重点:
探寻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定位
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看录像。
五、教学反思:
第一节 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科学教育拥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和一个漫长的过去,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诞生,跟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近代以前的科学与科学教育:
1.从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对自然界进行探索和思考,重视观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已经形成。
代表人物是:
泰勒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但只将科学视为普通人谋生需要的“有用学科”,远不如陶冶上等人优雅心灵所必须的“博雅学科”。
2.古罗马人学习自然科学是为了给演说雄辩提供论据和素材,科学作为雄辩术的调味品保留在培养演说家的教育中。
3.到了中世纪,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和装饰至高无上的神学。
4.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奏响了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诞生的序曲。
科学将人类从宗教的专制中解放出来。
科学教育终于得以重振。
代表人物及事件: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伽利略建立自由落体定律,同时把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吹响了科学教育进军学校的序曲。
·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1、16、17世纪,近代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
代表人物:
哥白尼、伽利略。
2、18世纪中叶科学成为生产发展的开路先锋。
3、19世纪中期,斯宾塞等为科学教育鼓与呼,对科学教育的兴起起有重要的影响。
4、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出现了一些私立、实科学校,以培养科学人才和具有科学素养的劳动者为目标。
5、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教育开始被纳入西方国家的义务教育体系中。
第二节 20世纪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初期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1、自然研究:
通过考察大自然,传授一种“自然神圣”的理念。
它强调观察和亲近大自然,对于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对事实的领悟及表述能力,特别是对自然的敬畏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2、进步主义教育研究:
杜威。
主张“做中学”,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作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来亲历。
教学程序:
提出问题-构成假设-指导实验-验证假设-自行发现知识。
缺点:
“儿童中心论”的立场,以及其注重生活教育、反对教材的极端的观点。
二、20世纪60年代国际小学科学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课程 教学 全套 教案